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臟之靈氣。“谷神不死” 漢 河上公 注:“神,謂五藏之神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矣。”
(2).指五臟。 宋
范仲淹 :“濯五神之精爽,祛百疾之冥煩?!?br />(3).指五帝。
《漢書(shū)·禮樂(lè)志》:“五神相,包四鄰,土地廣,揚(yáng)浮云?!?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五帝為 太一 相也?!眳⒁?jiàn)“ 五帝 ”。
(4).五德。 唐
柳宗元 《沛國(guó)漢原廟銘序》:“五神環(huán)運(yùn),炎德復(fù)起?!?孫汝聽(tīng) 注:“五神,五德也?!眳⒁?jiàn)“ 五德 ”。
(5).五方之神,指 勾芒 、 祝融 、 后土 、 蓐收 、 玄冥 ,亦稱五行之神。
《淮南子·要略訓(xùn)》:“順時(shí)運(yùn)之應(yīng),法五神之常。”:“ 勾芒 等五神,既是五帝之佐,依 鄭玄 説,宜配食于庭?!?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吳興楚王神廟碑》:“昔者 武王 詢於 太公 ,五神之禮正?!?/div>
《國(guó)語(yǔ)辭典》:五帝 拼音:wǔ dì
1.中國(guó)上古傳說(shuō)中的五位圣王。因出自傳說(shuō),故說(shuō)法不盡相同,較主要者為:(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妒酚洝>硪?。五帝本紀(jì)》南朝宋。裴骃。集解:「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禮,以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2)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2.東西南北中五方位的天神。指太昊、炎帝、少昊、顓頊、黃帝。《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jié)h。鄭玄。注:「五帝:蒼曰靈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黃曰含樞紐,黃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紀(jì),顓頊?zhǔn)逞?。」《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令五帝以析中兮,戒六神與向服?!?jié)h。王逸。注:「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白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昊,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div>
《國(guó)語(yǔ)辭典》:五德 拼音:wǔ dé
1.古時(shí)陰陽(yáng)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以五行生剋為帝王嬗代之應(yīng),其說(shuō)尤盛于秦漢間。《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列傳》:「推五德之運(yùn),以為漢當(dāng)水德之時(shí),尚黑如故?!?jié)h。
班固 〈〉:「肇命民主,五德初始?!?br />2.玉有五德。即仁、智、義、禮、信五德?!抖Y記。聘義》:「溫潤(rùn)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孚尹旁達(dá),信也。」
3.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五德?!俄n詩(shī)外傳》卷二:「君獨(dú)不見(jiàn),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shí),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