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敬安

相關(guān)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會稽山陰人。
孔道徽父。
有至行,隱于四明山。
太守王僧虔稱其為古之遺德,請為主簿,不就。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會稽梅氏子。
父為衙吏。
行少知書。
卒以造秀貢天府。
有僧。
分衛(wèi)過其家。
行與語。
妙得禪指。
遂辭父母。
學(xué)空法。
仍稟四明山保壽院智幽為師。
既游南岳。
聞江西大寂之道。
又往依焉。
后居羅浮山石室中。
木精水怪。
往往變現(xiàn)。
行視之蔑如也。
有老人。
容貌端肅。
衣冠華楚。
再拜稽顙。
謂行曰。
我居是間。
僅二百載矣。
今乃獲脫苦受樂。
皆師化力所及也。
寶歷九載疾終。
壽九十五。
尋于別峰。
樹塔以葬。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道行。
姓梅氏。
會稽人也。
父為越州衙吏。
行弱齡知書。
比成造秀。
有僧分衛(wèi)。
行接之談道頗精禪觀。
遂求出家。
四明山保壽院智幽所。
稟訓(xùn)進(jìn)修。
拾薪汲水。
后游南岳聞江西大寂道化。
往親附焉。
思養(yǎng)圣胎。
見羅浮奇異。
高三千丈。
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長溪。
仙人仙禽玉樹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
行居于石室默爾安禪。
然或精水怪往往驚鳴。
行視之蔑如也。
有老人容貌端正衣冠華楚。
再拜稽顙云。
我居此中僅二百載。
今因師住冥感匪躬。
逍遙脫苦歸人趣受樂矣。
其感物多此類也。
寶歷九載疾終。
春秋九十五。
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釋藏奐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蘇州華亭之朱氏。
方娠及產(chǎn)。
人聞異香氣。
為兒時。
嘗墮井中。
若有物以舉而出之者。
丱歲禮道曠禪師薙落。
弱冠詣嵩山受具。
母每想念。
輒涕泣。
因爾喪明。
迨歸省。
即能視如故。
母喪哀毀。
廬墓致禎祥。
以孝名鄉(xiāng)里。
見靈默大師于五泄山。
獲悟入。
涉會昌大中教門盛衰之變。
守道自若。
及洛陽再造長壽寺。
詔居之。
手緝梵夾。
以完大藏。
嘗謂人曰。
吾前身。
四明天童山曇粹也。
宿緣且至。
吾其歸乎。
會南海楊公收典姑蘇。
建精舍。
迎奐。
因東還。
大中十二年。
鄞檀越任景求愿。
悉捐其家。
奉三寶。
慕奐行義。
祈請為開山第一世。
眾擁留不聽往。
奐以棕拂遺之曰。
此在即我在爾。
尚何疑。
既說法。
玄侶云委。
且為筑一墩西北隅。
植柏五根其上。
以表五百墩。
曰此水地吾以鎮(zhèn)之。
俄剡??裘甫犯鄞。
一日其徒二千人。
盡執(zhí)兵突入。
奐瞑目宴坐堂上。
賊臨以鋒刃。
色不撓。
賊悸懾。
扣頭謝罪去。
賊平。
州上其事。
詔賜寺額棲心。
以旌奐德。
而天童亦時所涖止也。
咸通七年秋。
示微疾。
預(yù)戒弟子曰。
七日之后。
吾且逝矣。
可權(quán)窆天童巖。
更三年而阇維焉。
八月三日終。
壽七十七。
臘五十七。
十年八月三日。
弟子遵遺命從事。
獲舍利數(shù)千粒。
色紅翠可愛。
十三年。
弟子價休。
詣闕請謚。
詔謚心鏡。
塔曰壽相。
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藏奐。
俗姓朱氏。
蘇州華亭人也。
母方娠及誕常聞異香。
為兒時嘗墮井。
有神人接持而出。
丱歲出家禮道曠禪師。
及弱冠詣嵩岳受具。
母每思念涕泣。
因一目不視。
迨其歸省即日而明。
母喪哀毀廬墓間頗有徵祥。
孝感如是。
由此顯名。
尋游方訪道。
復(fù)詣五泄山遇靈默大師。
一言辨析旨趣符合。
顯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
會昌人中衰而復(fù)盛。
唯奐居之熒不能惑。
焚不能熱溺不能濡者也。
洎周洛再構(gòu)長壽寺。
敕度居焉。
時內(nèi)典焚毀梵夾煨燼。
手緝散落實為大藏。
尋南海楊公收典姑蘇。
請奐歸于故林以建精舍。
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
舍宅為院迎奐居之。
剡寇求甫率徒二千。
