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冒廣生

相關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9—1877 【介紹】: 清滿洲鑲藍旗人,西林覺羅氏,名春,字子春,自署太清西林春。本鄂爾泰曾孫女,幼時家經(jīng)變故,養(yǎng)于榮王府包衣人顧氏,被選為貝勒奕繪(太素)側福晉。才氣橫溢,與奕繪均以文采負盛名。王鵬運論滿洲人詞,有男中容若、女中太清之語。道光十三年奕繪去世,太清為福晉母子所迫,移居邸外,撫孤成立。世傳風流韻事,均出他人誣構。有《天游閣集》、《東海漁歌》。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八
顧太清,字子春,漢軍旗人。多羅貝勒奕繪側室。有《天游閣集》。
詞學圖錄
顧春(1799-1876后) 字子春,一字太清,號云槎外史,自署太清春、西林春,西林覺羅氏,養(yǎng)于顧氏,遂姓顧。滿洲鑲藍旗人。貝勒奕繪側室。與夫唱酬甚得。道光十八年(1833)夫卒后,為嫡長子不容,遭逐,僦居西城養(yǎng)馬營。晚年以子貴,起居遂得如意。論者有"男中成容若,女中顧太清"之評。有《天游閣集》、詞集《東海漁歌》。今人輯有《顧太清奕繪詩詞合集》。
東海漁歌·序
光緒戊子、己丑間,與半塘同客都門,于廠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顧太清(春)《天游閣詩》,皆手稿。
太清詩楷書秀整,惜詞獨缺。
如其后僅得聞《東海漁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處,得自錫公子,或曰文道希有傳鈔本,求之皆不可得。
思之思之,二十年于茲矣。
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甌隱自溫州寄《東海漁歌》來,欹床炳燭,雒誦竟卷,低徊三復而涵詠玩索之。
太清詞得力于周清真,旁參白石之清雋,深穩(wěn)沈著,不琢不率,極合倚聲消息。
求其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詞未嘗寓目,純乎來人法乳,故能不煩洗伐,絕無一毫纖艷涉其筆端。
曩閱某詞話謂:“鐵嶺詞人顧太清,與納蘭容若齊名。
”竊疑稱美之或過。
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diào)諭,似乎容若不逮太清。
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于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闋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
此等詞,無人能知,無人能愛。
夫以絕代佳人,而能填無人能愛之詞,是亦奇矣。
夫詞之為體,易涉纖佻,閨人以小慧為詞,欲求其深隱沈著,殆百無一二焉。
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閨秀詞》至百家,旁搜博采,幾于無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備,亦遺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競作深文,周內(nèi)宇內(nèi)幾無完人。
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
變亂黑白,流為丹青,雖在方聞騷雅之士,或亦樂其新艷,不加察而揚其波;亦有援據(jù)事實,鉤考歲月,作為論說,為之申辯者。
余則謂:言為心聲,讀太清詞,可決定太清之為人,無庸龂龂置辯也。
余有詞癖,唯半塘實同之。
曩在京師,搜羅古今人詞,以不得漁樵二歌為恨事,宋朱希真《樵歌》及《東海漁歌》也。
洎余出都后數(shù)年,半塘乃得《樵歌》刻之;今又十數(shù)年,而余竟得《漁歌》。
而半塘墓木拱矣。
嗟乎。
一編幸存,九原不作,開茲縹帙,能無悁悁以悲耶。
東海漁歌》凡四卷,缺第二卷。
曩閱沈女士(善寶)《閨秀詞話》,得太清詞五闋,錄入《蘭云菱夢樓筆記》。
今此三卷中適無此五闋,當是編入第二卷者,則是第二卷亦不盡缺。
惜乎不得與半塘共賞會也。
上元癸丑仲冬,桂林況周頤夔笙序于海上寓廬。
閨秀詞鈔·卷十二
滿洲西林人,宗室奕太素貝勒繼室,將軍載釗、載初母。有《東海漁歌》、《天游閣詩稿》。
名媛詩話
太清才氣橫溢,援筆立成,待人誠信,無驕矜習氣。余入都晤于云林處,蒙其刮目傾心,遂訂交焉。此后倡和,皆即席揮毫,不待銅缽聲終,俱已脫稿?!?a target='_blank'>天游閣集》中諸作,全以神行,絕不拘拘繩墨。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五
裴景福,字伯謙,霍丘人。光緒丙戌進士,授戶部主事,改官南海知縣。有《睫闇詩鈔》。
睫闇詩鈔·裴景福傳
