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克生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10 首
逍遙詠 其一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還元到即見真歸,不是虛傳羽化飛。
大道勿將閑設用,精修別得便忘機。
安排穩(wěn)入龍宮內,變易終藏虎鼎威。
豁達乾坤神妙理,逍遙鉛汞共相依(原注:汞無自成之理,金無獨變之道。故轉鉛為金,化砂為汞,魂魄相依,逍遙養(yǎng)育,自然而然,唯圣作則矣。)。
⑴ 原注:《德經(jīng)》云: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即是反于靜而歸于真,淳源既還,何所不適。
⑵ 原注:其道既真,其神必靈,故得脫屣人間,羽化象外。儻傳之虛妄,又安得御風乘云飛騰碧落者哉。
⑶ 原注: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蓋周應物用,無所偏名,且非閑妄施為得臻至極也。
⑷ 原注:精勤以修,方達妙旨,便能外其形,忘其機,縱玄黃相鮮,榮枯倚伏,何有于我哉。
⑸ 原注:結汞以處室,鑄鼎以營宅,抱陽而居,以順其制,故安詳穩(wěn)細,庶成其功爾。
⑹ 原注:龍虎分位,水火交養(yǎng),氣類相生,變化倏忽。道遠乎哉,誠可明矣。
⑺ 原注:神妙之理,乾坤之象,雖豁達無際,而幽微罕測,自非理合元和,功究造化,何能修鍊者哉,
逍遙詠 其九 北宋 · 趙炅
七言律詩
巔峰一望不深潭,誰解緣情語話堪。
暗室自開明日月,道心奇異老山庵。
研窮妙理真消息,誡忌先賢讓不貪。
稽古尚為今法則(原注:考諸古圣作則萬邦,民到于今仰之如日月矣。),愚蒙太甚苦談談。
⑴ 原注:上窮磅礴,下極滄溟,欲逗機宜,遐觀庶類。
⑵ 原注:高談至道,亦假緣情,堪與其言,一何鮮矣。
⑶ 原注:遁世養(yǎng)蒙,如棲暗室,皎然方寸,二曜齊明。
⑷ 原注:道之高也,情乃澹然,雖邇色聲,自忘嗜欲,迥超塵鞅,如老山庵,妙契希夷,故稱奇異。
⑸ 原注:虛無之道,理極幽深,若不研精,曷通消息。
⑹ 原注:自古賢達,皆以推讓為先,不貪為寶,今言誡忌者,不令背于此道也。
⑺ 原注:是非得失,目擊道存,智者玄通,一言以蔽,愚蒙不敏,徒爾云云。
帝祚隆三葉,仁風被九垠。
泥金封禪后,汗簡典墳新。
祖訓敷皇極,奎星耀紫宸。
儒家尊首志,文論歉前塵(自注:臣恭覽御制《正說》后序有魏文之論聊以同時之語。昔魏文為《典論》二十篇,《文選》載論文一篇,圣作淵典,魏文豈能彷佛道泰千齡會,時和萬物春。)
好生兵遂偃,崇儉俗還淳。
傳寶參河洛,重光待圣神。
求講深?繹,退訪極咨詢。
治紹堯稽古,歡諧舜事親。
披編茲有獲,徹卷豈辭頻。
錫予恩波浹,榮華宴俎陳。
奏詩無杰句,拜手愧名臣。
⑴ 自注:國史《藝文志》儒家以太宗皇帝《大明政化》十卷,真宗皇帝《正說》十卷為首。
⑵ 自注:仁宗皇帝朝故相晏殊有《讀正說徹篇賜宴詩》。臣謹按:殊實仁宗皇帝東宮舊臣,與臣遭際事適相類。
春歸百卉今無幾,獨立清微殿閣風(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一?!督ㄑ滓詠沓半s記》:后苑安榴盛開,光皇以廣團扇自題圣作二句曰:“細疊輕綃色倍濃,晚霞猶在綠陰中。”命琚足之。琚再拜,援筆即書云云。)。
