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60 【介紹】: 唐孟州濟源人,字公美。裴肅子。穆宗長慶年間,登進士第。能文章,善書有體法。奉佛,尤深于釋典。宣宗大中時,累除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六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奏請宰相各為《時政記》。時漕法大壞,休著新法十條,又立稅茶十二法,人以為便。三年中漕米至渭河倉一百二十萬斛,較前劇增大半。久之,罷為宣武節(jié)度使,歷昭義、河?xùn)|、鳳翔、荊南四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四。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1—864 字公美,排行二十,孟州濟源(今河南濟源)人。穆宗長慶中擢進士第,文宗大和二年(828)復(fù)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任監(jiān)察御史、右補闕、中書舍人。武宗會昌元年(841),出為江西觀察使,轉(zhuǎn)鎮(zhèn)湖南。宣宗大中元年(847)復(fù)轉(zhuǎn)為宣歙觀察使。四年,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改戶、兵二部侍郎。六年,以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后罷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尋封河?xùn)|縣子。歷昭義、河?xùn)|、鳳翔、荊南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懿宗咸通五年(864)卒,贈太尉。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盧肇《宣州新興寺碑銘并序》、《唐摭言》卷一〇、《唐詩紀(jì)事》卷四八、《宣和書譜》卷九。休長于書翰,尤精釋典?!?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6首、斷句2。
全唐詩補逸
裴休字公美,濟源人。補詩一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三
休字公美。孟州濟源人。長慶中登第。又舉賢良方正異等。歷諸府解署。入為監(jiān)察御史右補闕史館修撰。會昌中自尚書郎歷典外郡。大中初累官戶部侍郎。充諸道鹽鐵使。轉(zhuǎn)兵部侍郎。遷御史大夫。六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轉(zhuǎn)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十年罷為宣武軍節(jié)度使。封河?xùn)|縣子。守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十一年充昭義軍節(jié)度使。十三年徙河?xùn)|。十四年徙鳳翔。又徙荊南。咸通初入為戶部尚書。徙吏部。加太子少師卒。
五言律詩
題泐潭 唐 · 裴休
五言律詩
泐潭形勝地,祖塔云湄。
浩劫有窮日,真風(fēng)無墜時。
歲華空自老,消息竟誰知。
到此輕塵慮,功名自可遺。

潯陽賢太守,遺廟古溪邊。
樹影入流水,石門當(dāng)洞天。
幡花凝寶座,香案儼爐煙。
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⑴ 《嘉靖銅陵縣志》八、又《嘉靖池州府志》五

七言律詩
贈黃蘗山僧希運 唐 · 裴休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浮杯
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隨高步,萬里香華結(jié)勝因。
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白鹿寺釋迦瑞相詩 唐 · 裴休
七言律詩
無相無虧有相圓,多生檀越種因緣。
三千境見閻浮土,丈六身留兜率天。
紺目輝騰滄海月,玉毫光射寶爐煙。
道人參到非非處,不是丹霞破佛禪
⑴ 《同治湖南通志》二三八《方外志寺觀益陽縣》

延慶化城寺 唐 · 裴休
七言律詩
平生志在野云深,建立精藍大用心。
須達買園充圣地,祗陁施樹不收金。
鳴鐘尚息刀輪苦,下?lián)羧康鬲z音。
為報往來游玩者,園林常住勿相侵。
⑴ 見道光五年刊方履篯編《河內(nèi)縣志》卷二十。

七言絕句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系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⑴ 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四八冊裴休撰《黃陵斷際禪師宛陵錄》。

古風(fēng)
靈泉何太高,北斗想可挹。
凌日五色云,直逼千仞急。
白虹下飲澗,寒劍倚天立。
閃電不得瞬,長雷無敢蟄。
萬丈石崖坼,一道林巒濕。
險逼飛瀉墜,冷心山鬼泣。
須當(dāng)截海去,濁浪不相入。
⑴ 見乾隆十二年刊張雄圖纂《長沙府志》卷四五、光緒《湖南通志》卷四《山川》二。

