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二十八部眾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千手觀音有孔雀王二十八部之大仙眾,二十八部者,一方有四部,四方上下之六方有二十四部,四維各有一部,通為二十八也。千手經曰:「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當擁護受持者?!菇鸸饷魑木淦咴唬骸缚兹竿踅浽疲阂环接兴牟浚絼t二十四部。四維各一部,合為二十八部?!?參見:千手觀音)?!居帧颗抽T第四天王,各有二十八部之鬼神眾。金光明經三曰:「散脂鬼神大將及二十八部諸鬼神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中略)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當與此二十八部大鬼神往至彼所,隱蔽其形,隨逐擁護是說法者?!棺顒偻踅浳逶唬骸肝业人耐跖c二十八部藥叉大將,并與無量百千藥,以凈天眼過于世人觀察擁護此贍部眾。」
八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天龍等之八部眾,又乾闥婆等之八部鬼神也。
【三藏法數(shù)】
(出翻譯名義)
夫佛之垂化也,道濟百靈;法之傳世也,慈育萬有。三乘賢圣,既肅爾以歸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衛(wèi)。故諸經中,多列八部之眾也。(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
〔一、天〕,天者,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清凈光明,尊勝無比,故名為天。列位雖多,必以大梵帝釋為首。蓋大梵是大千世界之主,帝釋是三十三天之主故也。(大梵,即色界天也。帝釋,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三十三天主者,謂帝釋與三十二人同修戒善,生忉利天,而帝釋為天主也。)
〔二、龍〕,龍者神靈之物,孔雀經及大云等經,各列諸龍并龍王名字不一,皆言其能護持佛法也。
〔三、夜叉〕,梵語夜叉,華言勇健,亦名暴惡。有三種:一者在地,二者在虛空,三者在天。地夜叉不能飛騰,虛空與天二夜叉,皆能飛行也。
〔四、乾闥婆〕,梵語乾闥婆,華言香陰。陰,即身也。不啖酒肉,惟香資陰,故名香陰。是帝釋天主樂神,在須彌山南,金剛窟住。天主欲作樂時,即上天也。(梵語須彌,華言妙高。)
〔五、阿脩羅〕,梵語阿脩羅,華言無端正,以男多丑而女端正故,又云非天。謂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行非天也。其所居宮殿城郭器用,降于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間。(地居天者,即三十三天及四天王天也。)
〔六、迦樓羅〕,梵語迦樓羅,華言金翅、即金翅鳥神,其翮金色故也。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頸有如意珠,以龍為食。
〔七、緊那羅〕,梵語緊那羅,華言疑神。似人而頭有角,亦帝釋天主樂神也。
〔八、摩睺羅伽〕,梵語摩睺羅伽,華言大腹行。羅什法師云是地龍而腹行,又云是大蟒神而腹行也。
八部眾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二說:一為舍利弗問經等之說,通常用之。一天眾Deva,欲界之六天,色界之四禪天,無色界之四空處天也。身具光明,故名為天,又自然之果報殊妙故名為天。二龍眾Na%ga,為畜類,水屬之王也。如法華經之聽眾,列八大龍王。三夜叉Yaks!a,新云藥叉,飛行空中之鬼神也。四乾闥婆Gandharva,譯作香陰,陰者五陰之色身也,彼五陰唯嗅香臭而長養(yǎng),故名香陰。帝釋天之樂神也,法華經之聽眾,列四乾闥婆。五阿修羅Asura,舊作無酒,新作非天,又作無端正,此果報雖類天,而非天部,故云非天,又容貌丑惡,故云無端正,彼之果報,有美女而無酒,故云無酒,常與帝釋戰(zhàn)斗之神也。六迦樓羅Garud!a,譯作金翅鳥,兩翅相去,有三百三十六萬里,撮龍為食。七緊那羅Kim%nara,譯作非人,新譯作歌神,似人而頭上有角,故名人非人,為帝釋天之樂神,故云歌神,帝釋有二種之樂神,前之乾闥婆為奏俗樂者,此則為奏法樂者之天神也。八摩睺羅迦Mahoraga,譯作大蟒神,大腹行,地龍也。見名義集二。此八部總為以人眼不能見者,故謂之冥眾八部,八部中天龍之神驗殊勝,故曰天龍八部,又名龍神八部。
【佛學常見辭匯】
天眾、龍眾、夜叉(華譯勇健鬼)、乾闥婆(華譯香神)、阿修羅(華譯非天)、迦樓羅(華譯金翅鳥)、緊那羅(華譯非人)、摩睺羅迦(華譯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龍)。由于人類的眼睛不能見到這些八部眾,所以又叫做冥眾八部。又因為八部眾以天龍為最殊勝,所以又叫做天龍八部,或是龍神八部。
八部般若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般若經之部類有八部。(參見:般若)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又以八部總該般若。金剛仙論一曰:「有感應應世,故說八部般若。以十種義,釋對治十。其第一部十萬偈(大品是),第二部二萬五千偈(放光是),第三部一萬八千偈(光贊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問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第八部三百偈(金剛般若)。」如經本所見,閱藏知津所云之大品,放光,光贊,其文雖有具異,然為同一經本,以之配于三部,非也。故天臺之金剛疏及嘉祥之仁王經疏,皆以為八部中第一第二之經本未渡,取第三之光贊亦名之曰大放光。是為第三部。又八部中第四之道行與第五之小品為同本異譯。大般若之第四分也。故嘉祥名第四分為小品或道行云。
