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杏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葷酒不入于口。十六游金陵。聽講法華。嘆曰。求之在我。豈可循文逐句哉。遂禮五臺靜庵通剃發(fā)。次參壽昌。機語弗契。入閩。一日閱趙州有佛不得住因緣。有省。再謁昌。昌問。蟻子解尋腥處走。蒼蠅偏向臭邊飛。是君邊事。臣邊事。師曰。臣邊事。昌呵曰。大有人笑汝在。一日登廁。睹登樹人大悟。趣見昌。昌問子近日何如。師曰。有個活路。只是不許人知。昌曰。因甚不許人知。師曰。不知不知昌問。婆子具什么手眼。便燒庵趁僧去。師曰。黃金增色爾。又舉僧問玄則。龍吟霧起?;[風生公案。命作頌。師頌曰。殺活爭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蹄。昌笑曰。子今日方信。吾不汝欺也。萬歷三十年。住博山云。此事不從功行得。不從修證得。不從思議得。不從學問得。不從禪定得。有一等人。閉門作活。暗里休心。將自己身心。煉得如枯木寒灰。蟲唼衣而不知。蛛結網(wǎng)而不顧??v是百年在定。終如一個死人。于本分事中。全無交涉。所以玄沙曰。直饒如澄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系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此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燒冰。箭既離弦。無返回勢。須就明中取則。向花柳街前。逴得九衢春色。于芙蓉岸上。帶來八面秋風。應用無虧。隨緣自在。且道作么生。是博山行履處。良久曰。祇有一雙窮相手。不曾輕揖等閒人。況博山與諸人。同途不同徹。諸人向正位中來。博山不在正位。諸人在博山。拂子里許。諸人向偏位中來。博山。不在偏位。拂子在諸人袈袈里許。所以道。對面不相識。千里卻同風。若向這里徹去。當下知歸。不留朕兆。故我釋迦大師。為勇猛眾生。成佛在一念頃。為懈怠眾生。得果滿僧祇劫。博山。恁么道。猶是葛藤。諸人也須絆斷始得。且道絆斷后。作么生行履。卓拄杖曰。不因樵子徑。爭到葛洪家。崇禎三年秋示疾。首座問。和尚尊體如何。師曰。盡有些子受用。座曰。還有不病者也無。師曰。熱大作么。座曰。來去自繇。請道一句。師書歷歷分明。四字。投筆坐化。塔全身于本山。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無異禪師者。
名元來。
廬州舒城人也。
姓沙氏。
胎乳絕葷。
耳目不涉塵垢。
年十六。
游石頭城聽法華。
自信佛法。
不從人得。
乃禮五臺靜庵沙門。
著垢衣。
五年精核教觀。
振錫南還。
上峨峰。
謁無明經(jīng)公。
自負人無我。
及輒辭行。
經(jīng)公斂目危坐而已。
師不測。
竟去入閩。
寓白云峰。
閱古尊宿語。
忽有所得。
再謁經(jīng)公。
陳其見處。
公曰。
蟻子解尋腥處走。
蒼蠅偏向臭邊飛。
是君邊事。
臣邊事。
對曰。
臣邊事。
曰。
大有人笑你在。
師愕然曰。
到者里。
因甚不是。
公曰。
此不是。
彼皆然。
師乃傾心哀請。
公惟斂目。
師益不測。
一日聞泥神倒地聲。
不覺踴躍。
呈偈于公。
公仍斂目。
命以宗乘堂別居之。
居年馀。
每呈偈頌。
公斂目如前。
師因感泣。
以為依公決擇。
不蒙指示。
歲序推遷。
何了日耶。
偶登廁。