執(zhí)兵晝?nèi)搿?div id="3uioth3" class='inline' id='people_101634_1_30_comment'>
奐瞑目宴坐色且無撓。
盜眾皆悸懾叩頭謝道。
寇平州奏請改額為棲心寺。
以旌奐之德焉。
凡一動止禪者必集。
環(huán)堂擁榻堵立云會奐學(xué)識泉涌指鑒岐分。
詰難排縱之眾。
攻堅索隱之士。
皆立褰苦霧坐泮堅冰。
一言入神永破沈惑。
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
現(xiàn)疾告終。
享年七十七。
僧臘五十七。
預(yù)命香水剃發(fā)。
謂弟子曰。
吾七日在矣。
及期而滅。
門人號慕乃權(quán)窆天童巖。
已周三載。
一日異香凝空遠(yuǎn)近郁烈。
弟子相謂曰。
昔師囑累令三載后當(dāng)焚我身。
今異香若此。
乃發(fā)塔視之。
儼若平生。
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
獲舍利數(shù)千粒。
其色紅翠。
十三年弟子戒休。
赍舍利述行狀。
詣闕請謚。
奉敕褒誄易名曰心鑒。
塔曰壽相。
奐在洛下長壽寺。
謂眾曰。
四明天童山僧曇粹是吾前生也。
有墳塔存焉。
相去遼遠(yuǎn)人有疑者。
及追驗事實皆如其言。
初任生將迎奐。
人或難之。
對曰。
治宅之始有異僧令大其門。
二十年之后當(dāng)有圣者居之。
比奐至止果二十年矣。
又奐將離姑蘇。
為徒眾留擁。
乃以棕拂與之曰。
吾在此矣。
汝何疑焉。
暨乎潛行眾方諭其深旨。
又令寺之西北隅可為五百墩以鎮(zhèn)之。
或曰。
力何可致。
奐曰。
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
凡微言奧旨皆此類也。
刺史崔琪撰塔碑。
金華縣尉邵朗題額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蘇州華亭人。母娠及誕。常聞異香。為兒時。嘗墮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歲出家。禮道曠禪師。及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視。迨其歸省。即日而明。母喪。哀毀廬墓間。尋游方訪道。復(fù)詣五泄山遇靈默大師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洎周洛再構(gòu)長壽寺敕度居焉。時內(nèi)典焚毀。梵夾煨燼。手緝散落。實為大藏。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為院。迎奐居之。剡??求甫。率徒二千。執(zhí)兵晝?nèi)?。奐瞑目宴坐。色且無撓。盜眾皆悸懾。叩頭謝過。寇平。州奏請。改額為棲心寺。奐學(xué)識泉涌。指鑒岐分。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F(xiàn)疾告絕門人號慕。乃權(quán)窆天童巖。已周三載。一日異香凝空。遠(yuǎn)近郁烈。弟子相謂曰。昔師囑累令三載后。當(dāng)焚我身。今異香若此。乃發(fā)塔視之儼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獲舍利數(shù)千粒。其色紅翠。弟子戒休。赍舍利奉敕誄。易名曰心鑒。塔曰壽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6 【介紹】: 唐僧。鄧州南陽人,徙居揚州,俗姓張。及壯,忽信佛理,舍妻兒出家。登戒后,頗了禪旨。尋住洛陽廣愛寺。武宗會昌中被迫歸俗。宣宗初,仍歸舊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張氏。其先南陽人。后徙廣陵。性倜儻。為鄉(xiāng)里所畏服。有善相者。謂曰。子身八尺。眉目秀朗。他日必荷榮寄。諫曰。素不愿仕進(jìn)。未知所以榮寄也。曰非獨以仕進(jìn)為榮寄。方壯歲。忽謝遣妻子。求薙染。甫登戒品。因悟心宗。尋掛錫于洛下廣孝寺。慕道之賓。紛然參訪。民間尤敬事之。設(shè)食必位對賓頭盧尊者曰。固生羅漢也。會昌沙汰。諫烏帽麻袍。得皇甫氏溫泉之別業(yè)匿焉。夏嘗入定于后岡喬木下。一日雷電。風(fēng)雨大作。他在者皆驚走。諫跏趺坐自若。徐向空叱曰。惡畜生敢爾。大中初。歸洛下。時廣陵所生之子長矣。偶來覲。遇諫于院門不識也。乃從問所在處。諫詭指之曰。東南。子去。因闔戶不復(fù)出。咸通七年。丙戌夏。遍詣檀越辭別。且戒諸弟子玄章等。秋七月朔。旦起盥手焚香。稱慈氏如來。右脅臥而逝。年八十馀矣。玄章等。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施諸鳥獸。三日視之。肌貌如生。卒無侵毀者。于是又以西竺法焚之。收合馀燼。起白塔于道旁。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從諫。
