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辭賦
周失王緒,秦受天數(shù)。
始皇崛起,狼心奮怒。
六國并吞,黑旗森布。
分諸侯而立郡縣,銷五兵而造鐘鐻。
混車書,一法度。
陸詟水慄之所來向,航琛輦贐之所屯聚。
于是遷豪徙富,離邦易土。
擇徒(缺)然,隆隆然,制是宮也,蓋莫得而殫言。
始其擇吉日,申舊章,坦隆基于四隅,郁華構(gòu)于中央。
分左宗右社之規(guī)矱,正面朝后市之紀(jì)綱。
順陰陽之開闔,放太紫之圓方。
由是入九貢之資,詔六工之良,度材用之經(jīng)費,旅珍產(chǎn)之非常。
離婁督繩以分其曲直,公輸削墨以形于短長。
運雄風(fēng)于斧斤,架文虹于棟梁。
藻井燦兮群葩競芳,觚棱聳兮金爵交翔。
羅玉階兮彤庭,儼峻宇兮雕墻。
朱紫炳煥,下以被其土;
金璧崢嶸,上以飾其珰。
其高也,侔列宿于紫宮;
其大也,出冠山之朱堂。
颙颙昂昂,復(fù)道還相。
上截乎渭川,直走于阿房。
是何蠖濩相經(jīng),連綿不止!
映朱闕之雙立,壓金城之百雉。
被卿靄以上覆,馥天香而特起。
巍巍乎,若高浪之奔,架蓬萊而直上;
盤盤乎,若巨鰲之出,戴靈山而遐峙。
則有千廬傳呼,洞門方軌。
披廣路之三條,列金人之十二。
上下端直,左右環(huán)衛(wèi)。
執(zhí)玉帛者來朝,綰銀黃者近侍。
如云臺之上,縹組而摩肩;
臨淄之間,成帷而舉袂。
聞之者倏爾而嘆,望之者儼然而畏。
其間祲威盛容,殊形詭制。
鐘鼓喤喤,有二四之列;
衣裳楚楚,有三千之麗。
珠金玉翠衒其珍,組織文章逞其貴。
而又植苑囿,開沼沚。
草木繁蕪,蔽朱實之離離;
魚鳥遨翔,漾清流之亹亹。
朝夕之所娛樂,而不知其晦明;
寒暑之所隔閡,而不知其啟閉。
既而窮侈德,盡澆風(fēng)。
目倦五色,耳亡四聰。
將欲慕神仙之峨峨,脫天下之洶洶。
謂上游之跡,可以拍肩于洪崖;
謂積學(xué)之致,可以問道于崆峒。
由是擬丹臺之壯麗,造秘宇之穹崇。
飛甍舛互,連閣交通。
冥冥乎二百馀里,杳不知其所終。
然后巡于隴西,封于岱宗。
紀(jì)德瑯琊之臺,列爵大夫之松。
伐湘山于既仆,破胡城于已攻。
故乃儼彩仗,坐瓊宮。
建靈旗之五丈,排法駕于六龍。
文武肅儀而在下,嬪嬙肆樂乎其中。
韻乎鈞天之樂,翼乎妙舞之容。
左殽右胾兮百品,椒漿桂酒兮千鐘。
喜氣交盛,歡聲一同。
而皆罄山呼而浹洽,祝天壽以龐鴻。
自以為子孫帝王之業(yè),垂萬世而無窮。
洎乎時運更迭,基扃一空。
弋林釣渚榛蕪?fù)?,玉殿珍臺煨燼中。
項羽西歸,二三世之秦風(fēng)已蕩;
高皇東起,四百年之漢德彌隆。
士有聞而嘆曰:夫圣皇之有天下也,握乾符,御璇極。
納百姓于醇粹,樂群生于休息。
故宮室之作,無傷民之利;
興作之所,不勞民之力。
軒轅合宮而昭儉,唐堯采椽而示質(zhì)。
總章合制,重華乃建于宏基;
卑室興居,夏禹遂隆于圣德。
若乃商受喪乎瑤臺,夏桀隕于瓊室。
夫差一去,游姑蘇之鹿麋;
晉武既亡,生銅駝之荊棘。
斯皆圣人以節(jié)用而興邦,愚者以宣驕而亡國。
且強秦虎視蒸民,宸居華域,如建瓴之地,無以極其險隘;
若秋荼之網(wǎng),無以加其苛刻。
收太半之賦斂,焚詩書之典則。
而復(fù)開宮禁之宏址,驅(qū)生民于重役。
農(nóng)者失其耕耨,女工廢其纴織。
上天為之震怒,四方為之沮色。
又安得延茂其邦家,而興隆乎社稷?