景福,字伯謙,號睫闇。十五歲入邑庠,十九膺癸酉拔萃科,廷式高等,用小京官分刑部。己卯舉江南鄉(xiāng)試經(jīng)魁。丙戌成進士,仍授主事,分戶部。壬辰外改知縣,分廣東,補陸豐,調(diào)署番禺。改潮陽,調(diào)補南海,皆著聲績。在陸豐,有紅黑旗黨好械斗,斗方酣,景福單騎入陣橫阻之,反覆陳利害,各感悟羅拜去。在南海,法領事受人賕,嗾西婦瑪麗與商人訟,景福置之不理。法領怒,挾瑪麗來署,以杖擊廳事門。景福排衙納領事,折以理,領事慚;詰瑪麗以佐證,瑪麗窮。乃申大府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牒法使,請撤領事職,以其失交際之禮故。景福開敏有智略,為歷任督撫所倚重,趨轅造膝,咨商大政,藩臬往往不得參預。方譚鐘麟督粵,岑春煊以功臣子特簡廣東藩司,銳欲有為,與鐘麟議不合,至抵幾相詬。而景福事鐘麟謹,不附春煊。春煊怒,欲劾之。會奉詔入覲,值義和團倡亂,八國聯(lián)軍入京,以扈駕功授晉撫。癸卯,兩廣總督德壽保景福以道員用,送部引見,未行。春煊移督兩廣,至即檄藩司撤景福任,而密電劾景福贓罪,奪職下獄。謂:「嶺海富實,故貪吏萃于廣東。而南海知縣裴景福才足濟貪,遂為貪吏冠,既賂遺當?shù)溃乱磺幸修k;習海事,又挾外交以自重。景福既去職待罪,而某國領事見臣,稱道其長,意在緩頰,陰為景福地。貪黠如是,參劾不足蔽其辜,應請明詔褫景福職,提刑追贓?!梗娸d《河海昆侖錄》。)報可。春煊檄臬司程儀洛等雜治,一年無所得。儀洛謂景福曰:「大帥謂爾贓吏,爾服耶?」景福曰:「嗚呼!隨夷混濁兮,蹠蹻為廉。東林黨人及本朝陳恪勤、張清恪、藍鹿洲,當時劾奏,皆有贓吏稱,何況不才耶?」儀洛呵之曰:「東鄰西鄰,無與爾干?!股w儀洛誤以「林」為「鄰」也。翌日傳總督諭,罰鍰十二萬元,充廣西軍餉。景福納其半,不足,奏謫戍新疆。景福才氣恢廓,能文章。以名進士出宰百里,受殊遇,意氣發(fā)舒,雖沈滯下位,名聲隱然動公卿間。一旦橫被摧折,荷戈行萬里,無幾微怨色,慷慨就道。所過封疆大吏聞景福至,輒延見加以禮貌。抵戍所,巡撫聯(lián)魁辟景福入幕府。宣統(tǒng)初元,給事中李灼華上疏訟景福冤,旨交粵督張人駿查覆,得恩赦。景福之遣戍也,廣西提督蘇元春亦被春煊劾,與景福同戍新疆,同賜環(huán)。未入關,元春中道卒,子幼,乃攜櫬挈其孥至漢口,遇桂人與元春善者,助之使回桂。扁舟東下,卜居無錫,以金石書畫自娛,收藏甲大江南北。辛亥國變,春煊歸隱于滬。景福偶至滬,猶禮謁春煊于其邸,稱之曰宮保,蓋經(jīng)憂患而德加進,感?我者之玉成于我也。民國三年,景福出任安徽省公署秘書長,擢政務廳長。十五年卒,得年七十有二。所著《睫闇詩鈔》六卷、《河海昆侖錄》六卷、《壯陶閣書畫錄》二十四卷,鐫有《壯陶閣字帖》六十四冊,為世所珍焉。(金天翮)
睫闇詩鈔·序
《虞書》云:「詩言志?!埂遏斦摗吩疲骸冈娙伲谎砸员沃?,曰思無邪?!乖娊虩o窮也,如是焉已矣!古今詩人如恒河沙數(shù),而其詩如是則傳,不如是則不傳。夫三代以下,如漢高、項羽、斛律金皆不學,彼豈以詩人自命?然而《大風》《垓下》《敕勒》諸歌至今傳之,雖李、杜、韓、蘇亦為之心折首俯,是何也?彼得乎《虞書》《魯論》言詩之旨也,所謂如是則傳也。若詩人之詩,則冠絕一時者不可多得。漢魏之際惟陳思,魏晉之際惟步兵,終南北朝則陶、謝、鮑、庾而已。唐以詩取士,詩極盛矣,然卓然大家,入《詩醇》之選者,亦李、杜、白、韓而已,宋則蘇、陸,凡六家。自時厥后,金之元遺山、元之虞道園、明之高青邱、何大復稱焉,然而降矣。有明七子,矯而學唐,而世以優(yōu)孟衣冠譏之,我朝諸家,矯而學宋,世又以優(yōu)孟衣冠譏之,而詩不甚傳,何也?以彼未盡合乎《虞書》《魯論》言詩之旨也,所謂不如是則不傳也。 然則詩之傳豈易言乎?讀吾睫闇夫子之詩,則實有可傳者。夫子之詩,高則近太白,大則近少陵,特其才氣然耳,豈規(guī)模哉?集中如《都門秋懷》、如《嶺南草》、如《蜘蛛》、如《寄張介夫》、如《憶仲若》、如《折樹嘆》、如《由水墘晚至后??》、如《感春》諸篇,皆逼近漢魏。至于《王母壽》《粵王臺》《禱雨龍山》《由碣石衛(wèi)至金廂汎憩息》《升天行》《醉時歌》《登白云山過安期生祠遂詣九龍泉祈雨》《西樵呂祖閣》諸作,皆有閱古今、傲風霆之氣,則純乎屈、宋之遺,曾何李、杜、韓、蘇之足云?蓋得言志之旨深也。抑雋又嘗受詩于夫子矣。夫子曰:「吾人一言一行,須有安身立命處,作詩亦然?!?a target='_blank'>孟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不知道者,不足以言詩。古今詩人如麻,惟陶徵士、浣花、青蓮、昌黎、眉山有然,次則李義山、陸放翁、元遺山三子之詩,亦能自道其意?!辜巴硕娣蜃又姡浔局T安身立命以詠歌者,不可枚舉。乃知夫子以其所得者授雋也,蓋得無邪之旨深也。且夫夫子以名進士由郎署改官來粵,歷宰諸大邑。每治事,與民語,丁寧委婉,若恐重傷之者,而治盜恒用重典。常語人曰:「周漢以來,名臣鉅儒,論治無不明刑罰者。然刑罰之本,在于教養(yǎng)。今吾日取不養(yǎng)、不教之民而誅之,疚心多矣!」每移任去,父老攀轅截鐙,途為之塞,有出涕者。是立德、立功不朽之業(yè)大有在,豈區(qū)區(qū)以立言傳哉? 初,雋以刊行是篇請,夫子辭之曰:「古大家詩,多則萬篇,少則千篇。余雖耽詩,存稿僅爾。而一行作吏,此事遂廢,偶有觸托,亦不過于馬背船唇得之。我生不辰,衷懷摧愴?;蚨嗉蔽⑧萋手?,遽以問世,徒授人以吹索之柄,可乎?」雋謂:「白詩多,韓詩少,皆大家也。且白不敵韓,詩豈以多寡論哉?使所作有失乎《虞書》《魯論》《孟子》言詩之旨,雖多,亦奚以為?」夫子頷之。雋遂校字以付梓。舉吾夫子之詩之所得,述諸簡端,以諗后之讀睫闇詩者。庚子臘日,受業(yè)張雋謹識。
睫闇詩鈔·序
廣生甫垂髫,留意當世賢豪長者,輒知霍邱有裴睫闇先生。
洎應童子試,又出尊公浩亭夫子門下,因得識睫闇,并盡讀睫闇之所為詩。
睫闇未弱冠,即掛名朝籍。
三十掇甲科。
將四十,由戶部改官知縣。
初補廣東之陸豐,既而歷番禺、潮陽、南海。
所至號稱難治,而睫闇治之輒裕如。
遇有暇日,則益肆力于詩,牢籠萬有,變化不測。
不識睫闇者,疑其為汝、潁之士,狀貌瑰異。
及一接顏色,乃知恂恂儒雅,語言若不忍造怒于人也。
顧其中所蘊蓄,磅礴郁積,雖所遭際極之他人畔援歆羨而不能得,而其詩常若有所不豫而托之山巔水涯者。
嗟乎!