姓張氏。
本南陽人也。
徙居廣陵生于淮甸焉。
為性倜儻器宇崇峙。
于閭里間為時畏服。
遇相工曰。
子身長八尺眉目秀朗。
他日必荷榮寄。
諫曰。
心不愿仕于榮寄何有。
相工曰。
所寄荷不可測也。
越壯室之年。
忽深信佛理。
遂舍妻孥求僧披剃焉。
甫登戒地頗護(hù)心珠。
因悟禪那頓了玄理。
方數(shù)十載同好之者自遠(yuǎn)而來請問。
諫一一指訂俾其開覺。
尋游洛下廣愛寺掛錫。
時禪客鱗集。
如孝子之事父母焉。
洛中有請諫設(shè)食。
必排位對賓頭盧尊者。
其為人之欽奉皆此類矣。
屬會昌四年詔廢佛塔廟。
令沙門復(fù)桑梓。
亦例澄汰。
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氏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
喬木駢郁巨石砥平。
諫于夏中常就此入定。
或補(bǔ)毳事。
忽遇頹云駛雨霆電擊石烈風(fēng)兼至。
凡在此者驚奔恐懾。
諫唯欣然加趺而坐。
若無所聞?wù)摺?div id="hki7rxd" class='inline' id='people_12680_2_36_comment'>
或問諫曰。
惡畜生何爾。
大中初宣皇詔興釋氏。
諫還歸洛邑舊居。
其子一日自廣陵來覲。
適與諫遇于院門。
威貌嚴(yán)莊不復(fù)可識。
乃問曰。
從諫大德所居。
諫指之東南可尋。
其子既去。
遂闔門不出。
其割裂愛網(wǎng)又若此也。
咸通七年丙戌歲夏五月。
忽出詣檀越家。
辭別曰。
善建福業(yè)。
貧道秋初當(dāng)遠(yuǎn)行。
故相聞耳。
至秋七月朔旦。
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已。
右脅而臥。
呼門人玄章誡之曰。
人身難得而易失。
急急于物無心無為流轉(zhuǎn)。
無生滅法一切現(xiàn)存。
今乃生也有涯。
暫與爾別。
是日無疾而化。
行年八十馀矣。
玄章等奉遺旨。
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
三日復(fù)視之肌貌如生。
一無近者。
遂以餅餌覆之。
經(jīng)宿有狐狼跡。
唯啖所覆身且儼如。
乃議用外國法焚之。
收合馀燼起白塔于道傍。
人尤歸信香火不絕焉。
次有杭州徑山院釋鑒宗。
湖州長城人也。
姓錢氏。
即禮部侍郎徽之孫。
父晟有疾。
宗割股肉饋啖之紿云。
他畜之肉。
未幾病間。
孝譽聞于親里。
乃求出家。
時州開元寺有上都臨壇十望大德內(nèi)供奉高閑。
閑善草隸。
嘗對懿宗御前書。
甚高華望。
宗誓禮為師。
后出學(xué)涉通凈名思益經(jīng)。
遂常講習(xí)。
閑公亦示其筆法。
漸得鳳毛焉。
倏往謁鹽官悟空大師。
隨眾參請頓徹心源。
卻復(fù)故鄉(xiāng)勸人營福。
咸通三年辛巳巡歷名山。
遂止天目東峰徑山焉。
道俗歸心恢揚法教。
出弟子尤者天童山咸啟。
敕賜紫衣。
背山行滿皆分枝化物。
至七年丙戌閏三月五日示滅。
遷塔于大寂巖下。
梁乾化五年吳越國王尚父錢氏表請。
追謚大師曰無上。
祖門傳號為徑山第二祖。
時吳興沈修者。
自號白牙先生。
述德為贊記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從諫。姓張氏。南陽人。徙居廣陵為土著姓。身長八尺眉目魁奇。越壯室之年忽頓悟真理。遂舍妻子從披削焉。于是研精禪觀心境明白。不逾十載耆年宿德皆所推服焉。及來洛師遂止敬愛寺。既年德并成緇黃所宗。每赴供皆與賓頭盧尊者對食。其為人天欽奉若此。唐武宗嗣歷改元會昌。愛馭鳳驂鶴之儀。薄點黑降龍之教。乃下郡國毀廟塔令沙門復(fù)。初諫公乃烏帽麻衣潛于皇甫枚之溫泉別業(yè)。后岡上喬木駢郁巨石砥平。諫公夏日常于中入寂?;蜓a(bǔ)毳事。忽一日頹云駛雨。霆擊石傍。諸兄走往林中。諫公恬然跏坐若無所聞?wù)?。諸兄致問。徐曰。惡畜生而已。至大中初宣宗復(fù)興內(nèi)教。諫公歸東都故居。其子自廣陵來覲。適與諫遇于院門。威貌崇嚴(yán)不復(fù)可識。乃拜而問從諫所居。諫公指曰。近東頭。其子既去遂闔門不出。其割裂愛網(wǎng)又如此。咸通丙戌歲夏五月。忽遍詣所向信家。皆謂曰。善建福業(yè)。