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司空  拼音:sī kōng
1.職官名。周時(shí)有冬官大司空,為六卿之一,掌水土營建之事。秦?zé)o司空,置御史大夫,漢初沿置,成帝時(shí)改御史大夫?yàn)榇笏究铡:蠖嘤懈蚍Q御史大夫,或稱司空,至明始廢。隋唐之世,設(shè)六部,后因通稱工部尚書為「大司空」。
2.復(fù)姓。如唐有司空曙、司空?qǐng)D。
《國語辭典》:大統(tǒng)(大統(tǒng))  拼音:dà tǒng
帝位?!逗鬂h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下》:「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tǒng)?!埂度龂萘x》第二回:「靈帝入繼大統(tǒng),遂迎養(yǎng)母氏于宮中,尊為太后。」
《國語辭典》:帝師(帝師)  拼音:dì shī
1.帝王的老師。《漢書。卷六七。朱云傳》:「至成帝時(shí),丞相故安昌侯張禹以帝師位特進(jìn),甚尊重?!?br />2.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lǐng)宣政院,管理金國佛教和藏族地區(qū)政教事務(wù)?!对贰>硭?。世祖紀(jì)》:「以梵僧八合思八為帝師,授以玉印,統(tǒng)釋教。」
《漢語大詞典》:僧正
僧官名。 十六國 后秦 始立,統(tǒng)管 秦 地僧尼。 南朝 歷代亦設(shè)。 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務(wù)。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釋慧基:“ 基 既德被 三吳 ,聲馳海內(nèi),乃敕為僧主,掌任十城,蓋東土僧正之始也?!?span id="6vl0llm" class="book">《南齊書·倖臣傳·楊法持》:“ 宋 世道人 楊法持 ,與 太祖 有舊。 元徽 末,宣傳密謀。 昇明 中,以為僧正?!?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開元寺明遠(yuǎn)大師塔碑銘序》:“ 元和 元年,眾請(qǐng)充當(dāng)寺上座。明年,官補(bǔ)為本州僧正?!?/div>
《漢語大詞典》:法主
佛教語。稱佛。意為佛法之主。《華嚴(yán)經(jīng)·十地品》:“圣王為大法王,具足七寶?!币嘀腹糯倜R话阒还苣骋凰略菏聞?wù)。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二·釋道猷:“及 孝武 升位,尤相嘆重,乃敕住 新安 為鎮(zhèn)寺法主?!眳㈤?span id="pdpzwg0" class="book">《僧史略》卷中。
《漢語大詞典》:僧錄
僧官名。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吳 僧 贊寧 ,國初為僧録,頗讀儒書,博覽強(qiáng)記,亦自能撰述?!?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九·僧作制義:“ 明 時(shí), 南京 五大寺僧,每季考校於禮部……文義優(yōu)者選充僧録等官?!?/div>
《漢語大詞典》:僧會(huì)(僧會(huì))
管理一縣僧尼事務(wù)的僧官。《清會(huì)典·禮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直省僧官,府曰僧綱,州曰僧正,縣曰僧會(huì)?!?/div>
《漢語大詞典》:僧統(tǒng)(僧統(tǒng))
僧官名。始于 北魏 。 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僧統(tǒng):“ 秦 制 關(guān)中 ,立僧正為宗首; 魏 尊北土,改僧統(tǒng)領(lǐng)緇徒?!?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僧統(tǒng):“﹝ 師賢 ﹞同輩五人, 魏帝 親為下髮,詔 賢 為僧統(tǒng)。僧統(tǒng)之官自 師賢 始也?!?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吳越僧統(tǒng)慧因普光大師塔銘》:“時(shí)年十三, 梁 授 法相大師 ,封 安國羅漢寺 主,加 兩浙 僧統(tǒng)?!?/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供奉
(1). 唐 代職官名。 唐 設(shè)殿中侍御史九人,其中三人為內(nèi)供奉。掌殿廷供奉之儀,糾察百官之失儀者。見新唐書·百官志三。 唐 韓愈 《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zèng)太傅董公行狀》:“天子識(shí)之,拜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
(2).供奉于宮中內(nèi)道場(chǎng)的僧官稱“內(nèi)供奉”。
《漢語大詞典》:僧主
佛教僧官名。相當(dāng)于僧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釋慧基:“ 基 既德被 三吳 ,聲馳海內(nèi),乃敕為僧主,掌任十城,蓋東土僧正之始也。”
《國語辭典》:堪布  拼音:kān bù
1.喇嘛教中主持受戒者之稱。
2.喇嘛教大寺院的禮倉(僧學(xué)院)和中小寺院的最高主持人。
3.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名。為達(dá)喇、班禪的高級(jí)侍從,握有大權(quán)。
《漢語大詞典》:僧首
管理一郡僧尼事務(wù)的僧官。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六:“﹝佛寺﹞ 隋 曰道塲, 唐 曰寺。本朝則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總稱主首?!?/div>
《國語辭典》:僧綱(僧綱)  拼音:sēng gāng
管理僧人的僧官?!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鸽拶n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div>
《漢語大詞典》:僧錄司
執(zhí)掌寺院僧尼事務(wù)的官署。 唐 開成 中始設(shè)于京邑。《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當(dāng)日就差押番去 臨安府 僧録司,討一道度牒,將乙侍者剃度為僧?!?span id="zyg7got" class="book">《明史·職官志三》:“十五年始置僧録司、道録司……設(shè)官不給俸,隸禮部?!?span id="68xfsll" class="book">《清會(huì)典·禮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京師僧官曰僧録同,正印一人,副印一人?!眳㈤?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道釋科教·僧錄
《漢語大詞典》:僧祇戶
北魏 僧官管轄的民戶。僧祇戶除向僧官輸粟外,不向官府供輸賦役。 北周 武帝 消滅寺院,這些人戶改為一般編戶。魏書·釋老志:“ 曇曜 奏: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至于儉歲,賑給饑民。又請(qǐng)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供諸寺掃灑,歲兼營田輸粟。 高宗 并許之,於是僧祇戶、粟及寺戶,徧于州鎮(zhèn)矣。”
《國語辭典》:尼站  拼音:ní zhàn
寺中專供僧官與侍尼寢息的屋舍,往來僧官多居此,以少尼侍寢,類似撂站,故稱為「尼站」。元。周密《癸辛雜識(shí)。別集上。尼站》:「臨平明因寺,尼大剎也。往來僧官每至,必呼尼之少艾者供寢,寺中苦之,于是專作一寮,貯尼之嘗有違濫者,以供不時(shí)之需,名曰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