此姚惜抱所謂「事有旁觀見為功名之美,而君子中心欿然也」。
假令睫闇少有宦情,供職郎署,平流而進,當至監(jiān)司。
中更哀樂,外逼憂患,求為承平貴游不得,求為山林枯槁亦不得。
旁皇四顧,日月急景,始假縣令以效其繭絲保障之才。
兩宰首邑,嶺海多故,遇有興革要政,大吏傾心咨詢,輒視睫闇一言為行止,然猶伣伣?jīng)仜?,低首下心,稍不自抑,謗隨其后。
目中所見,既非平日愿見之人,耳中所聞,復非平日愿聞之言,若之何其不有遐心也?
因敘睫闇之詩一及之。
世有知者,當以廣生之言為悲,世無知者,幾何不以廣生之言為狂且瞽也?
光緒辛丑,如皋冒廣生敘于廣州南??h署。
睫闇詩鈔·序
余嘗以為文章之成也有三:賦之自天者曰才,造之于人者曰學,惟境也者,天與人交致而不可一闕。天予以特殊之境矣,人或不勝其艱困,無復聊賴,甚者墮其氣而殞其身,不善于承天足以昌其才與學者,轉自負之,是豈天之咎與?天寶之亂,杜子美以稷、契自命,而流離饑寒,卒不得一效,故發(fā)為詩歌,冠絕有唐。其后蘇子瞻以命世之才,安置黃州七年,已老,猶為儋耳萬里之行,故子瞻詩文,亦以海外為極盛。向使彼二子者不能亨其心以順受,則其境固非生人所堪,亦與尋常之夫嘆息悲憂以至于死而已耳,烏得有鴻博絕麗之辭以至于今乎?是故有境乃可成其才,亦必有學乃可用其境。吾益以知義理之學之不可一日去身,即求之文章而亦然也。 霍邱裴伯謙先生,以名進士出宰粵東,才略頗見于世矣。乃迕大府意,羅織之,幾不測。既不得其罪狀,猶逼償巨萬金,且永戍新疆。行更寒暑,一仆又中道斃。丙午到戍,戊申乃赦歸。歸逾年,值國變,而伯謙已將六十矣。是其境與子美、子瞻略同。余初聞伯謙于肯堂,伯謙亦因肯堂而知余。今年初夏,乃相晤于馬君冀平座上。伯謙即出其生平所為詩,曰《吳船》《嶺云》《西征》《化城》《東歸》《風泉》諸集,以示余,且使為之序。余讀之,愛不能釋。因屏百務,窮十日力乃竟。因嘆曰:嗟乎!若伯謙之詩,可謂境不負才矣。吾聞其家學,以宋賢為根柢。其赴北庭也,著《河海昆侖錄》,于山川道路、風俗政教,考之綦詳。而余之所服膺者,尤在能處憂患之中而不忘省察克治之功也。然則伯謙之不負其境,不更以學乎哉?伯謙于古大家詩,無所不學,至其得力,于杜、蘇為多。《吳船》《嶺云》兩集,才氣已為極盛,至《西征》以后,光氣發(fā)見,尤可喜可愕,足追并古人,惜乎肯堂已前死,不及見也。余豈足以序伯謙之詩乎?聊述所知以質(zhì)之而已。甲寅七月,桐城姚永概序。
睫闇詩鈔·序
光緒丁未秋,余客都下,晤霍邱李肖峰給諫,出示其鄉(xiāng)裴伯謙先生《河海昆侖錄》一書。見其詩真趣灑然,拍案狂喜,曰:「此仙才也!」時先生方謫戍新疆,不獲見,私獨慕之。未幾,肖峰抗疏雪其枉,詔許歸。先生則漫游吳越間,不克相并合。癸丑冬,皖帥倪公重其賢,以父執(zhí)敬之,尊為上客。余假歸北上,見其人,清癯靜默,如空山道叟,猿鶴不驚;聆其言,智慮深沈,天趣盎溢。處亂世而能翛然自脫于塵埃之外,私心嘆詫,謂得留侯之風,而嘆為弗及。 初,先生尊考浩亭先生,殫精宋學,同、光間久官無錫,民竺愛之。先生少負奇材,服膺庭教。年十九,以拔萃科貢京師,廷試高等,用刑部小京官。旋成進士,授戶部主事,以詩文名都下。光緒癸巳,改廣東知縣,補陸豐,調(diào)番禺,移補潮陽,調(diào)南海。時李文忠為粵帥,尤絕重之。壬寅大計,以卓異薦。癸卯,粵帥舉人才,以道員送部引見,未及行而禍作。先生之任南海也,廷旨捕南海康有為,籍其家,括嘗所往來書,廉其黨。先生奉檄,偕知府王君存善往。西林方為布政使,與康交,懼事泄,令擇要人書藏之。先生察其書,皆通候往來,任王君持以獻粵帥,固未達也,而西林則大恨,即藉他事劾王,粵帥右之,僅免。未幾,移隴藩,擢疆帥,及是移督粵疆。甫至,輒檄藩司撤任,劾為贓吏,奪其官,追贓急甚,誓必殺。既入獄,日書文山《正氣歌》十通;事吟詠,有「飽食手一卷,便到羲皇前」語,意度蕭然。久之,無左驗,乃罰金八萬,奏永戍新疆,此《河海昆侖錄》所由作也。先生天亮超絕,學靡不窺,是錄擷兵、政、教、哲之大原,納諸山川景物。往往一名一物,化須彌于芥子之中,實為前古所未有。生平不治生產(chǎn),獨嗜古人書畫,輒取珍藏,海內(nèi)賞鑒家推為第一。法博士白希和訪先生于迪化,復至無錫取所藏精品影照百馀種,歸以誇示國人。所鐫《壯陶閣帖》四十卷,費踰十萬。真跡多入其家,而鐘太傅《薦季直表》尤海內(nèi)孤本,甲寅春,舟入淮河被劫,燬于盜,先生尤痛惜焉。其詩刊者,題曰《睫闇詩鈔》,大抵由坡入杜,韻藻天然,浩乎天際真人之態(tài)。 吾嘗愾先生早歲巍科,治績名天下,中更險難,放逐西戎,皆與坡公等。坡公《志林》成于海外,論者嘆造物特開是境以辟坡公未有之奇,先生《河海昆侖》諸作成于西疆,直與《志林》對壘,而其詩之盛尤復類之,意者天殆以坡待君耶?跡其老居幕府,絕類杜處嚴公,其境轉若坡公所未逮。往者杜公入蜀,感山水之奇,然后曠然雄絕天下。吾淮蒼莽之氣,睥睨江河,先生隨節(jié)蚌川,實為南北戰(zhàn)爭之地,指揮談笑,必有超然自得于坡、杜之外者。吾于詩無能為役,雖老,猶將就先生肄業(yè)及之,先生其許我乎?丁巳夏五月,桐城陳澹然撰。
