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國荃

相關(guān)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湘雅摭殘
劉鑒,字慧叔,亦湘鄉(xiāng)曾忠襄媳,菱生觀察母。
著有《分綠窗集》,趙芷孫序謂集中各體,皆贍逸溫雅,并舉其佳句如《暮春雜感》云:“冰蠶老去絲猶在,梁燕重棲夢已非。
釵影臨窗欹玉燕,篆煙如水冷金猊。
新愁別苑悲花落,舊恨離亭悵鳥啼。
”《和菊生再侄》云:“武昌春到江魚美,衡岳霜清旅雁征。
”《與重伯侄話江寧近事》云:“名心早為迍邅減,勝地回憐少小過。
”置之吳宮詹集中,殆莫能辨,故題辭有“百年文獻余彤史,一代宗風(fēng)屬絳紗”之句,其推服如此。

人物簡介

簡介
字華生,又字凝真,號冰蟾子,江蘇華亭人。
叔純女,曹焜室。
工詩詞,善繪事。
著有《忘憂草》、《采石篇》、《風(fēng)蘭獨嘯》三集。
其子重、媳李至燕、孫女鑒冰等皆能詩。
熊登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湖南人。
從鮑超、曾國荃軍,積功授提督。
以攻占天京,予云騎尉世職。
善謀劃,諸將稱為軍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3—1867 【介紹】: 清廣東花縣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龠門,號儒齋。道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任御史時曾疏劾鴉片戰(zhàn)爭敗將奕山。累擢至湖南巡撫。咸豐元年,守長沙拒太平軍達八十余日,城卒不陷。后贊助曾國藩編練鄉(xiāng)勇。咸豐末,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藍大順等起事。同治二年,在大渡河邊擊敗太平軍,殺害石達開及其部屬。卒于四川,謚文忠。有《駱文忠公奏議》。
維基
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吁門,號儒齋,廣東廣州府花縣人,清后期政治家、軍事家、儒生、文學(xué)家、書法家、湘軍將領(lǐng),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四川總督,謚“文忠”。
駱秉章父珝元,號誠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駱秉章出生于廣東省花縣炭步鎮(zhèn)華嶺村。
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其座師為穆彰阿,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
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率清兵拼死抵抗,并令用炮轟擊,其事未平,被革職留任。
后以守長沙有功(太平軍圍攻八十馀日不能克)而復(fù)職。
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
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
”一時傳為佳話。
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
駱秉章派鮑超赴湖北,以彭玉麟繼其后。
咸豐六年(1856),曾國藩告戒其弟曾國荃要“一聽駱中丞、左季兄之命,敕東則東,敕西則西!
”潘祖蔭曾言:“楚軍之得力,由于駱秉章之調(diào)度有方,實由于左宗棠之運籌決勝”。
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zhèn)壓云南藍朝鼎領(lǐng)導(dǎo)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余人。
賞加太子少保銜。
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攏子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后路,石達開被圍于安順場,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
駱佯稱答應(yīng),后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
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
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xié)辦大學(xué)士、四川總督,不久舊病復(fù)發(fā),死于任所。
追贈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3 【介紹】: 又名云官。
清湖北人,咸豐四年入太平軍。
后隸李秀成,累遷為主將,封納王。
從克丹陽、常州、蘇州,攻上海。
同治元年,與譚紹光逼上海;又與黃文金圍松江,攻上海失利后退蘇州,從援天京,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
蘇州被圍時,勾結(jié)清軍,刺死譚紹光,獻城投降。
仍為李鴻章所殺。
陳德風(fēng) 朝代:清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4 【介紹】: 名又作得風(fēng)、得松。
清末廣西潯州人。
入太平軍。
咸豐三年為北殿承宣官。
十四年謀叛,通款于圍城之曾國荃,事泄,為洪仁發(fā)逮捕,李秀成賄賂有關(guān)人員,保留其命。
天京失陷,為湘軍所俘,被殺。
朱南桂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6 【介紹】: 清湖南長沙人。
咸豐同治間先后從羅澤南、曾國荃鎮(zhèn)壓太平軍,圍攻天京時先破神策門。
官至歸德鎮(zhèn)總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70 【介紹】: 清浙江山陰人,字竹崖。道光十三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永平知府、順天府尹、陜西巡撫等。咸豐八年,在直隸總督任上,以英法聯(lián)軍陷大沽炮臺,奪官戍軍臺。后復(fù)起用,歷陜西、山東巡撫,署湖廣總督。還京,至刑部尚書。卒謚端恪。
維基
譚廷襄(?
—1870年),字竹厓,浙江山陰人,同進士出身。
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
歷官直隸永平府知府,保定府知府、順天府尹、刑部侍郎。
咸豐六年(1856年)出為陜西巡撫。
咸豐七年(1857年)署直隸總督。
咸豐八年(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軍攻佔大沽炮臺,進軍天津。
中英簽訂《天津條約》。
