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1—1134 【介紹】: 宋宗室,初字景貺,蘇軾為改字德麟,自號聊復翁。趙德昭玄孫。哲宗元祐六年簽判潁州公事,蘇軾為知州,薦之于朝。軾貶嶺外,坐廢十年。高宗紹興初,襲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善詩文,嘗以唐元稹《會真記》為素材,作《商調(diào)蝶戀花鼓子詞》十二首。有《侯鯖錄》、《聊復集》等。
全宋詩
趙令畤(一○六一~一一三四),初字景貺,蘇軾為改字德麟(《蘇軾文集》卷一○《趙德麟字說》)。宋宗室。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簽書潁州節(jié)度判官。蘇軾知潁,與之游,后以此入元祐黨籍。高宗紹興初,官至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權(quán)知行在大宗正事。紹興二年(一一三二),封安定郡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八)。三年,同知行在大宗正事(同上書六八)。四年卒,年七十四?!?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四有傳。有《侯鯖錄》,另《聊復集》有趙萬里輯本。今錄詩十一首。
詞學圖錄
趙令畤(1051-1134) 字德麟。涿郡人。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元孫。有《聊復集》。
全宋文·卷二八六四
趙令畤(一○六一——一一三四),字德麟,燕懿王德昭玄孫,早以才敏聞。元祐六年,簽書潁州公事,蘇軾為守,愛其才,薦于朝。附內(nèi)侍譚稹以進。紹興初,官至朝請大夫。改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榮州防禦使,權(quán)知行在大宗正事。遷洪州觀察使,襲封安定郡王。尋遷寧遠軍承宣使,同知行在大宗正事。紹興四年卒。《宋史》卷二四四《燕王德昭傳》有附傳。
共50,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
七言律詩
坎壈中年坐廢人,老來貂鼎視埃塵。
鐵霜帶面惟憂國,機阱當前不為身。
發(fā)廩已康諸縣命,蠲逋一洗幾年貧。
歸來又掃寬民奏,慚愧毫端爾許春(同上書卷四)

初到長安 宋 · 趙令畤
七言律詩
來往長安未定居,暫將僧舍當吾廬。
空中說法憑鈴語,枕上朝饑聽木魚。
因果分明休問佛,行藏自信罷占書。
眼前一物真堪羨,百尺長楊水滿渠(同上書卷六)

贈陳處士 宋 · 趙令畤
七言律詩
疏慵任過少年時,名利難交遠近知。
一洞落花春病酒,滿樓明月夜吟詩。
展編海曲菰蒲葉,杖剪嵩陽楖栗枝。
卻話東林擬重去,伴僧閑逸白蓮池(影印《詩淵》冊一頁四二九)。

江樓閒望 宋 · 趙令畤
七言律詩
紅塵無處不諠嘩,獨上江樓四望賒。
泥水僧歸林下寺,待船人立渡頭沙。
云藏島外啼猿樹,竹鎖橋邊賣酒家。
吟罷憑欄心更逸,海風吹斷暮天霞(同上書冊五頁三五六二)。

冬日居山 宋 · 趙令畤
七言律詩
亂山深處過嚴凝,僻靜門鄰物外僧。
送客踏穿松徑雪,煮茶敲破石池冰。
朝垂簾幕寒慵卷,夜鎖樓臺靜懶登。
只待春來歸上國,杖藜吟出白云層。
⑴ 清厲鶚《宋詩紀事》卷八五引《詩林萬選》

五言絕句
色映宮姝粉,香傳漢殿春。
團團明月魄,卻贈月中人(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三)。

七言絕句
聞道諸公置齒牙,買韉賣展趁年華。
太平起隱無遺策,空盡嵩山處士家(同上書卷七)。

宋 · 趙令畤
七言絕句
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睡更回頭。
晚云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⑴ 宋《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三 按: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六○作趙妻王氏詩

三十馀年一夢同,向來朝士盡沈空。
如今白首趨行闕,不是當年長樂鐘(宋岳珂《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四)。

宿雨洗空臺榭瑩。
下盡珠簾寒未定。
花開花落幾番晴,春欲竟。
愁未醒。
池面杏花紅透影。

一紙短書言不盡。
明月清風還記省。
玉樓香斷又添香,閑展興。
臨好景。
心似亂萍何處整。

劉平叔出家妓八人,絕藝,乞詞贈之。腳絕、歌絕、琴絕、舞絕
穩(wěn)小弓鞋三寸羅。
歌唇清韻一櫻多。
燈前秀艷總橫波。

指下鳴泉清杳渺,掌中回旋小婆娑。
明朝歸路奈情何。

夫傳奇者,唐元微之所述也。以不載于本集而出于小說,或疑其非是。今觀其詞,自非大手筆孰能與于此。至今士大夫極談幽玄,訪奇述異,無不舉此以為美話。至于娼優(yōu)女子,皆能調(diào)說大略。惜乎不被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聲樂,形之管弦。好事君子極飲肆歡之際,愿欲一聽其說,或舉其末而忘其本,或紀其略而不及終其篇,此吾曹之所共恨者也。今于暇日,詳觀其文,略其煩褻,分之為十章。每章之下,屬之以詞。或全摭其文,或止取其意。又別為一曲,載之傳前,先敘前篇之義。調(diào)曰商調(diào),曲名蝶戀花。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奉勞歌伴,先定格調(diào),后聽蕪詞。
麗質(zhì)仙娥生月殿。
謫向人間,未免凡情亂。
宋玉墻東流美盼。
亂花深處曾相見。