四言詩
圭峰禪師碑銘 唐 · 裴休
四言詩
圭峰禪師號宗密。姓何氏。果州西充縣人。釋迦如來三十九代法孫也。釋迦如來在世八十年。為無量人天聲聞菩薩說五戒八戒大小乘戒四諦十二緣起六波羅密四無量心三明六通三十七品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世諦第一義諦無量諸解脫三昧惣持門。菩薩涅槃。常住法性。莊嚴(yán)佛土。成就眾生。度天人教菩薩一切妙道??芍^廣大周密。廓法界于無疆。徹性海于無際。權(quán)實頓漸。無遺事矣。最后獨以法眼付大迦葉。令祖祖相傳。別行于世。非私于迦葉而外人天聲聞菩薩也。顧此法眾生之本源。諸佛之所證。超一切理。離一切相。不可以言語智識有無隱顯推求而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使自證之。光明受用而已。自迦葉至達摩。凡二十八世。達摩傳可??蓚?。?傳信。信傳忍。為五祖。又傳融為牛頭宗。忍傳能為六祖。又傳秀為北宗。能傳會為荷澤宗。荷澤于宗為七祖。又傳讓。讓傳馬。馬于其法為江西宗。荷澤傳磁州如。如傳荊南張。張傳遂州圓。又傳東京照。圓傳大師。大師于荷澤為五世。于達摩為十一世。于迦葉為三十八世。其法宗之系也如此。大師本豪家。少通儒書。欲干世以活生靈。偶謁遂州。遂州未與語。退游徒中。見其儼然若思而無念。朗然若照而無覺。欣然慕之。遂削染受教。道成乃謁荊南。荊南曰。傳教人也。當(dāng)盛于帝都。復(fù)謁東京照。照曰。菩薩人也。誰能識之。復(fù)謁上都花嚴(yán)觀。觀曰。毗盧花藏能隨我游者。其汝乎。初在蜀因齋次受經(jīng)。得圓覺十三章。深達義趣。遂傳圓覺。在漢上因病僧付花嚴(yán)句義。未嘗聽受。遂講花嚴(yán)。自后乃著圓覺花嚴(yán)及涅槃金剛起信唯識盂蘭法界觀行愿經(jīng)等疏鈔。及法義類例禮懺修證圖書纂略。又集諸宗禪言為禪藏。總而敘之。并酬答書偈議論等。凡九十馀卷。皆本一心而貫諸法。顯真體而融事理。超偫有于對待。冥物我而獨運矣。議者以大師不守禪行。而廣講經(jīng)論。游名邑大都。以興建為務(wù)。乃為多聞之所役乎。豈聲利之所未忘乎。嘻。議者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夫一心者。萬法之總也。分而為戒定慧。開而為六度。散而為萬行。萬行未嘗非一心。一心未嘗違萬行。禪者。六度之一耳。何能總諸法哉。且如來以法眼付迦葉。不以法行。故自心而證者為法。隨愿而起者為行。未必常同也。然則一心者。萬法之所生。而不屬于萬法。得之者則于法自在矣。見之者則于教無礙矣。本非法。不可以法說。本非教。不可以教傳。豈可以軌跡而尋哉。自迦葉至富那奢。凡十祖。皆羅漢。所度亦羅漢。馬鳴龍樹。提婆天親。始開摩訶衍。著論釋經(jīng)。摧滅外道。為菩薩唱首。而尊者阇夜。獨以戒力為威神。尊者摩羅。獨以苦行為道跡。其他諸祖。或廣行法教?;?qū)P亩U寂?;蛳s蛻而去?;蚧鸹鴾纭;蚺蕵湟允窘K?;蚴芎Χ鴥攤?。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且循轍跡者非善行。守規(guī)墨者非善巧。不迅疾無以為大牛。不超過無以為大士。故大師之為道也。以知見為妙門。寂靜為正味。慈忍為甲盾。慧斷為劍矛。破內(nèi)魔之高壘。陷外賊之堅陣。鎮(zhèn)撫邪雜。解釋縲籠。遇窮子則叱而使歸其家。見貧女則訶而使照其室。窮子不歸。貧女不富。吾師恥之。三乘不興。四分不振。吾師恥之。忠孝不并化。荷擔(dān)不勝任。吾師恥之。避名滯相。匿我增慢。吾師恥之。故皇皇于濟拔。汲汲于開誘。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崇。人有依歸者。不俟請則往矣。有求益者。不俟憤則啟矣。雖童幼不于敬接。雖驁很不怠于叩勵。其以闡教度生。助國家之化也如此。故親大師之法者。貪則施。暴則斂。剛則隨。戾則順。昏則開。墮則奮。自榮者慊。自堅者化。徇私者公。溺情者義。凡士俗有舍其家與妻子同入其法分寺而居者。有變活業(yè)絕血食持戒法起家為近住者。有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為道者。有退而奉父母以豐供養(yǎng)為行者。其馀憧憧而來。欣欣而去。揚袂而至。實腹而歸。所在甚眾。不可以紀(jì)。真如來付囑之菩薩。眾生不請之良友。其四依之人乎。其十地之人乎。吾不識其境界廷宇之廣狹深淺矣。議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大師以建中元年生于世。元和二年印心于圓和尚。又受具于拯律師。大和二年慶成節(jié)。徵入內(nèi)殿問法要。賜紫方袍為大德。尋請歸山。會昌元年正月六日。坐滅于興福塔院。儼然如生。容貌益悅。七日而后遷于函。其自證之力可知矣。其月二十二日。道俗等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茶毗。初得舍利數(shù)十粒。明白潤大。后門人泣而求諸煨中。必得而歸。今悉斂而藏于石室。其無緣之慈可知矣。俗歲六十二。僧臘三十四。遺戒深明形質(zhì)不可以久駐。而真靈永劫以長存。乃知化者無常。存者是我。死后輿施蟲犬。焚其骨而散之。勿墓勿塔。勿悲慕以亂禪觀。每清明上山。必講道七日而后去。其馀住持法行。皆有儀則。違者非我弟子。今皇帝再闡真宗。追謚定慧禪師青蓮之塔。則塔不可以不建。石不可以不斲。且使其教自為一宗。而學(xué)者有所標(biāo)仰也。門人達者甚眾。皆明如來知見。而善說法要?;驇r穴而息念。或都會而傳教。或斷臂以酬德。或白衣以淪跡。其馀一禮而悟道。終身而守護者。僧尼四眾數(shù)千百人。得其氏族道行可傳于后世者。紀(jì)于別傳。休與大師于法為昆仲。于義為交友。于恩為善知識。于教為內(nèi)外護。故得詳而敘之。他人則不詳。銘曰。
如來知見,大事因緣。
祖祖相承,燈燈相燃。
分光并照,顯說密傳。
摧邪破魔,證圣登賢。
漸之者入,頓之者全。
孰紹孰興,圭峰在焉。
甚大慈悲,不舍周旋。
以引以翼,恐迷恐顛。
直示心宗,傍羅義筌。
廣收遠(yuǎn)取,無棄無捐。
金湯魔城,株杌情田。
銷竭芟伐,大道坦然。
功高覺場,會盛法筵。
不染而住,淤泥青蓮。
性無去來,運有推遷。
順世而嘆,眾生可憐。
風(fēng)號曉野,鐘摧夜川。
舍筏而去,溺者誰前。
巖崖荊榛,阻絕危懸。
輕錫而過,踣者誰肩。
不有極慈,孰能后先。
吾師何處,復(fù)建橋船。
法指一靈,徒馀三千。
無負(fù)法恩,永以乾乾。

