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豫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題明世子朱載堉琴譜(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憶昔于香山,曾聽唐侃琴。
穆如馀古風,謂勝箏琶音。
其后定韶樂,皇祖書沿尋。
乃悟古在茲,一字一弦吟
虞書律和聲,何有揚與沉
茲翻載堉譜,亦可謂用心。
指法雖辟俗,十六煩弗禁(葉)
甚至譜□,幾不鄰哇淫。
古人幼而學,操縵胥所任。
授此譜以習,安能喻林林。
揉綽在所擯,四字(謂正應和同)長何堪(葉琴朱載堉譜所載關雎章雖一字一弦不用吟揉綽注抹擘撮掄等五十三勢然一弦之內用正應和同四聲長至十六彈已不勝其冗而一音之中已有抑揚高下不免煩手之譏且于琴尚可令配以金石竹匏之類則不成章此實近日命樂工親試而知之者載堉之意亦欲復古不知古人之律原有清濁長短之節(jié)然亦祇于一句數字之內分抑揚高下不得于一字一音之內復有抑揚高下轉致趨于繁縟徒為悅耳之具而于詩歌字義究不能晰則古人所謂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又要在乎是載堉所譜欲避俗而仍不免于引古入俗也)。
韶樂用正聲,應和同弗侵(今中和韶樂一字一彈祇用正聲不用所謂應和同三聲非特迥異俗樂之一字數彈即朱載堉琴譜之十六彈亦未可同日語而所謂應和同者實亦后人所闌增者豈虞書所有?)。
宜引今合古,戒混古雜今。
今琴較琶古,然非古琴諶。
韓蘇大手筆,可曾此酌斟。
按:昌黎東坡二人實博古大雅士也其聽穎師賢師之琴胥可謂極力摹寫然亦何嘗不可用于箏琶之類則與白居易之琵琶行無大殊也穎師賢師不究其禪律而習琴焉不可謂務本而其所彈想亦俗調韓蘇未嘗辟之且一弦一音與一弦數音并未明論其與古合否也以致西清詩話及彥周詩話辨論弗已入者主之出者奴之予以為愈去愈遠而揔亦未曾指出韓蘇之實未臻處也予翻悔向之以唐侃俗調為古樂而今方知一字一音之為古樂無取繁音悅聽較箏琶略清之俗調琴也夫學問之道無窮止之日設非今之細心審訂即以昔之俗調琴為古矣推之萬理萬事孰不如是余是以老而益勤于學耳
⑴ 唐侃內府旗人曾出兵受傷善彈琴任副都統后年老乞休居香山乾隆辛酉年曾聽伊彈琴音節(jié)抑揚謂即古樂屢有詩嘉之及后釐定中和韶樂細繹樂琴皇祖欽定律呂正義考訂精審一字一彈乃知古聲均屬一弦一字非如侃所彈世俗之繁音促節(jié)也
⑵ 虞書依永和聲雖有清濁長短之節(jié)合之五聲六律而總不外一字一彈若一字數彈則有抑揚往復以圖悅聽之為是俗工曲調非古樂矣
⑶ 讀作七世俗琴譜所載指法右手有二十四勢左手有二十九勢合數字減筆為一字其上半記左手指法及徽數其下半記右手指法及弦數如曰卝取散字起筆謂右手散彈左手不按徽也曰七謂七弦也曰乙取挑字一乙謂右手食指挑弦也字典中實無此等字可知非古矣
⑷ 讀作三如曰火謂左手大指也曰九謂大指按九徽也曰包取勾字一包謂右手中指勾弦也曰三謂三弦也今載堉亦用此指法何異俗譜所載乎
⑸ 操縵所以和性情人人皆可學而能者以其簡也若如俗譜所為必久工斯伎方可豈人人所能乎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花外有高樓,望見江上樹。
指點翠屏洲,約略云深處。