睹上樹人。
乃明大旨。
嘆曰。
今日方知。
師不我欺也。
萬歷壬寅。
師年二十有八。
出住博山。
而持重端嚴。
篤行古德之風。
入其門者。
心容俱肅。
尋應閩之董巖。
鼓山大仰。
復還博山。
參徒大集。
是時。
經(jīng)公已遷壽昌。
父子道價。
喧騰宇內。
僧問如何是功。
師曰。
一人同一春。
如何共功。
師曰。
力士舁杖鼓。
如何是功功。
師曰。
猢孫上露柱。
曰。
不得敲唱雙舉。
請示正中妙葉。
師曰。
高底云繞樹。
遠近鳥銜花。
如何是君。
師曰。
水有筋山有骨。
如何是臣。
師曰。
鹡鸰鳥鳴似哭。
如何是君視臣。
師曰。
千年老樹掛枯藤。
如何是臣視君。
師曰。
樓頭畫鼓正三更。
如何是君臣道合。
師曰。
金闕鳳銜丹詔去。
邊陲人唱凱歌歸。
僧作禮。
師曰。
君位中事作么生。
對曰。
虛突兀。
師復打。
時。
慧臺鏡禪師。
早得旨于經(jīng)公。
翛翛瓢笠。
剝啄諸方。
諸方以矮師叔類之。
過訪于師。
適師升座。
鏡出震威一喝曰。
百丈聞喝。
三日耳聾。
且道。
是那三日。
師曰。
秋風多帶殺。
秋露愈加寒。
鏡拂袖歸眾。
師便下座。
鏡后隱于武夷石屏巖。
相隨者。
樵汲數(shù)輩。
禪衲尋風求之。
鏡悉指歸博山。
崇禎二年。
魏國公徐弘基。
請師說法南京天界。
使符三至。
師始一出。
象龍沸集。
大廓曹洞宗風。
上堂曰。
達磨大師。
航海而來。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雖則門庭萬仞。
壁立千層。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乃至六代傳衣。
五宗競出。
運無礙輪。
化無緣眾。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溈山大師。
敲唱同行。
暗機圓合。
傾瓶以辨超方。
撼茶而彰妙用。
秖演一心法。
更無馀事。
云門大師。
箭鋒相拄。
函蓋乾坤。
揚眉落臼。
顧盼猶遲。
如流云翔鶴。
湛水晴空。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法眼大師。
拈現(xiàn)前石。
塞虛空口。
一切處現(xiàn)成六根互用。
六用齊施。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臨濟大師。
一語中。
三玄。
一玄中。
具三要。
驅耕夫牛。
奪饑人食。
電光石火。
開眼猶迷。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洞山大師。
混不得類不齊。
立寶鏡三昧。
炤學人肺肝。
分五湖玉石。
雪盛銀碗。
月炤金沙。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乃至博山。
今日遠承諸祖慈蔭。
循規(guī)蹈矩。
借路還家。
駕輕就熟。
秖演一心之法。
更無馀事。
諸昆仲含靈。
具此一心之法。
學人學此一心之法。
三世諸佛。
歷代祖師。
示此一心之法。
故楞伽云。
佛語心為宗。
諸昆仲。
那個臺無月。
誰家樹不春。
卓柱杖下座。
師毅辭還山。
傾都遮留。
籃輿不得。
前乃宵邁。
緇素追攀。
望江而立。
徐公歲序存問不間也。
師既大弘洞宗。
常隨侍者。
萬馀指。
如臨一人。
僧問。
如何是不聲色墮。
師曰。
斷橋分野水。
如何是類墮。
師曰。
孤棹舉平原。
如何是尊貴墮。
師曰。
