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海明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一
釋密行,字寂忍,姓谷氏,宜良人也。
父思節(jié),母時氏,均有善念。
寂行年十四,即舍入竹子山竹林寺,從順語剃度,隨侍三年,漸通經(jīng)諭。
乃辭,往云臺拜讀《楞嚴》。
年十九,忽感念無常,欲離生死,有僧自雞足來,為道最上乘禪,聆之心喜,懇乞開示,因?qū)б在w州狗子語,歷究五載,了無著處。
后遇濟凡,謂之曰:“參禪到無可奈何處方是得力處,如戰(zhàn)士失郤寶刀赤手徒搏奮斗,直前奪取敵人手中器械方能殺出去也。
”即于言下有省。
往參破山,一日砌下偶見蜈蚣,以石擊斷,破山見截齊動,因問曰:“他性命在那頭?
”密行曰:“一舉兩得。
破山曰:“否否。
”即呈偈曰:“者個蜈蚣大煞奇,戰(zhàn)場不帕斷頭皮。
攔腰一擊重開眼,正是當場施毒時。
”山肯之,乃付以源流嗣曹溪正派。
且書偈曰: “蚊子喁喁上鐵牛,無容下嘴處難酬。
紛紛一夏歸山后,遇虎逢龍且出頭。
”后駐錫衡州南云寺,更弘法于云南會城妙音慈云諸剎。
寂年五十八,有語錄數(shù)卷。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七
釋觀止者,未知何許人。
善講經(jīng)論,愿力弘深。
天啟初,游巖渠,見黃龍寺廢荒,慨然以興復為己任。
法輸默運,信舍景從,殿宇樓閣,赫然屹立,學侶云蒸,更宏精舍。
破山明公曾為之記,其略曰:“自鷲嶺分證,而冷光熱燄,莫可勝紀。
然幢幢列剎相望者,無越黃龍也。
寺去城北二十里,建自隆慶,時興而復廢。
至天啟三年,觀止法師于是作師子吼,地搖人震,道逗群機,遠近響應。
則殿閣堂宇,煥然一新,咸乘師之疇昔愿輪所致也。
顧慮法久生弊,始問記于予。
予固未學,敢以鼠尾續(xù)貂。
然事關(guān)象教興廢,又誼不可辭,祇可向冷冷孤光處撥燄,寥寥疏影里洞機。
聊寫墨滴,以災劫石永,同金剛不朽云爾?!?div id="fvtp5jn" class='inline' id='people_103485_0_12_comment'>
釋離指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離指,壁山陳氏子。
生有奇氣,傲骨孤高。
既改僧服,本分鍵錘,誘掖方來,人或難之。
及受破山明記莂,見諸方汎汎,莫為砥柱,作《濫觴集》以糾之。
季妖教流行,浸及川蜀,離指著論辯之,斥為邪說,而教徒慚沮,亦自引退。
嘗以偈示眾云:“今朝又十五,前后卻慵舉。
爾我非等閒 ,歲月如在弩。
大家團圞頭,集賢山共處。
老屋三五層,間云百千朵。
謾支折腳鐺,拈起爛柯斧。
饑將脫粟炊,衣裁荷葉補。
佛法不須學,一一超今古。
珍重諸禪人,抖擻試甘苦。
”又《散淡歌》:“雨瀝云凝幾度秋,而今潦倒任風流。
可憐不遇知音者,默默徒勞雪粲頭。
大丈夫,應自健,當斷不斷招其亂。
吹毛匣里冷光生,順逆縱橫靡不見。
言非清,行非律,動人齒頰頻瞋目。
肯似尋常新婦兒,閨閣停針倦出沒。
不重真,不惡俗,鎮(zhèn)日如斯試甄別。
蕭蕭且學一陶朱,謾鑿腴田消歲月。
每自笑,還自哭,唼舌吻唇甚么物。
大抵還他作者知,重疊三三即六六。
”以康熙二年癸卯十二月十一日示寂,遺言阇維,粉骨為餅,葬之江中。
離指初居昭覺寺,闡化有年,學者歸之。
每有論說,直指人心,啟迪者多。
晚歲徙居新繁西河寺,遂終于斯。
壽六十,夏臘三十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山東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授新城、蠡縣知縣,歷刑部主事,結(jié)楊嗣昌,得改兵部主事,累遷禮科給事中。后以事謫國子博士,乞假歸。明亡,與弟沈迓設(shè)砦自衛(wèi)。清兵至,闔門死難。
維基
沈迅(1605年—1647年),字羽公,號宙泉,山東登州府蓬萊縣籍,萊陽縣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進士,工部觀政,授新城縣知縣,崇禎六年調(diào)任蠡縣,十年行取入京,十一年欽選刑部河南司主事,調(diào)任兵部武選司主事,升職方司員外郎,改兵科給事中。
