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 【介紹】: 西漢時匈奴單于,名咸。呼韓邪單于子。初為左犁汗王,后為右犁汗王。王莽始建國三年,拜為“孝單于”,送歸庭。烏珠留單于死,立為單于。貪莽賂遺,與漢和親,仍侵掠不絕。
烏稽侯尸逐鞮單于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 【介紹】: 東漢時南匈奴人,名拔。單于檀弟。安帝延光三年立。時鮮卑數(shù)寇南部,單于憂恐,上言求修復(fù)朔方西障塞,順帝從之。立四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191 【介紹】: 東漢末吳郡富春人,字文臺。少為縣吏,曾鎮(zhèn)壓許生(一作許昌)起事。靈帝中平元年,從朱俊鎮(zhèn)壓黃巾軍,拜別部司馬。尋遷長沙太守,又鎮(zhèn)壓區(qū)星等起義,封烏程侯。后與袁術(shù)合兵討董卓,行破虜將軍,領(lǐng)豫州刺史。討卓得勝,入洛陽,后至魯陽,擁有大量部曲。獻帝初平二年,攻荊州劉表,被表將黃祖部下射死。次子孫權(quán)稱帝后,追謚武烈皇帝。
全后漢文·卷八十一
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建寧末,府召署假尉。熹平中,歷鹽瀆、盱眙、下邳丞。中平初,中郎將朱俊討黃巾,請為佐軍司馬,以功拜別部司馬。尋為張溫司空參軍,遷議郎,拜長沙太守,以功封烏程侯。義兵起,袁術(shù)表假中郎將,又表行破將軍,領(lǐng)豫州刺史。初平三年,為術(shù)擊劉表,戰(zhàn)死。權(quán)稱尊號,追謚曰武烈皇帝,廟號始祖。(案:孫策造吳,當(dāng)編入《三國文》,孫堅當(dāng)列前代。梁宣帝父統(tǒng),情文帝父忠,從此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42—284 【介紹】: 即吳末帝。三國吳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孫權(quán)之孫,孫和之子。孫休立,封為烏程侯。休卒,迎立為帝。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jì)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大將王浚先到建業(yè),皓出降,封歸命侯,吳亡。在位十六年。
全三國文·卷六十四
侯名皓,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大帝第三子和之子。以永安七年迎立,改元八,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皇、天冊、天璽、天紀(jì)。在位十七年,降于晉,封歸命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58—313 【介紹】: 西晉義興陽羨人,字宣佩。周處子。初為別駕從事,舉秀才。惠帝太安二年石冰反,與陳敏共破之。瑯邪王司馬睿初鎮(zhèn)江左,以玘為倉曹屬。后陳敏、錢璯反,率軍相繼討平之,三定江南,拜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有政聲。憫帝建興元年,玘宗族強盛,因司馬睿多用北人,乃謀殺害諸執(zhí)政,以南人代之,事泄,憂憤而卒。謚忠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名烏路孤。十六國時人。匈奴族鐵弗部首領(lǐng)。初臣附于鮮卑族拓跋部,自以眾落稍多,舉兵外叛。歸劉聰,拜安北將軍、監(jiān)鮮卑諸軍事、丁零中郎將。拓跋郁律時,什翼犍時,數(shù)犯拓跋部之西部,皆大敗。后因兵敗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東部鮮卑首領(lǐng)。視連之子,一名大孩。性軟弱。耽酒色,不恤國事。乞伏乾歸入長安,烏紇提屢抄其境。乾歸率騎討之,烏紇提大敗,保于南涼。在位八年。卒年三十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399 【介紹】: 十六國時南涼建立者。鮮卑族,禿發(fā)樹機能后裔。世居河西,為部族首領(lǐng)。勇武有大志。后涼呂光時居廉川堡,從事畜牧農(nóng)桑,修鄰好,擴充勢力。光拜為益州牧,左賢王。烏孤乃自稱西平王,建南涼,年號太初。敗呂光軍,得樂都等三郡。越年,得羌族人民數(shù)萬歸附,乃更稱武威王,徙居樂都,分立郡縣,置車騎將軍以下官屬。后因酒醉墜馬傷脅死。