裂破幾層清世界。
倒騎玉象趁麒麟。
銀碗盛雪。
明月藏鷺。
意旨如何。
師曰。
露骨瘦上環(huán)紫霧。
塞流小澗長青苔。
師開化幾三十載。
未易肯諾。
或請入草求人。
廣紹先澤。
師太息曰。
吾宗。
貴得真脈。
妙葉玄機。
茍不然仍瓦解耳。
吾何忍哉。
語畢泣下。
自后遂不上堂。
示疾于崇禛庚午之秋。
訚首座問曰。
和尚尊體如何。
曰。
盡有些子受用。
訚曰。
還有不病者么。
曰。
熱大作么。
訚曰。
去來自繇。
請道一句。
師書歷歷分明四字。
跏趺而寂。
塔于博山。
坐三十九夏。
其年僅五十六也。
贊曰。
投子世大陽之代。
須憑秀圓通協(xié)而成之。
其道始著。
真歇稟丹霞之嗣。
還借炤長蘆薦而褒之。
此話方行。
博山父子。
遠紹少室之宗。
不叨馀力。
大衍新豐之調。
本自天。
然其說法。
則橫空鳳舞。
激揚則擲地金聲。
至其慎重真脈。
常自下涕。
語云。
猛虎生兒。
勢不能食牛者。
輒癈之。
其博山之山之謂與。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天隱禪師者。
諱圓修。
出荊溪閔氏。
說法磬山報恩。
初與天童悟禪師同出龍池傳之門。
是師為笑巖真孫也。
師幼明敏。
生知佛乘。
常以心齋報母。
然留連俗諦。
幾失前因。
一日過講肆。
聞楞嚴經(jīng)云。
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師惕然驚畏。
擇龍池幻有傳和尚。
而依止焉。
傳示趙州無字話頭。
師參之半載不發(fā)。
改看本來面目。
提撕猛切。
一日普請出窯次。
有覺所道者云。
聞常多菩薩。
出現(xiàn)于四大名山。
神通廣大。
傳公厲聲曰。
我者里亦不少。
師僉曰。
如何是神通。
傳曰。
快度磚來著。
師染指法味。
心不外緣。
經(jīng)百馀日。
偶閱楞嚴。
佛咄阿難云。
此非汝心。
師脫然慶快。
如善財入彌勒大閣。
了釋前疑。
及侍傳公。
入城被喝。
便契臨濟主賓炤用之句。
于是。
上天界訪云松。
過能仁謁文齋。
出沒奇機。
不無可紀。
萬歷辛丑。
傳合掩關于龍池曰。
汝既有新入處。
不妨更加精進。
他日利導有情。
則吾望足矣。
未幾。
傳公北行。
師悵然消遣關中。
惟拈頌而已。
于其古德公案。
如庖丁之解牛。
而無礙刃游也。
獨疑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話。
復枯坐蒲團二載。
忍聞驢鳴。
大悟差別玄旨。
有偈曰。
忍聞驢子叫。
驚起當人笑。
萬別與千差。
非聲非色鬧。
甲辰。
北省傳公于燕京之普炤寺而師資深契合焉。
仍涉獵講庭。
瀾翻藏海。
探竿禪席。
料揀權宜。
住后常曰。
山僧南北往還。
親近知識一十八載。
跋涉勞碌為己躬。
切無少怠也。
嗚呼。
師之入道。
誠異今時。
故得處真實。
用處諦當。
常以虛空撲落地語。
酬僧理藏鋒之問。
以湖州蘿卜宣州姜。
酬事藏鋒之問。
以有水皆涵月。
無山不帶春。
酬理事藏鋒之問。
以無手人行拳。
酬不涉理事藏鋒之問。
又僧問。
如何句到意不到。
師曰。
言言見諦。
步步迷蹤。
如何意到句不到。
師曰。
只在舌尖頭盡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俱到。
師曰。
有時獨倚庭欄上。
閒看梅花四五枝。
如何是意句俱不到。
師曰。
落花流水去。
空負浪游人師暮年。
從石磬山。
遷湖之報恩寺。
示眾曰。
老僧住個破院子。