上疏請裁減驛站,廢建寺廟,后遷任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
請假回鄉(xiāng),在萊陽修筑孫受堡,抵御清軍。
明亡后,拒絕剃發(fā),據(jù)堡堅守,順治四年五月,清軍攻破山堡,沈迅與弟沈迓等全家一同殉難。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通容,字費隱,福清人,本姓何。杭州徑山寺僧。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費隱。姓何。福清人。年十四。依鎮(zhèn)東慧山祝發(fā)。初參壽昌。博山。及云門后聞密云。寓吼山。遂往謁。被打從前伎倆知見一切冰釋。云始問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汝作么生會。師云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云便休去。既而云主金粟。命職西堂。明年隨赴黃檗。以源流衣拂付焉。大明崇禎丙子歲。師自黃檗遷金粟。丙戌遷天童。又遷超果。又遷福嚴。大清順治庚寅。師受鎮(zhèn)將。邑侯。諸鄉(xiāng)紳。請上徑山。鉗錘衲子。寒暑弗懈。賜昌治杖偈云。覿體現(xiàn)前描畫不得。妙運超方。了無群惑。指點人間。疏通正脈。如天童示云。且道歷代祖師。安身立命。在甚么處。莫是在天上人間么且喜沒交涉莫是在魔宮佛界么。且喜沒交涉。莫是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么。且喜沒交涉。若向者里分曉得諦當。分明鐵饅頭。一任橫咬豎嚼。不妨大家有分。又超果示云。窮究參看。是什么意旨。看到無??煽?。參到。無可參。逼拶到結(jié)角羅文處。忽然突出眼睛來。?。元來教外別傳直指之道。得恁么近。本分事得恁么現(xiàn)成。妙明心得恁么靈通。真如性得恁么不變。如來藏得恁么含藏。公案得恁么無私。大道得恁么廣大。十方無畔岸。八面絕其遮攔??v目所觀。縱手所指。高低普應。左右逢原。取之無盡。用之不竭。事事歸宗。頭頭合輒。大用現(xiàn)前。不存軌則。豈不為最圓頓之法門。又徑山偶題云。五峰開似五蓮花。梵宇幽居勝足誇。龍象繼蹤那有億。祖燈續(xù)焰自無涯。蒼松夾道飛空入。翠竹藏天壓日斜。法座我登將甚說。萬山圍繞笑趺跏。一片婆心。孳孳矻矻。不知老之將至云。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通容,字費隱,姓何氏,福清人。
幼孤,叔父送之鎮(zhèn)東衛(wèi)依慧山出家。
年已十四矣,初參學壽昌經(jīng)有省,后參博山來、顯圣澄,俱以法器目之。
依澄最久,常命代座說法。
自謂吾斯未信,痛念大事因緣,不覺流涕,閱《密云禪師語錄》,傾心向慕,往謁于越之吼山寓次,橫機不讓,密唯痛棒,頭腦幾裂,一時知見,猛然頓釋。
自是,隨侍通玄黃檗,益入閫奧。
受屬后隨住黃檗,旋之金粟。
未幾,又遷天童,清理南山塔院,恢復東谷,贖還侵田三百馀畝。
方容之初入院也,遍謁祖塔,扶杖過東谷,見塔宇刋落,影堂淪墟,荒碑殘碣偃臥階戺間,皆先師銘詞,香積田數(shù),紀載詳盡,文旨斐然。
嘗有居民擬操巨斧,擊仆宋周益公碑銘不中,反中其首,因病創(chuàng)死,容衋然傷之。
未幾,得孫觀察子秀、張大將軍杰、吳參戎岱為之計匡復,辟荊榛,摧井灶,草薙而禽獼之,并按碑問諸侵蝕法產(chǎn)者。
于是,太白之陰、寶藏之林、興璿之英、七十二祖之靈,無復卷婁之垢藏,甌寠之曼聲。
至今論繼述功,于容稱最。
后主徑山,投老石門之福嚴。
清順治辛丑二月十九日示寂,逾數(shù)載始化,獲舍利無算,分供諸方。
著有語錄二十卷,弟子徹綱從石劍常分得舍利子一,大如菽,歸蜀昭覺起窣堵波于圓悟之左,破山之右,今猶鼎峙云。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四
釋通醉,字丈雪,姓李氏,內(nèi)江人。
生性沖澹,意氣灑然。
幼時母攜入寺,見金像巍煥,慨焉興感,愿謂母曰:“他日我亦如此。
”父母知非凡物,禮古字山清然落發(fā)。
嘗讀《法華經(jīng)》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皆以成佛道,因默忖曰:“成佛若是其易耶?
