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20,分1頁顯示 
辭賦
夷陵山谷間多黃楊樹子,江行過絕險處,時時從舟中望見之,郁郁山際,有可愛之色。
獨念此樹生窮僻,不得依君子封殖備愛賞,而樵夫野老又不知甚惜,作小賦以歌之。
若夫漢武之宮,叢生五柞;
景陽之井,對植雙桐。
高秋羽獵之騎,半夜嚴(yán)妝之鐘。
鳳蓋朝拂,銀床暮空。
固已葳蕤近日,的皪含風(fēng),婆娑萬戶之側(cè),生長深宮之中。
豈知綠蘚青苔,蒼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霧,根屈盤而帶石。
落落非松,亭亭似柏。
上臨千仞之盤薄,下有驚湍之濆激。
澗斷無路,林高暝色。
偏依最險之處,獨立無人之跡。
江已轉(zhuǎn)而猶見,峰漸回而稍隔。
嗟乎!
日薄云昏,煙霏露滴。
負(fù)勁節(jié)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徒以竇穴風(fēng)吹,陰崖雪積,哢山鳥之嘲??,裊驚猿之寂歷。
無游女兮長攀,有行人兮暫息。
節(jié)既晚而愈茂,歲已寒而不易。
乃知張騫一見,須移海上之根;
陸凱如逢,堪寄隴頭之客。

嘉祐元年夏,大雨水,奉詔祈晴于醴泉宮,聞鳴蟬,有感而賦云。
肅祠庭以祗事兮,瞻玉宇之崢嶸。
收視聽以清慮兮,齋予心以薦誠。
因以靜而求動兮,見乎萬物之情。
于時朝雨驟止,微風(fēng)不興。
四無云以青天,雷曳曳其馀聲。
乃席芳藥,臨華軒。
古木數(shù)株,空庭草間,爰有一物,鳴于樹顛。
引清風(fēng)以長嘯,抱纖柯而永嘆。
嘒嘒非管,泠泠若弦。
裂方號而復(fù)咽,凄欲斷而還連。
吐孤韻以難律,含五音之自然。
吾不知其何物,其名曰蟬。
豈非因物造形能變化者邪?
出自糞壤慕清虛者邪?
凌風(fēng)高飛知所止者邪?
嘉木茂樹喜清陰者邪?
呼吸風(fēng)露能尸解者邪?
綽約雙鬢修嬋娟者邪?
其為聲也,不樂不哀,非宮非徵,胡然而鳴,亦胡然而止。
吾嘗悲夫萬物莫不好鳴。
若乃四時代謝,百鳥嚶兮;
一氣候至,百蟲驚兮。
嬌兒姹女,語鸝庚兮;
鳴機絡(luò)緯,響蟋蟀兮。
轉(zhuǎn)喉弄舌,誠可愛兮;
引腹動股,豈勉彊而為之兮?
至于污池濁水,得雨而聒兮;
飲泉食土,長夜而歌兮。
彼蝦蟆固若有欲,而蚯蚓又何求兮?
其馀大小萬狀,不可悉名,各有氣類,隨其物形,不知自止,有若爭能。
忽時變以物改,咸漠然而無聲。
嗚呼!
達(dá)士所齊,萬物一類,人于其間,所以為貴。
蓋已巧其語言,又能傳于文字。
是以窮彼思慮,耗其血氣,或吟哦其窮愁,或發(fā)揚其志意。
雖共盡于萬物,乃長鳴于百世,予亦安知其然哉?
聊為樂以自喜。
方將考得失,較同異。
俄而陰云復(fù)興,雷電俱擊,大雨既作,蟬聲遂息。

秋聲賦(嘉祐四年) 北宋 · 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
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余謂童子:「此何聲也?
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
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
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氣慄冽,砭人肌骨;
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落者,乃其一氣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
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
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
嗟乎!
草木無情,有時飄○。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fù)u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黝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吾將東走乎泰山兮,履崔嵬之高峰。
蔭白云之搖曳兮,聽石溜之玲瓏。
松林仰不見白日,陰壑慘慘多悲風(fēng)。
邈哉不可以坐致兮,安得仙人之術(shù)解化如飛蓬?
吾將西登乎昆崙兮,出于九州之外。
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隱蔽。
披閶闔之清風(fēng),飲黃流之巨派。
羽翰不可以插余之兩腋兮,畏舉身而下墜。
既欲泛乎南溟兮,瘴毒流膏而鑠骨。
何異避暄之趨市兮,又如惡影之就日。
又欲臨乎北荒兮,飛雪層冰之所聚。
鬼方窮發(fā)無人跡兮,乃龍蛇之雜處。
四方上下皆不得以往兮,顧此大熱吾不知夫所逃。
萬物并生于天地,豈余身之獨遭?
任寒暑之自然兮,成歲功而不勞。
惟衰病之不堪兮,譬燎枯而灼焦。
矧空廬之湫卑兮,甚龜蝸之跼縮。
飛蚊幸余之露坐兮,壁蝎伺余之入屋。
賴有客之哀余兮,贈端石與蘄竹。
得飽食以安寢兮,瑩枕冰而簟玉。
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兮,乃圣賢之高躅。
惟冥心以息慮兮,庶可忘于煩酷。