【三藏法數(shù)】
(出般若經)
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佛于第四時中所說之經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謂佛演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三十七道品等法,皆從六波羅蜜生。其般若波羅蜜最大、最勝、最為第一,馀之五度,若無般若導達,則不得名為波羅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也。三十七道品者,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四念處。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得生,是四正勤。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是四如意足。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五根。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是為五力。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舍覺分,是七覺分。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八正道。已上諸法總為三十七道品也。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六波羅蜜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二、小品般若〕,謂與前大品所說之法,大要是同,因對大品,以其卷帙少故,是名小品般若。
〔三、放光般若〕,謂世尊入于三昧,從足千輻輪相,放大光明,上至肉髻及諸毛孔中,皆放光明,遍照十方國土,為諸菩薩而說此經,是名放光般若。(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四、光贊般若〕,光,即光明;贊,即講說。謂佛從舌本出無數(shù)光明,照三千界,其光明中自然而現(xiàn)無數(shù)金蓮華,其蓮華上各有諸佛講說此經,是名光贊般若。(三千界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道行般若〕,謂佛說法,令諸眾生聞者喜樂,展轉相告,于中受學成就道行,是名道行般若。
〔六、金剛般若〕,金剛,喻也。般若,法也。以金剛之貞,至堅至利、能斷難斷,能碎萬物。譬喻般若空慧,能斷諸眾生難斷之惑,是名金剛般若。
〔七、勝天王般若〕,勝天王問佛云:菩薩摩訶薩云何修學一法,通達一切法?佛即答云:菩薩摩訶薩修學般若波羅蜜經,則能通達檀波羅蜜乃至智波羅蜜等。此經由勝天王發(fā)問而說,是名勝天王般若。(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梵語摩訶,華言大。梵語檀,華言施。)
〔八、文殊問般若〕,文殊師利白佛言:我觀如來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等。佛即答云:若能如是見于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等,甚為希有。此經因文殊發(fā)問而說,是名文殊問般若。(梵語文殊師利,華言妙德。)
般若
【佛學大辭典】
(人名)Prajn^a%,又曰般賴若。三藏法師名。譯曰智慧。見宋高僧傳二?!居帧浚ㄐg語)Prajn^a%,又作班若、波若、缽若、般羅若、缽剌若、缽羅枳娘、般賴若、波賴若、缽賢禳、波羅娘。譯曰慧、智慧、明。智度論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雇耸脑唬骸赴闳裘?,波羅蜜,名到彼岸?!勾蟪肆x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觀達,故稱為慧?!雇撟⑾略唬骸赴闳粽?,達如之慧名?!狗ㄈA義疏四曰:「無境不照,名為波若。」慧琳音義十二曰:「般羅若,正云缽羅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够墼芬袅x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謂之諾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倫記九曰:「梵云般若,此名為慧,當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為智,當知第十度?!估銍澜浰脑唬骸咐徹萑??!够哿找袅x四十七曰:「缽羅賢禳,唐言智慧。」
【佛學常見辭匯】
華譯為智慧,即通達真理的無上妙慧。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達一切無礙,為諸眾生種種演說也。
