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蒲中,訪首陽山,見伯夷、叔齊墓存焉。
旁有祠宇,皆荒圮不葺。
因增而修之,立石篆字,以表其墓。
遂作賦云:
太華之北,雷首之西,粵有岑嶺,切乎霞霓。
古木蒼蒼,愁煙凄凄。
圖志所按,史傳是稽,茲所謂首陽之山,昔隱乎夷、齊者焉。
嗚呼!
賢者去世,幾千其歲,逮今齊民,猶懷馀懿。
而荒祠之下,俎豆不廢;
古墳之側(cè),樵蘇不至。
吁,可異也!
時余清旦,出乘朱轓,傍自沙渚,危躋石門。
因慨思于往躅,遂一吊于羈魂。
虔揖遺像,悵然遙想。
何餓骨之幽淪,而窮山之蒼莽。
山之云兮薈蔚而興,山之風(fēng)兮清微有聲,意夷、齊之光靈兮倏變而成。
山之木兮歲寒不折,山之蘭兮香摧不滅,意夷、齊之氣質(zhì)兮既化而結(jié)。
可勝言哉!
嗚呼!
青青者薇,在彼山蹊,胡為作歌而悲?
芃芃者粟,在彼郊圻,胡為不食而饑?
賢乎哉!
救時以仁,垂教以義。
生有一朝之恥,歿無萬世之愧。
激貪夫廉,立懦夫志。
宜乎竦聞其風(fēng),無泯厥祀。
余來山坰,識之以銘,銘曰:山之上,古之塋。
茲孤竹之子,圣人之清者也。
慶歷六年冬十一月三日。
按:《山右石刻叢編》卷一三,光緒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