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中權(中權)
合乎時宜或情勢。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遭亂世,身廢棄以免患,合於權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為也,前枉而后義者,謂之中權。雖不能成,春秋善之, 魯隱公 鄭祭仲 是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隗囂傳》:“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fā)中權?!?/div>
《漢語大詞典》:樞軸(樞軸)
(1).機關運轉(zhuǎn)的中軸。比喻中央權力機關或相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嘗因夜臥,各言其志, 處俊 曰:‘愿秉樞軸一日足矣?!?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范仲淹 入?yún)⒃渍?富弼 繼秉樞軸,二人以天下之務為己任?!?明 張居正 《恭述祖德》詩:“愚臣備樞軸,理道慚無裨?!?br />(2).喻中樞;中心。 章炳麟 《訄書·訂文》《正名雜義》:“其切則襍舉散字以為用,未嘗一用字母部首,故樞軸繁亂而讀不可知?!?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七篇:“ 包拯 、 顏查散 而外,以他人為全書樞軸者,在先亦已嘗有?!?/div>
《漢語大詞典》:中要
(1).猶中樞。舊唐書·昭宗紀:“自艱難播越,嘗隨侍左右,握兵中要,皆奇而愛之?!?br />(2).有權勢的宦官。北齊書·祖珽傳:“ 后主 亦令中要數(shù)人扶侍出入,著紗帽直至永巷?!?唐 元稹 《五弦彈》詩:“水精簾外教貴嬪,瑇瑁筵心伴中要?!?span id="ie1k51h" class="book">《舊唐書·張鎬傳》:“ 張鎬 性簡澹,不事中要?!?span id="l55xubd"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肅宗乾元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中要,謂中人居權要者,如 李輔國 之類?!?/div>
《國語辭典》:樞密(樞密)  拼音:shū mì
1.樞密使的簡稱。參見「樞密使」條。
2.政府機密的政務?!缎绿茣>硭钠?。百官志二》:「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樞密遷授不預。」唐。白居易 得丁私發(fā)制書法司斷依漏泄坐丁訴云非密事請當本罪:「如或事關樞密,則科漏泄之辜,請驗跡于紫泥,方定刑于丹筆。」
《國語辭典》:樞密使(樞密使)  拼音:shū mì shǐ
職官名。樞密院的長官。唐代宗時始置,由宦官擔任,后世權任漸重;五代改用士人,權與宰相齊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稱知院,明初廢置。簡稱為「樞密」。
《漢語大詞典》:省劄
古代中樞各省的文書。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六:“其登科時年甚少,復中法科,繼聞以法科進者不大拜,悔之,不受省札?!?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省札既下, 吳農(nóng)丞 辨析狀云:‘ 革 弟 蒙 ,分符罔功,以病丐祠。增秩改麾,既被繳駁,圣恩寬大,遂畀祠廩。’”
分類:中樞文書
《漢語大詞典》:東華(東華)
(1).傳說仙人 東王公 又稱 東華帝君 ,省稱“東華”。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四:“西龜初定籙, 東華 已校名?!?span id="lc6olya"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四八:“削滅九陰氣,記上 東華 名?!?明 張居正 《應制白鶴吟》之四:“金簡忽傳天上字, 東華 初紀大椿年?!眳⒁姟?東王公 ”。
(2). 明 清 時中樞官署設在宮城 東華門 內(nèi),因以借稱中央官署。 明 袁宏道 《途中懷大兄》詩:“一自直 東華 ,先雞每戒睡。”
(3).泛指朝廷。 清 龔自珍 《送南歸者》詩:“布衣三十上書回,揮手 東華 事可哀?!?br />(4).見“ 東華門 ”。
《國語辭典》:東王公(東王公)  拼音:dōng wáng gōng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東華帝君。領導男仙,常與領導女仙的西王母并稱。見漢。東方朔《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也稱為「木公」、「東王父」。
《國語辭典》:東華門(東華門)  拼音:dōng huá mén
泛稱京城的東門。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故事》:「今學士初拜,自東華門入,至左承天門下馬待詔?!?/div>
《漢語大詞典》:樞庭(樞庭)
亦作“ 樞廷 ”。 政權中樞;內(nèi)庭。 宋 曾鞏 《侍中制》:“比回翔于禁闥,遂更踐于樞庭?!?宋 陸游 《答鈐轄啟》:“列屬樞廷,自不安於清選;佐州 京峴 ,猶誤被於明恩?!?清 昭梿 嘯亭雜錄·稗事數(shù)則:“﹝ 成王 ﹞自言直樞庭時,嘗召見,上適閲 明 參政 亮 捷報,命王閲之?!?清 龔自珍 《以事詣圓明園和內(nèi)直友人春晚退直》:“警蹕聞傳膳,樞廷述地方?!?/div>
《漢語大詞典》:省郎
