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伽婆羅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此云安進。中天竺人。少出家。事大乘師僧伽斯。使日誦二十萬言。兼內(nèi)外學。建安初。至建鄴。止毗耶離寺。有威儀。學者取法焉。譯僧伽斯所集脩多羅藏要譬喻事一卷。十二因緣。須達長者經(jīng)二卷。中興二年歿。
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下
求那毗地。
此言安進。
本中天竺人。
弱年從道。
師事天竺大乘法師僧伽斯。
聰慧強記勤于諷誦。
諳究大小乘將二十萬言。
兼學外典明解陰陽。
占時驗事徵兆非一。
齊建元初來至京師止毗耶離寺。
執(zhí)錫從徒威儀端肅。
王公貴勝迭相供請。
初僧伽斯于天竺國。
抄修多羅藏中要切譬喻撰為一部。
凡有百事。
教授新學。
毗地悉皆通兼明義旨。
以永明十年秋譯為齊文。
凡有十卷。
謂百喻經(jīng)。
復出十二因緣及須達長者經(jīng)各一卷。
自大明已后譯經(jīng)殆絕。
及其宣流世咸稱美。
毗地為人弘厚。
故萬里歸集。
南海商人咸宗事之。
供獻皆受。
悉為營法。
于建鄴淮側(cè)造正觀寺居之。
重閣層門殿堂整飾。
以中興二年冬終于所住。
梁初有僧伽婆羅者。
亦外國學僧。
儀貌謹潔善于談對。
至京師亦止正觀寺。
今上甚加禮遇。
敕于正觀寺及壽光殿占云館中譯出大育王經(jīng)解脫道論等。
釋寶唱袁曇允等筆受。

人物簡介

續(xù)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二
釋惠超。
姓王。
太原人。
永嘉之亂寓居襄陽。
七歲出家住檀溪寺。
為惠景弟子。
景清恒平簡雅有器局。
普通之初總州僧正。
以節(jié)儉聞之。
超幼而清悟。
容止詳美進趣合度。
事景一年。
以眾大諠雜乞移禪房依止僧崇禪師習學定業(yè)。
年十二又從同寺僧受學通三玄。
永明中。
竟陵王請智秀法師。
與諸學士隨方講授西至樊鄧。
超因馮受學。
同時合席皆共服其領會。
隨秀還都住靈根寺。
仍從法常乞受具足。
誦戒不盈二日。
聽律未周兩遍。
皆識文知義鏡其纖密。
稟承師訓無相忝也。
及師亡后。
又從智藏采習經(jīng)論。
藏曰。
此子秀發(fā)當成美器。
藏之出處多與同游。
備通諸部名動京邑。
后從慧集餐聽毗尼。
裁得數(shù)遍。
集乃嘆曰。
不謂始學已冰寒于水矣。
后還鄉(xiāng)定省合境懷之。
武帝敕還為壽光學士。
又敕與觀寺僧伽婆羅傳譯阿育王經(jīng)。
使超筆受。
以為十卷。
而晦德進人不專矜伐。
故有要請多推舊德。
藏后使其代講讓不肯當。
或逢群賢博論。
未曾不預辯通塞。
及抗擊前敵。
知理將窮而必下。
或遇機隙便亦應躡而默。
然斯亦稟識同所不安。
而超能謙降若此。
衣食趣濟榮貴未邀襆無資蓄。
安成康王蕭雅秀。
欽敬戒德。
出蕃要請相攜于鎮(zhèn)。
講發(fā)風被遠近服嘆。
康王薨后。
吳平侯蕭炳游夏口。
復屈俱行。
法筵又鋪。
學者稱詠。
還都續(xù)講聽侶相趍。
二百馀僧四時習業(yè)。
于普通七年卒。
時年五十有二。
釋慧超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王姓太原人。
永嘉之亂。
寓居襄陽。
七歲出家。
為檀溪寺慧景弟子。
以眾太喧雜。
乞移禪房。
依止僧崇禪師習定業(yè)。
年十二。
又從同寺僧授學。
通三玄。
齊永明中。
竟陵王請智秀法師。
隨方講授。
士之愿游從者無所限。
超因受業(yè)。
逮秀還都。
居靈根寺。
仍乞具足于法常。
誦戒不盈二日。
聽律未終再席。
皆文融義會。
得其微奧。
普通初。
武帝詔其師總正州之僧事。
以節(jié)儉聞。
及師亡。
依智藏探討經(jīng)論。
藏曰。
此子秀發(fā)。
必成美器。
因是出處與偕。
備談諸部。
至于使之代講。
讓不肯當。
復究毗尼。
慧集嘆曰。
不謂始學已冰寒于水矣。
詔為壽光殿學士。
伽婆羅。
譯阿育王經(jīng)于正觀寺。
詔筆受。
性不矜伐。
善論辨。
投機抵郤。
應躡如神。
安成康王蕭雅秀吳平侯蕭炳出之蕃鎮(zhèn)。
俱邀以行。
皆有弘宣之益。
卒年五十二。
寔普通七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