嗟乎,源之澄兮流必清,本非固兮枝必傾。
始皇去兮沙丘既平,子嬰滅兮咸陽已并。
歸赫赫之漢祚兮,為帝畿之三成。
又何必指東門之界兮,柱立石于滄溟者也。

古琴賦 北宋 · 陳襄
客有孫枝之琴,號曰太古之器。
樸兮不文,淡焉無味。
痕交錯而蠹生,色斕斑而塵蔽。
疏弦危而不紊,瑤軫屼而幾廢。
吁至道之難行,悵知音之未至。
凄凄然,泠泠然,故獨以因時而遣意。
洎乎夕照西沈,蒼梧半陰,對明月之千里,上高臺之百尋。
爾乃豁妙慮,開沖襟,撫玉柱,揚清音。
不獨解吾人之慍,將以平君子之心。
太丘子乃展轉(zhuǎn)不寐,振衣而起,悄焉凝懷,寂焉傾耳。
意躑躅于幽蘭,心彷徨于流水。
由是納中和,蠲侈靡。
審樸略之遺韻,達真純之妙理。
忽然不覺至道之入神,而大化之陶己。
別有宛洛佳客,金張貴侯,涂歌兮邑詠,朝歡兮夕游。
設(shè)瓊漿兮綺席,張翠幕兮青樓。
莫不弄秦聲,歌郢曲,吹女媧之笙簧,播子文之絲竹。
然后酩酊乎醉鄉(xiāng),駢闐乎歸軸。
又安能審雅操之微妙,聽丹弦之?dāng)嗬m(xù)而已哉?
嗟乎,大道既傾,澆風(fēng)益行,雖歌吹之沸天,徒管弦之亂人。
方今朝廷淑清,天下化成,愿以古人之風(fēng),變今人之情;
以今人之樂,復(fù)古人之聲。
則斯琴也,可以易俗而移民;
而斯世也,可以背偽而歸真。

惟黃鐘之起一,本太極以函三。
導(dǎo)微陽而敷暢,養(yǎng)九德以稽參。
五聲正而八音和,清宮旁達;
六府修而三事治,元化中含。
始其天地發(fā)乎大生,氣序轉(zhuǎn)乎三統(tǒng)。
黃者中之色,配土位以居正。
鐘者聚于下,首天陽而施種。
故此致德產(chǎn)之盛大,阜民財而錯綜。
氣鐘于子,斯為萬事之本原;
物遂其生,宜合九功之歌頌。
且以宣和禮樂,入應(yīng)虛危,四方統(tǒng)理而以序,萬寶滋生而不遺。
得非致九序以咸若,居中央而主之?
內(nèi)播宮聲,暢百谷共成之利;
上推天統(tǒng),協(xié)五行時序之宜。
又若統(tǒng)一氣之元,冠三微之首。
應(yīng)律本以吹萬,配乾元之初九。
使施生者曲盡于亭毒,正德者盡躋于仁壽。
權(quán)衡度量從而出,使利用之得宜;
陰陽氣序統(tǒng)以和,致常生之滋厚。
豈不以十二之律兮,推候管以相旋;
八十之絲兮,調(diào)正聲而內(nèi)宣?
