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3—988 【介紹】: 五代至宋初僧。字信天。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出家于延壽禪院,師清遇和尚。后晉高祖天福五年,至邢州開元寺受戒。后歷游諸方,曾至洛陽、安陸等地。五代末,定居襄州鳳山延慶禪院。入宋后,名望益重,從其問學(xué)者日眾。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賜號(hào)傳法惠廣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3—988 僧人。字信天,俗姓與籍貫均不詳。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出家于延壽禪院,師清遇和尚。后晉高祖天福五年(940),至邢州開元寺受戒。后云游諸方,曾至洛陽、安陸等地。五代末,定居襄州鳳山延慶禪院。入宋后,名望益重,從其問學(xué)者甚眾。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賜號(hào)傳法惠廣大師。端拱元年(988)五月卒?!?a target='_blank'>八瓊室金石補(bǔ)正》卷八六收潘平撰《大宋襄州鳳山延慶禪院傳法惠廣大師壽塔碑銘》載其事跡,并錄其五代時(shí)在安陸法會(huì)間所作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四
傳記者,鄞人也。性好獨(dú)居,日以《法華》為課,數(shù)及九千七百馀部,世稱為傳法華。萬歷十四年,司勛虞淳熙舉《法華三昧懺》,傳記禁足,修長期者三,九歷寒暑,屢獲瑞應(yīng)。后憩杭州西溪道上,肩水負(fù)薪,行諸苦事。或曰:“佛法廣運(yùn),乃猶作此,有為功德耶?”傳記折之曰:“無為豈在有為外乎?”萬歷四十一年七月,辭諸弟子,稱佛三千聲,唱《妙法蓮華經(jīng)》題者數(shù)四,西面坐化,越日頂猶暖,異香不絕。
《國語辭典》:涅槃經(jīng)(涅槃經(jīng))  拼音:niè pán jīng
佛教經(jīng)典。有大乘、小乘兩部,分述釋迦在入涅槃前的傳法遺言及修道狀況。大乘部又分北本四十卷和南本三十六卷兩種。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禪宗傳法,授衣缽以為憑信,因稱衣缽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 大鑒 始以能勞苦服役,一聽其言,言希以究,師用感動(dòng),遂受信具。循隱 南海 上,人無聞知?!?/div>
《漢語大詞典》:信器
即信具。指佛教禪宗傳法的衣缽。 唐 劉禹錫 《佛衣銘》:“不有信器,眾生曷歸?”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十:“六祖衣傳自 達(dá)磨 ,本西方諸佛授法信器,乃西域屈昫布緝木棉為之。”參見“ 信具 ”。
《漢語大詞典》:信具
佛教禪宗傳法,授衣缽以為憑信,因稱衣缽為信具。 唐 柳宗元 《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 大鑒 始以能勞苦服役,一聽其言,言希以究,師用感動(dòng),遂受信具。循隱 南海 上,人無聞知?!?/div>
《國語辭典》:楞伽經(jīng)(楞伽經(jīng))  拼音:léng qié jīng
佛教典籍。法相宗所依的六經(jīng)之一。早期禪宗據(jù)以傳法。共有三種漢譯本:一、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四卷。二、北魏菩提流支譯的《入楞伽經(jīng)》,十卷。三、唐代實(shí)叉難陀譯的《大乘入楞伽經(jīng)》,七卷。是闡述如來藏思想的要籍。
《漢語大詞典》:證盟(證盟)
(1).將死者姓名寫在紙上并焚燒以告上天的一種迷信儀式。《水滸傳》第四五回:“少間,證盟已了,請(qǐng)眾和尚就里面吃齋?!?span id="v4oi9zv"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一四回:“ 宋江 在當(dāng)中證盟,朝著 涌金門 下哭奠?!?br />(2).猶盟誓。 明 李贄 《又答石陽太守書》:“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務(wù)共證盟千萬古事業(yè),勿徒為泛泛會(huì)聚也!”
