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hào)。
黃帝崩,葬橋山。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注引《皇覽》曰:「黃帝冢在上郡橋山?!?
烏號(hào):指良弓。晉阮籍《詠貧》之十二:“良弓挾烏號(hào),明甲有精光?!?/p>
乘龍:指仙去或帝王權(quán)臣去世,或指接近帝王、權(quán)臣。三國曹植《仙人篇》:“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p>
鼎湖:指帝王等下葬之處。唐杜甫《行次昭陵》:“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p>
功成棄之去,乘龍上天游。 劉復(fù) 游仙
上界鼎成云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劉滄 秋日過昭陵
黃帝修真萬國朝,鼎成龍駕上丹霄。 劉滄 過鑄鼎原
龍髯不可望,玉座生塵埃。 劉禹錫 翠微寺有感
荊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時(shí)。 姚合 敬宗皇帝挽詞三首之二
龍歸攀不得,髯在侍臣邊。 姚合 文宗皇帝挽詞三首之三
仙人掌里使,黃帝鼎邊來。 岑參 喜華陰王少府到南池宴集
桐枯丹穴鳳何去,天在鼎湖龍不歸。 徐夤 華清宮
看卻龍髯攀不得,紅霞零落鼎湖空。 曹唐 仙都即景
鼎湖無路追仙駕,空使群臣泣血多。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
珠簾羽扇長(zhǎng)寂寞,鼎湖龍髯安可攀。 李嶠 汾陰行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yuǎn)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zèng)
墜劍悲喬岳,號(hào)弓泣鼎湖。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gòu)四十六韻
或言帝軒轅,乘龍凌紫氛。 李群玉 穆天子
鼎湖瞻望遠(yuǎn),象闕憲章新。 杜甫 奉送嚴(yán)公入朝十韻
故老仍流涕,龍髯幸再攀。 杜甫 洛陽
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杜甫 行次昭陵
鼎湖龍去遠(yuǎn),銀海雁飛深。 杜甫 驪山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 權(quán)德輿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tái)寺對(duì)月絕句
最愴號(hào)弓處,龍髯上紫霄。 權(quán)德輿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
空馀駕龍?zhí)?,搖落鼎湖秋。 權(quán)德輿 順宗至德大安孝皇帝挽歌三首之三
鼎成仙馭遠(yuǎn),龍化宿云殘。 武元衡 途次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武元衡 順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詞三首之一
三年驥尾有人附,一日龍須無路攀。 溫庭筠 題李衛(wèi)公詩二首之二
龍髯悲滿眼,螭首淚沾裳。 溫庭筠 題翠微寺二十二韻
豳土人遷避夷狄,鼎湖龍去哭軒轅。 白居易 江南遇天寶樂叟
天地方開泰,鑄鼎成繼述。 舒元輿 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讀唐歷天寶已來追愴故事
自此隨龍馭,橋山翠靄中。 許渾 懿安皇太后挽歌詞
一朝鑄鼎降龍馭,小臣髯絕不得去。 韋應(yīng)物 溫泉行
景帝龍髯消息斷,異香空見李夫人。 韓偓 過茂陵
軒轅黃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顧況 悲歌
龍髯不可附,空見望仙臺(tái)。 顧非熊 武宗挽歌詞二首之一
仍聞老叟垂黃發(fā),猶說龍髯縹緲情。 鮑溶 溫泉宮
喬山一閉曲未終,鼎湖秋驚白頭浪。 鮑溶 霓裳羽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