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詞典 3分類詞匯 31
《國語辭典》:天竺  拼音:tiān zhú
印度的舊稱。參見「印度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波斯  拼音:bō sī
1.國名。(Persia)今伊朗的舊名,在亞洲西部。參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條。
2.燭工、燭商所供奉的行神。相傳波斯原為一貧苦樵夫,伐樹時,偶然間砍倒一棵樹,見樹皮上有白脂,進貢于禹,后制為蠟燭,遂被奉為行神。
《國語辭典》:大食  拼音:dà shí
國名。即阿拉伯帝國,回教教祖穆罕默德所創(chuàng)建?!缎绿茣?。卷二二一。西域列傳下。大食》:「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好白皙,出輒鄣面。」
《漢語大詞典》:蘭阇(蘭闍)
亦作“ 蘭奢 ”。 梵語或伊朗語譯音。為褒贊之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王丞相 拜 揚州 ,賓客數(shù)百人竝加霑接,人人有説色。唯有 臨海 一客姓 任 及數(shù)胡人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 任 邊云:‘君出, 臨海 便無復人?!?任 大喜説。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闍,蘭闍?!t胡同笑,四坐竝懽?!?span id="otizshy" class="book">《朱子語類》卷一三六:“ 王導 為相,只周旋人過一生,謂胡僧曰:‘蘭奢,蘭奢?!撕Z之藵譽者也?!币徽f,即蘭若。見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雜識。后人亦間有用之者。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四章:“蓋今之沙門,雖身在蘭闍,而情趣纓茀者,固如是耳?!眳⒁姟?蘭若 ”。
《國語辭典》:蘭若(蘭若)  拼音:lán rě
寺院或空凈閑靜的地方。梵語「阿蘭若」的略稱。唐。杜甫 謁真諦寺襌師詩:「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偶涉一蘭若,殿宇襌舍,俱不甚弘敞?!?/div>
《國語辭典》:中東(中東)  拼音:zhōng dōng
今指歐、亞、非洲交會的地帶。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埃及、蘇丹等國。也稱為「近東」。
《國語辭典》:伊蘭(伊蘭)  拼音:yī lán
1.一種樹木。產(chǎn)于印度,花朵鮮紅美麗,但具惡臭,氣味遠播,佛經(jīng)中多用以比喻煩惱。
2.一種花。形小如金粟,香氣濃烈,簪戴于發(fā)髻上,香聞十步,經(jīng)月不散。
3.番荔枝科「香水樹」、「加拿楷」之別稱。常綠大喬木。葉卵狀長橢圓形?;ù螅醴枷?,萼片三枚,花瓣六枚。漿果?;ü┨釤捴枷阌停卜Q為「依蘭」。
《漢語大詞典》:拓羯
唐 代西北對衛(wèi)士、戰(zhàn)士的稱謂。來自伊朗語。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花門 騰絶漠,拓羯渡 臨洮 。” 仇兆鰲 注:“ 胡夏客 曰:《封常清傳》: 祿山 先鋒至 東京 ,使驍騎與拓羯逆戰(zhàn)。時 常清 以北庭都護入朝,命討 祿山 ,故有拓羯之兵。此詩所云,蓋指北庭之歸義者。《唐·西域傳》: 安西 者,即 康居 小君長 罽王 故地,募勇健者為拓羯,猶中國言戰(zhàn)士也?!卑?,舊唐書·封常清傳、新唐書·西域傳下皆作“柘羯”。核以對音,以“柘羯”為是。
《國語辭典》:西亞(西亞)  拼音:xī yà
位于印度半島與地中海東岸之間,地處亞、歐、非三洲交接地帶。包含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土耳其、賽普勒斯、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巴林、卡達、阿曼、阿拉伯聯(lián)合大公國等國家。境內(nèi)蘊藏石油豐富,產(chǎn)量約占全球石油生產(chǎn)的三分之一,對世界經(jīng)濟的盛衰,具有重要影響,故列強環(huán)伺,戰(zhàn)爭頻仍。
《國語辭典》:波斯國(波斯國)  拼音:bō sī guó
國名。即今日的伊朗。參見「伊朗」條。
《漢語大詞典》:火祆
即瑣羅亞斯德教。該教最初流行于 伊朗 和 中亞細亞 一帶,南北朝時傳入我國后稱“火祆教”或“火祆”,以火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禮拜“圣火”為主要儀式。舊唐書·西戎傳·波斯:“﹝ 波斯國 ﹞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諸神, 西域 諸胡事火祆者,皆詣 波斯 受法焉?!?span id="pr9cxpg" class="book">《新唐書·百官志一》:“兩京及 磧西 諸州火祆,歲再祀,而禁民祈祭。”
《漢語大詞典》:土庫曼人
土庫曼斯坦的主體民族。部分分布在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國。381萬人(1985年)。講土庫曼語。信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
《國語辭典》:兩伊戰(zhàn)爭(兩伊戰(zhàn)爭)  拼音:liǎng yī zhàn zhēng
西元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伊朗與伊拉克兩國因為領(lǐng)土糾紛與宗教、種族沖突等多重因素爆發(fā)戰(zhàn)爭。戰(zhàn)事持續(xù)至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由聯(lián)合國居中調(diào)停結(jié)束,雙方皆自稱勝利。戰(zhàn)爭對城市及兩國產(chǎn)油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伊拉克并且使用毒氣攻擊伊朗士兵與平民。
《國語辭典》:花剌子?! ?span id="4gqhu1t" class='label'>拼音:huā là zǐ mó
國名。在中亞西部伊朗阿姆河三角洲地區(qū),宋代突厥族建國于此,初為塞爾柱朝的外藩,后滅塞爾柱,并有波斯之地,勢甚強,旋為元太祖所滅。也稱為「回回國」。
《國語辭典》:亞拉拉特山(亞拉拉特山)  拼音:yà lā lā tè shān
Ararat moutain
山名。位亞洲西部,綿亙于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三國境內(nèi)。傳說為諾亞方舟登陸處,附近的亞拉斯谷即是伊甸園。
《國語辭典》:荷莫茲海峽(荷莫茲海峽)  拼音:hé mò zī hǎi xiá
Strait of Hormuz
海峽名。位于伊朗和阿曼之間,寬五十五至九十五公里,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產(chǎn)油國的往來要道,亦是國際重要的戰(zhàn)略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