貧道秋初當(dāng)遠(yuǎn)行。故相別耳。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來。遂右脅而臥。呼門人玄章等誡曰。人生難得。惡道易淪。唯有歸命釋尊勵精梵行。龍華會上當(dāng)復(fù)相逢。生也有涯與爾少別。是日無疾奄化。行年八十馀矣。玄章等奉遺旨送尸于建春門外尸陀林中施諸鳥獸。三日復(fù)視之。饑貌如生無物敢近。遂覆以餅餌。經(jīng)宿有狼狐跡。唯啖餅餌而豐膚宛然。乃依天竺法阇維訖。收馀燼起白塔于道傍。春秋奉香火之薦焉普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姑蘇人,俗姓司馬,字不用,號逍遙子。年弱冠出家,后隱會稽四明山。錢镠召而不出。涉獵孔、老,博通玄學(xué)。工詩,善草隸。卒年五十六。有《六時禮佛文注》及詩歌。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字不用,號逍遙子,俗姓司馬,蘇州(今屬江蘇)人。幼出家。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學(xué)。從學(xué)于雪峰義存,得其禪旨。昭宗時,居洪州10年。后居會稽四明山,與孫合等為林下之游。吳越王錢镠禮請之,乃托病歸山。后梁太祖開平中卒,年56?!?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三〇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字不用。
姓司馬氏。
姑蘇人。
父宛丘縣尉。
母戴。
方妊時。
夢異沙門稱姓徐。
住持流水寺。
苦從求寄宿。
父亦夢。
于盤中書字。
殊得意。
欲獻(xiàn)之天子。
旦則各詫所夢。
母因自指其腹。
謂父曰。
果生男。
其必歸之流水寺乎。
蓋其家去寺不甚遠(yuǎn)也。
及生岐嶷可愛。
性介潔。
惡葷膻物。
四歲教之誦習(xí)。
能強(qiáng)識。
父滋喜其類己也。
且將圖婚。
以待其成。
母不可。
竟出家。
如前志。
年滿受具戒。
講通經(jīng)論。
俄棄去。
后入閩。
依雪峰存公。
得禪要。
未幾。
盧陵檀越。
挽居三顧山之云亭院。
豫章之南平院。
皆固辭。
時鐘氏據(jù)洪井。
作客十年。
終莫晤會。
卒游會稽。
考槃四明山中。
吳越錢氏。
聞其名。
遣使召之。
略上謁遽別。
仍以詩謝曰。
云鶴性孤單。
爭堪名利關(guān)。
銜恩雖入國。
辭病卻歸。
樂安孫合。
方逸老奉化。
素慢緇侶。
詣作則談笑終日。
進(jìn)士揚弇亦傾蓋。
開平中示滅。
春秋五十六。
作平生不入尼寺。
不謁公門。
不脩名刺。
不趨時利。
有草隸字式。
諸經(jīng)禮懺文。
注道安六時禮佛文。
并所述詩歌行世。
自號逍遙子。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無作。字不用。姓司馬氏。姑蘇人也。父陳宛丘縣尉。母戴氏。始妊時夢異沙門稱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言訖跏趺而坐。其父同夜夢于盤中書一字甚稱心。自言可以進(jìn)上天子。至明各說所夢。母曰。意其腹中必沙門也。矢之曰。如生兒放于流水寺出家。及生果岐嶷可愛。且惡葷膻之氣。年迨四歲母自教誦習(xí)。利金易礪記憶無遺。厥父欲其應(yīng)童子舉業(yè)。漸見風(fēng)范和潤。且恒有出塵之意。俄爾父偷窺姚氏之女且美容儀??嵊≈D盖屑芍?。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寬汝所取。父乃許之。送入流水寺中。才及月馀姚民仳離。時謂此女是善知識。為作之出家增上緣矣。年二十受具足法。相次講通刪補(bǔ)律鈔。法華上生等經(jīng)百法論。一性五性宗教勵精尋究??桌蠒獰o不獵涉。后參其玄學(xué)于雪峰存禪師。深入堂奧。至廬陵三顧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創(chuàng)南平院請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進(jìn)士唐稟。作藏經(jīng)碑。述作公避請之由。居洪井十載。且未識洪師鐘氏之面。乃游會稽四明。因有終焉之志。吳越武肅王錢氏。仰重召略出四明。因便歸山。蓋謝病也。有詩杼意呈王。王亦不留。詩云。云鶴性孤單。爭堪名利關(guān)。銜恩雖入國。辭病卻歸山。時奉化樂安孫合退居嘯傲不交緇伍。唯接作交談終日。進(jìn)士楊弇亦慕為林下之游。以梁開平中卒于四明。春秋五十六。初作善草隸筆跡酋健。人多摹寫成法。述諸色禮懺文數(shù)十本。注道安六時禮佛文一卷并詩歌。并行于代。作不入尼寺不謁公門。不修名刺不趨時利。自號逍遙子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6 【介紹】: 五代時會稽人,字閑閑。
