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翁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翁仲
第 25 句因包含“大白”,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白
昭陵石馬歌用舊作趙霖唐太宗六馬圖歌韻乾隆戊戌 清 · 弘歷
 出處:御制詩四集卷五十三
當年石馬后世詔,永示艱難深妙
翁仲之間立兩龍,曹霸丹青曲肖。
爾時西伐興師臥榻豈容鼾睡為。
況有大恨不共戴,凜然明告千秋(所害太祖以戴乃景祖大恨顯祖皆為明誓不共以七告天征明以七太宗嗣統(tǒng)善繼征討先志大恨未雪屢議)。
沈陽遼陽次第,矢在弦上奚容置。
太祖丕顯太宗承,本以仁而行以義。
建都稱帝遠人(既得太祖遼沈遂諸貝定議遷都沈陽制度備至臣以太宗天聰十年大臣蒙古人文武群太宗承混一天眷應(yīng)運而興愛育群黎輯寧諸國征服朝鮮蒙古更獲玉璽以昭符瑞上尊號乃祭告天地崇德太廟筑壇恢宏皇帝位建國號曰大清改元規(guī)模日漸遂肇萬載丕基矣),松山之戰(zhàn)乃躬親
立破明兵十三萬,指揮計授諸藎臣。
兵貴乘機更貴斷,鼻衄力前神弗亂豪格太宗遣睿郡王多爾袞郡王寧遠明總督洪承疇援兵十三萬于松山二王以敵兵甚眾奏患鼻太宗聞之即親統(tǒng)六師往討啟行時適衄因行急衄益甚三日方止貝勒徐行將潛大宗諭行軍制勝利在神速敵人間朕親至遁若不逃破之如縱犬逐獸易于拾取無翼可飛豈宜遲緩乃畫夜疾馳六日而抵松山太宗環(huán)松山而營敵兵來犯擊敗之追至塔山而還奪其積粟浚濠斷杏山松山路凡太宗度明兵必遁分遣王大臣設(shè)伏截擊十馀處算掩預(yù)設(shè)機宜明兵果皆奔竄所出之路悉如者甚睿擊窮追殲殪明兵計五萬三千馀赴海死眾浮尸漂蕩多如雁鶩我十三太宗神謀勇略制勝出奇指顧間破明兵萬如摧祜拉朽云)。
二馬御圣安吉行,出險曾無銜橛難。
唐宗六馬陵道間,受傷痕跡血殷。
豈如二馬靡少害,是誠全勝得之難。
千秋小白大白,較彼唐駿增光色。
獨予景仰昔年,未能躬睹滋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