化城集·跋
余謫西域,行至奇臺,聞王晉老拜新疆布政之命。未幾,宋芝洞侍御、方筱泉觀察佐伊犁長少白將軍幕先后至。晉老到官,開省志、輿圖兩局,頗網(wǎng)羅中原文士。案牘之暇,觴詠甚盛。己酉八月,余入關,芝洞、小泉方隨長制軍之幕蘭州。逾年,晉老亦罷官東歸。西域亂事遂熾。猶記水磨溝公餞,酒闌人散,余徘徊依斗亭上,語晉老曰:「我輩此行,于西域風雅文獻,饒有關系。歐風東被,舊學將亡,此會恐不可再得?!挂蛳鄬μⅰR颐逶?,再入東華,屢與晉老、芝老接杯酒,話西域往事,如夢如幻,而銅駝荊棘之感,新亭風景之悲,益不可為懷。小泉于癸丑春化去,無人嗣其家學,著述散佚。余曾托其族人干臣向諸公子索詩稿,欲付印行。干臣旋故,恐不易得。偶檢篋內(nèi),得其關外途次寄芝洞一律并三個泉疊鹽字韻寄余二什,附刊卷內(nèi),聊存全豹于一斑。然則死生聚散,今昔興亡之故,尚忍言乎?乙卯十一月睫闇識于蚌埠。
睫闇詩鈔續(xù)集·序
霍邱裴伯謙先生既逝之四年,金君子才為輯所未刊之詩以付剞劂,凡若干卷,督序于綽。 綽自少在粵,既得讀先生之詩;厥后承賜所刊《睫闇詩鈔》,益得窺其蘊蓄。竊以為先生之詩,非猶夫并時之人之詩也。蓋詩之為物,自夫格律、聲調(diào)、風韻、興趣以迄骨干、采藻,古之作者,已莫不肆其力之所至,爭奇斗勝,無幽不辟。獨其間有所不易窺之一境焉,則味是也。今夫口之于味,人所能辨也。然甘、辛、咸、淡,所嗜不同,其為人之所嗜,未必為味之獨優(yōu)。故太牢之烹有時不如昌歜,而餒餿腐敗之物無論矣。太羹、元酒愈淡泊而味存焉,稻、粱、黍、稷,餌之終身而靡厭者,味真故也。昔人論詩,謂有「驚四筵而不能適獨坐」者,正謂其不禁咀嚼。蘇子瞻評孟東野詩,譬之「食蟹持空螯」,亦正此意。故詩之不厭百回讀者,必有其真味,非九醞之良酒,即回甘之諫果也。否則中泠之泉,三危之露也。若水中著鹽、舌端嘗蜜,尚不免拘于跡象,非其至焉矣。自來詩家,巨刃摩天,群鴻戲海,固各有其獨到之境。然一言及淵明、摩詰,雖鮑、謝、李、杜有時不能不避席者,正以其味之深厚,挹之無盡;他人雖采耀雙鸞,力逾九象,將恍然自失也。 有清一代之詩,未能度越前軌,第作者林立,固已各極其勝。然一語夫沈吟反覆,可以百讀而不厭者,蓋罕其人。蓋士生晚近,詩之途徑既隘,承學者第務逞其才力以相高,而不從性情醞釀以出,形枵意偽,虛有其表,猶之賓筵例席,徒眩耳目,何益口腹?蓋斯道之失傳,而吾真之喪已久矣。先生之詩,固已一洗町畦;然其佳處,尤在字字從性情涵泳而出,足以尋味無盡,此固非剽竊模擬者所能比附。抑謂先生必仿效某家,及專工某體者,亦讆言也。蓋率性以寫胸臆,本詩之正義。先生平生,不為憍激之行、誕慢之言,襟懷灑落,夷險一致,深有蕭然物外之概。形中發(fā)外,稱心而談,宜乎感人之深,若芻豢之悅于口也。今先生往矣,讀前、后諸集,猶可彷佛先生之為人。因述先生之詩之特異處,為讀先生詩者發(fā)其凡,亦冀論近代詩者有所取焉。番禺葉恭綽。
睫闇詩鈔續(xù)集·裴伯謙先生小傳
裴景福,字伯謙,號睫闇,安徽霍邱縣人。年十五入邑庠,膺癸酉萃科,廷試高等,用刑部七品小京官,未弱冠也。己卯,舉江南經(jīng)魁。丙戌成進士,授戶部主事。旋改官廣東知縣,歷任大邑,善折獄,勤于捕盜,計典課最。以直言忤總督某,奪官下獄,必欲置之死。窮治無所得,乃譴戍新疆,永不釋回。李肖峰給諫抗疏白其冤,交兩廣總督張安圃制府查覆,事得雪,放還。 睫闇喜為詩,初取徑東坡,中歲肆力杜、韓。出關所過名山阨塞,皆有題詠。七古雄秀類李東川、岑嘉州,七律瑰麗勁宕類大歷十子。國變后乃一變而為悽清和婉之音,讀之使人意消。所感愈深,所造愈微矣。 睫闇尊人浩亭先生研精性理,與吳侍郎拙修、涂朗軒制府論學,著有《讀宋五子札記》。官江蘇無錫、上海最久,有惠政。以卓異擢通州直隸州知州。論者推為中興后江南循吏冠。睫闇學蓋得之庭訓云。 再,睫闇夫子九歲即能詩,甫弱冠即以詩名。所作《吳船》《嶺云》《西征》《化城》《東歸》諸集暨《風泉集》上卷,予兄保福已精楷印行,海內(nèi)傳誦矣。此冊《風泉》下卷,又《耕淮》四卷、《淮隱》二卷,共古今體五百馀首,皆辛酉三月還鄉(xiāng)以后至乙丑冬病中所作未付印行者,合并注明。受業(yè)金保權識。
睫闇詩鈔續(xù)集·跋
王晉卿方伯徵求生平交游詩集,取盧同詩意名之曰《金玉篇》。當時吾師將《睫闇詩鈔》并續(xù)集稿本匯寄,并由保權擬具小傳如右。吾師旋于丙寅年五月歸道山。保權亟思將續(xù)集付之排印,而時局多故,人事迫促,今夏始由昆侯、岱云兩世兄將續(xù)集稿本攜至海上,適權將赴匡廬,山居清暇,因?qū)⒏灞九c家受荃兄并湯、輅兩小兒重為繕校印行,以廣流傳。謹仍以此小傳弁于簡端。朝夕展卷諷誦,死生契闊之感,為之泫然。己巳秋月保權謹再識。(錄入:顧青翎)
維基