況其稱道唱始,權(quán)輿率先。
群生重畜,我總其化;
九德萬事,我總其權(quán)。
亦由太簇贊陽,達庶物于厚地;
璿璣觀運,齊七政于高天。
得不觀律府以宣揚,謹(jǐn)伶人而職掌?
命之宮而商必應(yīng),祀于天而神必享。
雖幽滯以咸出,無忽微而或爽。
不然,何以成之?dāng)?shù)而該之積,鬯百谷以萌滋;
功惟敘而敘惟歌,同六氣之宣養(yǎng)?
夫此統(tǒng)氣成類,含元處中。
和于樂也,以中和而育物;
養(yǎng)其化也,以造化而為工。
稽合天元,首鐘師而調(diào)律;
陶成化本,贊夏禹之謨功。
圣人由是作樂以暢乎清明,制器以規(guī)其小大。
維茲六律之首,揔乎萬化之會。
故伶?zhèn)惿罱溆诰巴?,極天人之交泰。

器由禮制,飾貴文為。
嘉寶圭之致用,資璅藉以成儀。
絢組交陳,妙極彰施之度;
縷綦錯布,光含溫潤之姿。
圣典遐稽,邦儀順考。
謂玉器之攸重,欲朝家之永保。
必有藉,以承其瑰異;
必有飾,以加其文藻。
英華挺制,誠資設(shè)色之工;
廣袤中儀,式蘊非常之寶。
炳作良具,裁成茂規(guī)。
詔王人而慎守,飭典瑞以勤司。
莫不昭其文也。
禮以行之,備三采五采之容;
中含瑞信,分一就再就之式。
內(nèi)掩瑰奇,其或朝有多儀,國陳大事。
君臣分上下之等,圭璧顯尊卑之摯。
非璅無以成其飾,非藉不能成其瑞。
木為內(nèi)干,蔽瑜瑾以光昭;
韋作外衣,煥朱蒼而色異。
蓋夫國有至寶,時稱大圭,倘非加于慎重,誠有患于顛隮。
故我制藻率以為用,表禮文而可稽。
有方有圓,式薦諸侯之瑞;
授賓授介,終高十襲之緹。
若然,則昭備禮容,欽承玉德。
周陳藻繢之制,密蔽孚尹之色。
炳然發(fā)彩,侔水草以成章;
煥乎有文,異錦琮而著飾。
故得規(guī)模煥備,等數(shù)咸分。
蘊六玉而中度,昭大彩以成文。
彼武有鞬櫜,但取包戈之用;
使持英蕩,徒彰輔節(jié)之勛。
曾未若保茲希代之珍,重爾連城之價。
欲節(jié)度以無越,設(shè)璅文而是藉。
宜乎自天子達于諸侯,致等威而相亞。

統(tǒng)爾六職,良哉百工。
何藝事以斯作,由圣人而是崇。
辨器成能,自乃神而立制;
化材適用,本惟睿以興功。
賾姬旦之明文,見冬官之盛典。
謂夫智之出也,始創(chuàng)物以興制;
工之立也,乃成器而盡善。
嘉眾藝之勃興,本圣謀而丕闡。
攻金攻木,資浚哲以裁成;
作舟作車,由靈機而洞顯。
自茲立器為利,因材究奇。
雖大匠之述作,皆往哲之規(guī)為。
既執(zhí)技而紛若,誠取法以宜其。
所以鳧氏成鐘,自高辛而立范;
車人作耒,本炎帝以垂規(guī)。
且夫國有四民,工分百事,或居肆以成業(yè),或飭材而興利。
率皆因上圣以資始,致宏規(guī)而綽備。
依于法而游于藝,肇自神謨;
智者憂而巧者勞,出由睿意。
豈不以工之立事者,蓋本于前修;
事之經(jīng)始者,必資于善謀?
伊眾制之雖盛,非圣作以奚由?
