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85—750 【介紹】: 唐宗室。初封嗣澤王,降為郢國公,官宗正、光祿卿,進封褒信王。玄宗天寶初,復(fù)拜宗正卿。性友悌聰敏,宗子中有一善,無不薦拔,故宗室在省闥者多璆所啟。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0 唐宗室。高宗之孫,許王李素節(jié)之子。玄宗開元初封嗣澤王。十二年(724)削王爵,降為郢國公、宗正卿同正員,特封褒信郡王。后歷任宗正卿、光祿卿、殿中監(jiān)。天寶初,重為宗正卿。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會稽掇英總集》卷二收錄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千
忠信。新羅王興光從弟。開元中留宿衛(wèi)。授左領(lǐng)軍衛(wèi)員外將軍。二十二年受代上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773 【介紹】: 唐冀州南宮人。玄宗天寶末為縣史。安史叛軍署為平盧兵馬使,率眾歸朝。平叛有功,封信都郡王,徙河南節(jié)度、汴宋八州觀察使。代宗時累加太子太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18—772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字幼鄰,一作幼幾。賈曾子。玄宗天寶中擢明經(jīng)第。為單父尉。從帝奔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誥。帝傳位肅宗,遣為傳位冊文,遷中書舍人。肅宗至德中,將軍王去榮坐事當(dāng)斬,帝惜其材,詔貸死,至切諫,以為壞法當(dāng)誅。坐小法,貶岳州司馬。歷遷尚書左丞、禮部侍郎。代宗大歷初,徙兵部,除京兆尹。官終右散騎常侍。卒謚文。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2 字幼鄰,一作幼幾,排行六,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天寶元年(742)明經(jīng)擢第。歷仕玄宗、肅宗、代宗三朝,任中書舍人等職。肅宗時一度出為汝州刺史。乾元二年(759),唐軍伐安史亂軍,敗于相州,賈至棄城走,貶岳州司馬。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曾為朝廷秉筆,故詩風(fēng)亦高華典雅,與文相稱。曾與李白、杜甫、王維等人唱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賈至(718—772),字幼鄰,一字幼幾,洛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元年(742),擢明經(jīng)第。自校書郎為單父尉。天寶末,官起居舍人,從玄宗入蜀,遷中書舍人。肅宗即位靈武,充冊禮使判官。冊禮畢,為起居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出為汝州刺史,貶岳州司馬。代宗即位,復(fù)中書舍人,遷尚書左丞。永泰元年以禮部侍郎知東都貢舉。大歷初,遷兵部侍郎,遷京兆尹,終右散騎常侍。至工詩能文,為李白、杜甫稱許。掌誥多年,朝廷重要典冊多出其手。有《賈至集》二十卷、別集十五卷,又手編謫岳州詩為《巴陵詩集》,均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六
至字幼鄰。禮部侍郎曾子。擢明經(jīng)第。解褐單父尉。從元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誥。歷中書舍人。廣德初擢禮部侍郎。大歷中轉(zhuǎn)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累封信都縣伯。遷右散騎常侍。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作品評論

皇甫湜《喻業(yè)》
賈常侍之文,如高冠華簪,曳裾鳴玉,立于廊廟,非法不言,可以望為羽儀,資以道義。
《蔡寬夫詩話》
唐自景云以前,詩人猶習(xí)齊梁之氣,不除故態(tài),率以纖巧為工。開元后,格律一變,遂超然越度前古。當(dāng)時雖李、杜獨據(jù)關(guān)鍵,然一時輩流,亦非大和、元和間諸人可跂望。如王摩詰世固知之矣,獨賈至未見深稱者。予嘗觀其五言,如“極浦三春草,高樓萬里心……”又“越井人南去,湘川水不流……”如此等類,使置老杜集中,雖明眼人,恐未易辨也。
唐才子傳
至特工詩,俊逸之氣,不減鮑昭、庾信。調(diào)亦清暢,且多素辭,蓋厭于漂流淪落者也。
《近體秋陽》
至以《早朝》七言,一時絕唱,傾動朝士,朝士爭起而和之。不知五言之妙,高古壯往,非當(dāng)時高、王輩所可比擬者。從來司衡家輒輕易棄去,殊不可解。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陰、何,故音調(diào)節(jié)暢,無聲病之累?!叭f里鶯花”傳為名句,與《岳陽樓》之作俯仰遙深。
《詩學(xué)淵源》
其詩氣及高適,而典雅過之。間作綺語,亦文質(zhì)俱見,不落凡近。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5—774 原名沔。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三子。開元二十一年(733)封信王。二十三年授開府儀同三司,改名瑝。新、舊《唐書》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文》卷四一九有常袞撰墓志?!?a target='_blank'>全唐詩》收其與肅宗等聯(lián)句詩1首。