憎蒼蠅賦(治平三年) 北宋 · 歐陽修
蒼蠅,蒼蠅,吾嗟爾之為生!
既無蜂蠆之毒尾,又無蚊虻之利觜,幸不為人之畏,胡不為人之喜?
爾形至眇,爾欲易盈,杯盂殘瀝,砧幾馀腥,所希杪忽,過則難勝。
苦何求而不足,乃終日而營營?
逐氣尋香,無處不到,頃刻而集,誰相告報?
其在物也雖微,其為害也至要。
若乃華榱廣廈,珍簟方床,炎風(fēng)之燠,夏日之長,神昏氣蹙,流汗成漿,委四支而莫舉,眊兩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覺,冀煩歊之暫忘。
念于爾而何負(fù),乃于吾而見殃?
尋頭撲面,入袖穿裳。
或集眉端,或沿眼眶。
目欲瞑而復(fù)警,臂已痹而猶攘。
于此之時,孔子何由見周公于髣髴,莊生安得與蝴蝶而飛揚?
徒使蒼頭丫髺,巨扇揮飏,咸頭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顛僵。
此其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賓上客,沽酒市脯,鋪筵設(shè)席,聊娛一日之馀閑,奈爾眾多之莫敵!
或集器皿,或屯幾格;
或醉醇酎,因之沒溺;
或投熱羹,遂喪其魄。
諒雖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貪得。
尤忌赤頭,號為景跡,一有沾污,人皆不食。
奈何引類呼朋,搖頭鼓翼,聚散倏忽,往來絡(luò)繹。
方其賓主獻(xiàn)酬,衣冠儼飾,使吾揮手頓足,改容失色。
于此之時,王衍何暇于清談,賈誼堪為之太息!
此其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醬臡之制,及時月而收藏,謹(jǐn)瓶罌之固濟(jì),乃眾力以攻鉆,極百端而窺覬。
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蓋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時而假寐,才稍怠于防嚴(yán),已輒遺其種類。
莫不養(yǎng)息蕃滋,淋漓敗壞。
使親朋卒至,索爾以無歡;
臧獲懷憂,因之而得罪。
此其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馀悉難名。
嗚呼!
「止棘」之詩,垂之六經(jīng),于此見詩人之博物,比興之為精。
宜乎以爾刺讒人之亂國,誠可嫉而可憎。

圣俞作《紅鸚鵡賦》,以謂禽鳥之性,宜適于山林,今茲鸚徒事言語文章以招累,見囚樊中,曾烏鳶雞雛之不若也。
謝公學(xué)士復(fù)多鸚之才,故能去昆夷之賤,有金閨玉堂之安,飲泉啄實,自足為樂,作賦以反之。
夫適物理,窮天真,則圣俞之說勝。
負(fù)才賢以取貴于世,而能自將,所適皆安,不知籠檻之于山林,則謝公之說勝。
某始得二賦,讀之釋然,知世之賢愚出處各有理也。
然猶疑夫茲禽之腹中或有未盡者,因拾二賦之馀棄也,以代鸚畢其說。
后皇之載兮殊方異類,肖翹蠢息兮厥生咸遂。
镕埏賦予兮有物司之,泊然后化兮默運其機。
陶形播氣兮小大取足,紛不可狀兮千名萬族。
異物珍怪兮托產(chǎn)遐陬,來海裔兮貴中州。
邈丹山于荒極,越鳳皇之所宅,稟南方之正氣,孕赤精于火德。
蓋以氣而召類兮,故感生而同域。
播為我形,特殊其質(zhì),不綠以文,而丹其色。
物既賤多而貴少兮,世亦安常而駭異。
豈負(fù)美以有求兮,適遭時之我貴。
客方黜我以文采,吊我于籠樊,謂夫飛鳴而飲啄,不若雞鶩與烏鳶。
噫!
不知物有貴賤,殊乎所得。
天初造我,甚難而嗇,千毛億羽,曾無其一。
忽然成形,可異而珍,慧言美質(zhì),俾貴于人。
籠軒寶玩,翔集安馴。
彼眾禽之?dāng)_擾兮,蓋跡殊而趣乖。
既心昏而質(zhì)陋兮,乃自穢而安卑。
樂以鐘鼓,宜其眩悲。
蓋貴我之異稟,何概我于群飛?
若夫生以才夭,養(yǎng)以性違。
各之所悼,我亦悼之。
我視乎世,猶有甚兮:郊犧牢豕,龜文象齒,蚌蛤之胎,犛牛之尾,既殘厥形,又奪其生。
是猶天為,非以自營。
人又不然,謂為最靈,淳和質(zhì)靜,本湛而寧。
不守爾初,自為巧智,鑿竅泄和,漓淳雜偽。
衣羔染夏,強華其體;
鞭撲走趨,自相械系。
天不汝文而自文之,天不汝勞而自勞之。
役聰與明,反為物使,用精既多,速老招累。
侵生盭性,豈毛之罪?
又聞古初,人禽雜處。
機萌乃心,物則遁去。
深兮則網(wǎng),高兮則弋。
為之職誰,而反予是責(zé)!

