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不識,廬山,真,面目”,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不識廬山真面目
偈頌一百五十首 其八十四 南宋 · 釋心月
三種二種光即不問,且如何是法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舉乾峰示眾云:法身三種二種光,一一透得,始解歸家穩(wěn)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