元秘塔者。大法師端甫靈骨之所歸也。于戲。為丈夫者。在家則張仁義禮樂。輔天子以扶世導(dǎo)俗。出家則運慈悲定慧。佐如來以闡教利生。舍此無以為丈夫也。背此無以為達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趙氏。世為秦人。初母張夫人夢梵僧謂曰。當(dāng)生貴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誕。所夢僧白晝?nèi)肫涫?。摩其頂曰。必?dāng)大宏法教。言訖而滅。既成人。高顙深目。大頤方口。長六尺五寸。其音如鐘。夫?qū)⒂扇鐏碇刑?。鑿生靈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歟。始十歲。依崇福寺道悟禪師為沙彌。十七正度為比邱。隸安國寺。具威儀于西明寺照律師。稟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師。傳唯識大義于安國寺素法師。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師。復(fù)夢梵僧以舍利滿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盡貯汝腹矣。自是經(jīng)律論無敵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會。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qū)⒂ブ觇挥谇樘?。雨甘露于法種者。固必有勇智宏辯歟。無何。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xiàn)。演大經(jīng)于太原。傾都畢會。德宗皇帝聞其名徵之。一見大悅。常出入禁中。與儒道議論。賜紫方袍。歲時錫施。異于他等。復(fù)詔侍皇太子于東朝。順宗皇帝深仰其風(fēng)。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憲宗皇帝數(shù)幸其寺。待之若賓友。常承顧問。注納偏厚。而和尚符彩超邁。詞理響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雖造次應(yīng)對。未嘗不以闡揚為務(wù)。繇是天子益知佛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議事。當(dāng)是時。朝廷方削平區(qū)夏。縛吳斡蜀。潴蔡蕩鄆。而天子端拱無事。詔和尚率緇屬迎真骨于靈山。開法場于秘殿。為人請福。親奉香燈。既而刑不殘。兵不黷。赤子無愁聲。蒼海無驚浪。蓋參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qū)⒂@大不思議之道。輔大有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歟。掌內(nèi)殿法儀。錄左街僧事。以摽表凈眾者。凡一十年。講涅槃唯識經(jīng)論。位處當(dāng)仁。傳授宗主。以開誘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運三密于瑜伽。契無生于悉地。日持諸部十馀萬遍。指凈土為息肩之地。嚴(yán)金經(jīng)為報法之恩。前后供施數(shù)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而方丈匡床。靜慮自得。貴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俠工賈。莫不瞻向。薦金寶以致誠。仰端嚴(yán)而禮足。日有千數(shù)。不可殫書。而和尚即眾生以觀佛。離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無邱陵。王公輿臺。皆以誠接。議者以為成就常不輕行者。唯和尚而已。夫?qū)⒂{橫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歟。以開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脅而滅。當(dāng)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異香猶郁。其年七月六日。遷于長樂之南原。遺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熾而神光月皎。既燼而靈骨珠圓。賜謚大達。塔曰元秘。俗壽六十七。僧臘四十八。門弟子比邱比邱尼約千馀輩?;蛑v論元言?;蚣o(jì)綱大寺。修禪秉律。分作人師。五十其徒。皆為達者。嗚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襲弟子義均自政正言等??撕上葮I(yè)。虔守遺風(fēng)。大懼徽猷有時堙沒。而閤門使劉公。法緣最深。道契彌固。亦以為請。愿播清塵。休嘗游其藩。備其事。隨喜贊嘆。蓋無愧辭。銘曰。
賢劫千佛,第四能仁。
哀我生靈,出經(jīng)破塵。
教網(wǎng)高張,孰辯孰分。
有大法師,如從親聞。
經(jīng)律論藏,戒定慧學(xué)。
深淺同源,先后相覺。
異宗偏義,孰正孰駮。
有大法師,為作霜雹。
趣真則滯,涉?zhèn)蝿t流。
象狂猿輕,鉤檻莫收。
柅制刀斷,尚生瘡疣。
有大法師,絕念而游。
巨唐啟運,大雄垂教。
千載冥符,三乘迭耀。
寵重恩顧,顯闡贊導(dǎo)。
有大法師,逢時感召。
空門正辟,法宇方開。
崢嶸棟梁,一旦而摧。
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徒令后學(xué),瞻仰徘徊。