少棲四明山,遍覽經(jīng)史,尤明易象。
唐昭宗嘗征赴闕,問《》義。
唐末,除諫官,不起。
后事前蜀王建,歷左諫議大夫、禮部尚書、官至相。
后唐莊宗同光末,前蜀亡,乃降于后唐,授工部尚書致仕。
卜居于洛,卒年八十余。
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九
寂字閑閑。
四明山。
昭宗徵赴闕。
召對內(nèi)殿。
尋請還山。
寓居江陵。
唐末除諫官不起。
趙匡凝奔蜀。
寂偕行。
蜀主王建待以師禮。
位至蜀相。
同光末平蜀。
從王衍降。
授工部尚書致仕。
清泰三年卒。
年八十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八二
子凝,太宗、真宗時僧人,天童山(今浙江寧波太白山)景德寺住持,嘗重植寺前夾道松二十里。
延慶寺法智大師知禮(又號四明法師)作《十不二門指要鈔》,中引達(dá)磨門下三人語,子凝與之累書往返辯難,達(dá)二十書。
今僅存三書。
見《草庵錄紀(jì)天童四明往復(fù)書》(載《四明尊者教行錄》卷四)、《天童寺志》卷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修己,廬山僧。
為南岳下十世,谷隱聰禪師法嗣。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入四明山
事見《五燈會元》卷一二、《四明宋僧詩》卷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曇穎(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達(dá)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為南岳十一世(《五燈會元》卷一二謂南岳下十世)谷隱聰禪師法嗣。
年十三依龍興寺。
長游京師,與歐陽修為友。
東游,初住舒州香爐峰,移住潤州,主明州雪竇,又移住金山龍游寺。
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
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二七、《五燈會元》卷一二、《四明山》卷二。
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曇穎(九八九——一○六○),字達(dá)觀,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出家龍興寺,與歐陽修、刁景純等游,于書無所不讀,所為詞章多出塵語。見《禪林僧寶傳》卷二七。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七
禪師名曇穎。生錢塘丘氏。年十三。依龍興寺為大僧。神情秀特。于書無所不觀。為詞章多出塵語。十八九游京師。時歐陽文忠公。在場屋。穎識之。游相樂也。初謁大陽明安禪師。問。洞上特設(shè)。偏正君臣意。明何事。明安曰。父母未生時事。又問。如何體會。明安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穎惘然棄去。至石門。謁聰禪師。理明安之語。曰師意如何。聰曰。大陽不道不是。但口門窄。滿口說未盡。老僧即不與么。穎曰。如何是父母未生事。聰曰。糞墼子。又問。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聰曰。牡丹叢下睡貓兒。穎愈疑駭。日扣之。竟無得益。自奮曰。吾要以死究之。不解終不出山。聰一日見普請。問曰。今日運薪乎。穎曰然運薪。聰曰。云門嘗問。人般柴。柴般人。如何會。穎不能對。聰因植杖石坐。笑曰。此事如人學(xué)書。點畫可效者工。否者拙。何故如此。未忘法耳。如有法執(zhí)。故自為斷續(xù)。當(dāng)筆忘手。手忘心。乃可也。穎于是默契其旨。良久曰。如石頭曰。執(zhí)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既曰契理。何謂非悟。聰曰。汝以此句為藥語。為病語。穎曰。是藥語。聰呵曰。汝乃以病為藥。又可哉。穎曰。