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7詞典 1分類詞匯 66
《國語辭典》:爭端(爭端)  拼音:zhēng duān
引起爭執(zhí)的事因?!蹲髠?。昭公六年》:「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于書。」
《國語辭典》:釁隙(釁隙)  拼音:xìn xì
意見不合或感情有裂痕。《后漢書。卷七五。袁術(shù)傳》:「紹議欲立劉虞為帝,術(shù)好放縱,憚立長君,托以公義不肯同,積此釁隙遂成。」《三國演義》第七三回:「吳、魏自來無讎,皆因劉備之故,致生釁隙。」
《國語辭典》:收兵  拼音:shōu bīng
1.招收士兵?!妒酚洝>硭陌?。陳涉世家》:「行收兵,比至陳。」《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jì)上》:「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br />2.撤退軍隊?!妒酚?。卷九二?;搓幒盍袀鳌罚骸感艔?fù)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fù)擊破楚京、索之閒?!埂度龂萘x》第一○回:「忽然狂風(fēng)大作,飛沙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
《國語辭典》:成訟(成訟)  拼音:chéng sòng
雙方爭執(zhí),尋求訴訟。也作「成詞」。
《漢語大詞典》:辨爭
(1).爭論,爭辯。辨,通“ 辯 ”。 金 王若虛 《林下四友贊》:“辨爭譏刺,間若不能相容,而終于無憾?!?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 楊槙 ﹞頗與權(quán)要辨爭以罷。”
(2).指爭訟、爭執(zhí)。 宋 曾鞏 《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 太宗皇帝 在位四年,乃按地圖,因縣立軍,使得奏事專決,體如大邦。自是以來,田里辨爭、歲時稅調(diào),始不勤遠(yuǎn),人用宜之?!?/div>
《國語辭典》:說和(說和)  拼音:shuō he
調(diào)解雙方的爭執(zhí)?!犊鬃蛹艺Z。卷五。入官》:「善政行易,而民不怨;言調(diào)說和,則民不變?!?/div>
《國語辭典》:搆釁(搆釁)  拼音:gòu xìn
結(jié)怨、結(jié)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金聲程元趙孝搆釁無端,各行杖警!」也作「構(gòu)釁」。
《國語辭典》:構(gòu)釁(構(gòu)釁)  拼音:gòu xìn
互相結(jié)怨?!侗笔?。卷四一。楊播傳》:「太后問狀,昱具對元氏構(gòu)釁之端,言至哀切?!挂沧鳌笓k釁」。
《國語辭典》:黨爭(黨爭)  拼音:dǎng zhēng
黨派之間因意見或理念不同而引起的爭執(zhí)。如:「宋朝的新舊黨爭是歷史上有名的黨爭實例?!?/div>
《漢語大詞典》:地訟(地訟)
關(guān)于土地邊界的爭執(zhí)。周禮·地官·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正之?!?鄭玄 注:“地訟,爭疆界者?!?賈公彥 疏:“謂民於疆界之上橫相侵削者也。”宋史·沈括傳:“至 契丹 庭, 契丹 相 楊益戒 來就議, 括 得地訟之籍?dāng)?shù)十,預(yù)使吏士誦之, 益戒 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fù)問,亦如之, 益戒 無以應(yīng)?!?/div>
《國語辭典》:爭涉(爭涉)  拼音:zhēng shè
爭執(zhí)交涉?!端疂G傳》第一七回:「嫂嫂,你須知我,只為賭錢上,吃哥哥多少言語,但是打罵,不敢和他爭涉?!?/div>
《國語辭典》:讓步(讓步)  拼音:ràng bù
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時,為避免起沖突,而放棄自己主張或利益的一部分,以求事情和平解決,稱為「讓步」。如:「雙方為了這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肯讓步?!?/div>
《漢語大詞典》:忿鬩(忿鬩)
忿怒爭執(zhí)。
《國語辭典》:算帳(算帳)  拼音:suàn zhàng
1.計算帳目?!冻蹩膛陌阁@奇》卷四:「店家才放了手,算一算帳,取了錢去?!埂段拿餍∈贰返诙鸹兀骸钢坏谜泻籼觅那皝硭銕?,堂倌屈指一算,須得一百五十二文?!挂沧鳌杆阗~」。
2.與人爭執(zhí)較量,以解決糾紛。往往含報復(fù)之意?!都t樓夢》第六八回:「若有走失逃亡,一概和你們算帳?!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谖寤兀骸肝蚁挛绨萏┌哺埶劝涯氵@狗才打了,遞解回籍,再同你們主人算帳!」
《漢語大詞典》:訴競(訴競)
訴說爭執(zhí)。 宋 曾鞏 《都官制》:“係累舂饎之人,恤其廩給,而申其訴競,主以郎吏,國之舊章?!?/div>
《國語辭典》: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時,將爭執(zhí)事項交與第三者或法院進(jìn)行評斷裁決。如:「國際仲裁」、「法院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