叱盧烏孤跋 朝代:西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十六國時西秦人。仕乞伏國仁為建威將軍。建義四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擁眾叛于牽屯山。國仁率兵討之,斬其部將叱羅侯,降者千余戶。烏孤跋大懼,遂降,復(fù)其官位。
梁嵩遵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魏安定人。少有氣俠。起家奉朝請,歷司空外兵參軍。蕭寶夤為雍州刺史,引為中兵參軍,深見信任。寶夤反,嵩遵偽受其署而反襲之,以功封烏氏縣伯。官至荊州驃騎府司馬。卒年四十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0 【介紹】: 北魏廣平列人人,字飛烏。宣武帝初,位河陰令,懲豪奴內(nèi)監(jiān),威震京師。坐事除名。久之,拜治書侍御史、洛陽令,遷南兗州刺史。孝莊帝時,除河南尹。頗憚權(quán)勢,威名大損。卒官。
僧烏瓊 朝代:陳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陳僧。少與彭城寺寶瓊(白瓊)共學(xué),號烏瓊,兩人聲德齊揚。梁武帝大通年間在建初寺弘揚《成實論》。后封為僧正。相傳白瓊圓寂日,神人預(yù)報烏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48? 【介紹】: 西魏代郡武川人,字天恩。少善騎射,以戰(zhàn)功封深澤縣男。賀拔岳被殺,德以擁宇文泰功,加征西將軍、平?jīng)鎏?。又以奉迎北魏孝武帝西遷功,進封下博縣伯,行東雍州事,賜姓烏丸氏。累從宇文泰征伐有功。西魏文帝大統(tǒng)十四年,官涇州刺史。卒官,謚獻。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二 義解科(二)
襄陽趙氏子。陳季始依建初璚公。璚時為大僧正。貌正紫。眾號烏璚。后依彭城寶璚。貌潔晢。號白璚。皆大進所業(yè)。然性矜伐傲誕。俄而徙事興皇道朗。以究所未至。嘗行路遇雷雨。從容徐步達寺。則水滿靴矣。平居視瞻無回。舉止必循規(guī)矩。善護根門。節(jié)量口腹。便利滌沐。雖以赴請信宿俗舍。未或見其污穢。故識者伏其持守云。嗣開三論。光價斯倍。遂領(lǐng)徒歸鄉(xiāng)里。住城西望楚山龍泉寺之光福禪房。涅槃三論遞互弘闡。輪下三百馀人。成器傳燈可五十?;燮贩又轻苑ㄍ郗v慧楞等。開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龍泉。壽五十有九。葬西望山。沙門慧響文其墓碑。響思力遒強。辟道衡尤加敬。又洪哲閑大小乘。世號前后哲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九 義解篇五