曲信陵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4? 蘇州(今屬江蘇)人。家于太湖洞庭山。德宗貞元元年(785)登進士第,同年又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六年仕為舒州望江縣令,卒于任所。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詩稱其“在官有仁政”。深受縣民愛戴。晚唐蕭縝有《前望江曲令頌德》詩贊美其政績。生平見《容齋五筆》卷七《書曲信陵事》、《唐才子傳》卷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殘句2,多詠恬淡閑退情懷,當(dāng)為登第前所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 【介紹】: 唐定州安喜人。程懷直從兄。德宗貞元間,懷直為橫海軍節(jié)度使,懷信為其帳下。懷直荒田獵,出輒數(shù)日不返,懷信乘眾怒,閉門不納。德宗遂擢懷信為留后,后為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吳縣人。德宗貞元進士。工詩。為舒州望江令,有惠政。白居易《秦中吟·立碑》詩曾稱之。
陸明允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嘉興人,字信夫。陸贄從子。憲宗元和中,以集賢校理出為奉化令。屬歲大旱,鄰境人相食。乃輯和其民,散廩粟以給餓者,全活數(shù)萬人,治行為天下最。又疊石漳水,鑿渠引流,溉田數(shù)千頃。在邑五年卒,民立祠祀之。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貫不詳。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士第。十一年為河?xùn)|節(jié)度使張弘靖掌書記兼殿中侍御史。次年為觀察判官,后累遷至度支郎中。事跡散見李德?!墩茣洀d壁記》、《唐詩紀事》卷五九?!?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杜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杜陵人,字立言。元志孫。憲宗元和中,歷官刑部員外郎、杭州刺史、國子司業(yè)。有《史略》、《閑居錄》、《東齋籍》、《元和子》等。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信。肅宗朝擢書判拔萃科。
金士信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千
士信。元和中新羅質(zhì)子。試太子中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50 【介紹】: 唐鎮(zhèn)州常山人,字不約。釋褐德州平原尉,轉(zhuǎn)德州司功參軍,遷滄景節(jié)度巡官,移鄆州、徐州。轉(zhuǎn)河南陽翟令,遷巴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九歲出家,住藍谷。年六十余,撰《釋門自鏡錄》二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憲宗元和間僧人。元和十二年(817)游桂林南溪山元巖,題名刻石。又題詩于七星巖棲霞洞。桂林文管會編《桂林石刻》上冊存其事跡,并存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居廣陵之西靈寺。素與淮南詞客劉隱之友善。寺故有塔。壯麗峻偉。冠絕一方。會昌中。隱之游四明。夜夢。塔飛海上。而信立第三層。憑闌與隱之語曰。今茲送塔過東海。旬日即還。當(dāng)相見也。未幾。廣陵災(zāi)。塔因煨燼。隱之歸自四明謁信。信曰。記得海上會晤時否。隱之深以為訝。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懷信者。居處廣陵別無奇跡。會昌三年癸亥歲。武宗為趙歸真排毀釋門。將欲堙滅教法。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夢中如泛海焉。回顧見塔一所東度。見是淮南西靈寺塔。其塔峻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寧塔少分耳。其塔第三層見信憑欄與隱之交談。且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shù)日隱之歸揚州。即往謁信。信曰。記得海上相見時否。隱之了然省悟。后數(shù)日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傾澍。傍有草堂一無所損。由是觀之。東海人見永寧塔不謬矣。 系曰。塔焚皆云往東海。海豈納煨燼耶。通曰。五行為物。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順則相生逆則相害。雖逆順各時。與法界同。其分齊證知唯有識耳。且天仙鬼物與人相反。殊勝諸天則定果宮殿。神仙則附物變化鬼神則歆其食氣質(zhì)礙之流火化則得受用也。凡塔剎嚴麗多被鬼神取旃。海若川侯亦非人也。如陳重云殿天火焚。東海人時見殿影焉。又近馬氏霸湖南。末年天冊閣為天火焚。朗州守此夜聞空中呵喝言?;乇芴靸蚤w來也。云中騰沸若千萬人舁荷重物。然累日方潭州火矣。若懷信見劉隱之夢信亦不可測之僧也。
神僧傳·卷第九
釋懷信者。居處廣陵別無奇跡。會昌三年癸亥歲。武宗為趙歸真排毀釋門。將欲堙滅教法。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夢中如泛海焉?;仡櫼娝凰鶘|度。是淮南西靈寺塔。其塔峻峙校胡太后永寧塔少分耳。塔第三層見信憑闌與隱之交談。且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shù)日隱之歸揚州。即往謁信。信曰。記得海上相見時否。隱之了然省悟。后數(shù)日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傾澍。傍有草堂一無所損。由是觀之。東海人見永寧塔不謬矣。
許信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9 【介紹】: 唐徐州人。懿宗咸通中,為桂州戍軍都虞候。九年,與軍校趙可立等殺都將王仲甫,擁龐勛為首領(lǐng),引軍北歸。取徐州,佐龐勛守城。次年,龐勛引兵出擊,佶留守,城破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