述夢賦(明道二年) 北宋 · 歐陽修
夫君去我而何之乎?
時節(jié)逝兮如波。
昔共處兮堂上,忽獨棄兮山阿。
嗚呼!
人羨久生,生不可久,死其奈何!
死不可復(fù),惟可以哭。
病予喉使不得哭兮,況欲施乎其他?
憤既不得與聲而俱發(fā)兮,獨飲恨而悲歌。
歌不成兮繼絕,淚疾下兮滂沱。
行求兮不可過,坐思兮不知處。
可見惟夢兮,奈寐少而寤多。
或十寐而一見兮,又若有而若無,乍若去而若來,忽若親而若疏。
杳兮倏兮,猶勝于不見兮,愿此夢之須臾。
尺蠖憐予兮為之不動,飛蠅閔予兮為之無聲。
冀駐君兮可久,恍予夢之先驚。
夢一斷兮魂立斷,空堂耿耿兮華燈。
世之言曰:死者凘也。
今之來兮,是也非也?
又曰:覺之所得者為實,夢之所得者為想。
茍一慰乎予心,又何較乎真妄?
綠發(fā)兮思君而白,豐肌兮以君而瘠。
君之意兮不可忘,何憔悴而云惜。
愿日之疾兮,愿月之遲,夜長于晝兮,無有四時。
雖音容之遠(yuǎn)矣,于恍惚以求之。

步蘭塘以清暑兮,颯蘋風(fēng)以中人。
擷杜若之春榮兮,搴芙蓉于水濱。
嘉丹葩之耀質(zhì),出淥水而含新。
蔭曲池之清泚,漾波紋之淵淪。
披紅衣而耀彩,寄清流以托根。
挺無華之淺艷,靡競麗乎先春。
抱生意以自得兮,及薰時之嘉辰。
若夫夏畹蘭衰,夢池草密,慘群芳之已銷,獨斯蓮之迥出。
可以嗅清香以析酲,可以玩芳華而自逸。
況其晚浦煙霞,水亭風(fēng)日。
投文竿而餌垂,泳萍莖而波溢。
絲縈藕以全折,杯卷荷而半側(cè)。
墜紫菂以欹煙,歛紅芳而向夕。
可憐影兮相顧,列金葩而返植。
清風(fēng)遏以似起,碧露合而乍失。
或兩兩以相扶,漸亭亭而獨出。
發(fā)燕脂于此土,生異香于西域。
匪江妃之小腰,即廣陵之清骨。
爾乃曲沼微陽,橫塘細(xì)雨。
逐橋上之歸鞍,笑堤邊之游女。
墮虹梁而窺影,倚風(fēng)臺而欲舞。
覆翠被以薰香,然犀燈而照浦。
雙心并根,千株泣露。
湛月白而風(fēng)清,杳池平而樹古。
送艇子于西州,聞棹謳于北渚。
迎桃根而待楫,逢宓妃而未渡。
迫而視之,靚若星妃臨水而脈脈盈盈;
遠(yuǎn)而望之,杳如峽女行云而朝朝暮暮。
其妖麗也,其閑麗也,香荃橈兮木蘭舟,澹容與兮悵夷猶。
東西隨葉隱,上下逐波浮。
已見雙魚能比目,應(yīng)笑鴛鴦會白頭。
昔聞妃子貴東鄰,池上金花不梁塵。
空留此日田田葉,不見當(dāng)時步步人。