事如函得蓋。理如箭直鋒。妙寧有加者。而猶以為病。茲寔未諭。聰曰。借其妙至是。亦止明理事而已。祖師意旨智。識所不能到。矧事理能盡乎。故世尊曰。理障礙正知見。事障能續(xù)生死。穎恍如夢覺。曰如何受用。聰曰語不離窠臼。安能出蓋纏。穎嘆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門。終非活路。即日辭去。過京師。寓止駙馬都尉李端愿之園。日夕問道。一時公卿多就見。聞其議論。隨機(jī)開悟。李公問曰。人死識歸何所。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李公曰。生則端愿已知。曰。生從何來。李公擬議。穎揕其胸。曰。秖在這里。思量個什么。對曰。會也。只知貪程。不覺蹉路。穎拓開曰。百年一夢。又問。地獄畢竟是有是無。答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華。大尉就有中覓無。手??水月??靶ΑQ矍耙娎为z不避。心外見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惡成境。大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進(jìn)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惡都莫思量。又問。不思量后。心歸何所。穎曰。且請?zhí)練w宅。穎東游初。住舒州香爐峰。移住潤州因圣。太平隱靜。明雪竇。又移住金山龍游寺。嘉祐四年除夕。遣侍者持書。別揚州刁景純學(xué)士。曰。明旦當(dāng)行。不暇相見。厚自愛。景純開書大驚。曰當(dāng)奈何。復(fù)書決別而已。中夜候吏報。揚州馳書。船將及岸。穎欣然遣撾鼓。升座敘出世本末。謝裨贊叢林者。勸修勿怠。曰吾化。當(dāng)以賢監(jiān)寺次補(bǔ)。下座。讀景純書畢。大眾擁步。上方丈。穎跏趺。揮令各遠(yuǎn)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閱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三夏。穎英氣壓諸方。薦福懷禪師。誦十玄談。至祖意。穎曰。當(dāng)曰十圣未明此旨。特以聲律不恊。故耳。三賢十圣序。不如是。懷曰。宗門無許事。穎熟視。以手畫按。作十字曰。汝識此字乎。汝以謂甑箅耳。懷無能言穎。拂衣去。曰。我要與汝斗死。生吾不敵汝也。 贊曰。東坡曰。佛法浸遠(yuǎn)。真?zhèn)蜗喟搿T⒀灾阜?。大率相似。至于二乘禪定。外道神通。非我肉眼所能勘驗。然臨死生禍福之際。不容偽矣。吾視穎之謝世。無以異人適城市之易。然真大丈夫也哉。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曇穎,字達(dá)觀。姓丘氏,錢塘人。得法谷隱聰。穎性爽直,語言率真。取譬曉人,以近喻遠(yuǎn)。聞所開示,類皆世緣俗諦,或雜嵬瑣諧譚。嘗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輒追念舊惡,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詣?wù)墒?,面?shù)穎過,穎頷之而不言,而僧因從此悟去,乃以信香嗣穎法。穎有文采,名人多與之游。主雪竇時,梅堯臣送之詩曰:“朝從雪竇請,暮卷雪衲輕。莫問居士病,自從他方行。吳霜點髭根,海鳥隨眾迎。安隱彼道場,萬事都忘情?!薄疤幧綗o厭山,林鳥正關(guān)關(guān)。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間。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還。聞欲觀滄海,高峰峻亦攀?!狈f嘗游上雪竇,亦有詩曰:“下雪竇游上雪竇,過云峰后望云峰。如趨仙府經(jīng)三島,似入天門徹九重。無日不飛丹洞鶴,有時忽起隱潭龍。只應(yīng)奉詔西歸去,此境何由得再逢?!闭臀迥?,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穎又有《四明十題》,梅堯臣和之,并見《山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普交(一○四八~一一二四),俗姓畢,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未冠得度,初往南屏山聽天臺教,后師泐潭,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乾禪師法嗣。