網(wǎng)罟以畋,實庖羲之肇用;
杵臼之利,因熊氏以垂休。
自然眾技靡紛,大模率正。
雖云乎代守其業(yè),但見乎作者之圣。
亦由五聲兆黃鐘之律,節(jié)奏爰彰;
大輅起椎輪之姿,雕幾彌盛。
此則藝能交舉,物用具陳。
祖述雖資于匠者,經(jīng)營率自于古人。
案乃度程,實聰明之制作;
勤乎樸斲,資睿哲之經(jīng)綸。
噫,夫世變澆漓,時蠲樸略。
高曾之矩交喪,器用之資惟錯。
今上方稽古道而復(fù)淳源,立是工也,體圣明之所作。

朝無闕政,官有居方。
故三公俾輔和于邦國,用調(diào)燮于陰陽。
居槐位以分班,洞均舒慘;
列鼎司而效職,灼序柔剛。
伊昔令王,寵綏綿宇。
以謂設(shè)官分職兮,非政而曷任?
曰陰與陽兮,非公而莫主。
由是統(tǒng)爾和氣,委茲中輔。
兢兢論道,順消長以無差;
業(yè)業(yè)在朝,致中和而茲取。
誠以翼奉君上,贊臨域中,竭股肱而胥附,調(diào)變化以無窮。
位應(yīng)六符,正居夏居冬之氣;
爵隆八命,定為刑為德之功。
況夫子育群生,君臨大國,二儀有愆伏之運,四氣異往來之則,得不命乃上公,謹(jǐn)茲常職?
庶天令以惟和,裨歲功而無忒。
卓爾量才之任,式序為綱;
居然明理之司,用期合德。
則知陰不治也,惡肅殺以非宜;
陽不順也,慮生成之有遺。
故我法三光而昭若,專二氣以調(diào)之,使萬物各得其所,庶人不失其時。
稟四海之儀,率正耀藏之度;
居萬民之表,庸均唱和之期。
夫如是,則居職儼然,經(jīng)邦翼爾。
順成開闔之化,曲致雍熙之美。
是以丙吉有問牛之志,蓋務(wù)協(xié)和;
陳平無對獄之辭,用勤燮理。
懿夫國之治也,必頒官而分務(wù);
物之生也,蓋抱陽而負陰。
惟此承君之職,式勤觀變之心。
九卿通寒暑之權(quán),功惟并致;
太史司星辰之候,事匪同欽。
誠哉茂建官儀,昭垂邦牒,萬幾之政是輔,三臺之宜用燮。
自然天地節(jié)而歲時和,致生成之允協(xié)。

上圣以文明闡化,撝讓臨朝。
每精窮于學(xué)問,爰下至于芻蕘。
心專探討之勤,率親草芥;
志切咨詢之道,靡間薪樵。
斯蓋務(wù)小善以畢納,庶大猷而孔昭者也。
嘉往哲之徽言,述先王之至治,必有學(xué)以務(wù)其訓(xùn)誘,必有問以通夫擬議。
欲求善以無斁,乃詢蕘而聿至。
且夫圣人有狂言之擇,實務(wù)多聞;
而樵夫知王道之談,豈宜遐棄?
莫不功專時集,事切疑思,罔間丘樊之賤,率求訓(xùn)教之辭。
是必擇其善者,俯而就之。
當(dāng)請益請業(yè)之初,蒿萊盡及;
暨咨事咨才之際,草莽無遺。
誠以統(tǒng)御綿區(qū),興隆景運,君雖尊,有教則不可弗學(xué);
民雖小,有善則誠宜下問。
故乃罄藪澤以旁求,奉謀猷而不紊。
祗承誘誨,當(dāng)刈楚之良材;
廣務(wù)咨謀,受析薪之丕訓(xùn)。
則知學(xué)不好也,無以臻乎善道;
問非博也,無以納乎嘉謨。
故我每樂聞于典教,遂俯及于薪芻。
將務(wù)四聰之達,何慚一得之愚?
博習(xí)親師,奚間采樵之士;
疇咨熙載,必親往囿之徒。
夫如是,則閱習(xí)彌勤,咨諏益顯,雖莠言之勿用,諒蕪音而必選。
不窮不倦,率求林藪之譚;
曰都曰俞,并及草萊之善。
向若非求博諭,靡極周咨,雖愚言之或善,在上德而罔知,又安能恢教本以昭若,導(dǎo)化源之遠而?