裴景福(1854年—1924年),字伯謙,又字安浦,號臆闇,安徽省潁州府霍邱縣新店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收藏家,同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進士。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歷官廣東陸豐、番禺、潮陽知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擔任清朝廣州府南海縣知縣。后由王崧接任。因好收藏古董字畫,為時任兩廣總督岑春煊嫉恨,被革職入監(jiān)。岑春暄上奏朝廷謂其“兩廣縣令,裴為貪首,憑籍外力,藐視國法”,戍新疆。適新疆臺憲與其同榜,委為代理電報局局長。民國初,任安徽省政務長。晚年辭官鄉(xiāng)居。裴景福收藏豐富,精于鑒賞。藏有王石谷《黃河流域圖》、《運河圖》,鐘太傅書表,王羲之《落水蘭亭序》,號稱“裴氏四寶”。著作有《壯陶圖書畫錄》、《河海昆侖錄》、《睫周詩抄》等。民國十三年(1924年)病卒。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八
沙元炳,字健庵,晚號毀翁,如皋人。光緒甲午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有《志頤堂詩鈔》。
人物簡介
1864-1927,字健庵,晚歲別號毀髯,如皋人。
1891年鄉(xiāng)試中舉。
1892年會試取為貢士,1894年殿試取進士。
深得帝師翁同龢的賞識,經(jīng)翁推薦,入庶館深造,授翰林院編修。
1895年集資創(chuàng)辦廣豐腌臘制腿公司,聘請?zhí)m溪師傅來如皋主持腌臘加工,所制火腿與金華火腿齊名,遠銷美洲。
此后,他還集資創(chuàng)辦皋明電燈公司、如皋公立醫(yī)院、鼎豐碾坊、裕如錢莊和廣生德中藥鋪等。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被推舉為如皋縣民政長。
1913年又當選為江蘇省議會議長,他堅辭不就。
其后,他擔任過如皋縣水利會會長,清丈局局長和款產(chǎn)處主任等職,并主持總纂《如皋縣志》,有《志熙堂詩文集》傳世。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李宣龔(1876~1953)福建閩縣人。字拔可,號觀槿,又號墨巢。清光緒甲午舉人,官至江蘇候補知府。民國后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多年。
人物簡介
1876-1953(一作1952),福建閩縣人。
沈葆楨為其舅祖。
字拔可,號觀槿,室名碩果亭,晚號墨巢。
清光緒甲午(1894)舉人,官至江蘇候補知府。
民國后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多年,曾任商務印書館經(jīng)理,并兼發(fā)行所所長。
喜收藏有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輩人詩文,以及時人書法、繪畫精品。
民國30年(1941年)任合眾圖書館(即上海圖書館前身)董事。
所藏經(jīng)史子集各類圖籍千余冊及師友簡札、書畫、卷軸等一并捐入該館。
內(nèi)中有翁方綱、林旭、曾慕韓、請貞壯等人之詩集稿本。
書畫墨跡以伊墨卿(秉綬)、林琴南、溥心畬三家為多。
合眾圖書館為之編《閩縣李氏碩果亭藏書目錄》一冊。
曾為諸貞壯、林旭、林亮奇、楊鐘羲、冒廣生、王允晰等刊行詩文集。
其生平詩文詞,生前有過幾次刊刻, 如《碩果亭詩正續(xù)集》等;2009年10月,又經(jīng)黃曙輝先生匯集校點,刊為《李宣龔詩文集》。
墨巢詞·序
拔可同年將刊其《碩果亭詩》二卷,《墨巢詞》一卷,持以示予,曰:生平作詞少矣,僅此十余闋,知不足,不欲以示人,而朋曹縱臾之,以此區(qū)區(qū)者附于后,君視此為何如。予曰:詞者,詩之余也,詞人或不能詩,詩人未有不能為詞者也。宋賢若六一、東坡、山谷,其詞與詩并著,無論矣,即宛陵、半山,豈乏數(shù)篇傳送人口耶。君喜后山詩,致力尤深,后山固亦不廢此也,顧為之有專不專耳。君嘗于廣座間誦東坡詞,瑯瑯然一唱三嘆,予雖不諳閩語,而聆其音節(jié)甚美,故君出手為詞,即似坡公。矧君幼承先人緒余,比之玉田得淵源于寄閑翁,正復相類,君亡妹又以工詞名,觀君??边z集,考宮訂角,無有舛誤,予以是知君之好此不后于予也。君為詞晚,得詞鮮,是不為,非不能也。君詩得楊梓勤先生為文弁首,君又敘述朋輩評騭以自道甘苦,不待予言,竊嘆君自壯至老,天厄其遇,不許以事功,徒昌其詩,使名于世,所遭際蓋與予若,嗣是所作,益以傾瀉肝肺所蓄,詩或不足以盡之,君之詞且彌進,又何疑焉,奚少之云。 己卯冬新建夏敬觀。
程宗伊 朝代:清末至民國

人物簡介

維基
程宗伊(?