釋慧哲。姓趙氏。襄陽人。識度弘朗業(yè)操清遠(yuǎn)。出家已后南趣楊都。會陳國文昌載隆三寶。僧正瓊公精理入神凈行純備。微銜紫相。世號烏瓊。帝尚重焉。奉為大僧正也。監(jiān)護法城為物依止。陳氏王族歸戒所投。自馀槐棘無敢造者。住建初寺。禎明元年忽然坐逝。葬樓湖之山。天子哀之。以黃麾諸杖。衛(wèi)送墓所。初未結(jié)頃。所住寺塔三日光現(xiàn)因而告終。道俗異焉。時彭城寺寶瓊者。善講說有風(fēng)采。形相奇白世號白瓊。事見別傳。哲初參聽其講大開令業(yè)。聚徒講說。屢發(fā)新聲。以慧悟自矜頗懷傲誕。承興皇道朗神辯若劍罕有當(dāng)鋒。因而從其言晤。往復(fù)移時答對逾遠(yuǎn)。哲大異之。即從伏聽。沈隱微密自然通解。而威容自矜動止懷法。曾于行路忽遇雷雨霈汪 哲從容如常不失規(guī)矩。時瀉靴水安行達寺。行步詳序視瞻不眄。轉(zhuǎn)身徐顧無妄乖越。時人呼為象王哲也。又善護根門節(jié)量口腹。便利滌沐罕有延濫。所以召請俗舍信宿經(jīng)時。皆不睹其流穢。嘆美增盛。及講三論俊朗之響重光先價。引眾溯流屆于本邑。住城西望楚山光福禪房下龍泉寺。常以弘法為務(wù)。涅槃三論遞互相續(xù)。學(xué)士三百馀人。成器傳燈可有五十。即惠品法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是也。各領(lǐng)徒屬所在通化。開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龍泉。時年五十有九。葬于四望山寺。弟子惠嵩等豎碑于本住。沙門惠向制文。向有奇才。思力遒壯。為總管薛道衡所重。嵩有學(xué)聲多所游貫。今住京都頻揚講說。時周邑有洪哲者。統(tǒng)閑大小每開法肆。以達解之望徵延慧日故。西楚傳號為前后兩哲云。
僧智凱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46 【介紹】: 唐僧。潤州丹陽人,俗姓馮。幼孤,聽吉藏講《法華經(jīng)》,遂師之為僧。身相黑色,時稱烏凱。隨吉藏住會稽、嘉祥等寺,吉藏門人,無出其右。后住靜林寺。高祖武德七年,于剡縣授徒。太宗貞觀元年,住馀姚小龍泉寺,專講三論大品。十九年,住越州嘉祥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馮氏。丹陽人。幼孤。昉六歲。偶從吉藏法師聽法華火宅品。歸謂其母曰。經(jīng)明火宅者。我身也。若我是火宅。我應(yīng)燒人。既不能燒。則無我可知矣。是夕達旦無??。遽辭母。詣藏求出家。貌黑甚。故時稱之。烏凱云。年十三。藏使覆述。并不拘經(jīng)論。依藏會稽住嘉祥等寺。逮藏入京。即還靜林聚徒。武德七年?;驈?fù)請于剡縣弘導(dǎo)。眾至五百。貞觀元年。常于馀姚縣小龍泉寺開三論大品等經(jīng)。誓不他往。離睡眠。卻供施床坐水飲而已。佛殿之后。忽漲一池。曰吾可以卒歲矣。俗惡狗子。生輒棄置。使饑凍死。凱聞而憐之。悉為收聚養(yǎng)畜。雖踐污被褥弗恨。十九年都督齊公迎致于嘉祥寺。敷暢三論義學(xué)集者。八百馀人。僚庶畢序。教門為之光顯。時龍泉池竭。凱嘆曰。吾不反矣。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方升座。手執(zhí)如意。嘿然加坐而卒。葬全身于大禹山。起塔七層。以旌其德。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四 義解篇十
釋智凱。姓馮氏。丹陽人。父早亡。六年聽吉藏法師法華火宅品。夜告母曰。經(jīng)明火宅者。只我身耳。若我是火宅。我應(yīng)燒人。既其不燒明知無我。終夜達朝詣藏出家。身相黑色。故號烏凱。年十三。覆藏經(jīng)論縱達。論并不拘檢約。隨藏會稽嘉祥等寺。門人英達無敢右之。及藏入京即還靜林聚徒常講。武德七年。剡縣立講聽徒五百貞觀元年。往馀姚縣小龍泉寺。常講三論大品等經(jīng)。誓不出寺脅不親席。不受供施自僧而已。佛殿之后忽生一池。便曰。只飲此池可以卒耳。為性慈仁言極獚厲。時越常俗多棄狗子。凱聞憐之乃令拾聚。三十五十常事養(yǎng)育。氈被臥寢不辭污染。至十九年。齊都督請出嘉祥令講三論。四方義學(xué)八百馀人。上下僚庶依時翔集。用為興顯也。百有馀日日論十人。答對冷然消散無滯。初發(fā)龍泉小池即竭。凱聞嘆曰。池竭食亡吾無返矣。至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依常登座。手執(zhí)如意默然不言。就撿已終。乃加坐送大禹山七日供養(yǎng)。常有異香。州宰自撿深發(fā)堅信。乃起塔七層以旌厥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