不能時時為眾提持佛法。
賴土木瓦礫。
與諸人轉大法輪。
發(fā)諸人大機大用。
諸人切不得當面蹉過。
若蹉過。
只知事逐眼前去。
不覺老從頭上來。
一日俄集眾諄誡。
復以后事付囑及門上首。
趺坐儼然而寂。
瘞全身于報恩之左。
順治戊戌。
大覺琇禪師。
應北詔時大會諸山。
移塔于宜興之白云庵。
初師居右磬。
諸方有以臨濟玄要。
配合教乘。
作奇特商量者。
師[憑-馬+氏]其惑。
常著書復問之。
并頌示諸識者。
其頌曰。
第一玄。
一字不加畫。
分明是個賊。
咄咄咄。
咄處且最毒。
第二玄。
快手何曾先。
撒沙并撒土。
露露露。
露出娘生褲。
三玄。
一曲江村岸。
風月隨時看。
收收收。
收去個中流。
第一要。
驀地忽一笑。
笑倒須菩提。
攙起迦葉老。
第二要。
袖里個金圈。
拈出是莖草。
瞬目牛吞了。
第三要。
伸縮誰能炤。
只手握雙拳。
打得虛空叫。
師之提唱精奧。
大率如此。
其門賢箬庵問禪師。
編師全錄流通。
與天童悟。
齊名于世。
贊曰。
世傳曹溪下。
惟青原南岳應讖。
殊不知嫩桂者。
代不乏人也。
而石霜下。
有楊岐積翠也。
次出佛果之門者。
大慧虎丘也。
次無準下。
復出雪巖斷橋也。
師既出龍池。
又與天童并駕。
化周宇內。
其久昌二桂。
凡五抽嫩矣。
其根芽懸讖于少林。
有以也夫。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四
釋行泰,字杏堂,初出家依止南岳優(yōu)曇林,得法于衡陽萬壽寺若劍司,亦傳曹洞三十二世者也。
康熙己未春,萬壽老人命居潭州谷山寶林禪寺,且應長沙諸孝廉之請,二月八日入院上堂,示眾以三玄三要,復指西來意云:“但道澗上櫻桃少婦面,徑邊棕樹夜叉頭,與先谷山是同是別?
”眾憚其鋒,莫敢究詰。
泰禪機超妙,而文義斐然,有《破院歌》,初住谷山作也。
其詞曰:“破落僧、破落院,破破落落真風見。
生涯只在嶺頭云,活計從來山一片。
聽猿啼,聞虎嘯,正是山家真?zhèn)€妙。
半邊砂罐煮清泉,野客同餐歡共笑。
松逸清,范湖渺,人清淡若秋云皎。
舜蹠雞鳴總一心,英雄幾識春光老。
楊岐屋,懶殘巖,今古無人德共排。
惟有杏堂風味別,松根盤石獨安懷。
也無煩,也無惱,萬事拈來都靠倒。
狼煙消盡任遨游,子房韻入青霄嶂。
丹已成,火已到,跨鶴凌云無影向。
我自生來性逸舒,一間破屋幽情放。
”因此復得檀助,重葺寶寧。
后圭峰以木鐸,于岳麓說戒,請?zhí)赡ィ魃⒅Z延之上堂,謂:“以水合水,以鏡照鏡,猶是兒孫邊事,更有向上一著,且道如何是向上?
”以杖一卓曰:“一堂風冷澹,千古意分明。
”壬申冬,開法長沙興化,上續(xù)弁山雪為五世,次紹云巖瑩為四傳,著有《語錄》、《偈頌》八卷。
釋玄劍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四
玄劍英禪師者,亦湘人也,康熙戊辰還湘,造神鼎,訪一揆。
時龍牙法席久虛,一揆強英住之。
開法三載,不欲久居,乃拽杖歸神鼎。
三十三年,長沙易啟萃迎主福嵩寺,蓋易子新建以報劬勞者也。
英有三玄頌云:“第一玄,圣凡罔措擬何宣,髑髏有眼猶能視,枯木龍吟識未乾。
”“第二玄,石女停機尚未然,拈起龜毛斷貫索,千七百則一齊穿。
”“第三玄,法界都盧在目前,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連。
”英所著語錄頌偈,易子請授梓而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