—1942年),字學川,浙江省海鹽縣人。
清朝進士、書法家。
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旋被派往日本留學,入日本法政大學,1907年畢業(yè)。
歸國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進士館游學畢業(yè)學員考列中等,授職編修。
辛亥革命后回硤石。
以書法聞名,尤善隸篆,字體秀逸,無館閣氣。
民國年間,為南潯劉氏所聘,專心著述。
有《亦勉行堂詩文集》、《春風草堂駢體文集》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卒。
程宗伊的書法作品被廣泛收藏。
例如周信芳所藏書畫中,便有冒廣生、程宗伊等人的作品。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汪東(1890-1963) 初名東寶,字旭初,號寄庵、寄生、夢秋。吳縣人,早年就讀于上海震旦大學,1904年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畢業(yè),結識孫中山,入同盟會,鼓吹革命,任《民報》主編。民國時,歷任中央大學文學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解放后,先后任蘇州市政協(xié)常委、副主席、江蘇省政協(xié)常委、民革蘇州市主任、民革江蘇省副主任等職。為章太炎弟子,凡經(jīng)史百家,無不研習,在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諸方面,都有創(chuàng)獲。精于詞學,又擅書畫,能山水,精畫梅。在南京與黃季剛居近,為繪《量守廬圖》并集聯(lián):"此地宜有詞仙,山鳥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賦清景,一丘一壑也風流。"死葬吳縣越溪陸墓山。 有《詞學通論》、《夢秋詞》、《汪旭初先生遺集》等。
夢秋詞
1890-1963.6.13,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原名東寶,后改名東,字旭初,號寄庵,別號寄生、夢秋。
江蘇吳縣人。
著名詞學家。
1890年生于江蘇吳縣東北街(今位于蘇州市城內(nèi)),有書房名曰“寄庵”。
早年就讀于上海震旦大學,1904年東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學預科,畢業(yè)后入哲學館(后改為“東洋大學”)學習。
同時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鼓吹革命,任《民報》編輯、主編。
1908年,師從章太炎習文字學,與黃侃、錢玄同、吳承仕同為章門四弟子。
1910年回國,參與江蘇光復活動。
1912年,擔任《大共和報》撰述,并參加“南社”,對抗北京北洋政府。
1913年,任北洋政府內(nèi)務部僉事。
1923年,與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華國月刊》。
1925年,任江蘇省長公署秘書。
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學校長張乃燕之聘擔任該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28年學校改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大校歌由汪東作詞,程懋筠譜曲,歌詞是:"維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臨睨兮,此實為天府之雄。
煥哉郁郁兮,文所鐘。
宏我黌舍兮,甲于南東。
干戈永戢,弦誦斯崇。
百年樹人,郁郁蔥蔥。
廣博易良兮,吳之風。
以此為教兮,四方來同。
")。
1930年,文學院院長謝壽康奉調(diào)出任比利時大使,由汪東繼任文學院院長。
1932年羅家倫任中大校長后聘任的各院院長為文學院汪東,法學院童冠賢、理學院孫洪芬、教育學院黃健中、工學院盧思緒、農(nóng)學院鄒樹文、(當時的醫(yī)、商兩學院已獨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醫(yī)學院”和“中大上海商學院”)。
1937年,隨中央大學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至1943年任重慶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抗戰(zhàn)勝利后擔任國立禮樂館(該館成立于1943年,直屬于民國政府教育部)館長,1947年與柳詒徵、夏敬觀、冒鶴亭、汪辟疆、顧頡剛等教授同任國史館(1946年12月由國民黨政府成立,后遷臺灣)修纂。
解放后,于1950年被選為蘇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員會委員。
1954年起,先后任蘇州市政協(xié)常委、副主席、江蘇省政協(xié)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蘇州市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民革江蘇省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汪東為章太炎弟子,凡經(jīng)史百家,無不研習,在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等諸方面,都有創(chuàng)獲。
1963年6月13日,汪東因患胃癌醫(yī)治無效,病故在蘇州,享年74歲。
遺體葬于吳縣越溪陸墓山。