(1).指皇帝的侍從官。因居省禁中,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晉帝 自 孝武 以來常居內(nèi)殿,武官主書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謂西省郎?!?br />(2).指中樞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贈竇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 成都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 唐 貞觀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謝朓 詩云‘芳洲採杜若’,乃責 坊州 貢之,當時以為嗤笑?!?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華族高門,膏腴世爵, 春秋 則代為執(zhí)政, 六朝 則世戴金貂,著作秘書,不屑省郎?!?br />(3).指皇帝的侍從官。因居省禁中,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晉帝 自 孝武 以來常居內(nèi)殿,武官主書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謂西省郎。”
(4).指中樞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贈竇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 成都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 唐 貞觀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謝朓 詩云‘芳洲採杜若’,乃責 坊州 貢之,當時以為嗤笑。”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華族高門,膏腴世爵, 春秋 則代為執(zhí)政, 六朝 則世戴金貂,著作秘書,不屑省郎。”
《漢語大詞典》:樞府(樞府)
主管軍政大權的中樞機構。 宋 代多指樞密院, 明 和 清 初多指內(nèi)閣, 清 雍正 以后多指軍機處。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曹侍中 在樞府,務革僥幸,而中官尤被裁抑?!?宋 陸游 《賀張都督啟》:“恭審誕膺冊書,首冠樞府?!?明 吾丘瑞 《運甓記·剪發(fā)延賓》:“爹爹,你藏器待沽,終須有日登樞府?!?清 汪懋麟 《新歲荷真定公寄書并二律見問次韻酬謝》之二:“樞府紓籌策,官齋尚詠詩?!?/div>
《漢語大詞典》:薇省
紫薇省的簡稱。借指中樞機要官署。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清 趙翼 《胡豫堂視學江南相見話舊》詩:“三十年前同館閣,薇省花磚履交錯。”參見“薇垣”。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開元 元年改稱中書省為紫微省。簡稱微垣。 元 代稱行中書省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司,亦沿稱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稱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時常以薇垣稱相當于中書省的中樞機構或布政司。 明 吳承恩 《賀思翁受封障詞》:“昔年蘭省,已頒錦軸之榮;今日薇垣,又捧綸音之盛?!?清 趙翼 《戲為迭字體寄邵耐亭》詩:“憶昔與君初結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稱。 明 王猷定 《軍山看日出》詩:“長鯨鼓浪吼天門,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吳偉業(yè) 《思陵長公主挽詩》:“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div>
《漢語大詞典》:處中(處中)
(1).居于中樞之位,意謂擔任要職。漢書·公孫劉田等傳贊:“ 車丞相 履 伊 呂 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2).執(zhí)持中正之道。《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秉國之均,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 呂延濟 注:“處中,處大中之道也?!?/div>
《國語辭典》:腸胃(腸胃)  拼音:cháng wèi
1.腸和胃。《韓非子。解老》:「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治。」《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br />2.比喻要害的地方?!稇?zhàn)國策。秦策二》:「夫取三晉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關、峴衿帶,跨躡蕭條,腸胃之地。」
《漢語大詞典》:樞極(樞極)
斗樞與北極星。亦以喻中樞權力。 漢 劉歆 《遂初賦》:“蹠三臺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宮。侍劉宿於鉤陳兮,擁太常之樞極。”后漢書·梁統(tǒng)傳論:“夫宰相運動樞極,感會天人,中於道則易以興政,乖於務則難乎御物?!?宋 蘇軾 《上韓持國》詩:“ 韓 氏三虎秉樞極,中有一虎似 偉節(jié) ?!?偉節(jié) , 漢 賈彪 之字。
《漢語大詞典》:紫樞(紫樞)
朝廷中樞部門。宋書·孔覬傳:“盪穢紫樞,不俟 鳴條 之誓?!?唐中宗 《授張錫工部尚書制》:“紫樞佇俊,彤管須賢?!?宋 張元干 《瑤臺第一層》詞:“紫樞將命,紫微如綍,常近君王?!?/div>
《漢語大詞典》:省司
中樞各省的有關官署。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 平叔 請令州府差人自糶官鹽,收實估匹段,省司準舊例支用。” 宋 歐陽修 《論救賑江淮饑民札子》:“ 江 淮 之民,上被天災,下苦賊盜,內(nèi)應省司之重斂,外遭運使之誅求,比於他方,被苦尤甚?!?/div>
分類:中樞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