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6詞典 1分類詞匯 55
《漢語大詞典》:欠折
短少;虧損。 宋 蘇軾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臣﹞訪聞去歲,止運四百五十餘萬石,而欠折之多,約至三十餘萬石?!?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三:“今后每歲……令支實價,不將有名無實者搪拄充數(shù),以致欠折?!?/div>
分類:短少虧損
《漢語大詞典》:耗折
減少;虧損。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小豆《氾勝之書》:“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瓢內(nèi)出汞成寶:“一日, 德翁 須汞為用, 任 欣然取器分取,既傾器中,則堅凝成寳矣。入火烹煉,了無耗折?!?span id="cps7o7q"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 程宰 ﹞遂把往年貿(mào)易耗折了數(shù)千金,以致流落於此,告訴一遍,不勝嗟嘆。”
分類:減少虧損
《國語辭典》:銷耗(銷耗)  拼音:xiāo hào
銷散耗損。宋。蘇軾教戰(zhàn)守策〉:「其剛心勇氣,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div>
分類:消耗虧損
《漢語大詞典》:敗折(敗折)
虧損。 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況所顧衙前錢數(shù)一定,無復減損,而坊場敗折,所入浄利有減無增?!?/div>
分類:虧損
《漢語大詞典》:虧騫(虧騫)
虧損。 宋 蘇轍 《次韻子瞻書〈黃庭內(nèi)景〉卷后贈蹇道士拱辰》:“知我此心未虧騫,指我嬰兒藏谷淵?!?/div>
分類:虧損
《漢語大詞典》:弊虧(弊虧)
虧損。 明 李東陽 《求退錄·奏》:“以致元氣弊虧,痰邪膠結(jié)?!?/div>
分類:虧損
《漢語大詞典》:減毀(減毀)
虧損。《楚辭·九辯》:“白日晼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減毀。”
分類:虧損
《漢語大詞典》:龁剌(齕剌)
方言。猶虧損。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計遣》:“自家買賣甚小,近日齕剌頗大?!?/div>
分類:方言虧損
《國語辭典》:微時(微時)  拼音:wéi shí
微賤的時候,指未顯貴。《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埂逗鬂h書。卷五四。楊震傳》:「南陽太守張彪與帝微時有舊恩,以車駕當至,因傍發(fā)調(diào),多以入私?!?/div>
《國語辭典》:失本  拼音:shī běn
賠本、虧本。《文明小史》第四三回:「這個大菜館,不過借他做個引子,失本、賺錢,都不計較。」
《漢語大詞典》:衰耗
亦作“ 衰秏 ”。
(1).衰落困乏。管子·版法解:“夫數(shù)困難成之事,而時失不可及之功,衰耗之道也。”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九:“ 蜀 賈至 長安 ,聞之,乃厚賂婢。婢竊鉤與賈。 張氏 既失鉤,漸漸衰耗?!?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說》:“繼乃驅(qū)入山谷險阻之境,終則衰耗不振?!?br />(2).衰弱虧損。史記·孝武本紀:“昔 東甌王 敬鬼,壽至百六十歲。后世謾怠,故衰秏?!?span id="3hptprz" class="book">《后漢書·王充傳》:“年漸七十,志力衰耗?!?宋 司馬光 《與吳相書》:“況年垂六十,鬚髮皓然,視昏聽重,齒落七八,精神衰耗,豈復容有干進之心?!?span id="1jlk389" class="book">《紅樓夢》第八三回:“不知者疑為性情乖誕,其實因肝陰虧損,心氣衰耗,都是這個病在那里作怪?!?/div>
《漢語大詞典》:陷失
因失誤而虧損。 宋 蘇軾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若朝廷盡行臣言,必有五利。綱梢飽暖,惜身畏法,運餽不大陷失,一利也。”
分類:失誤虧損
《漢語大詞典》:虛乏
(1).空虛缺乏。南史·徐孝嗣傳:“時連年 魏 軍動,國用虛乏, 孝嗣 表立屯田。” 明 孔邇 《云蕉館紀談》:“時兵火凋殘之際,庫府虛乏,難以成事?!?br />(2).指身體虧損、虛弱。 宋 歐陽修 《乞出第一札子》:“緣臣疾患累日,氣血虛乏,頭目昏眩,不能久立,不得久侍天顏。” 宋 蘇軾 《與米元章書》之二:“兩日來,疾有增無減,雖遷閘外風氣稍清,但虛乏不能食,口殆不能言也?!?/div>
《漢語大詞典》:頓虧(頓虧)
謂急速虧損。列子·天瑞:“凡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亦不覺其成,亦不覺其虧?!?宋 秦觀 《變化論》:“一氣不頓進,變進則化退矣;一氣不頓虧,化進則變退矣?!?/div>
分類:急速虧損
《漢語大詞典》:陰虛(陰虛)
中醫(yī)學名詞。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xiàn)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經(jīng)言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nèi)熱?!?span id="9omptvh"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陽明全篇〉》“脈浮而芤”注:“脈浮而芤,浮為陽盛,芤為陰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