耆卿用六朝小品賦作法,層層鋪敘,情景兼融,一筆到底,始終不懈。美成特行,以張弛控送之筆,使?jié)摎鈨?nèi)轉,開合自如,一篇之中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作者深得此訣,可謂善學周柳者也。其最上乘者泯跡蹊徑,直入堂奧,意到辭諧,超然神理,功力至此,曷勝佩贊。丁亥初秋,吷庵夏敬觀識。 才豐志廣,力能兼取南北宋之長。其涉南宋者亦多佳什,惜雜廁一編之中,稍嫌色澤不純,宜另列為集外詞。吷庵又識。 卅年前乍見君所為詞,即驚嘆當世能學周清真者莫君若。丁亥春至秣陵,攜君詞前五卷歸,審諦數(shù)月,益明君旨,喜余往昔所稱不誣也。今年春君以第六卷以次及近今所作相示,余病瞑眩且兩年,得君詞,就床誦之,若投藥受之遽起,君偕呂君貞白來,輒相與談所心得互證,歡笑樂甚。君詞從清真入,堂廡之大,不待言矣,近更析腔尋律及耆卿樂章。夫詞有俚有雅,祖之三百篇。俚者,風也;雅者,雅也。就一詞言,則又有史野之別,不可偏勝。質(zhì)直語則其文質(zhì)和鈞者,君學周柳,能為其質(zhì)直語,造誼之至極也。握其環(huán)中,降獵旁涉,游戲朋交間,亦不至墮第二境地,終能以拙克制一切,然余以為止至善,成一家言,君所優(yōu)為也。新建夏敬觀。 能為周柳,今世惟君一人無可疵議。浮簽所揭,吹毛求疵,聊以塞君要求是正之望耳。吷庵讀竟敬識。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吳湖帆(1884-1968) 名燕翼,字東莊,號倩庵。江蘇吳縣人。南社社員,名畫家、詞人。上海美協(xié)副主席、上海文史館員。有《吳湖帆畫集》、《佞宋詞痕》。
佞宋詞痕
1894-1968,清代著名書畫家吳大澄之孫。初名翼燕,后更多萬,又名倩、倩庵,字遹駿,東莊,別署丑簃,書畫署名湖帆。江蘇蘇州人。擅長中國畫。歷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美術學校、上海美術??茖W校、浙江美術學院國畫教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一位重要的畫家。早年與溥儒被稱為“南吳北溥”,后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在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稱。作為鑒定家,他與收藏大家錢鏡塘同稱“鑒定雙璧”。
佞宋詞痕·序
吾方聞之,士于金石文字多跋尾,研求點畫,分別肥瘦,及其所出之土,時代先后,與夫流傳之緒,咸著于錄,以詒來哲。
至翁覃溪乃一發(fā)之于詩,而或者譏之以為學人之詩,非詩人之詩也。
則彼未嘗讀鳳翔八觀于石鼓詛楚文,皆韻語也。
昌黎臨川精于訓詁,故其所作若干將莫邪,光氣不可逼視,又若赤刀大訓,天球河圖,森然羅列于左右之間,此固非枵腹寒儉夢境之所能造。
然則覃溪豈非豪杰之士,毅然自為者哉。
吳君湖帆之于詞,其亦詩家之覃溪矣。
湖帆為恪齋先生之孫,又娶于潘,吳潘兩家收藏甲海內(nèi),自其兒時日寢饋于金石書畫,其作畫并世無與為匹。
而尤嗜詞,尋聲探律,規(guī)模周吳,所次周吳韻者最多。
上自子野、屯田、六一、東坡、淮海、方回,以迄彥高、稼軒、白石、梅溪、玉田、草窗、碧山,不名一家,小山尤多,別成外篇一卷,顏其耑曰佞宋詞痕,志微尚也。
夫文章小技也,詞于文章,技之小而尤小者也。
工于此者不過閨襜之言,恩怨爾汝,甚者至流于淫蕩,其稍異趣則或呵天斫地,以發(fā)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
自常州學者標舉比興,以為上接騷辨而詞體始尊,然猶未能拓其境域也。
湖帆博雅嗜古,耳目聞見既有異乎單門,集中所題金石文字若齊侯壺、邾鐘、吳季子劍、孫吳大泉以至漢沙南侯獲碑、魏石門銘、梁蕭敷敬太妃雙志、隋常丑奴墓志、董美人墓志、懷素圣母帖、王居士磚塔銘、蘇書大江東去詞、蜀先主廟碑、七姬權厝志,太半宋金元明舊拓,改跋尾為倚聲,幾使明誠金石錄與漱玉詞合而為一,此真能為詞家日辟百里者。
其他題宋以來法書名畫及所藏宋槧梅花喜神譜尚不與焉。
曾子固所謂騷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殆即此也。
湖帆元妃潘靜淑亦能詞,其綠遍池塘草句頗傳誦。
庚寅八月,七十八叟如皋冒廣生撰。
佞宋詞痕·序
湖帆嘗集宋人詞為聯(lián)珠集,余先序之矣。今復收讀所謂佞宋詞痕若干卷,且屬加刪剟。湖帆用力于詞殆三十年,而欿然不自滿,若此何其難也。夫倚聲之體,導源花間,而極于兩宋,詞必宗宋,猶詩必宗唐,故以佞宋名集,已可識其指歸。觀言情諸作,高者規(guī)模吳賀,次亦旁皇花外、白云之間。而寧拙毋巧,堂廡益宏闊矣。湖帆既工書畫,精于鑒識,為人題碑帖圖卷,遂亦以詞為之。嘆詠而外,兼涉考據(jù),此即如翁覃溪詩,別創(chuàng)規(guī)格,雖有佳者,疑不足以示范,故承屬所芟,以此類為稍多云。 癸巳二月,汪東。
佞宋詞痕·跋
倩庵兄出視所著佞宋詞痕,拜讀既竟,承命綴數(shù)語于后,固辭不獲,聊抒管見,以上覆雅令。中西哲人均有文如其人之喻,詞人之工者,必其人襟抱絕俗,情感深摯,體物精微,遣詞鑄句不同凡響。集中悼亡感舊諸作,自寫悲懷,動人心脾,非情有所鐘者,寧能道其支字耶。倩庵博疋多聞,于學無所不窺,承令祖恪齋先生家學而發(fā)揚光大之,故懷古題啚,詠物考訂之作尤出色當行。外篇和小山詞悱惻纏綿,骎骎欲奪叔原之席矣。平生以畫師馳名中外四十余年,其所為詞多闡畫理,而自成其為倩庵之詞。佞宋云云,殆示其祈向所在耳。倩庵詞之獨到處,在詞中有我,迥非晚近摹聲擬句者所能望其項背也。吾于倩庵之為人,知之特深,爰攄所見如此。 一九五四年一月弟冒效魯讀后謹跋。
佞宋詞痕·題詞
奉題湖帆兄佞宋詞痕 花下填詞號斷腸。夢梁一錄也尋常。周姜樂府有情淚,董巨云山無盡藏。墨雨遍灑特健藥,天風自搖劬突當。余懷灌灌坐掩卷,鉛槧何功顏發(fā)蒼。 癸巳小除,龍喜瞿宣穎。 水龍吟 小樓高矗蒼茫,望中香雪參差。墜羅浮舊夢,廣寒仙侶,三生夙契。草綠池塘,花明書屋,詞痕如水。任尋檐索笑,遙吟俯唱,商樂律,校宮徵。 三戟崔巍門第。嗣清芬、聲華環(huán)起。江山陶寫,煙云供養(yǎng),荊關高致。柳外尋腔,梅邊按譜,繼周凌史。恰江南春近,一尊相約,入花間辭。 癸巳殘臘題佞宋詞痕。雙流向迪琮。 徵招·奉題吳倩盦佞宋詞痕 承平舊日人年少。重來鬢絲俱老。雙管寫生綃,剩蘭閨殘稿。懷慵未掃。拚付與、丹青歌嘯?;春M吞?,蘋洲竹屋,略同襟抱。 梅萼伴閒庭,寒香里、便有簫鸞仙調(diào)。金縷逗微波,況螺鬟清妙。芝芙憐夢杳。卻贏得、知音玉貌。冶春近、斗翠籌紅,悔相逢不早。 癸巳冬日楊天驥千里寫上。 高陽臺 斑管生花,蠻箋織錦,無雙佞宋詞痕。換徵移宮,飄然俊逸清新。周情柳思渾料理,藉風流、掃盡閒塵。有誰知、月映疏簾,露染重茵。 今生慧業(yè)前生定,憑紅牙按曲,玉笛吹云。歲月優(yōu)游,豪揮醉舞香薰。雅人深致雕櫳畔,羨多才、白雪陽春。灑芳菲、燕子呢喃,梅景繽紛。 癸巳冬日鹽官孫成拜稿。 鷓鴣天 瀟灑襟裾接宋賢。江東六法早流傳。細吹銀字調(diào)宮徵,喜滿金壺逞秘妍。 思片玉,和屯田。小窗梅萼對癯仙(梅花閒伴老來身,白石詞句也。)。新詞誦浣薔薇露,卻寄南云又惘然。 右調(diào)鷓鴣天,即應湖帆長兄命題新刊佞宋詞痕。甲午年正月文懷沙。 石湖仙·依白石聲韻奉題 羈棲黃浦。