《詩》曰「螟蛉有子,蜾裸負(fù)之」,言非其類也,及揚子《法言》又稱焉。
嗟夫!
螟蛉一蟲爾,非有心于孝義也,能以非類繼之為子,羽毛形性不相異也。
今夫為人,父母生之,養(yǎng)育劬勞,非為異類也,乃有不能繼其父之業(yè)者,儒家之子卒為商,世家之子卒為皂隸。
嗚呼,所謂螟蛉之不若也!
作《螟蛉賦》,詞曰:
爰有桑蟲,實曰螟蛉。
與夫蜾裸,異類殊形。
負(fù)以為子,祝之以聲。
其子感之,朝夕而成。
嗟夫人子,父母所生。
父祝之言,子莫之聽;
父傳之業(yè),子莫克承。
父沒母死,身覆位傾。
嗚呼為人,孰與蟲靈?
人不如蟲,曷以人稱!

天災(zāi)之示人也,若響應(yīng)聲;
君心之奉天也,惟德與誠。
固當(dāng)務(wù)實以推本,不假浮文而治情。
彼雖不言,謫見以時而下告;
吾其修德,禍患可銷于未萌。
臣聞天所助兮,惟善則降祥;
德茍至兮,雖妖而不勝。
皆由人事之告召,然后天心之上應(yīng)。
若國家有闕失之政,則當(dāng)頻見于眾災(zāi),欲人主知戒懼之心,所以保安于萬乘。
臣請述當(dāng)今之所為,引近事而為證。
至如陽能和陰則雨降,若歲大旱,則陽不和陰而可推(去年大旱。)
陰不侵陽則地靜,若地頻動,則陰干于陽而可知(去年河?xùn)|地頻動。)。
又如黑者陰之色,晦者陰之時,或暴風(fēng)慘黑而大至,白晝晦冥而四垂(康定元年三月,黑風(fēng)起,白日晦。)。
日食正旦,雨冰木枝(今春二月。)
如此之類,皆陰之為。
蓋陰為小人與婦人,又為大兵與蠻夷。
若四者之為患,則群陰之失宜。
故天象以此告吾君,不謂不至;
陛下所宜奉天戒,不可不思。
是謂應(yīng)以實者,臣敢列而言之。
若夫慎擇左右而察小人,則視聽之不惑;
肅清宮闈而減冗列,則恭儉而成式。
況乎遠(yuǎn)佞人者,孔宣父之明訓(xùn);
放宮女者,唐太宗之盛德。
又若西師久不利,宜究兵弊而改作;
叛羌久未服,宜講廟謀之失得。
在陛下之至圣,行此事而不忒,庶天意之可回,雖有災(zāi)而自息。
方今民疲賦歛之苦,又值饑荒之年。
貲財盡于私室,苗稼盡于農(nóng)田。
劫掠居人,盜賊并起;
流離道路,老幼相連。
陛下視民如子,覆民如天,在于仁圣,非不矜憐。
故德音除刻削之令,赦書行賑濟(jì)之權(quán)。
然而詔令雖嚴(yán),州縣之吏多慢;
人死相半,朝廷之惠未宣。
夫天至高遠(yuǎn)也,惟可動以精誠;
民之休戚也,皆系君之好尚。
惟善政之能惠,則休符之并貺。
而況富有四海之大,獨制萬民之上。
一言之出兮,誰敢不從?
百事責(zé)實兮,自然無曠。
發(fā)號施令,在圣意之必行;
變?yōu)臑橄?,則太平之可望。
今《漢史》有《五行》之志,《尚書》有《洪范》之文,愿詔侍臣之講說,許陳古事于聽聞。
可以見自召妖災(zāi),雖由于時政;
能招福應(yīng),亦自于明君。
故禾偃于風(fēng),表周王之覺悟;
雉鳴于鼎,成商帝之功勛。
蓋恐懼修省者實也,在乎不倦;
祈禳消伏者文也,皆不足云。
臣生逢納諫之圣明,不間直言之狂斐
惟冀愚衷之可采,茍避誅夷而則豈!
蓋賦者古人規(guī)諫之文,臣故敢上干于旒扆。

