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吉祥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既具勝妙之德,故一切世間贊嘆供養(yǎng)者,亦獲吉祥,故曰吉祥。
尊貴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始從兜率天中降生王宮及出家已,而登極果之位,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曰尊貴。(梵語兜率,華言知足。)
自性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佛法身,皆依真如理體而為自性,是名自性義。
因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佛于無量無數(shù)劫中,修習(xí)勝果之因,是名因義。(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shí)節(jié)。)
果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佛永斷一切煩惱等障,證得無上菩提之果,是名果義。(梵語菩提,華言道。)
相應(yīng)義
【三藏法數(shù)】
應(yīng),當(dāng)也。謂諸佛因中能行種種難行苦行,所生十力、四無所畏等功德,而與法性之理相應(yīng),故名相應(yīng)義。(十力者,知是處非處智力、知過現(xiàn)未來業(yè)報(bào)智力、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漏智力、知永斷習(xí)氣智力也。四無所畏者,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也。)
差別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佛說法度諸眾生,則現(xiàn)法、報(bào)、應(yīng)三身差別之相,故名差別義。
剎那滅義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剎那,華言一念。謂眼等諸識種子,一念才生,生則隨滅,念念不停,剎那變異;耳鼻舌身意等諸識種子,各各亦復(fù)如是,是為剎那滅義。
果俱有義
【三藏法數(shù)】
果即識與根也。謂識與根同時(shí)俱起,以成力用也。如眼根照色境時(shí),眼識隨即同緣。耳根照聲境時(shí),耳識隨即同緣,于諸實(shí)境分明顯了。鼻舌身意亦復(fù)如是,是為果俱有義。
恒隨轉(zhuǎn)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識起時(shí),種子隨轉(zhuǎn)。如眼根照境時(shí),眼識種子隨即相續(xù),無有間隔。耳鼻舌身意等諸識,各各起時(shí),亦復(fù)如是,恒隨相續(xù),是為恒隨轉(zhuǎn)義。
性決定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識各各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無有間雜也。如眼識緣惡境則成惡法,不能成善法。如緣善境,則成善法,不能成惡法。若緣無記,則不能成善惡二法。諸識起時(shí),亦復(fù)如是,是為性決定義。(無記性,不善不惡之性也。)
待眾緣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識非一因而生,必假眾緣而后成就。如眼識種子,須得空明根境等緣,方得顯發(fā)。耳鼻舌身意等諸識種子,亦待眾緣而得成就,是為待眾緣義。(空即無壅,明即光明。)
引自果義
【三藏法數(shù)】
謂諸識各引自體果用,非是色心交互而成也。如眼根照時(shí),眼識即緣所對實(shí)境,而不混于聲香之別體。耳鼻舌身意等諸識,亦復(fù)如是,是為引自果義。
希有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世珍寶,貧窮之人所不能得。三寶亦爾,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離垢義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世珍寶,內(nèi)外瑩徹,體無瑕穢。三寶亦爾,諸漏凈盡,無有垢染,故名離垢。(諸漏凈盡者,謂一切惑業(yè)斷盡無遺,不漏落生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