伊人隔蒹葭,秋江寄慨慕。
西風白下門,形影兩相赴。
寥寥天地間,忽忽感此遇。
久要指江水,斜陽共歸路。
翠屏洲在瓜洲之東,與金蕉可左右望,而大江若來會之。其間蘆葦叢生,鷗鳧彌望。吾友王柳村始家焉,所居有種竹軒、小輞川、曲江亭諸勝。而花木之繁衍,圖籍之庋藏,蕓臺中丞尤喜稱之。蓋柳村內能盡事母之誠,外能篤士大夫之好,其自得之樂,豈人之所能同其樂哉。余與流連竟日,因書此以貽之。時乙亥七月二十八日。
認迷迷、蘆灣荻汊,人家都沒尋處。
略有閒鷗吹影入,卻喜故人相遇。
呼曉渡。
看幾葉殘荷,半剩紅衣護。
徐飛健櫓。
趁短笠斜遮,不多響過,幾點逗涼雨。

清游好,難得朋尊快聚。
捲簾重論幽趣。
濤聲只在闌干外,留得金焦常住。
天亦許。
道一樣茅茨,莫但搴蘿比。
高情萬古。
正孟筍鋤未,姜魚網得,樂事自今數。
入念 其七 曲江亭(己卯) 清 · 阮元
五言律詩
我念曲江曲,亭中王子猷。
詩鈔千卷富,竹看萬竿修。
紅雨桃花漲,黃云稻葉秋。
所思殊邈邈,曾此泛虛舟(詩人王柳村居江洲予結曲江亭柳村選詩千卷)
得暇訪雙鼎,云帆一片橫。
好山成舊約,勝侶會高情。
僧老詩仍健,江深暑亦清。
何當邀外史,選石共題名。
⑴ 余壬戌秋送漢鼎至焦山詩云他時得暇或相訪云帆一片橫金焦
長江千里來巴蜀,流到廣陵曲復曲。
古時滄海今桑田,翠屏洲漲焦山北。
江北橫生十里沙,廣陵濤變千人家。
九折清溪夾修竹,萬株高柳藏桃花。
輞川本合詩人住,況是惠連讀書處。
送暑曾過深港橋,尋秋每喚瓜洲渡。
送暑尋秋向柳村,藤床竹枕宿南軒。
千章夏木全遮屋,八月秋潮直到門。
門前月色連清夜,稻花香重荷花謝。
記得曾探北固秋,何緣又結西湖夏。
今日披圖似夢醒,濤聲還向夢中聽。
錢塘八月西樓臥,錯認揚州江上亭。
《尚書》未百篇,《春秋》疑斷爛。
列史志藝文,分卷本億萬。
傳之千百年,存世不及半。
近代多書樓,難聚易分散。
或者古名山,與俗隔厓岸。
岧峣靈隱峰,琳宮敞樓觀。
共為藏書來,藏(去聲)室特修建。
學人苦著書,難殺竹青汗。
若非見著錄,何必弄柔翰。
舟車易遺亡,水火為患難。
子孫重田園,棄此等涂炭。
朋友諾黃金,文字任失竄。
或以經覆瓿,或以詩投溷。
當年無副本,佚后每長嘆。
豈如香山寺,全集不散亂。
名家勒巨帙,精神本注貫。
逸民老田閒,不見亦無悶。
雖不待藏傳,得藏亦所愿。
我今立藏法,似定禪家案。
諸友以書來,收藏持一券。
他年七十廚,卷軸積無算。
或有訪書人,伏閣細披看。
古人好事心,試共后人論。
既汎西湖舟,旋飽蔬筍飯。
出寺夕陽殘,鷲嶺風泉渙。
書賴名山藏,山向古書覯。
禹貢逮爾雅,桑欽亦傳授。
岳鎮(zhèn)若非書,其名久舛謬。
我昔立書藏,錢塘置靈鷲。
茲復來江南,焦山藏新構。
焦山本譙山,人罕識其舊。
于詩見江淹,于典稽杜佑。
樓倚椒山祠,正氣充宇宙。
周漢二鼎間,常有海云覆。
鶴銘殘字多,編列簽廚富。
萬卷壓江濤,千函寄煙岫。
付與詩僧收,何異長恩守。
況是仁者靜,山壽書亦壽。
千載傳其人,更有史遷副。
策杖登峰頂,天高秋氣清。
云山相別久,花鳥不知名。
木落江樓聳,潮來海月明。
竹窗留客處,四壁響蛩聲。
牖下嗟吾老,天涯憶汝單。
因人知不易,行路敢辭難。
有舌囊宜括,無魚鋏莫彈。
饑驅為客早,惜別恨千端。
共 2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