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互遍相資義
【三藏法數(shù)】
互遍相資者,謂諸法所起,更互周遍相應(yīng)資助,方成緣起也。如一緣遍應(yīng)多緣,此一則具多一,若不多一,則應(yīng)不遍,不成緣起。當(dāng)知此法界中,一緣具多,法法皆爾,無不互遍相資。經(jīng)云:知以一故眾,知以眾故一。是也。
俱存無礙義
【三藏法數(shù)】
俱存無礙者,謂凡是一緣,要具前之二義,方成緣起無礙也。然必由各異方得待緣,必由遍應(yīng)方自具德。是故自一多一,自在無礙。經(jīng)云:諸法無所依,但從和合起。是也。(自一多一者,謂如十?dāng)?shù)中,以一為自一,以自一應(yīng)馀九,為多一也。)
異體相入義
【三藏法數(shù)】
異體相入者,謂諸法異體,遞相涉入也。蓋諸法力用,遞相依持,方成緣起。如一持多,則多入一內(nèi);如多持一,則一入多內(nèi)也。
異體相即義
【三藏法數(shù)】
異體相即者,謂諸法異體,更互相望,全體形奪也。然具有體無體,方成緣起。若一緣有體,能起諸緣,即是一緣;若一緣無體,所起之緣,即是諸緣。一緣有體無體既爾,諸緣有體無體亦然。經(jīng)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是也。(全體形奪者,謂有無之體,更互形比與奪也。一緣者,即一法之因緣也。)
體用雙融義
【三藏法數(shù)】
體用雙融者,謂會前異體相入相即,二種皆融通也。蓋諸法體用,交涉無礙,方成緣起。以體無不用故,舉體全是用;以用無不體故,舉用全是體?;ゲ幌嗟K,交徹圓融也。
同體相入義
【三藏法數(shù)】
同體相入者,謂一緣多緣無別體,故名為同體。若一緣有力,則能持多一,若多一無力,則依彼一緣。是故一能攝多,多便入一;多能攝一,一便入多也。
同體相即義
【三藏法數(shù)】
同體相即者,謂本一多一同是一體,故相即也。蓋本一有體,能作多一;多一無體,由本一成多一,即本一也。故本一有體,則多一無體,多一有體,則本一無體也。(本一者,謂多數(shù)中隨其所用之一即為本也。)
俱融無礙義
【三藏法數(shù)】
俱融無礙者,謂融前同體相入相即,二種皆無礙也。蓋體無不用,則有同體相入,而無相即之義;用無不體,則有同體相即,而無相入之義。今既全體全用,則亦入亦即也。
同異圓滿義
【三藏法數(shù)】
同異圓滿者,謂前九義有同有異,總合為一,成大緣起。令多義門,同時(shí)具足,皆悉圓滿也。
義理分齊
【三藏法數(shù)】
義即圓教所詮玄妙之義,理即法界所顯圓融之理,謂此經(jīng)所詮義理,正屬圓教,說一法則諸法皆攝,談一位則諸位咸收;是故塵含法界,念攝僧祇,一切法門同歸華嚴(yán)性海也。分齊者,以圓教所明,事事無礙,法界及一切塵毛,稱性圓融,所顯之理,正是此經(jīng)分齊也。(僧祇,梵語具云阿僧祇,華言無數(shù)。)
別解文義
【三藏法數(shù)】
別解文義者,謂既總釋經(jīng)題,則當(dāng)別解經(jīng)文,使妙義之不壅也。此經(jīng)文富義博,一文一句,包含法界,科釋難盡。略而言之,大科三分。蓋圣人設(shè)教,必有其漸。將說微言,先顯因由。故此經(jīng)從世主妙嚴(yán)品為序分。因緣既彰,當(dāng)機(jī)受法,故此經(jīng)從如來現(xiàn)相品至入法界品為正宗分。正宗既陳,務(wù)于流通,復(fù)令末葉傳芳,法燈永耀。故此經(jīng)從入法界品內(nèi),爾時(shí)文殊師利從善住樓閣出已下,為流通分。故祖師作疏述鈔,嘗釋其義焉。(梵語文殊師利,華言妙德。)
無障礙義
【三藏法數(shù)】
無障礙者,謂真如性體,于一切諸法,圓融通達(dá),悉無障礙也。
周遍義
【三藏法數(shù)】
周遍者,謂真如性體,于一切處,無不周遍也。
無相義
【三藏法數(shù)】
無相者,謂真如性體,圓明寂絕,離諸色相也。
清凈義
【三藏法數(shù)】
清凈者,謂真如性體,湛然瑩徹,無所染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