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四言詩
風(fēng)樹亭詩 元末明初 · 宋濂
四言詩
風(fēng)樹亭者嘉禾潘孝子之所建也孝子之親沒每對人言輒嗚咽流涕然無以寓其罔極之思取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之言表其墓亭嗚呼孝子之意至是為可悲矣夫人孰不欲養(yǎng)其親親則不子待也所以昔者皋魚立泣而死者孔子蓋傷之也憫之也以其志為可悲而無所用其力也嗚呼若孝子者念念不忘乎茲其亦知沒齒慕親之道哉為之詩曰
山有嘉樹,油然發(fā)榮。
豈不欲靜,風(fēng)撓之鳴。
我思我親,顏猊日改。
子欲養(yǎng)之,親不子待。
嗚呼噫嚱,孔懷孔悲。
山高海深,孰堪喻之。
內(nèi)而九藏,外而四體。
皆親之枝,同一根柢。
根既撥矣,而枝獨存。
夙夜哀號,莫達九原。
白楊蕭蕭,泉扃夜閟。
我親我思,得無蕉瘁。
親不可見,音容是求。
求之不得,血淚交流。
作亭墓隅,是曰風(fēng)樹。
仰之瞻之,心焉孔瘁(右詩八章章四句)

靈槐詩 元末明初 · 宋濂
四言詩
四明史氏貴富光榮與南宋相終始非特人事也蓋有天道焉元有國百年史氏以忠信文學(xué)稱于時者甚眾而祿位弗稱人事不宜然也是亦有天道焉元季兵亂槐生于史氏之庭史氏里人曰是必有異既而槐死于馬里人又曰是必有異未幾槐果復(fù)生南園中里人曰前之異者徵已往后之異者將來徵之史氏殆有顯者乎入國朝史氏諸孫靖可以才見推為中書舍人出為泰州守遷肇慶通判前之言者曰是其徵矣然而未也遂相與字槐曰靈槐而歌詠之靖可嘗與余兒璲同官謂余宜賦詩嗚呼天人之際遠矣觀于史氏又何其著明哉詩曰
難諶惟帝,厥命孔赫。
鑒于九有,顯相有德。
先宋九君,既南而微。
微不遂傾,世臣毗之。
世臣之家,鄮山之下。
歲時來歸,旗節(jié)車馬。
馮軾而趨,袞衣佩璜。
其綬伊何,將相之章。
雄城渠渠,黎庶如雨。
相臣戾止,耄倪咸喜。
豈無公侯,孰能后昆。
三相二王,國存與存。
誰其尸之,其德有始。
既受多祜,又有孫子。
鉅海湯湯,朔風(fēng)荒荒。
不淪于危,不顯其光。
孰云菑播,而不有穫。
天將昌之,嘉徵允灼。
崇堂有庭,其左有槐。
匪植而生,惟德是培。
天實培之,或戕于人。
人力雖勞,其能勝天。
南園膴膴,有萌期蘗。
其本如達,靡有摧害。
始軋而卑,忽拔而穹。
其兆斯何,宜卿宜公。
明明天子,俊乂是使。
矧茲世家,王公之嗣。
嗟爾君子,天休汝膺。
何以占之,靈槐在庭。

贈閻希曾參政山東詩 元末明初 · 宋濂
四言詩
國朝以魏晉以來立行臺省于外蓋為征討權(quán)宜之計至唐末方鎮(zhèn)擅地遂以中書令同平章事命之至今相沿而不革非所以示悠久乃改為承宣布政使司設(shè)使一人左右參政各一人以協(xié)和庶政統(tǒng)馭人民河南閻希曾由鄉(xiāng)貢進士擢為起居注皇上愛其才俊俾肄業(yè)文華堂堂在禁中車駕時幸臨訓(xùn)飭之尋除監(jiān)察御史轉(zhuǎn)司文監(jiān)令乃授山東承宣布政使左參政希曾名鈍仕學(xué)兩優(yōu)者也因其嘗受經(jīng)于予故其行也詩以贈之其詞曰
山東鉅藩,統(tǒng)府惟六。
民物阜蕃,土地饒沃。
宸衷軫之,百司棋布。
誰挈其綱,政乃無斁。
乃詔近臣,爾鈍爾往。
宣朕至懷,參佐其長。
臣鈍曰吁,臣恐弗勝。
方岳重鎮(zhèn),厥任匪輕。
帝曰俞哉,爾毋固辭。
精白一心,力行無疑。
鈍拜稽首,即日啟行。
君臣一心,共底隆平。
我知閻子,有學(xué)有文。
五色燦然,出類超群。
子之往矣,期建功勛。
貯見政績,邁于古人。
古人有云,盡瘁國事。
子尚勉旃,服之毋忒。