至寶雖美,因人乃彰。
欲成器而斯尚,由載琢以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溫潤;
切瑳有則,取應(yīng)用于圓方。
披大禮之遺言,洞先儒之所錄。
以謂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貴;
人不因?qū)W,道無由而內(nèi)勖。
故我誘之于人,諭之以玉。
內(nèi)含其美,雖稟質(zhì)而可嘉;
外飾其形,假載雕而后足。
然以寶有可尚,世誠所希,價連城而有待,氣如虹而上揮。
禮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則非。
稟爾天真,包十德而成質(zhì);
制由工巧,參六瑞以凝輝。
然則攻自他山,列乎良璞。
雖曰寶也,不能效于自用;
雖曰堅也,末有成于不琢。
美在中矣,徒內(nèi)抱于英華;
礱而錯諸,始外成于圭角。
豈不以玉者華于國而可重,器者用于人而克安。
規(guī)矩殊形于圭璧,短長具制于躬桓。
亦猶在镕者金,必資乎鍛礪之設(shè);
從繩者木,遂分乎曲直之端。
且夫人務(wù)其師,玉貴其德。
性雖本善,不學(xué)則弗至于道;
質(zhì)雖至美,不琢則弗成其飾。
稽匪刻匪雕之說,理實異斯;
嘉如切如磋之言,義誠有得。
彼大圭貴乎尚質(zhì),鳴佩取乎揚聲,雖效珍而并用,在設(shè)諭以非精。
曷若彰教誨而有漸,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東圭,舍規(guī)模而安創(chuàng);
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難明。
向若追琢不加,刻畫非備,雖縝密以含彩,在文華而曷視?
故揚子以謂玉不雕,則璠玙不作器。

位既異等,君宜有常。
惟居尊而體國,爰取諭于如堂。
望而畏之,使下民之咸仰;
高為貴者,譬遠(yuǎn)地以同彰。
稽往諜之遺文,懿嘉言之洞啟,謂立制于君上,諭相承于堂陛。
蓋以貴賤殊品,尊卑異禮。
下臨于物,必也尊嚴(yán)而有儀;
上譬于堂,所以崇高乎正體。
誠以赫赫化被,巍巍道隆,儼正寧以居極,統(tǒng)群黎于宅中。
蓋取乎馭民之貴,非資于構(gòu)廈之功。
位正當(dāng)陽,若盛九筵之制;
民欣戴后,如瞻七尺之崇。
然則堂非高則偪下而易陵,居弗尊則保位而難慎。
卑高必貴乎不瀆,上下于焉而克順。
邇臣內(nèi)附,類榱棟之相依;
列辟下陳,由陛廉而比峻。
豈不以富有函夏,躬臨兆民,示臣庶之弗越,表等威之有倫。
將使制爾萬國,宗予一人。
下絕僭王,非歷階之可及;
世惟與子,彰肯構(gòu)以相因。
是知制眾室者莫先乎堂,奄九有者必尊其主。
蓋兼統(tǒng)于邦國,匪專稱于棟宇。
化有于下,奉穆穆以深居;
仰之彌高,若耽耽之可睹。
蓋由堂不可以卑而亂制,君不可以黷而不尊,喻穹隆于九仞,用總制于群元。
且異夫蓋之如天,但述居高之旨;
就之如日,惟明照下之言。
大哉!
陛峻而堂高者勢之然,臣貴而君尊者國之理,伊制度之有別,俾崇高而是視。
所以建公卿大夫而天子加焉,其尊也于斯見矣。

省試司空掌輿地圖賦(1030年1月) 北宋 · 歐陽修
① 平土之職,圖掌輿地?!√焓グ四暾?/div>
率土雖廣,披圖可明。
命乃司空之職,掌夫輿地之名。
奉水土以勤修,慎司無曠;
覽山川而盡載,按諜惟精。
所以專一官而克謹(jǐn),辨九區(qū)而底平者也。
伊昔令王,尊臨下土。
以謂綿宇非一,不可以周覽;
眾職異守,俾從于各主。
故我因地理之察,宜建冬官而法古。
將使如指諸掌,括乎地以無遺;
皆聚此書,著之圖而可睹。
險固咸在,方隅異宜,分形勝以昭若,庶指陳而辨之。
度地居民,既修官而有舊;
辨方正位,俾披文而可知。
其或作屏建親,命侯封國,小大有民社之制,遠(yuǎn)邇異封圻之式。
非圖無以辨乎數(shù),非官無以奉其職。
主于空土,既險阻之盡明;
別爾分疆,志廣輪而可識。
誠由據(jù)函夏之至要,贊大君之永圖,上以體國而經(jīng)野,下以建邦而設(shè)都。
參古號于周官,各司其局;
辨群方于禹跡,無得而踰。
是何標(biāo)區(qū)域以并分,限華夷而靡爽,域中所以張乎大,天下無以逾其廣。
亦猶五土異物,必辨于司徒之官;
九州有宜,乃命乎職方之掌。
用能三壤咸則,四民奠居,窮人跡于遐域,包坤載于方輿
且異夫充國論兵,但模方略之狀;
酂侯創(chuàng)業(yè),惟收圖籍之馀。
彼《夏貢》紀(jì)乎州名,《漢史》標(biāo)乎地志。
雖前策之并載,在設(shè)官而未備,曷若我謹(jǐn)三公于漢儀,專掌圖于輿地。

