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28,分149頁顯示  上一頁  144  145  146  147  148
其它辭典(續(xù)上)
諸以仁(季遲 蘭孖 )
豐子愷( 嬰行 )
楊民仁
黃仁基(次純 工善 )
馮仁恩
朱英誕(仁健 豈夢 )
白敦仁(梅庵 )
陳仁德

人物簡介

簡介
諸以仁,鄧濂外甥,字季遲,號蘭孖,浙江錢塘人。民國初年曾任清史館編纂,后任職于北伐軍駐寧司令部、浙江都督府等處。民國時期參加文學團體希社,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名仁,又名嬰行。自幼愛好美術(shù)。1941年進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1919年畢業(yè)。1921年赴日學習音樂和美術(shù)?;貒?,曾任上海開明書店編輯、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美術(shù)教授。1924年,與友人創(chuàng)辦立達學園??箲?zhàn)期間,輾轉(zhuǎn)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專院校執(zhí)教。1943年起結(jié)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繪畫和寫作。建國后,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等。工繪畫、書法,亦擅散文創(chuàng)作及文學翻譯。豐子愷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藝術(shù)概論》、《音樂入門》、《西洋名畫巡禮》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達一百八十多部。 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協(xié)副主席、主席,上海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上海畫院院長。 十年動亂期間,遭受迫害,積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終年七十八歲。
詞學圖錄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后曾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美術(shù)、音樂教學和漫畫創(chuàng)作。建國后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有《子愷漫畫選》、《緣緣堂隨筆》。

人物簡介

江上詩鈔
光緒廿五年生,江陰東外楊家村人。上海復旦大學畢業(yè)。曾任松江中學、南菁中學等校教師、教導主任。在抗日淪陷期間從過商。著有詩集,已散失。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黃仁基,字次純,號工善。江西都昌詩人黃錫朋之次子,生于1903年,卒于1978年。幼從胡雪抱學詩。
馮仁恩 朝代: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百度百科
馮仁恩(1912—2005),湖北省麻城市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連長、連指導員、科長、副總隊長、團長、縱隊司令員、分區(qū)司令員、師長、軍分區(qū)司令員、山東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歷次反“圍剿”、川陜革命根據(jù)地歷次反“圍攻”斗爭、長征,參加了齊水、東雙河、沔陽、柳林、廣應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指揮了昌樂、壽光、廣饒等戰(zhàn)斗,參加了“中原突圍”、昌濰、濟南、渡江等戰(zhàn)役。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2005年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歲。
朱英誕 朝代: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簡介
朱英誕(1913.4.10~1983.12.27),本名仁健,字豈夢,筆名有朱石箋、莊損衣、杞人、琯朗、凈子等,生于天津。他是朱熹的后裔,他的父親朱紹谷擅長詩詞,少時享有“神童”之譽。

人物簡介

水明樓詩詞集
1918.1-2004.5.21,字梅庵,室名水明樓,四川成都人,祖籍河北通州。曾就讀于四川大學,畢業(yè)于華西大學中文系,與屈守元、王文才、王仲鏞等并為近世蜀中學者綦江龐石帚先生高弟。古典文學研究家。1942年起歷任成都縣中等學校語文教師,華西大學中文系助教,成華大學中文系講師,波蘭華沙大學東方語文學院中文系講師,成都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成都大學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李白學會副會長,杜甫研究學會顧問等。主要研究宋代文學與晚清文學,于陳與義研究用力尤勤,精校讎考證之學,擅詩詞。有《水明樓詩詞集》。著有《陳與義年譜》、《宋詩略論》,箋注有《陳與義集校箋》、《巢經(jīng)巢詩鈔箋注》、《彊村語業(yè)箋注》,主編有《周邦彥詞賞析集》,整理輯印有《養(yǎng)晴室遺集》等。

