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瑤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簡介
王晫(1144年—1204年),高麗王朝第20任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
字至華,初名旼,即位后改名晫。
他是高麗仁宗幼子,高麗毅宗、高麗明宗之弟,封平?jīng)龉?div id="7yq79aq" class='inline' id='people_85260_0_2_comment'>
1197年被權臣崔忠獻扶植上位,在位七年間也是崔忠獻的傀儡。
死后廟號神宗,謚號靖孝,葬于陽陵。
雖然王位繼承在其子高麗熙宗后轉回明宗一系,但他的七世孫王瑤則成為高麗亡國之君——恭讓王

人物簡介

簡介
李穡(??,1328年—1396年),韓國人,字穎叔,號牧隱,高麗王朝后期大臣、詩人,名儒李谷之子。
李穡本貫韓山(今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生于寧海(今韓國慶尚北道盈德郡寧海面)。
早年留學元朝國子監(jiān)三年,深受程朱理學熏陶。
其后在高麗考中狀元,又在元朝考中進士,曾供職于元朝翰林院,至正十六年(1356年)回國,深受恭憫王器重,歷任機要之職,同時負責重建成均館,傳播程朱理學,培養(yǎng)新興士大夫,成為高麗末期的一代儒宗。
洪武四年(1371年)官拜政堂文學,進入中樞,后遭母喪,又受到恭憫王之死的打擊,多年不出仕。
期間曾被恭憫王封為韓山君,在高麗祦王時再次出仕,進封韓山府院君。
威化島回軍后扶植祦王之子高麗昌王,由此得罪李成桂集團。
他被任命為門下侍中(首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明朝賀正,并請求國王親朝并派明朝官員監(jiān)國,但未能如愿,回國不久后辭職。
同年十一月,李成桂廢昌王,立恭讓王,李穡隨即遭到猛烈彈劾,先后流放長湍、咸昌、清州、矜州、長興等地。
朝鮮王朝建國后不久被赦免,后居于江原道五臺山,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冬被李成桂召至漢陽,封韓山伯。
翌年赴驪州避暑,途中得病,旋即去世,謚號“文靖”。
人物簡介
李穡(1328~1396),字穎叔,號牧隱,謚號文靖。本貫韓山李氏。出身名儒家庭。師承大儒家李齊賢。1349年作為使臣來中國元朝,應科舉及格后,在元國子監(jiān)學習朱熹的學說,3年后回國。曾任成均館大司成、宰相等要職。他大部分時間研究性理學。李穡是在高麗后期(13~14世紀)開始廣泛傳播和發(fā)展的朱子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任大司成期間,講授朱子學,培養(yǎng)了許多著名儒學者,如鄭夢周、權近等。李穡是高麗末年“麗末三隱”之一,另兩隱是他的學生圃隱鄭夢周、冶隱吉再。著有《牧隱集》5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