八部鬼眾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四天王所領之鬼眾也。仁王經合疏上曰:「八部者:乾闥婆、毗舍阇二眾,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鳩槃荼、薜荔多二眾,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領;龍、富單那二眾,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領;夜叉、羅剎二眾,北方毗沙門天王領。」一、乾闥婆Gandharva,譯為香陰,不食酒肉,唯以香資陰身者。二、毗舍阇Pisa%ca,譯為啖精氣,食人及五谷精氣之惡鬼也。三、鳩槃荼Kumbha%n!d!a,譯為甕形,其陰莖似甕形之厭魅鬼也,四、薜荔多Preta,譯為餓鬼,常逼于饑渴之陰鬼也。五、諸龍Na%ga,水屬之王也。六、富單那Pu%tana,譯為臭餓鬼,是主熱之病鬼也。七、夜叉Yaks!a,譯為勇健鬼,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天夜叉之三種。八、羅剎Ra%ks!asa,譯為捷疾鬼。見名義集二?!居帧刻忑埖戎瞬勘娨?。三藏法數(shù)三十三曰:「八部鬼神,森然而翊衛(wèi)?!?br />【佛學常見辭匯】
四天王所率領的八部鬼眾,即乾闥婆、毗舍阇、鳩槃茶(華譯甕形)、薛荔多(華譯餓鬼)、諸龍、富單那(華譯臭餓鬼)、夜叉(華譯勇健鬼)、羅剎(華譯捷疾鬼)。
【三藏法數(shù)】
(出翻譯名義)
〔一、乾闥婆〕,梵語乾闥婆,華言香陰。謂不啖酒肉,唯香資陰,是帝釋天樂神也。(陰,即身也。帝釋,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
〔二、毗舍阇〕,梵語毗舍阇,華言啖精氣。謂其啖人精氣及五谷之精氣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麥也。)
〔三、鳩槃荼〕,梵語鳩槃荼,華言甕形。以其陰似甕故,即厭魅鬼也。
〔四、薜荔多〕,梵語薜荔多,華言餓鬼。以其長劫不聞漿水之名故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五、諸龍眾〕,諸龍眾者,謂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持令不落;二興云致雨,利益人間;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龍,守轉輪王大福人寶藏也。
〔六、富單那〕,梵語富單那,華言臭餓鬼。是主熱病鬼也。
〔七、夜叉〕,梵語夜叉,華言勇健。有三種:一地夜叉,二虛空夜叉,三天夜叉也。
〔八、羅剎〕,梵語羅剎,華言速疾鬼,又云可畏。以其暴惡可畏故也。
八部佛名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元魏瞿曇譯。佛為善作長者說東方八佛之名號功德。
十八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印度小乘之十八部也。(參見:小乘)
小乘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名希那衍Hinaya%na%,對于大乘之稱。求佛果為大乘,求阿羅漢果辟支佛果為小乘。佛果者謂開一切種智,為盡未來際眾生化益之悟。阿羅漢果與辟支佛果,雖有淺深之別,然皆為灰身滅智歸于空寂涅槃之悟。乘者,運載之義,指使人乘之至其悟岸之教,以四諦為至阿羅漢果之教體,以十二因緣為至辟支佛果之教體。如此小乘有二道,故亦謂之二乘。又此二乘為佛成道后十二年間經律論三藏之所詮,故天臺稱之為三藏教。佛滅后印度之小乘分總別二十之流派,來我國后,遂立宗名俱舍,成實,及律三者,即小乘也。是皆為佛隨他意之說法,姑以調熟下劣根性者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乃至化一人我則墮慳貪?!狗ㄈA經游意下曰:「今以二義往收則事無不盡,一者赴小機說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機說稱曰大乘?!?br />【佛學常見辭匯】
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參見:聲聞乘)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自凡夫至辟支佛,論時間,速者四生,遲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處,便是證所到處,故無明顯的位階可言。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小乘者,對大乘而言。乘者,運載之義,以喻能乘人而到其果地之教法也。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別。言小乘者,小根小機所乘之義,滅小苦與小利益之教。自利主義之聲聞緣覺阿羅漢,得小涅槃之法也。
【三藏法數(shù)】
小乘者,即人天乘也。謂人天以五戒十善為乘,運出四趣,故名小乘。(五戒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也。四趣者,修羅趣、餓鬼趣、畜生趣、地獄趣也。)
十八部主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小乘十八部之論主也。
十八部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陳真諦譯。
千手二十八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千手觀音所領二十八部之眾屬也。(參見:千手觀音)
