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綸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顓愚,霸州人。有《紫竹林集》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六
釋觀衡,字顓愚。
姓趙氏,霸人也。
家世農(nóng)業(yè),母夢大士攜童子入門,亟取抱之,遂生衡。
性端凝,不好嬉戲。
七歲從鄉(xiāng)塾讀,能通字義。
質(zhì)邁凡儕,顧喜近桑門,不樂章句。
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觀世音號,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
漸有超塵之思,講于父母不之許,乃潛逸。
途遇五臺山圓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棲遲五載。
年十八,詣五臺清涼山師子窟,參空印,令居侍寮,親授經(jīng)典。
敷繹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無間寒暑。
萬歷庚子,年二十二,隨印至北京,侍楞嚴講席,進菩薩戒,參達觀。
后歷齊魯吳越,叩雪浪、云棲二師。
至天臺華頂峰,喜其孤迥,結(jié)庵獨處,讀《楞嚴經(jīng)》,豁然融徹。
癸卯春,至雙徑訪樂愚,尋過金陵,休夏長干。
秋游九華,冬上匡山,卜靜乾罡嶺,苒荏數(shù)秋。
嘗月夜經(jīng)行,忽焉省悟。
遂下嶺,禮育王舍利。
復渡海。
丁未再至天臺。
入閩,游武夷古寺。
戊申夏,自瑞金入粵,游南華,冬進曹溪。
己酉夏,見憨山于端州。
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廩峰,誤食草烏而病。
壬子春,紫蘿劉居士迎入荼陵,養(yǎng)疾云陽。
冬講《楞嚴》,釋論朗徹,聽者百馀人,風紀肅然。
甲寅,過邵陵,車自心居士延居無念閣。
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諸檀那于雙清磯后,首辟荊棘,創(chuàng)建禪林,顏曰五臺,不忘厥初。
經(jīng)語佛聲,朗朗動聽,啟人信心,見聞隨喜,大生歡悅。
丁巳紫陽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靜室,堂閣廚庫,次苐落成,鄭太史為題曰耑山蘭若。
地靜人幽,闡志撰述,是夏著《心經(jīng)小談》。
戊午春,集《律儀常軌》及《律學知要》。
夏四月說戒,立《圓通懺法》一卷,并《戒壇規(guī)則》。
壬戌作《中庸說白》及《天主說辯》。
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詩,自道其生平甚悉,詩具集中。
又以此方教體,在音與聞,舍聞無音,舍音無教,因述《禮觀音儀》一卷,率眾薰脩,得真實行者十五人,是則合音聞而為教體,即音聞而歸圣性也。
又著《金剛四依解》。
丁卯,作《禮佛發(fā)愿儀》。
己巳,著《首楞嚴經(jīng)懸談》。
辛未,著《金剛般若略談》。
門人集所著,刻之成帙,衡名之曰《閉門語》。
壬申,著《楞嚴四依解》。
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詣德山,禮鑒大師塔,憩于乾明寺。
常德榮王迎衡,于梅園說戒。
冬至湘潭,居法寶庵。
乙亥秋,去攸縣,歷云陽,過吉州,禮青原大師塔。
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詣匡山,掃憨山師塔。
秋下匡山,登云居,禮祖塔,主人味白請主法,不許,乃去云門。
疾作,憩甘露庵,熊給諫青嶼,與山中僧眾,合詞堅請。
九月朔,入云居方丈。
以禪堂久廢,躬親畚插。
更建靜室,筑羅漢堂。
期年之間,楝宇一新。
是時衡年已六十馀矣。
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劉孝則翰撰青原祖庭之請,九月至青原。
說戒結(jié)制,法席甚隆。
壬午秋復歸云居,筑橋于南溪,曰“安樂橋”,下鐫隱語,有“再遇游鮮主蓋豆函”八字,人莫之識。
甲申,金陵士夫迎主石城清涼寺法席。
時燕京已陷,明主死之。
五月,建薦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諸臣道場。
冬十月,得竹林于金陵城北,欲避煩囂,卓錫此間,號曰紫竹林。
更建禪堂及殿寮靜室。
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學百七十七人。
五月三日疾增劇,命弟子音乘等攝林中事。
四日招眾居士謝別,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
丁亥九月奉靈龕,詣云居建塔。
衡廣顙豐頤,平頂大耳,脩髯如戟,短發(fā)覆肩,歲一剃落。
目光炯炯,學者見之不威而嚴。
初侍空印,宗賢首,而禪宗印可于憨山。
立法不為崖岸,不分門戶,田夫牧童,禮不異節(jié),故所至香花爭迎。
于《楞嚴》宗旨得最上正覺,所作法語偈頌包舉深宏,今所見者有《語錄》三十卷,而詩頌書疏附之。
子音乘為編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