殿試藏珠于淵賦(1030年3月) 北宋 · 歐陽修
① 君子非貴,難得之物。 天圣八年三月
稽治古之敦化,仰圣人之作君,務(wù)藏珠而弗寶,俾在淵而可分。
效乎至珍,雖希世而弗產(chǎn);
棄于無用,媲還浦以攸聞。
得《外篇》之寓言,述臨民之致理。
將革紛華于偷俗,復(fù)芚愚于赤子。
謂非欲以自化,則爭心之不起。
蓋賤貨者為貴德之義,敦本者由抑末而始。
示不復(fù)用,雖乎寶而奚為;
舍之則藏,秘諸淵而有以。
誠由窒民情者在杜其漸,防世欲者必藏其機,使嗜欲不得以外誘,則淳樸于焉而可歸。
將抵璧以同議,諒彈雀而誠非。
照乘無庸,盡遺埼岸之側(cè);
連城奚取,皆沉媚水之輝。
用能崇儉德以外昭,復(fù)淳風(fēng)而有謂,民心樸以歸本,物產(chǎn)全而靡費。
珍雖無脛,俾臨淵而盡除;
事異暗投,永沉川而不貴。
然而道既散則民薄,風(fēng)一澆而樸殘,玩好既紛乎外役,質(zhì)素?zé)o由而內(nèi)安。
故我斥乃珍奇之用,絕乎侈靡之端。
將令物遂乎生,老蚌蔑剖胎之惠;
民知非尚,驪龍無探頷之難。
是則恢至治之風(fēng),揚淳古之式。
不寶于遠(yuǎn),則知用物之足;
不見其欲,則無亂心之惑。
上茍賤于所好,下豈求于難得。
是雖寶也,將去泰而去奢;
從而屏之,使不知而不識。
彼捐金者由是類矣,摘玉者可同言之,諒率歸于至理,實大化于無為。
致爾漢皋之濱,各全其本;
雖有淮蠙之產(chǎn),無得而窺。
自然道著不貪,時無異物,民用遵乎至儉,地寶蕃而不屈。
所以虞舜垂衣,亦由斯而弗咈。

賞出于國,時行在天,紀(jì)勛庸而有序,順春夏以昭宣。
無忘爾勞,法蠢生而布惠;
用嘉乃績,因長養(yǎng)以旌賢。
原夫執(zhí)政者君,為民之紀(jì),懼賞罰之一失,則恩威之兩弛。
受焉不以其私,賜之非為其喜。
蓋夫欲固其國者,必謹(jǐn)國之常;
能奉乎天者,是謂天之子。
將出令以無僭,必順持而后軌。
顯庸制爵,爰占星鳥之中;
茂德建官,當(dāng)俟薰風(fēng)之始。
且夫春居?xùn)|以首歲,夏司南而執(zhí)衡,在氣為燠,于時主生。
東動也,以之起;
南任也,以之成。
我所以推本萬事之理,欽象四時之行。
政刑由是以有度,寒暑于焉而不爭。
頒以土田,順木行而養(yǎng)育;
昭其服物,助火德之光明。
故曰天之大端在陰陽,君之大柄在刑賞,操其柄以歸己,求其端而取象。
法太蔟贊陽之月,行慶有常;
體林鐘種物之時,勸功無爽。
誠以賞當(dāng)則民協(xié),澤流而德深,但慮過時之失,敢懷虛受之心。
故《月令》有布德之文,前規(guī)具在;
景風(fēng)為賜爵之候,往牒攸欽。
嗚呼!
王者畏天以臨民,天道在人而可信。
事與時合,則為和而為福;
時與事逆,則有災(zāi)而有饉。
在乎察動靜以為本,布仁恩而克慎。
亦由狝田主教,非仲秋而不行;
議獄斷刑,須大冬而乃順。
故能光昭國體,欽奉邦彝,用豈有于逾德,舉無聞于振時。
且異夫賜以鞶纓,示假人而取誚;
贈其袞冕,譏錫命以非宜。
大哉!
君之舉者必書,上之出者為令。
茍違時而不度,懼招尤而失正。
故左氏載聲子之言,以戒后王之立政。