”乃上峨湄,欲得證悟,聞金粟密云門庭孤峻,卓有古風。
復舉“僧問:云門如何是佛?
門云:乾矢橛。
”聆之如石礙胸,直入西山參鑒隨,而隨不重機鋒轉(zhuǎn)語,一味平實,因圓戒法。
癸酉冬,仍歸古字,掩關(guān)山阿,讀諸家語錄,鎮(zhèn)日如癡。
會靈筏來自江南,言破山明荷金粟衣缽入蜀,負笈從之,謁明于萬峰,入室叩請,明曰:老僧不參禪,祗 愛伸腳眠。
正疑悶間,一夜方下榻,到著鞋不上,以手納之,忽然猛省,遂呈所見。
與明游白兔亭,觀瀑布,以丈雪字之,書偈曰:“畫斷蒼崖倒碧岑,紛紛珠玉為誰傾。
擬將缽袋橫欄住,只恐蟠龍丈雪冰。
”乃入記室。
丙子秋,造天童見密,夜聞版鳴,聲震山谷,忽大徹悟,更回萬峰,見而印可,復受之偈曰:“現(xiàn)身惡世可深藏,莫遂周胡嚴李張。
只待兔冰蛇吐火,始拈柏子祝吾香。
”由是力振頹綱,于烽煙浩莽中往來秦蜀。
康熙癸卯,還集昭覺,兵燹之后,荒涼滿目,而故址依然,意圖恢復。
作詩自見,詩曰:“廿年偶爾見華陽,屢跋荒榛覆古梁。
小徑淡分煙影石,幽巖初醒月華香。
驚人野鳥間歌嘯,科首殘黎牧大荒。
極目天涯無點翳,慚拋汗雨灑危疆。
”至乙巳,殿宇落成,果符蛇火之語。
復有詩云:“俄乘愿海到蠶叢,瓦礫 翻成釋梵宮。
祗 為聚沙作佛塔,常伸只手撮虛空。
長裙掃地山河動,短杖支云日月紅。
工成正擬垂簾臥,何期外有扣門翁。
”當康熙甲辰,時秉鈞者以湯若望圣眷方隆,煽其左道,有沙沃之變,聞玉林國師密楮達部,欲保全大雄報恩。
通醉遺書責之云:“既應一國之寵,當此魔強法弱之時,正宜挺身利濟,寧謐諸山,焉得重己剎而輕他寺乎?