是以高宗求巖野之賢,命而納誨;
西伯舉屠釣之老,立以為師。
此所謂詢事考言,篤信好學(xué)。
伊片善以咸取,欲大謀之先覺。
故《詩》曰,「先民有言」,而「詢于芻蕘」。
播英規(guī)而孔邈。

天開周道,臣有姬公,滅管蔡流言之亂,成文武盛德之風(fēng)。
攝政宣謀,纂徽柔之懿鑠;
勤王致理,集保定之元功。
足以劭重光于有后,揚休命于無窮者也。
當(dāng)其待旦輸忠,攝儀建極,謂文考之興也,方啟于周祚;
武王之立也,肇平于商國。
念遺業(yè)之至重,非沖人之可測。
我乃兼彼三王之事,成此二后之德。
踐阼而治,綽興純被之謨;
陪扆以朝,庶廣丕承之則。
才美中著,勛勞外施。
能勤教之行也,遂竭節(jié)以成之。
業(yè)業(yè)為師,纘居岐之茂烈;
拳拳作相,隆在鎬之丕基。
蓋夫國得士而乃昌,后非賢而罔理。
惟文也,順帝則而撫方夏;
是武也,遏亂略而為天子。
懿王業(yè)以昭若,賴我公而成此。
股肱周室,啟明明在上之猷;
左右成王,紹諤諤以昌之美。
用能蕃衛(wèi)中國,疑丞大君,恢好仁之景范,集偃武之清芬。
將以垂綿綿之瓞,昭郁郁之文。
白屋禮賢,緝多士濟寧之化;
東山祗役,固一戎大定之勛。
茍非績著勤勞,心專夾輔,上以追奉乎西伯,下以欽承于姬武,成休德于二代,固重基于下土,則何以父作子述,七百年永著徽猷;
發(fā)粟散財,三十世茂隆丕矩?
蓋以憂勞干國,忠利推誠,遠啟中興之道,光揚未墜之名。
皋陶為舜帝之謨,功宜一貫;
管仲霸齊桓之業(yè),道匪相成。
此則昭致純熙,綽平暴亂,本枝百世兮寶系丕固,子孫千億兮英猷克煥。
噫,奚知圣德之成焉,由茲公旦。

以威治國者國罔乂,以義服人者人必歸。
故王者因善勝而無越,在黷武以誠非。
將成不陣之功,豈煩戎事;
自得無為之戰(zhàn),奚用兵機?
斯蓋本道德以為治,異權(quán)謀而尚威者也。
伊昔良臣,上言圣者,以為君有其德,則固于邦本;
國用其武,則黷于天下。
但為善之可勝,必興戎而無假。
既守不爭之道,率服群心;
奚資固敵之勞,始平諸夏?
善教旁出,純誠誕敷。
自格華夷之俗,且忘征戰(zhàn)之虞。
蓋以道自吾有,爭將爾無。
不怒而威,豈假闐闐之旅;
惟仁無敵,奚煩赳赳之夫?
且夫耀德者,匪尚于觀兵;
修文者,是期于偃武。
嘉圣治以昭格,且軍儀而何取?
自然邦乃其昌,人誰敢侮?
運籌于帷幄之內(nèi),豈尚戈矛;
折沖于樽俎之間,詎揚卒伍?
則知善而能勝者,由教化以彌敦;
勝而不武者,示威懷而可尊。
既蒸黎而自化,信攻敵以無煩。
所以舜格苗民,且班師而勿用;
周降崇國,惟務(wù)德以斯存。
此則治道光昭,圣猷丕闡,括民下以遠服,惡戎容而外顯。
不戰(zhàn)而尅,非勞繕甲之能;
廣德而強,詎假行兵之善?
彼大勇推乎不斗,善結(jié)本于無繩,曷若我守彼自強之志,昭夫去敵之稱?