(3).證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氣與他了。賓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眾親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br />(4).佛教語。謂佛教徒傳法。 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自跋草書答十二問:“是以釋子傳法,名曰證盟。法必心悟,非有可傳。不得真證,難堅(jiān)信受?!?/div>
《漢語大詞典》:寫瓶(寫瓶)
佛教語。謂傳法無遺漏,如水之從此瓶瀉于他瓶。語出大般涅槃經(jīng)卷四十:“我所説十一部經(jīng),一經(jīng)於耳,曾不再問,如寫瓶水,置之一瓶?!?唐 李儼 《道因法師碑》:“寫瓶均美,傳燈在照?!?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憍薩羅國:“后學(xué)冠世,妙辯光前,我惟衰耄,遇斯俊彥,誠乃寫瓶有寄,傳燈不絶,法教弘揚(yáng),伊人是賴?!?/div>
《國語辭典》:法尺  拼音:fǎ chǐ
道士傳法時(shí)用以逐鬼之天蓬尺。以桃木為之。
傳法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弘傳佛法也。
傳法院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事物紀(jì)原引宋朝會(huì)要曰:「太平興國五年,詔于太平興國寺大殿西度地作譯經(jīng)院。中設(shè)譯經(jīng)堂,東序?yàn)闈櫸奶?,西序?yàn)檎x堂,自是每誕節(jié)即獻(xiàn)經(jīng)也。八年改為傳法院?!?/div>
傳法灌頂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二種灌頂之第二、五種灌頂之第四。又曰受職灌頂。受大阿阇梨職,上傳授密法于人之位之灌頂也。依此灌頂受大日如來之職,自身為傳法之阿阇梨也。故具曰傳法阿阇梨位灌頂。
傳法阿阇梨位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受傳法灌頂而為教示密法身之位也。是為密教之極果,與大日如來同位。亦曰傳教阿阇梨。亦曰傳燈阿阇梨。
龍樹傳法提婆
【佛學(xué)大辭典】
(故事)(參見:提婆)
提婆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Deva,譯曰天。如摩訶提婆之譯為大天。提婆達(dá)多之譯為天授是也。【又】(人名)又作提波,菩薩名,譯作天,后以一目施神,故曰迦那提婆Ka%n!adeva,伽那者片目之義?;蛞砸荒渴谂?。本執(zhí)師子國人,龍樹之弟子,付法藏第十四祖也。提婆菩薩傳曰:「提婆菩薩,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博識(shí)才辯,擅名諸國,而以人不信受其言為憂。其國中有大天神,曰大自在天,有人求愿,能令滿足。提婆詣廟求入相見,主廟者言:天像至神,不可正視,又使人百日失心。提婆言:是我所愿見,若不如此,我豈欲見。主廟者奇其志氣,使入廟。天像動(dòng)其眼,怒目視之。提婆問天:神則神矣,何其小也?當(dāng)以威靈感人,智德伏物。而以黃金自多,動(dòng)頗梨熒惑人,非我所望。便梯像鑿出其眼。觀者皆驚異。提婆言:我使汝等知神不假形,情不托形而已。吾既非慢,神亦非辱也。言已而出,其夜備精饌供天神。天神言:汝得我心,人得我形,汝以心供,人以質(zhì)饋,知而敬我者汝,畏而誣我者人,汝所供饌盡美,唯無我所須,我所乏者左眼,能施我者便可出之。提婆應(yīng)命以左手出眼與之。天神贊曰:善哉丈夫,真上施也,汝求何愿,我必如汝意。提婆言:我稟明心,不假外質(zhì),唯恨悠悠蒙朦,不知信受我言,神賜我愿,必當(dāng)令我言不虛沒。神言:必如愿。于是退詣龍樹菩薩,受出家法,剃頭法服,周游揚(yáng)化。時(shí)南天竺王信受邪道,沙門親子不得一見,提婆欲化之,變形為宿衛(wèi)士,能干事。王見之喜,問其人,提婆言:我是一切智人。王驚異,以種種事驗(yàn)之,果然。于是集國中一切婆羅門使論議,無一敵者,皆剃發(fā)為弟子。有一邪道弟子,恥其師屈,自誓汝以口伏我,我以力伏汝。偶見提婆獨(dú)由禪起經(jīng)行,以刀決之,五臟委地。提婆言:是我先業(yè)所害,非汝也。悟然而化。初以眼施神無一目,時(shí)人號(hào)曰迦那提婆。」百論疏上之上曰:「提婆者天也。蓋是其本名,末稱伽那提婆。伽那者,小一目。以一目施天神,故以為名。復(fù)傳云:提婆曾乞食。有女人應(yīng)發(fā)道心,于婆提眼生愛。提婆出之示之,但是不凈,因以發(fā)心,故小一目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