人物簡介

陳仁德詩詞鈔
陳仁德,重慶市忠縣人,一九五二年生,少小失學,在社會底層當過農(nóng)民、工人、業(yè)務員等,后來畢業(yè)于四川大學,先后任《重慶商報》《重慶青年報》等多家媒體記者編輯主編等,喜文學,發(fā)表各類作品百萬字以上,有專著《吾鄉(xiāng)吾土》《白居易在忠州》《陳仁德詩詞鈔》《云氣軒吟稿》等數(shù)種,現(xiàn)為中鎮(zhèn)詩社社員、中華詩詞學會理事、重慶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四川省詩詞學會副會長、重慶市楹聯(lián)學會副會長,《重慶詩詞》執(zhí)行主編、《巴渝詩詞》主編。
陳仁德詩詞鈔·序
作者:熊盛元 忠州陳兄仁德,世家子也。其曾祖虔安公學究天人,筆參造化,所為之詩,骨格堅蒼,如“太息中原萬派波,星霜馳逐易蹉跎。田間夥計騫鴻鵠,馬上雄威噴鬼魔。滄海橫流魚鱉禍,綠林隨處虎狼多。吾生不幸膺時變,痛哭乾坤喚奈何” (《庚申和李峙青感世八首》之一),至今讀之,猶令人感嘆歔欷。其祖父德甫公熟諳地方文獻,抗戰(zhàn)期間,曾撰《忠縣志》,凡九十萬言,鄉(xiāng)人奉為寶典。其先考懋智公亦耽文史,著述等身。仁德兄幼承家學,于書無所不窺,尤愛詩詞,雖食不果腹,衣難蔽肘,而家中猶弦歌不絕。其《憶昔》詩云:“憶昔少年時,終歲愁衣食。果腹一何難,節(jié)儉到顆粒。窮骨已伶仃,況乃血統(tǒng)黑。屈辱如影隨,憂患皆遍歷。所幸一家親,風雨共朝夕。雖云歲月艱,闔家有喜色。阿父弄長簫,如訴復如泣。阿母時一歌,悠悠吐胸臆。馀韻繞屋梁,溫馨生蓬壁。暫忘天地間,滔滔正博弈。此中有至情,他人恐未必。百年指一彈,光陰去無跡。吾父歸道山,吾亦老境逼。中夜憶當年,能不起嘆息?!鳖抡b再四,嘆息不已。轉(zhuǎn)覺虔安公“吾生不幸膺時變,痛哭乾坤喚奈何”之句,似為讖語,蓋天以百兇成就一詩人,幸耶不幸,吾難遽斷,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中夜憶當年,能不起嘆息”,仁德兄此句雖從曹子建“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點化而來,而實蘊阮嗣宗“月明星稀,天高氣寒。嘯歌傷懷,獨寐寤言。臨觴拊膺,對食忘餐。世無萱草,令我哀嘆”之悲慨。明人譚友夏曰:“夫嘆之于詩,亦不遠矣,何難即興而為詩乎?嘗有一言數(shù)語,真篤凄婉,如猿之必嘯而后已者,非僅系乎才也?!保?span id="9rlfunb" class='book'>《秋閨夢戍詩序》)允哉斯語!竊以為,仁德兄詩詞亦大抵因“嘆”而成者也。“布衣莫起風塵嘆,不信雄雞久不鳴”(《夢回》), 此少時夢回欹枕而嘆也;“投筆種瓜種豆,燃天火,焚盡文章。仰天嘆,茫茫百感,前路細思量”(《滿庭芳 重到水坪》),此歷經(jīng)磨劫,瞻念前途之嘆也;“茫茫千古同一嘆,黃鐘為賤瓦釜驕”(《醉歌》),此中歲懷才不遇之嘆也;“近日幾家嘆失盜,有時一夜數(shù)驚魂”(《黃昏得句》),此老來感傷憂懼之嘆也……尤可貴者,仁德兄非僅為個人身世而嘆,且深受白樂天“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影響,心系蒼生,為國而憂也。蓋白傅曾任忠州刺史,而仁德兄又曾著《白居易在忠州》一書,對香山之詩爛熟于胸也。