武王之七伐乃齊,終慚撥亂;
文公之一戰(zhàn)而霸,豈足矜能?
斯所謂圣化光敷,民心向應(yīng),非烈烈以威取,蓋巍巍而道勝。
故得大邦懷德,而小邦畏威,成功允稱。

性理雖奧,圣神可知。
翳此誠明之德,盡夫人物之為。
稟上知于中和,冥通化育,燭群生于動植,深極謀惟。
凡厥民生,應(yīng)夫天粹,有性之德,曰仁與義。
罔之生也則失,誠而明之則備。
故窮本以知本,推類而知類。
上以觀三極之道,可得而明;
下以究萬物之情,亦莫不至。
所謂與性俱生,配天而誠,不思而理得,無為而化成。
深則盡人之道,微而極物之精。
敦一德以清明,坐無遺照;
格二儀之覆載,居得輿情。
蓋夫人性均義也,在推其所不為;
人性均仁也,在行其所不忍。
將悠久以無息,茲照知于未朕。
窮吾理則人理斯得,推吾情則人情可準(zhǔn)。
心渝金石,則毫釐千里而差;
孚格豚魚,則天地一言而盡。
且夫蠢焉非齊者,庶物;
危而難保者,蒸人。
何治之能格,何施而能臻?
必在先誠其性,內(nèi)本諸身。
其深也,有以通天下之志;
其幾也,有以盡天下之神。
凡在化育,孰不尊親?
大不失夫婦之愚,必蒙其澤;
小不遺草木之細,亦被其仁。
若然則情靡有遷,道無所屈,大人之事斯備,赤子之心無拂。
伊尹之圣,且思拯于匹夫;
虞舜之仁,亦推明于庶物。
斯乃性格天道,德為人師。
有氣,師以為之用;
有心,官而為之思。
宜爾小者大者,樂之利之。
神藏在中,通變而民罔倦;
智周于下,曲成之類無遺。
故孟軻明四端之由,荀子辨五官之正。
知之者善,成之者圣。
稽諸高厚而不悖,質(zhì)之幽明而孰病?
況于人乎,況事倫乎,莫不盡其性。

《損》有至理,圣能極觀。
謂修身而謹(jǐn)行,必后易以先難。
始克己以圖仁,敢忘劼毖;
終置躬而無患,以訖多盤。
圣人贊《易》于神,周身以智,因憂患而發(fā)乎慮,著《損》、《益》必明其義。
故乃取山澤之二體,寓人時之深旨。
謂進德修業(yè),當(dāng)克己以艱難;
則心逸日休,斯措身于樂易。
誠以惴惴夕惕,乾乾日修,內(nèi)懲忿以窒欲,外損剛而益柔。
義既無侮,福斯來求。
當(dāng)茲遠害之初,已事遄往;
及爾有孚之吉,俾躬處休。
且夫難莫難于初,慎莫慎乎損。
況經(jīng)綸乎德業(yè),修思乎誠悃,無忘克責(zé)之意,斯乃安樂之本。
雖二簋之可用享,志乃先勞;
洎十朋之弗克違,事非往蹇。
茲所謂艱乃無咎,損之有時。
事君庇民,吾不以為德;
屈身降志,吾不以為卑。
雖一時之勞止,終百祿以康之。
所以菲食卑宮,夏禹享圣功之茂;
跋胡疐尾,周公成王業(yè)之基。
蓋先圣居憂虞之時,明止說之則,物視其化,民懷其德。
必先損益以修己,然后安樂而享國。
亦猶《否》既傾而后喜,乃勵危心;
《謙》以勞而有終,亦為矜式。
若然,則圖其終者在慎其始,逸于后者必勞于先。
茍不刻意以慮患,謹(jǐn)身而圖全,又安得永有終譽,祐之自天?
昔也利艱,雖甚涉川之患;
俄而引逸,斯為致福之筌。
況一卦之始終,六時之先后,著圣王克損之德,戒君子操修之厚。
故曰終于逸樂者,始于憂勤。
吉又何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