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仲旻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1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聲。
欲入三摩提,實從聞中證。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士,知覺乃眾生。
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圣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
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
如何不明徹,于是獲圓通。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
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
不恒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
其覺不恒一,云何獲圓通。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
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法稱為內塵,憑塵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
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
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
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身與所觸同,如非圓覺觀。
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
想念不可說,云何獲圓通。
識見雜三和,話本稱非相。
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
心聞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
鼻息本權機,祇令攝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
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
神通本宿因,何關性分別。
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
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
有為非圣性,云何獲圓通。
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
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
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
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
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
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
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
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
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塵佛國。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
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
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
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
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
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
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
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
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
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
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
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
畜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聞復翳根除。
塵消覺圓凈,凈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塵登如在夢。
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
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
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
塵垢應念消,成圓明凈妙。
馀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
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自性,性成無上道。
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
訋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自馀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
非是長修學,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愿加被未來,于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馀者,真實心如是。
⑴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
晚坐藏勝橋望石門 北宋 · 釋德洪
七言律詩
好山千葉青蓮曉,斫額令人意已消。
微出樓臺知有寺,倦行云樹忽逢橋。
此生未覺叢林負,肯處真教(鈔補作歷)劫超。
閒拾墮薪成淺立,細泉幽澗響寒蜩。
潭州東明石觀音贊(1103年) 北宋 · 釋德洪
長沙馬氏時,一夕東城雉堞間光屬天,達旦不滅。州人按其處,有石臥古井旁,半為土所吞,其色青瑩。相與發(fā)之,即大悲觀音之像。挹水灌沐,妙容慈相忽然顯露,如蓮花之出泥。大眾歡呼愛慕之極,又如嬰兒之見母。于是建寺號東明,初以律興。馀百年,民恃以為福田。元祐初長老遷公以禪易之,未幾棄去。今海禪師自溈山來,宴坐于室,不蓄粒米,倚此像以飯四方來者,崇堂邃宇又加麗焉。余聞菩薩之悲愿于濁惡世,一切眾生之用處,化身為魚米,為肉山,以足其欲心。今夜半光耀,乃其一戲,遂與無窮之眾,園林花觀飲食臥具充足耶?謹拜手稽首,對像說偈曰:
大悲智光本無礙,于一切處常發(fā)現。
豈特夜半瓦礫間,始復爛然上霄漢。
此邦眾生共勝業(yè),時節(jié)成熟故如是。
譬如日月行虛空,水無穢潔皆照臨。
灰沙若沉波自寒,圜影于中迥殊特。
稽首妙智光世音,是娑婆界真教體。
應機而現為說法,信心起處說法竟。
我今見境得成就,亦同音聞獲圓通。
六根遲速雖不齊,要是一精明所現。
我知暗相不能昏,與彼心精遺聞處。
眾塵隔越妄分別,常真實中無是事。
死生之變尚不改,豈有根塵乃能蔽。
愿令持此妙法門,于此剎土為佛事。
一切聲色熱惱中,與眾生作清涼處。
皈命救世大悲者,愿賜威光加被我。
令我獲無作妙力,令我亦名無所畏。
令我具無礙辯才,令我入一切種智。
我及一切諸有情,皆如觀音得自在。
按:《石門文字禪》卷一八。
王土平平。
正海息波瀾,岳斂云煙。
三景虛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諸天。
有流霞洞煥,映黍珠、徐下空玄。
絕形言。
見千真拱極,萬氣朝元。

當時鶴鳴夜半,感真符寶篆,特地清傳。
碧湛龍文,紅凝龜篆,絳衣舞鬣蹁躚。
計功成果就,無真教、郭景飛仙。
已千年。
亙燈燈續(xù)焰,光朗無邊。
送游吏部赴召(1234年) 南宋 · 魏了翁
天馬周流不停策,青龍掛空山無色。
區(qū)中物物見根柢,歲年滔滔逐流水。
吁天求歸歸未獲,客里隨人送行客。
鏦金伐鼓行清秋,江頭組練云如稠。
道旁老人相與語,主賓聞之愕相顧。
或云造闕如登仙,一聲謦咳落九天。
豈知位高勢逾偪,莫向紫宸庭下立。
非關啖芻解喑嘿,紫宸地禁鳴不得。
或云敢言儗鳴鳳,千古高名泰山重。
豈知說著心骨驚,臣名愈重國愈輕。
或言古人重晚節(jié),元忠子方費分說。
豈知晚節(jié)不難保,卻憂攘臂為人笑。
三人所贈不皆然,然則子也今何言。
元祐中年基紹圣,建中靖國何嘗靖。
若教此事欠講明,直將兩是為端平。
是時臣言便休得,臣不憂身卻憂國。
臣愿天意開平治,明良長似改元時。
剛未終戒莧陸,姤陰雖微畏羸躅。
真教世道端且平,寧使臣無赫赫名。
三人囅然笑,子之所愿吾不到。
吾言必于身,子言望于人,子意雖厚吾言真。
低頭謝二老,還以告景仁。
⑴ 原作史,據四庫本改
牡丹 南宋 · 潘牥
七言律詩
為愛妖嬈惱病懷,翠屏錦幄護香荄。
真教花事從頭盡,卻把東風滿室開。
一縷暗藏金世界,千重高擁玉樓臺。
螯湯池館依然在,游子年年來不來。
沁園春 金末元初 · 丘處機
智慧男兒,速悟塵勞,勿將性疲。
但此身彼物,皆名幼化,多虛少實,不可追隨。
萬種纏綿,千般汨沒,荏苒光陰老卻伊。
爭如向,太玄真教法,討論希夷。

乾坤蕩蕩無依。
似一片、閑云出世奇。
悟性宗合道,恩山易挫,神舟得岸,苦海難迷。
行滿功成,仙游羽化,物外何如土底歸。
無佗事,要升天入地,俱在心為。
望海潮 學道 金末元初 · 丘處機
神仙風范,長生門戶,從來道德為基。
馀外萬般,留心一念,顛狂造作皆非。
真教示開迷。
自上古軒轅,龍駕齊飛。
代代相傳授,至今日,盡歸依。
虛無千圣同規(guī)。
蓋摧殘嗜欲,剖判天機。
貪利喻信讎,觀身似夢,婪耽不整容儀。
恬素返希夷,任垢面蓬頭,紙襖麻衣。
行滿都拋卻,泛寥廓,步云霓。
南柯子 金末元初 · 侯善淵
不曉身中寶,寧知物外篇。
不通真教亂狂顛。
指望蓬萊,仰臥摸青天。

欲識鉛中汞,須知汞里鉛。
兩般顛倒自如然。
放出靈飛,空外舞胎仙。
共 11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