”其嚴正類是。
晚歲休息于佚老關(guān),癸酉七月沐浴趺坐,作真歸告,示寂。
有《語錄》十卷、《里中行》一卷、《青松詩集》一卷、雜著文二卷,壽八十四,臘七十八,荼毗得舍利無數(shù),塔于寺西。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后有印正,字蓮月者,岳池江氏子。
母喪,聞僧誦經(jīng),有三界火宅語,悚然有世外之心。
因自斷發(fā),出涪陵禮破山明,尋具戒,并授偈拂。
始開法于東印寺,及入楚,??主福昌、天皇、玉泉三寺。
晚歲于玉泉,增修毗盧殿,勤勞二十馀年,遂成叢社。
寂于康熙三十年七月十日,壽七十有八,著有《語錄》,塔于寺東梅花洞北仙琴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江南常熟人,俗姓張,字牧云。明末出家于興福寺,后歷主古南、鶴林、天童等寺。常與士大夫游。有《懶齋別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通門,字牧云,號樗叟,常熟人。住秀水古南院。有《懶齋集》。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嘗熟張氏子小參云。婁江大海濱。信潮時匯止。地靈祥必鐘。杰出眾居士。資生各有家。團圞有子女。不染世間法。如蓮花在水。山僧乘時來。證明如上義。證明則不無。且道以何為驗。乃卓拄杖云。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經(jīng)行及坐臥。若論此事。如海濱人家。取魚相似。只因知得大海。有魚思欲取之。乃生個計較。造個船只。扯個風蓬。把定舵柄。請個熟海路的人。為了舡師。直至大洋去處。待等魚來。一網(wǎng)撒去。大魚小魚。滿載而歸。到家市賣。養(yǎng)育子孫。受用不盡。參學人。亦如是。先要知凡夫身中。決定有佛祖廣大靈明的大事。如海有魚。不生疑惑。不肯自昧。即思參禪。急圖發(fā)明。如取海魚生計較。放舍世緣。打起精進。千里萬里。覓訪知識。親近善友。求指路頭。切切提持。如依船師指導。忽于自己身中。悟得佛祖的大事。歸家保養(yǎng)。入廛垂手。興隆法門。上可以報佛恩德。下可以啟迪將來。受用亦無有盡。雖然如是。大海中。豈無風浪。豈無驚險。然而不生恐怖。一往直前者。蓋取魚的念頭切也。參禪何不如是。要圖發(fā)明佛祖大事。也須不顧危亡。不論境緣順逆。千魔萬難。直往不退。不愁佛法不到手也。佛法雖是現(xiàn)成事。若不如取魚猛勵。怎得到手。故參學人。須檢點自己。向來參究。能如取魚一樣急切否。能一往直前無退轉(zhuǎn)否。在叢林中。遇些小境緣。能不驚怖。不介意否。若或未能。畢竟參禪念頭。不如取魚念頭切。佛祖大事。何能打徹。所以古人云。把手牽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又云。如來于一切處成等正覺。于刀山劍樹上成等正覺。于鑊湯爐炭里。成等正覺。于棒下成等正覺。于喝下成等正覺。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只今還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選佛若無如是眼。假饒千載又奚為。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七
釋通門,字牧云,號臥庵,姓張氏,常熟人也。
從近邑破山寺洞聞祝發(fā),后參密云,得法于天童。
出世古南。
甲申渡江埽塔,遂主四明棲真。
復住嘉禾梅溪,遷破山及鎮(zhèn)江鶴林。
壬辰,延主天童,尋遷秀峰。
著有《七會語錄》二十卷及《別集》、《偶集》、《懶齋集》,盛行于世。
門生平蕭散磊落,蒞眾甚嚴,詩章超潔,書法遒勁,后退老于湖村恤廬。
康熙辛亥十一月望日,從容舒展而逝,塔于西資庵。
數(shù)年,忽洪水涌出,塔幾壞,因荼毗得舍利無算,其色晶瑩,投入水盆中,以發(fā)引之,聯(lián)如貫珠。
時曉山本晰主持天童,為建舍利塔于南山。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四
釋印水,字云橋,姓趙氏,化城人。
夙稟靈根,生而穎異。
幼罹災患,特然自立。
成童薙發(fā),應緣尋師,而性峻不群。
然每見游僧,輒起敬心。
甲申之變,中原鼎沸,寇盜蜂生,被驅(qū)入營,遂流漂泊一十三載。
戊子,隨營之楚,寓?(女朮)歸山,受具于常樂律主,時年二十三矣。
辛卯,返蜀謁破山明于開中鳳城,問訉之馀,舉拳擊掌,頓發(fā)疑情。
甲午,坐夏七日,寢食俱廢,偶承瓦盞,墮地有聲,觸碎疑團,身心愉快,欲求印證而峽道未通,思明至切。
辛丑秋,川亂初平,疾趨雙桂。
一日入室,問:行不出戶,坐不當堂?