圣人以凝命恭默,膺圖肅祗。
爰務(wù)畏天之義,但彰保國之規(guī)。
惟帝難之,翼翼固欽于乾道;
為人上者,兢兢慎守于邦基。
用能御寶位而惟永,隆昌運以咸熙者也。
探齊王之式陳,懿子輿之所謂,將設(shè)治民之術(shù),先本為君之貴。
且曰天惟簡在,誠由乎不敢荒寧;
國乃洽平,是宜乎克自抑畏。
惠此方國,欽若昊天。
實克遵于慄慄,示無爽于乾乾。
慮威宣咫尺之間,所以嚴(yán)恭罔怠;
致疆啟幅員之內(nèi),所以底定無愆。
蓋由仰高明以惟勤,遂邦家而永保。
「又新」之戒斯在,《無逸》之篇可考。
順帝之則,始敦危懼之誠;
俾民不迷,終得阜安之道。
豈不以天者本降鑒而是顯,國者在緝綏而以興。
畏乎天,表降鑒之甚邇;
保乎國,示緝綏而可憑。
審雖休勿休之理,遵日慎一日之稱。
是故懼無災(zāi)以為懷,見楚莊之勿伐;
不敢康而在念,識周成之有能。
夫如是,則垂拱是圖,持盈可久。
不遑啟居兮,以圓靈之是奉;
無敢暇豫兮,以中區(qū)而自守。
昭事而宜乎宗社,咸寧之旨攸同;
欽承而惠彼民人,設(shè)險之功何有。
不然,又安得惟寅謹(jǐn)爾,匪懈昭其?
蓋足憚于覆燾,必克固于蕃維。
《周詩》垂陟降之文,亦足畏也;
薦雷著修省之說,于時保之。
至哉,闡繹圣猷,鋪昭皇極,眷戁悚以為本,在撫綏而作式。
有以見惟天為大,而君則之,故定于萬國。

德以儉而為本,器有文而可除。
爰斲載雕之飾,將全至樸之馀。
篆刻未銷,見背偽歸真之始;
鏤章咸滅,知去華務(wù)實之初。
稽史牒之前聞,述政風(fēng)而遐舉。
懿淳儉之攸尚,斥浮華而可沮。
謂乎防世偽者在塞其源,全物性者必反其所。
素以為貴,將抱樸而是思;
煥乎有文,俾運斤而悉去。
誠由淳自澆散,器隨樸分,騁匠巧而傷本,掩天真而蔑聞。
故我反淳風(fēng)而矯正,杜末作之紛紜。
剖刻桷之形,復(fù)采椽而不琢;
滅鏤簋之僭,反木器于無文。
則知工巧盡捐,浮淫是抑,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飾!
圭磨岳鎮(zhèn),歸璞玉以全真;
罍去山云,表瓦樽而務(wù)德。
是則遵乎樸者,將反始而臻極;
斲乎雕者,惡亂真而飾非。
約澆風(fēng)于一變,矯治古以同歸。
礱而錯諸,盡滅彫蟲之巧;
質(zhì)為貴者,寧慚朽木之譏?
用能杜文彩之煥然,返淳和而遵彼。
雕雖者,則尚可磨也;
樸其復(fù),則在其中矣。
棄末反本,小巧之工盡捐;
革故取新,見素之風(fēng)可美。
彼琢玉然后成器,命工列乎彫人,務(wù)以文而勝質(zhì),徒散樸以還淳。
曷若剞劂之功靡施,大巧若拙;
刻鏤之華盡減,其德乃真。
懿之隆者,非假飾以為資;
儉之至者,匪奇淫而是覺。
但期乎去泰去甚,寧患乎匪雕匪斲?
有以知一變至道之風(fēng),由是而復(fù)歸乎樸。