中原文獻地。賢人君子之多。固不可論。吾東方自箕子以來。人才亦盛矣。然近百馀年間。以言為官。而能面擊權臣。凜然若秋霜烈日不可犯者。獨李正言存吾而已。于今忽有繼之者。嗚呼美哉。社稷之福也。古人云。君明則臣直。此豈非吾君仁明之所致歟。昔張萬福。武人也。尚知陽城之忠。而以大平賀其主。穆賤且累。雖不得呼萬歲于赤墀下。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自古年高而志不衰。家貧而不茍祿。首唱大臣之非。忠犯人主之怒。不以禍福動其心一發(fā)。如公之輩。豈多也哉。群圣作成之效。于以益驗。山林直士之氣。于以益壯。萬萬世社稷之本。于以益固。此穆所以扶病起立。而感泣為賀者也?;蛟?。今諫官論宰相。宰相怒諫官。子以布衣。彼此于其間。不亦可笑且危乎。此避嫌不忠之論也。宋仁宗朝。唐介論文彥博罷相。彥博不以為毀已。而反引用介。后世亦不以介為過論。大抵就一身論之。君。心腹也。宰相。股肱也。諫官。耳目也。假使耳目。見股肱之將陷于湯火而不告之。則豈徒心腹之痛也。股肱亦將爛矣。然則宰相雖云不喜諫官之論己。不憂諫官之見罷。不可得也。又何暇怒乎。且聞魯有處女。三年不笑。其母問之。曰。憂君繼嗣之不定也。穆雖布衣。所學何事。而乃反不如一女子之用心。嘿嘿不賀明朝廷有直言骨鯁之君子乎。于是。摘用唐參政渡淮詩一聯(lián)。及關東第一人五字。并十五字排冠句頭。又假歸去來辭韻三十字。雙押撰歌四章以進。伏惟裁決。
平人不識達人歸,得之何喜失何悲。
生意如天迥難追,見義不見人是非。
杖策妙年拂朝衣,東門掛冠還翠微。
忠懷落落日下奔,德星夜夜高陽門。
信矣當時白發(fā)存,北堂獻壽南山尊。
今公本好一瓢顏,那計東山起謝安。
日色重華照九關,寸云欲蔽群生觀。
任重命輕泣乞還,回天意氣何桓桓。
風聞昨許故山游,新秋行樂隨所求。
波綠山紫百不憂,況復黃云香滿疇。
關關水鳥喚仙舟,燦燦山果頹丹丘。
東方人物是上流,名高萬世傳不休。
第恐圣主悔追留,青山不得終老之。
一身行止貴自期,二疏畢竟歸耘耔。
人吊相公我歌詩,公乎公乎公勿疑
⑴ 大憲名應賢。字寶臣。江陵人。參判致云之子。公之外祖母之弟。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歲在壬午,我公總制閩浙四載。我皇上既定西陲,聲教四訖。復念南國,再舉時巡。圣母乘鸞,偕六龍而飛舞。上公先馬,引八駿以騰驤。灑道清塵,風雨各供乃職。恬波靜浪,江河并效厥靈。爾其越水騰輝,吳山獻瑞。巖谷響應,如聞呼祝之聲?;煎?,亦解媚茲之義。于是帝鑒平康,宸衷悅豫。入疆有慶,車服增榮。賜秩殊恩,崇階再晉。復眷老成,特揮天翰。永言耄耋,奚啻帝錫九齡。四韻褒嘉,不敷商霖二字。維時我公誠歡誠忭,載舞載歌。七秩四齡,較潞公而尚少。五言八句,奏白傅以無慚。喜起一廷,爭傳圣作明述。謳吟六合,豈止巷舞衢歌。儀本越人,備員閩海。遙瞻膏澤,感桑梓之蒙休。逖聽徽音,慶明良之際會。恭申頌祝,再紀盛明。詰屈聱牙,難免續(xù)貂之陋。孩提學語,聊舒向日之誠。
翠華重幸日,瑞氣靄龍牙。
元老頻承寵,宸章特賜嘉。
調和歸靜穆,暑雨絕咨嗟。
共仰明良會,唐虞豈有加(江寶釵編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歲在壬午,我公總制閩浙四載。我皇上既定西陲,聲教四訖。復念南國,再舉時巡。圣母乘鸞,偕六龍而飛舞。上公先馬,引八駿以騰驤。灑道清塵,風雨各供乃職。恬波靜浪,江河并效厥靈。爾其越水騰輝,吳山獻瑞。巖谷響應,如聞呼祝之聲?;煎?,亦解媚茲之義。于是帝鑒平康,宸衷悅豫。入疆有慶,車服增榮。賜秩殊恩,崇階再晉。復眷老成,特揮天翰。永言耄耋,奚啻帝錫九齡。四韻褒嘉,不敷商霖二字。維時我公誠歡誠忭,載舞載歌。七秩四齡,較潞公而尚少。五言八句,奏白傅以無慚。喜起一廷,爭傳圣作明述。謳吟六合,豈止巷舞衢歌。儀本越人,備員閩海。遙瞻膏澤,感桑梓之蒙休。逖聽徽音,慶明良之際會。恭申頌祝,再紀盛明。詰屈聱牙,難免續(xù)貂之陋。孩提學語,聊舒向日之誠。
