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入爨

同源典故

 
焦琴
    
爨下馀
 
爨下聲
 
蔡邕琴
 
薪馀
 
桐尾
   
桐遇知音
 
尾半焦
 
桐薪鳴灶
 
暗辨桐聲
 
憐焦尾
 
帶火焦桐
 
爨馀材
 
炊爨得琴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相關(guān)人物
蔡邕


《后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下〉~2004~
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qǐng)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shí)人名曰「焦尾琴」焉。

簡(jiǎn)釋

焦琴:美稱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沒。宋王禹偁《秋居幽興》之二:“幽興將何遣,焦琴貰酒杯?!?/p>


例句

應(yīng)謂焦桐堪采斫,不知誰是柳吳興。 張又新 吹臺(tái)山

焦尾何人聽,涼宵對(duì)月彈。 李咸用 山居

三尺焦桐七條線,子期師曠兩沉沉。 李山甫 贈(zèng)彈琴李處士

不因?qū)⑷腱?,誰謂作鳴琴。 李嶠

誰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李頎 題僧房雙桐

馬因回顧雖增價(jià),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 江西裴常侍以優(yōu)禮見待又蒙贈(zèng)詩輒敘鄙誠用伸感謝

劍鋒缺折難沖斗,桐尾燒焦豈望琴。 白居易 除忠州寄謝崔相公

那令雜繁手,出假求焦尾。 竇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彈琴之什

破屋常持傘,無薪欲爨琴。 蘇軾 次韻朱光庭喜雨

愿傾肺腸事,盡入焦梧桐。 賈島 投孟郊

未經(jīng)良匠材雖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陳標(biāo) 焦桐樹

但埋酆獄氣,未發(fā)爨桐音。 韋莊 同舊韻

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馀。 韓愈 題木居士二首之二

此琴等焦尾,此鶴方胎生。 顧況 謝王郎中見贈(zèng)琴鶴

惟君知我苦,何異爨桐鳴。 顧非熊 冬日寄蔡先輩校書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