其《世態(tài)雜詠十三首》、《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四首》《乞女行》、《古風四首》《重慶大轟炸》、《文革四十年祭》、《汶川大地震歌》等篇什,皆得白氏“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精髓,不惟關(guān)乎國運,裨補時闕,且格高境遠,響切聲沉,允稱佳構(gòu)。余最賞其《與成都自貢諸詩友茗飲重慶敘舊茶樓,樓即陪都空軍俱樂部舊址,憑窗俯看當日珊瑚壩機場,已荒草叢生矣,啟宇兄詩先成,謹賡原韻》一律: 陪都事往逐波流,江畔空馀舊閣樓。春夢金陵成痛史,夕陽字水動新愁。 偶分險韻歌三疊,且對高朋醉一甌。說與路人渾不識,當時冠蓋滿渝州。 此詩興象高遠,悲慨無端,“春夢”一聯(lián),融今昔于一體,較樂天“強來便住無禁老,暗去難留不奈春”嘆惋尤深?!芭挤帧倍洌D(zhuǎn)寫詩友逸興遄飛,筆致?lián)P起,令人憂愁盡去,鄙吝都銷。尾聯(lián)則情緒忽跌,欲吐還吞,咽難狀之情于喉間,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反觀頸聯(lián),能無香山“莫辭數(shù)數(shù)醉東樓,除醉無因破得愁”之嘆乎?如此高詠,堪稱神妙,樂天所謂“在在處處,應當有靈物護之”(《劉白唱和集解》)是也。 “老來漸與世無爭,一片詩心見性情。留得琴書隨夢在,綴成章句讓人評。可能隔代論功罪,應許他年定濁清。又是空山新雨后,桂香月影入簾輕”,此仁德兄秋夜之吟也,其真情高抱,信念操守,悉見于斯。憶客歲初夏,嘗與仁德兄同游康巴,澗底尋幽,品林泉之趣;吟邊抵掌,論今古之詩。談及時風之頹,誦定盦“頹波難挽挽頹心”之句,不禁拊膺太息。當此郁悶之時,嫂夫人小麗女史引吭高歌,同游諸子無不側(cè)耳傾聽,恍覺身置混茫之前,渾忘今世何世也!歲月不居,倏已經(jīng)年,俊游情景,縈夢牽懷。承仁德兄不棄,囑為其《詩詞鈔》作序,遂草草書此,以酬高誼。仁德詩云:“古誼常如陳酒品,好書須作美人看”,真于我心有戚戚焉。料天下讀此書者,亦必心同此感也。是為序。 二0一0年元月三十日,歲次己丑嘉平,盛元草于洪州青山湖畔
陳仁德詩詞鈔·跋
作者:馬斗全 予不擅詩而雅好之,尤喜與詩人游。忠縣仁德先生,先聞其名而尋讀其詩,數(shù)載后方得識其人。一見而愛之如故者,人如其詩也。 仁德美風姿而多才,善為文,詩擅律、絕、古風,詞長短調(diào)俱能,所謂各體俱備。所作多佳,頗見氣勢與功力。觀其詩、其句、其典,知多讀古人書,非時下一般文人可比者。予尤愛其中絕句與小令,以其形制短小而最能見詩家之才氣也。 蓋詩為人世間最美好之物,以故素有“風雅”、“雅聲”之稱,而最能醫(yī)俗。自古詩為心聲,最具真實與真情,故得感人。惜千載相傳之風習,不幸而遇美好與真實皆遭顛覆之今世。無病呻吟與矯情假話之作,充斥詩壇。著意雕琢、了無真情者,亦時時可見,可不嘆哉!此皆忘詩道乃至不知詩為何物者也。事實而情真乃詩道與人品所必須,于今尤應珍重之。此道喜存于仁德詩中。仁德性情中人,血性男兒,善飲,可見其豪。詩多憂國憂民之作,慷慨激昂,正所謂沉郁渾厚,而勝雕章繪句者多矣。如此之詩人,能不令人愛乎?如此之詩,能不感人乎?最感人者,是其情懷。故其紀事抒感之作尤可珍視。詩能如此,方為真詩人,亦可證國家不幸詩家幸。諸多曾見之好詩,集中未鈔,殊令人惜。雖如此,集中之真情高妙之作,亦足以感慰愛詩者心目矣。 白樂天處詩風最盛之唐時,尚云“人間要好詩”,則今日于好詩之期待,更何其迫切也。要好詩,則先須頗具才氣與真性情之詩人,仁德乃其一也。 馬斗全庚寅春分日于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