一字同華袞,天香遍齒牙。
光輝懸日月,矍鑠入褒嘉。
邊海安持重,經(jīng)綸但咄嗟。
愿言崇令德,君賜看重加(江寶釵編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歲在壬午,我公總制閩浙四載。我皇上既定西陲,聲教四訖。復念南國,再舉時巡。圣母乘鸞,偕六龍而飛舞。上公先馬,引八駿以騰驤。灑道清塵,風雨各供乃職。恬波靜浪,江河并效厥靈。爾其越水騰輝,吳山獻瑞。巖谷響應,如聞呼祝之聲?;煎嘟饷钠澲x。于是帝鑒平康,宸衷悅豫。入疆有慶,車服增榮。賜秩殊恩,崇階再晉。復眷老成,特揮天翰。永言耄耋,奚啻帝錫九齡。四韻褒嘉,不敷商霖二字。維時我公誠歡誠忭,載舞載歌。七秩四齡,較潞公而尚少。五言八句,奏白傅以無慚。喜起一廷,爭傳圣作明述。謳吟六合,豈止巷舞衢歌。儀本越人,備員閩海。遙瞻膏澤,感桑梓之蒙休。逖聽徽音,慶明良之際會。恭申頌祝,再紀盛明。詰屈聱牙,難免續(xù)貂之陋。孩提學語,聊舒向日之誠。
東南形勝地,城闕似排牙。
德遍久無斁,恩承新孔嘉。
秀登甲乙選,野靜癸庚嗟。
遙識吾王豫,疇咨無可加(江寶釵編校)。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歲在壬午,我公總制閩浙四載。我皇上既定西陲,聲教四訖。復念南國,再舉時巡。圣母乘鸞,偕六龍而飛舞。上公先馬,引八駿以騰驤。灑道清塵,風雨各供乃職。恬波靜浪,江河并效厥靈。爾其越水騰輝,吳山獻瑞。巖谷響應,如聞呼祝之聲?;煎?,亦解媚茲之義。于是帝鑒平康,宸衷悅豫。入疆有慶,車服增榮。賜秩殊恩,崇階再晉。復眷老成,特揮天翰。永言耄耋,奚啻帝錫九齡。四韻褒嘉,不敷商霖二字。維時我公誠歡誠忭,載舞載歌。七秩四齡,較潞公而尚少。五言八句,奏白傅以無慚。喜起一廷,爭傳圣作明述。謳吟六合,豈止巷舞衢歌。儀本越人,備員閩海。遙瞻膏澤,感桑梓之蒙休。逖聽徽音,慶明良之際會。恭申頌祝,再紀盛明。詰屈聱牙,難免續(xù)貂之陋。孩提學語,聊舒向日之誠。
賡歌千古盛,巴里愧聱牙。
共喜鯨波伏,難忘棠蔭嘉。
空持觀水術,不覺望洋嗟。
擊壤聊同調,殊恩分外加(江寶釵編校)。
大清門(乾隆癸卯)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都沈宸謀定,立門號大清。
萬年開我祚,五雉兆燕京(盛京宮城門號大清門逮我名世祖定鼎燕京即改大明門為大清門當時人有命創(chuàng)制已協(xié)萬年丕基之兆益仰圣作必合也天心)。
屬國來胥宇,文王蹶厥生。
來孫緬祖德,惕若慎持盈。
⑴ 天命十年三月以東太祖欲自東京遷都潘陽諸貝勒大臣皆京甫建頻勞未便為對勝太祖諭以沈陽西征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鮮均得形且擅山澤之利由是定都盛京宮殿廟杜規(guī)制略備
⑵ 初葉赫貝勒揚吉努識女端太祖為非常人言我有幼重不凡堪為聘焉是為聰睿貝勒配俟其長當奉侍文皇太祖孝慈高皇后誕生太宗帝又甲寅年科爾沁貝勒莽古斯以女歸沁貝四貝勒是為孝端文皇后又天命十年科爾勒齊桑命子武克善送女歸莊文四貝勒是為孝皇后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