居天童寺。
徽宗宣和六年卒,年七十七。
事見《乾道四明圖經(jīng)》卷二、卷一一《天童山交禪師塔銘》、《五燈會元》卷一八。
今錄詩三首。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釋普交郡之萬齡畢氏子也。幼穎異卓倫不泥塵滓。惡喧嗜潔儼似納僧。未冠得度。五夏無虧。首謁南明聽習(xí)臺教。偶為檀信修事懺摩。有人問曰。師所懺罪為自懺耶為他懺耶。若言自懺罪性何來。若為他懺他既非汝烏能為懺。交罔不能對。大慚易服徑投泐潭。足才踵門潭即呵斥。交擬申問。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爾商量。交擬進(jìn)語。潭便喝。交豁然頓悟顧乃大笑。潭下繩床執(zhí)其手曰。汝會佛法耶。交便喝拓開。潭亦大笑。于是名聞四達(dá)學(xué)者宗之。后歸桑梓居天童。掩關(guān)卻掃者八年。寺偶虛席。郡僚命開法??制涠萑デ怖艉蛴诘馈9什坏棉o。上堂曰。咄哉黃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無情客。官差逼殺人。莫有知心底為我免得者。么若無不免將錯就錯去也。凡見僧來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擔(dān)時。我已為汝說了也。且道說個甚么。招手洗缽拈扇張弓。趙州柏樹子靈源見桃花且擲放一邊。山僧無恁么閒唇吻與爾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說偈曰。寶杖敲空觸處春。個中消息特彌綸。昨宵風(fēng)動寒巖冷。驚起泥牛耕白云。說畢脫然而寂。壽七十七。臘五十八。塔于本山。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普交。慶元畢氏子。幼穎悟。未冠得度。往南屏聽臺教。偶為人所窮詰。遂發(fā)憤。改服游方。造泐潭乾公。足才及門。公即呵之。擬問。公曳杖逐出。一日忽呼師。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爾商量。擬進(jìn)語。公隨喝之。師頓悟乃大笑。公下禪床。執(zhí)師手曰。汝會佛法耶。師喝而拓開。公大笑。于是名聞四馳。后歸桑梓。留天童。掩關(guān)卻掃者八年。寺偶虛席??ち琶鼛熼_法??制涠萑ァnA(yù)遣吏候于道。不得辭。師說法簡要。凡見僧來。必叱曰。楖栗未擔(dān)時。為汝說了也。既而曰。且道說個甚么。又曰。何不休歇去。執(zhí)拄杖逐之。其機(jī)敏如此。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普交,萬齡畢氏子也。幼穎異卓倫,不污塵滓,惡喧嗜潔,儼似衲僧。未冠得度,五夏無虧。首謁南明,聽習(xí)臺教,偶為檀信修事懺摩,有人問曰:“師所懺罪,為自懺耶?為他懺耶?若言自懺,罪性何來?若為他懺,他既非汝,烏能為懺?”交不能對,大慚易服,徑投泐潭,足才踵門即呵斥,交擬申問,潭即拽杖逐之。一日,忽呼交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你商量?!苯粩M進(jìn)語,潭便喝。交豁然頓悟,顧乃大芺。潭下繩床,執(zhí)其手曰:“汝會佛法耶?”交便喝,潭亦大芺,于是證入。唱道日高,聲施自遠(yuǎn)。后歸桑梓,居天童,掩關(guān)卻掃者八年。寺偶虛席,郡僚命開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辭。上堂曰:“拙哉黃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無情客,官差逼殺人。莫有知心底,為我免得者么?若無不免,將錯就錯去?!狈惨娚畞?,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擔(dān)時,我已為汝說了也,且道說個甚么?招手洗缽,拈扇張弓,趙州柏樹子,靈源見桃花,且置不論,山僧無恁么間唇吻,與你打葛藤,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毙土耆露?,沐浴升座,說偈曰:“寶杖敲空觸處春,個中消息特彌綸。昨宵風(fēng)動寒巖冷,驚起泥牛耕白云?!闭f畢脫肰而寂。壽七十七,臘五十八,塔于本山。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