密意濃歡方有便。
不奈浮名,旋遣輕分散。
最恨多才情太淺。
等閑不念離人怨。

傳曰:馀所善張君,性溫茂,美豐儀,寓于蒲之普救寺。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措。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于難。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復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所生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之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乃命其子曰歡郎,可十馀歲,容甚溫美。次命女曰:鶯鶯,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虜矣,能復遠嫌乎?又久之,乃至。常服晬容,不加新飾。垂鬟淺黛,雙臉斷紅而已。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張問其年歲。鄭曰:十七歲矣。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錦額重簾深幾許。
繡履彎彎,未省離朱戶。
強出嬌羞都不語。
絳綃頻掩酥胸素。

黛淺愁紅妝淡佇。
怨絕情凝,不肯聊回顧。
媚臉未勻新淚污。
梅英猶帶春朝露。

張生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shù)四乘間遂道其衷。翌日,復至,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族姻,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媒而求娶焉!張曰:予始自孩提時,性不茍合。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shù)日來,行忘止,食忘飯,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婢曰:崔之貞順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諭情詩以亂之。不然,無由得也。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懊惱嬌癡情未慣。
不道看看,役得人腸斷。
萬語千言都不管。
蘭房跬步如天遠。

廢寢忘餐思想遍。
賴有青鸞,不必憑魚雁。
密寫香箋論繾綣。
春詞一紙芳心亂。

是夕紅娘復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云:“明月三五夜”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狈顒诟璋?,再和前聲。
庭院黃昏春雨霽。
一縷深心,百種成牽系。
青翼驀然來報喜。
魚箋微諭相容意。

待月西廂人不寐。
簾影搖光,朱戶猶慵閉。
花動拂墻紅萼墜。
分明疑是情人至。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張亦微諭其旨。是夕歲二月旬又四日矣。崔之東墻有杏花一樹,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樹而逾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無幾紅娘復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謂必獲濟。及女至,則端服儼容,大數(shù)張曰:兄之恩,活我家厚矣,由是慈母以弱子幼女見依。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泆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而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于婢妾,又恐不得發(fā)其真誠。是用托于短章,愿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愿以禮自持,毋及于亂。言畢,翻然而逝。張自失者久之,復逾而出,由是絕望矣。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屈指幽期唯恐誤。
恰到春宵,明月當三五。
紅影壓墻花密處。
花陰便是桃源路。

不謂蘭誠金石固。
斂袂怡聲,恣把多才數(shù)。
惆悵空回誰共語。
只應化作朝云去。

后數(shù)夕張君臨軒獨寢,忽有人驚之。驚欻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并枕重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俄而紅娘捧崔而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之端莊,不復同矣。是夕,旬有八日,斜月晶熒,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也。有頃,寺鐘鳴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耶?所可明者,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奉勞歌伴,同和前聲。
數(shù)夕孤眠如度歲。
將謂今生,會合終無計。
正是斷腸凝望際。
云心捧得嫦娥至。

玉困花柔羞抆淚。
端麗妖嬈,不與前時比。
人去月斜疑夢寐。
衣香猶在妝留臂。

是后又十數(shù)日,杳不復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諭之。崔氏宛無難詞,然愁怨之容動人矣。欲行之再夕,不復可見,而張生遂西。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一夢行云還暫阻。
盡把深誠,綴作新詩句。
幸有青鸞堪密付。
良宵從此無虛度。

兩意相歡朝又暮。
爭奈郎鞭,暫指長安路。
最是動人愁怨處。
離情盈抱終無語。

不數(shù)月張生復游于蒲,舍于崔氏者又累月。張雅知崔氏善屬文,求索再三終不可見。雖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異時,獨夜操琴,愁弄凄惻。張竊聽之,求之,則不復鼓矣。以是愈惑之。張生俄以文謂及期,又當西去。當去之夕,崔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始亂之,今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始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則沒身之誓,有其終矣,又何必深憾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懌,無以奉寧。君嘗謂我善鼓琴,今且往矣。既達君此誠。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shù)聲,哀音怨亂,不復知其是曲也。左右皆欷歔,張說遽止之。崔投琴擁面,泣下流漣,趣歸鄭所,遂不復至,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碧沼鴛鴦交頸舞。
正恁雙棲,又遣分飛去。
灑翰贈言終不許。
援琴請盡奴衷素。

曲未成聲先怨慕。
忍淚凝情,強作霓裳序。
彈到離愁凄咽處。
弦腸俱斷梨花雨。

詰旦,張生遂行。明年文戰(zhàn)不利,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崔氏緘報之詞,粗載于此,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飾,雖荷多惠,誰復為容。睹物增懷,但積悲嘆耳。伏承便于京中就業(yè),于進修之道,固在便安。但恨鄙陋之人,永以遐棄。命也如此,知復何言!自去秋以來,嘗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嘩之下,或勉為笑語。閑宵自處,無不淚零。乃夢寐之間,亦多敘感咽離憂之思。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一昨拜辭,倏逾舊歲。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鄙薄之志,無以奉酬。至于終始之盟,則固不忒。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婢仆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情,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及薦枕席,義盛恩深。愚幼之情,永謂終托。豈期既見君子,不能以禮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明侍巾櫛。沒身永恨,含嘆何言,償若仁人用心,俯遂幽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如或達士略情,舍小從大,以先配為丑行,謂要盟之可欺,則當骨化形銷,丹忱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存歿之誠,言盡于此。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奉勞歌伴,再和前聲。
別后相思心目亂。
不謂芳音,忽寄南來雁。
卻寫花箋和淚卷。
細書方寸教伊看。

獨寐良宵無計遣。
夢里依稀,暫若尋常見。
幽會未終魂已斷。
半衾如暖人猶遠。


共50,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