清涼國師碑銘 唐 · 裴休
四言詩
寶月清涼,寂照法界。
以沙門相,藏世間解。
澄湛含虛,氣清鐘鼎。
雪沃剡溪,霞橫緱嶺。
真室寥夐,靈岳崔嵬。
虛融天地,峻拔風(fēng)雷。
離微休命,實際龐鴻。
奉若時政,革彼幽蒙。
烱乎禹質(zhì),元圣孕靈。
德云冉冉,凝眸幻形。
谷響入耳,性不可為。
青蓮出水,深不可窺。
才受尸羅,奉持止作。
原始要終,克諧適莫。
鳳藻瑰奇,遺演秘密。
染翰風(fēng)生,供盈二筆。
欲造元關(guān),咽金一象。
逮竟將流,龍飛千飏。
疏新五頂,光銜二京。
躍出法界,功齊百城。
萬行芬披,華開古錦。
啟迪偫氓,與甘露飲。
燮贊金偈,懷生保乂。
圣主師資,聿興遐裔。
貝葉翻宣,譯場獨步。
譚柄一揮,幾回天顧。
王庭闡法,傾河涌泉。
屬辭縱辯,元元元元。
紫衲命衣,清涼國號。
不有我?guī)?,孰知吾道?div class="b54umjl" id='poem_sentence_29_1374688_comment'>
九州傳命,然無盡燈。
一人拜錫,統(tǒng)天下僧。
帝網(wǎng)沖融,潛通萬戶。
歷天不周,同時顯晤。
卷舒自在,來往無蹤。
大士知見,允執(zhí)厥中。
西域供牙,梵倫遽至。
奏啟石驗,嘉風(fēng)益熾。
敕俾圖真,相即無相。
海印大龍,蟠居方丈。
哲人去矣,資何所參。
即事之理,塔鎖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