水云:月堂前掛,松竹引清風。
曰:未是。
水再擬議,即驀然一棒,水一喝而退。
他日,為水更號“云橋”,書偈于扇賜之云:“欲向高梁未得來,而今夢醒難開。
急將一句活頭語,痛為吾賢莫亂猜。
”是冬,拔充教授。
甲辰春,重示偈云:”曾聞古德輔叢林,逆順機緣無二心。
自此任教肝膽碎,終身相繼意深深。
”命監(jiān)院事,未幾,即付法卷。
丙午,寂,為校刻《語錄》,全稿三十一卷。
己酉春,繼主雙桂,設(shè)千日禪期,請于官吏,給寺四界印照,蠲免雜征,刋石立碑,垂之來世。
乙卯夏,書退院語一篇,卜居香水庵,削牘啟諸同門,承茲仔肩,卒鮮應者。
癸亥,為臺諫黃公所請,復理院事,衲子如歸。
時雙桂舊棟悉為蟻蛀,風雨搖撼,其勢甚危,乃鳩工庀材,次第興革,四載落成,而水亦老矣。
以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五月十七日示寂,壽六十八,臘四十六,塔于雙桂山左。
有《語錄》十卷,《雜詩》三卷。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七
釋圓惺,字鑒庵,一號傳真,姓蘇氏,西蜀通江人也。
幼失恃怙,依于外宅。
九歲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禮偶然師出家,后為破山老人行者。
清順治三年,出蜀入楚,謁玉泉恒河律師,潛心向?qū)W,五年進具,肄習律儀,兼窮賢首,二時聽受。
十有七年,嘗參耳根圓通,猛然開寤,為主僧一真所知。
真本當陽劉氏子,初習賢首教觀,洞明經(jīng)旨,嘗講《楞嚴經(jīng)》,說三聚戒,得圓通法門及體性三昧者,不可勝數(shù)。
惺參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來在者里,何須向外求。
爛嚼人糟粕,驢年未了休。
真為印可,付以衣法。
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鎮(zhèn)將郝公請演《金剛》、《楞嚴》。
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講《法華》,皆能闡明秘奧,妙入幾微。
教海神龍,無以踰之。
三年,游金陵,見華藏大咸,問訊之馀,一喝云:“汝興教乘,此喝應如何講?
”惺曰:“下文繁冗,附在來日。
”歸寮,呈頌曰:“晴天轟霹靂,平地起波濤。
欲曉如斯旨,冢頭渰萊蒿。
”咸覽之,嘿然。
翌日,咸復問曰:“《楞嚴經(jīng)》空有俱非,汝試說之?
”惺答以偈曰:“說有不有,說空不空。
行住坐臥,常在其中。
”咸厲聲曰:此子大有悟入。
已而入兩浙,謁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參木陳老人,為道玉泉山水之勝曰:“堆藍出仙掌,泉吐漱玉珠。
”語意雋絕。
四年,由四明禮南海,拜舍利,越石梁。
五年,復至華藏,代座說法。
咸付以衣拂,惺辭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說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辭為?
”惺拜而受之。
六年,登九華、清涼,道出終南,至峨嵋。
十三年,乃旋玉泉,結(jié)茅山腰。
川湖總督蔡公毓榮,重輝殿宇,廣增香田。
十八年,提督徐公請開堂弘法,一時賢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鶴飛梅谷,照玉瑩石,皆當機演唱,王公士庶亦樂聞法要。
二十二年,創(chuàng)修珠橋。
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
三十五年,邑侯以關(guān)陵請,為建坊表。
三十七,葺觀泉亭,董治唐賢碑碣。
三十八年,復神州,刻惠王所書《法華經(jīng)》板。
其維持象教,不憚勤苦。
四十年三月八日,說偈而逝。
先數(shù)日,自知期至,力疾還玉泉,與眾?別,語音瑯瑯,其病若失。
眾方冀其延年,乃如約而去。
世壽七十四,僧臘五十四。
門人建塔于羅漢山,荊州釋天茨為之銘,以彰盛德。
天茨文詞爾雅,別有傳,具弟十科。
惺著有語錄二卷。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