在祭者必有常典,務(wù)本者貴乎不忘,既先河而告?zhèn)?,乃后海以為常?div id="zrj7bdf"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0_1160417_comment'>
幣玉始陳,恭視諸侯之瀆;
牲牢繼列,方祠百谷之王。
探國典之舊文,撫禮經(jīng)之大旨。
以謂河導(dǎo)其派,本一勺而始矣;
海納其會,實百川之委也。
祀容肅設(shè),必先有事于靈長;
望秩并修,然后功歸于善下。
誠以決九川而分導(dǎo),括眾流而混并,一則窮本而有自,一則兼容而積成。
是用分禮章而異數(shù),昭祭典以推行。
命祀首陳,始則出圖之所;
禱辭以設(shè),方祈紀(jì)地之名。
用能縟乃令儀,昭夫重祭,利萬物以斯善,用五材而并濟(jì)。
無文既秩,禜經(jīng)瀆以領(lǐng)祠;
群望繼行,禱朝宗而用幣。
外則盡物,中惟告虔,既義取于源委,乃禮分于后先。
一禱致誠,必告榮光之涘;
大川并走,嗣臨重潤之淵。
得非眾岳肇乎一拳,椎輪生乎五輅,考厥初之攸左,彰返始而為務(wù)。
亦猶文王之祀雖貴,不踰后稷之尊;
齊人之事將行,敢越配林之故。
是知河必居首,取發(fā)源而肇茲;
海不自大,由積眾以成其。
導(dǎo)洪流而并注,散靈潤以旁滋。
顧乃濫觴之因,必有先也;
視爾委輸之廣,然后從之。
異哉,祭尚潔誠,禮惟思反,將展報以為義,必討源而自遠(yuǎn)。
故夫三王之祭川,必務(wù)其本。
按:《歐陽文忠公集》卷七四。又見《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外集卷五,《歷代賦匯》卷四九,《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一九九、經(jīng)籍典卷二二四、禮儀典卷一九六。

工善其事,器無不良。
用準(zhǔn)繩而相誨,由規(guī)矩以為常。
度木隨形,俾不欺于曲直;
運斤取法,必先正于圓方。
載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以祖善,必誨人而攸尚。
有模有范,俾從教之克精;
中矩中規(guī),貴任材而必當(dāng)。
誠以人于道也,非學(xué)而弗至;
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
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
默受以全,曲則輪而直則軫;
動皆有法,完為鞠而斷為棋。
然則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無誨。
茍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
規(guī)矩有取,為圭為璧以異宜;
制度可詢,象地象天以是配。
匠之心也,本乎大巧;
工之事也,作于圣人。
因從繩而取諭,彰治材而有倫。
學(xué)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
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
義不徒云,道皆有以,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
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
異扁人之?dāng)圯?,但述苦甘之旨?div id="asz5cuw"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3_1160418_comment'>
是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曲盡其妙者本乎規(guī)。
然工藝以斯下,俾后來之可師。
道或相營,引圓生方生而作諭;
言如未達(dá),譬周旋折旋而可知。
是何樸斲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以雖未,聽乃言而可取。
故孟子謂學(xué)者之誨人,亦必由于規(guī)矩。
按:《歐陽文忠公集》卷七四。又見《歷代賦匯》卷六七,《古今圖書集成》經(jīng)籍典卷二九九、考工典卷一一。

侯國修度,時王著彝。
惟東魯之大本,秉西周之舊儀。
曲阜襲封,率奉先規(guī)之盛;
鎬京遺法,限為至治之基。
說者謂惟王建邦,裂疆分土,稟正朔者歸于元后,尊制度者合于前古。
惟周之典,世為大則;
惟魯之盛,法為常矩。
及夫姬道衰逸,邦侯侵侮。
雖周公之才之美,不行于時;
文王之德之純,盡在于魯。
逮夫禮與時至,教由治隆,翊奉孺子,位為上公。
千乘之國,仰有遺法,數(shù)世之后,敢棄元功!
雖治邦治刑,尚可宏宣于祖業(yè);
而教典教法,猶能固本于民風(fēng)。
大德純純兮世不敢忘,至文微微兮流而自遠(yuǎn)。
守茂典之惟永,遵飛休而可損。
一變于道,圣人之后所以昌;
百世可知,先王之法以為本。
且夫德固則邦化,法行則教流。
治而久,于諸侯則莫若魯;
教而正,于三代則莫如周。
在隱、桓之世,力行純軌;
至定、哀之后,不棄芳猷。
蓋固蒂以惟至,以治人而可求。
彼雖發(fā)嘆于詩人,改王室而作《離黍》;
何俟興言于聲子,見《易》象之與《春秋》。
蓋夫與治同道罔不興,安上治民莫如禮。
禮與邦化,則莫窺其枝葉;
法因時至,則深蟠其根柢。
亦如齊有太公之遺制,定作民彝;
杞觀夏道之可知,式成邦體。
嗚呼!
圣之所治,人不可追。
移茂實以參用,著通規(guī)而有宜。
遂使化民之議有所經(jīng),理之大者;
治國之君無亂紀(jì),則而行之。
大哉!
周世所行,魯邦慎守,秉其法為治之極,則其文延付而后。
故仲孫知魯而不可取者,禮為本焉,致邦儀之含厚。


共20,分1頁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