鳳陽府新鑄大鐘頌 元末明初 · 宋濂
四言詩
皇帝既正大統(tǒng),建都江表,德綏威詟,萬邦咸臣。用群臣奏臨濠為龍飛之地,賜名曰鳳陽。南北民大和會,百族錯居,動十萬數(shù),然而物大而盛,不假器齊一之,無以嚴昏旦之禁。乃詔江陰侯吳良監(jiān)鑄大鐘。以定眾志,以裨治化。侯既受詔,遣使者至富春山中,徵金工何成,諭以天子明命。成即日帥其屬十六人以從,相地鳳陽,城地三里,搏泥成范,畫其銑角,衡之度,侈弇為良,篆帶以方,候其燥剛,始穿冶一十又三。鍊青亦銅六萬五千斤。筮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巳蒞事。厥明,侯具法服,以牛一、羊一、豕一,祝告先冶之神。禮既成,橐籥咸興,鼓動風(fēng)氣,炎光赫曦,上貫霄漢。絳液既澄,氣憤云泄,循竇而入,肅肅有聲。陽施陰凝,勁質(zhì)斯具。越二日辛未,乃發(fā)。復(fù)取牲血,涂其釁隙,以厭除不祥。鐘高十六尺有五寸,厚六寸,徑十尺有五寸,圍三十四尺有奇?;烊谄漭唸A,煒燁其容輝,信技殫于人巧,妙奪于神功者也。于是營構(gòu)層臺,副以簨虡,聚千夫之力,鉅絙而登之。一杵之撞,隱隱闐闐,雷旋電奔,震撼太虛。遐邇聞?wù)?,靡不聳愕。會濂扈從青宮幸鳳陽,親觀盛美。侯遂請濂為之頌。濂聞先王之世,金部有七,黃鐘乃樂之所自出,而景鐘又為黃鐘之本。所謂景鐘,大鐘也。其受至于九斛而止,律呂由是而應(yīng),陰陽由是而均,夫豈細故也哉!秦、漢以來,寢失古法,小鐘或數(shù)尺,大鐘或容千石,皆不木于律度。今我熙朝稽古右文,定于中制,宣導(dǎo)天地,孚洽神人,中和所致,嘉瑞必協(xié),增拓化原,亦于是乎有賴,非特發(fā)揚蹈厲,以鳴國家之盛。侯之有請,不敢固辭。頌曰:
維天穆清,鼓以雷霆。
適昭天聲,百物以生。
維帝浚哲,法天之烈。
大鏞斯揭,元氣噴泄。
眷于濠梁,真龍飛翔。
乘陰禦陽,洗濯八荒。
神物攸起,是為帝里。
從者如雨,于焉萃止。
物大而豐,往來憧憧。
飾之以鏞,罔敢弗恭。
乃飭鳧氏,乃具爐錘。
乃烹乃鬻,化金為水。
赤氣夜明,如日之升。
流亟而赪,入竇有聲。
彬彬斐斐,功同神鬼。
不鋤不铻,輪圓順軌。
既啟其型,敢愛斯牲。
涂釁禮成,榮光如星。
千夫齊力,臺構(gòu)懸植。
交扛孔奭,載考載擊。
宅兮囷囷,觸兮賁賁。
摩乾蕩坤,以警斯昏。
發(fā)撼靈氣,昭融品匯。
物無疵癘,年谷攸遂。
博碩而龐,聲與天通。
拓美集祥,熏于家邦。
惟皇建極,福之敷錫。
制器有赫,式和民則。
稽樂之原,鐘實為先。
律呂以宣,功垂不刊。
小臣作頌,有美無諷。
爰咨于眾,是傳是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