數(shù)名手丹青,誰擬高處。春訊入簾來,引騷魂、清宵悄去。燈前凝想,恍夢見、玉人歌舞。相與對露華,感慨今古。 輕盈料曾換馬,閉娉婷、悽吟斷句。待發(fā)幽芬,捍撥徐調(diào)宮羽。識藐蘇齋,曲成金縷,巧生弦柱。懺綺語登瀛,記取秦府。 與湖帆道兄相契廿余年,垂老江湖,每以歌詞相商榷。頃湖帆寫定所為佞宋詞痕五卷,中多有關金石書畫之作,考訂絕精,其題董美人墓志羈七姬權厝志并為藝林傳誦。昔翁覃溪以五七言詩作金石題記,已詫為生面別開,試與湖帆角逐詞場,當退避三舍矣。甲午立春后六月忍寒龍元亮附識。 洞仙歌 滄桑涕淚,記繁華塵土。彩管銀簫入新譜。認鴻痕舊夢,景物依稀,惆悵在、還憶年時風絮。 悲歡盈眼是,健筆詞場,文藻江南重聲譽。點綴費吟思,香屑情懷籠天水,妙裁警語。展卷又、華箋燦然脂,怛綠草池塘,佩杳芳侶。 內(nèi)侄潘承弼謹題。 踏莎行 鏤月裁云,彫章?lián)ぴ?。畫樓清夢憑多少。蜀箋細寫翠螺新,小山樂府東山調(diào)。 簾幕遮花,池塘生草。分茶斗韻情難了。尊前一曲按紅牙,相將萬古閑愁掃。 甲午正月門生孫祖勃拜讀謹題。 鷓鴣天·用叔原韻題湖帆社長和小山詞 夢向瑤臺酒一鐘。春回雙頰見微紅。小蘋歸后生明月,仙掌行來怯曉風。 知相憶,定重逢??谥钣尚耐?。臨川公子悲涼意,盡在紅牙按拍中。 甲午初春忍寒龍七。 念奴嬌 高樓梅景背西風,掩映疏枝繁朵。篆縷縈回沉水細,正是詞心初可。片玉仙音,小山雅韻,拍倩紅牙和。舉頭新月,入時眉樣剛妥。 其奈綠草池塘,黃昏庭院,寥落無螢火。喚起采毫留墨沈,替寫閑愁些個。六疊清平,雙聲紅豆,調(diào)入伊州破。湘簾低卷,燕巢梁上重作。 癸巳新秋,廬陵周茝校錄代和清平樂末六首,并題此解。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陸丹林 (1896-1972) 字自在,號非素,齋號紅樹室。
廣東三水人。
同盟會員。
入南社。
喜搜羅書畫、印章。
與張大千為知交,藏大千畫百余幅,為《張大千畫集》撰長序。
主編《人之初》、《國畫月刊》、《蜜蜂畫刊》、《道路月刊》等,又編有《中國美術年鑒》。
抗戰(zhàn)起,赴香港,編輯《大風》期刊,曾載郁達夫《毀家詩記》。
南社中堅人物,性喜書畫文物,擅長美術評論,又熟諳文史,交游極廣,冒廣生稱為“能令英雄都入彀,即今惟有陸丹林”。
與黃賓虹、張大千結識甚早,1931年創(chuàng)立第一個全國性中國畫家學術團體“中國畫會”,即由黃賓虹、陸丹林、賀天健、錢瘦鐵、鄭午昌等人發(fā)起,1934年創(chuàng)辦《國畫月刊》,黃賓虹、陸丹林、賀天健、鄭午昌等共任編輯。
與符鐵年、張大千、張善孖、鄭午昌、謝玉岑等為“畫中九友”。
有《革命史譚》、《革命史話》、《藝術論文集》、《美術史話》、《孫中山在香港》等。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夏承燾(1900-1986) 字瞿禪,別號瞿髯。
溫州人。
詞學家,畢生致力于詞學研究和教學。
曾在溫州任教,1930年到之江大學任教,居秦望山月輪樓,先后與龍榆生、朱疆村、馮沅君、陸侃如夫婦、冒鶴亭等把晤,又結識馬一浮、金松岑、唐玉虬諸翁,后與唐圭璋、任二北、鄧廣銘等通函,又與顧頡剛、吳鷺山訂交。
主要著作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贰ⅰ栋资廊烁枨宰V考證》、《白石歌曲旁譜辨》、《瞿髯詞》、《瞿髯論詞絕句》、《夏承燾詞集》等。
天風閣詞集·前言
予年十四、五,始解為詩。偶于學侶處見《白香詞譜》。假歸過錄。試為小令,張震軒師嘗垂賞調(diào)笑令結句“鸚鵡鸚鵡,知否夢中言語”二句,以朱筆加圈。一九二〇年,林鐵尊師宦游甌海,與同里諸子結甌社,時相唱和。是時,得讀常州張惠言、周濟諸家書,略知詞之源流正變。林師嘗以甌社諸子所作,請質(zhì)于況蕙風、朱彊村先生。其年秋,出游冀、陜。在陜五年,治宋明儒學,頗事博覽。二十五歲歸里,僦居鄰籀園圖書館。其后,客授嚴州,乃重理詞學。并時學人,方重乾嘉考據(jù)。予既稍涉群書,遂亦稍稍摭拾詞家遺掌。三十左右,居杭州之江十年。講誦之暇,成詞人年譜數(shù)種,而詞則不常作。抗戰(zhàn)以后,違難上海,悵觸時事,輒借長短句為之發(fā)抒。林師與吷庵、鶴亭、眉孫諸老結午社,予亦預座末。拈題選調(diào),雖不耐為,而頗得諸老切磋之益。昔沈寐叟自謂“詩學深,詩功淺”,予于寐叟無能為役,自忖為詞,則正同此。故涉獵雖廣,而作者甘苦,心獲殊少。早年妄意合稼軒、白石、遺山、碧山為一家,終僅差近蔣竹山而已。一九四二年,逸群、怡和夫婦抄予詞成,囑記學詞經(jīng)歷,爰略書如此。一九七六年,避地震客居長沙三月,承陳云章、彭巖石諸同志協(xié)助,拙作《瞿髯詞》油印成冊。越二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欲以拙詞付梓,乃在《翟髯詞》油印本基礎上略事擴選,共得三百首,名之曰:《夏承燾詞集》。去年,應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之囑,又選得一百五十首,名之曰《天風閣詞集》,實為《夏承燾詞集》之續(xù)編。今無聞注釋蕆事,予以年老,憚于作自序,愛檢往年為逸群夫婦手抄本所書之學詞經(jīng)歷舊稿,即為此集之簡短前言。 此集初稿曾就正于周篤文同志,并承吳鷺山同志為書名題字,并此致謝。 夏承燾八十四歲書于北京天鳳閣
周煉霞 朝代: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周煉霞(1909-2000) 字紫宜,號螺川,齋名“螺川詩屋”。
江西安吉人,生于湖南湘潭。
十四歲始學畫,為吳昌碩、王一亭、張大千所稱許。
三十年代與李秋君、陳小翠、吳青霞等人發(fā)起成立“中國女子書畫會”。
十七歲起學填詞,師從朱古微,清麗可喜,后又從蔣碧薇之父蔣梅笙學詩。
《西江月·寒夜》一闋尤為時人稱頌:“幾度聲低語軟,道是寒輕夜猶淺;早些歸去早些眠,夢里和君相見。
丁寧后約毋忘,星華滟滟生光;但使兩心相照,無燈無月何妨。
”長于詠物,如詠過濾嘴香煙的《清平樂》:“泥金鑲裹,閃爍些兒個,引得神仙心可可,也愛人間煙火。
多情香草誰裁,駢將玉指拈來,寵受胭脂一吻,不辭化骨成灰。
” 與吳湖帆交密,常為其《佞宋詞痕》潤色甚至代筆,冒鶴亭序《佞宋詞痕》多有贊辭,背后卻說:“湖帆作詞,做周煉霞的徒孫都不夠格。
”周吳后交惡反目。
周容貌姣美,亦善交際,其時在滬上文場頗得艷名,人稱“煉師娘”,及至暮年,蘇淵雷仍贊她“七十猶傾城”。
唐圭璋讀其詞,相見恨晚。
早年曾自印《小螺川詩稿》,后編有《螺川韻語》,未見付版。
共 1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