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眾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曰:「其尊之正面天冠上有三重。(中略)第三重有二十八部眾,有各各本形。一、密跡金剛士,二、烏芻君荼央俱尸,三、魔醯那羅達,四、金毗羅陀迦毗羅,五、婆馺婆樓那,六、滿善車缽真陀羅,七、薩遮摩和羅,八、鳩蘭單托半祇羅,九、畢婆伽羅王,十、應德毗多薩和羅,十一、梵摩三缽羅,十二、五部凈居天,十三、釋王三十三,十四、大辯功德天,十五、提頭賴吒王,十六、神母女,十七、毗樓勒叉王,十八、毗樓博叉王,十九、毗沙門天王,二十、金色孔雀王,二十一、二十八部大仙眾,二十二、摩尼跋陀羅,二十三、散支大將,二十四、難陀跋難陀,二十五、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王、緊那羅、摩睺羅伽,二十六、水火雷電神,二十七、鳩槃荼王,二十八、毗舍阇。
小乘十八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據宗輪論之說,佛滅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多聞部,說假部之五部,又于第二百年末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三部,合有八部之末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則為九部。又上座部于三百年之初,分為薩婆多部與雪山部(薩婆多部〔譯云說一切有部〕后世稱為毗曇宗),后同于三百年由薩婆多部出犢子部,又由犢子部出法上,賢冑,正量,密林山之四部,次由薩婆多部更出化地部,次由化地部出法藏部,于三百年之末,由薩婆多部更出飲光部,于第四百年由薩婆多部復出經量部。薩婆多部共出九部加入雪山部為十部。復加前大眾部之八部為十八部。其他有義凈所見之十八部。以上十八部為末部之分派,加之以根本上座大眾之二部為二十部。今表示之如圖。
天龍八部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龍為八部眾中之二眾,八部之中以此為上首,故標舉曰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迦也。法華經提婆品曰:「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被龍女成佛?!?br />【佛學常見辭匯】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俗語佛源】
「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天,梵語deva,包括三界的諸天(可參見「諸天」條)。中國古代把「龍」列為「四靈」之一,印度人稱「龍」為Naga(那伽),形態(tài)與中國土生的「龍」略有區(qū)別,似是摩竭魚(鯨魚)與中國龍的混合物,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并有不少龍王護法和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其他六部眾為: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zhí)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乾闥婆:意為「尋香」,吸香氣為食,從屬于天帝釋,能凌空作樂。阿修羅:意譯為「非天」,身大好斗。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大樹上的金翅鳥神,雙翅展開有三百多萬公里。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摩羅伽:大蟒神,人身蛇首,樂神?!?a target='_blank'>盧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四眾,天龍八部,四眾圍繞,王及大眾,五體投地,為佛作禮?!箮缀趺坎拷浂加蓄愃频膱雒?。亦寫作「天龍神王」、「八部天龍」。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斂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褂秩缜濉徸哉洹兑押ルs詩》之八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梗ɡ蠲鳈啵?/div>
天龍八部贊
【佛學大辭典】
(經名)出于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大云輪請雨經,普遍光明大隨求陀羅尼經(不空譯)之卷末及毗奈耶雜事四。無垢大乘經卷末曰:「天阿蘇羅、藥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擁護佛法使長存,各各勤行世尊教。諸有聽徒來至此,或在地上或居空。常于人世起慈心,晝夜自身依法住。愿諸世界常安隱,無邊福智益群生。所有罪障并消除,遠離眾苦歸圓寂。恒用戒香涂瑩體,常持定服以資身。菩提妙華遍莊嚴,隨所住處常安樂。」
龍神八部
【佛學大辭典】
(雜語)八部眾中以天及龍為魁,故曰天龍八部,又曰龍神八部。如言詩書六經。(參見:八部眾)
【佛學常見辭匯】
在八部眾中以天與龍為首,所以常說天龍八部或是龍神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