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希麟音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十卷,唐希麟撰,即續(xù)一切經音義也?;哿找袅x,依開元釋教錄,從大般若經起,至護命法止。惟自開元錄后,相繼翻譯之經論,及拾遺律傳等,皆無音義,故麟師續(xù)之。從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起,至續(xù)開元釋教錄止,總二百六十六卷。黎養(yǎng)正序曰:「麟師續(xù)撰,一稟琳公家法。擷華成鬘,積壤崇山,探賾闡微,克紹前美。」馀(參見:續(xù)一切經音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續(xù)一切經音義。十卷,唐希麟集。
吽字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日本空海著。說吽字由賀阿污么之四字而成,明其實義述此字具一切萬法者。與大日疏之阿字解釋,皆以最能詮顯無盡之深義而有名。
妙法蓮華經玄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十卷,隋智者說灌頂記,釋法華之經題。所謂法華三大部之一。略曰法華玄義。
初發(fā)心四十一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是心不雜一切之煩惱。二是心相續(xù)不貪異乘。三是心堅牢,一切外道無能勝者。四是心一切眾魔不能破壞。五是心常能集善根。乃至四十是心護念,諸佛之神力故,四十一是心相續(xù),三寶不斷故。見十住毗婆沙論一。
別解律義
【佛學大辭典】
(術語)別解脫律儀之略。
別義意趣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四意趣)
【三藏法數(shù)】
謂一切法無有自性,不可執(zhí)文取義,當離文字相,別求義趣,是名別義意趣。
四意趣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之說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決一切之所說。說別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依此四意趣,可決一切之佛意云。玄奘譯攝論釋五謂復有四意趣四種秘密,一切佛言應隨決了。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說我昔曾于彼時名毗婆尸佛,非昔時毗婆尸佛即今釋迦佛,但諸佛所證法平等,故說我即彼,彼即我,是名平等意趣。二別時意趣,如說稱多寶如來名,便可決定等正覺,稱阿彌陀名,便可往生極樂,是為勸懈意者,就別時利益說之,非言今直得之。猶如依一錢而說得百錢。是就別時說,故名別時意趣。三別義意趣,言說與意義不同。如說奉事幾許恒河沙之佛而解了大乘法,解了大乘法之義理,原非難事,凡夫能思惟,即能之,不須遭恒沙之佛。惟證得大乘之實理,非容易事,地上之菩薩,始能之,今言事恒沙諸佛解了大乘法者,其言相雖似只解大乘之教義,然其意思在證得大乘之實理。如是言說與意義各別,名為別義意趣。四補特伽羅Pudgala意樂意趣,補特伽羅,譯言眾生或有情。隨眾生之樂意,而種種說法也。先對一眾生贊嘆布施,見其人已樂欲布施,更毀訾布施。持戒等亦如是。是于一法毀贊相違者,初為除其人慳吝之心,故贊布施,后為更勸無漏之勝法,故毀之也。是皆隨眾生之意樂而說,故名眾生意樂意趣。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上曰:「四種意趣:一者法同意趣,二者時節(jié)意趣,三者義中間意趣,四者順眾生心意趣?!拐嬷B譯攝大乘論釋六曰:「復以有四意:一平等意,二別時意,三別義意,四眾生樂欲意?!?/div>
表義名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于顯境名言而言。名句文也。名句文諸詮表義理,故名為名言。
表義名言種子
【佛學大辭典】
(術語)顯境名言種子之對。謂名言種子中,由自他之名言,顯色心諸法之體,于心前變現(xiàn)其相分,而薰習其種子于第八識之自體者也。即自一切諸法之語言音聲等名言傳而薰習之種子也。
定善義
【佛學大辭典】
(書名)唐善導撰。四帖疏之第三。釋觀無量壽經正宗分十六觀中之定善十三觀者。
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失譯。佛于長者婆私膩伽之家受供養(yǎng),其女與夫共見佛,與舍利弗及文殊問答深義。
金剛二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探玄記三曰:「金剛亦二義:一是堅義,二利義?!?/div>
金剛三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頂經疏一曰:「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破壞,二寶中之寶,三戰(zhàn)具中勝?!?/div>
金剛頂義訣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說金剛智三藏六卷略出經之要注,智藏筆之。見日本續(xù)藏經。
金剛頂經義訣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智藏撰。智藏為不空三藏之諱。
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不空譯。說金剛界根本成身會三十七尊,由大日如來出生之次第。單名出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