因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參劾,譚廷襄被革職遣戍軍臺。
咸豐九年(1859年)以三品頂戴署陜西巡撫。
時值英法聯(lián)軍進攻北京,款議未定,恭親王奕?、文祥等奏請咸豐皇帝西巡,遭譚廷襄與陜甘總督樂斌上疏反對。
咸豐十一年(1861年)授山東巡撫。
山東諸郡縣群盜蜂起,捻軍自安徽入山東,幅軍、長槍會、白蓮教等同時反清。
僧格林沁大軍駐山東督剿,譚廷襄率兵出省協(xié)助,并督各郡縣團練防剿。
同治元年(1862年)兼署河?xùn)|河道總督。
同治三年(1864年)入為刑部左侍郎,歷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wù)、戶部左侍郎等職。
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撫曾國荃疏劾湖廣總督官文貪庸驕蹇,官文罷職,令廷襄署湖廣總督。
同治六年(1867年)回京,署吏部侍郎,遷左都御史。
再遷刑部尚書,兼署吏部。
同治九年(1870年)卒,贈太子少保,謚端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1—1872 【介紹】: 清湖南湘鄉(xiāng)人。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
道光十八年進士。
授檢討,累擢為禮部侍郎。
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為湘軍。
四年,湘軍出戰(zhàn)。
發(fā)布《討粵匪檄》。
數(shù)年間,攻占武漢、九江等重鎮(zhèn)。
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
清廷乃授為欽差大臣、兩江總督。
十一年,占安慶。
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復(fù)命節(jié)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wù)。
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于國藩。
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
后復(fù)督兵戰(zhàn)捻軍,無功。
與李鴻章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xué)生留美。
七年,以武英殿大學(xué)士任直隸總督。
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xié)。
旋還任兩江,卒于官。
謚文正。
論學(xué)謂義理、考據(jù)、詞章缺一不可。
所選《經(jīng)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于世。
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四二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湘鄉(xiāng)人。道光戊戌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兩江總督,封一等毅勇侯。贈太傅,謚文正。有《求闕齋詩集》。
詞學(xué)圖錄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湖南湘鄉(xiāng)人。晚清重臣,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軍事家、理學(xué)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xué)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變化發(fā)展,選編《經(jīng)史百家雜鈔》以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xiāng)派。清末及民初嚴復(fù)、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其文風(fēng)影響。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調(diào)》及《經(jīng)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偯对恼?。
維基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人。
生于清朝長沙府白楊坪(現(xiàn)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子坪),譜名傳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孫(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時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軍創(chuàng)始人和領(lǐng)袖,也是中國近代重要政治家、軍事家、理學(xué)家、書法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詩人、外交家、實業(yè)家、改革家、儒生,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晚清另一重臣李鴻章有師徒關(guān)系。
道光進士,曾任四川鄉(xiāng)試正考官、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等,擢禮部右侍郎、歷署兵、吏部侍郎。
1852年奉旨組辦湘軍,以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其所創(chuàng)立的湘軍更成為晚清的依傍,曾國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為漢臣之首,同時亦擴大了地方權(quán)力,其門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勢力幅及整個官場。
1860年8月,授曾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wù)。
尋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開始曾國藩支持恭親王奕?主持的洋務(wù)運動,大力支持地方興辦實業(yè),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對待洋人,從而成為慈禧太后的重臣。
1871年奉旨處理「天津教案」,但因與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罵,甚至被諷為「曾國賊」,因此積勞成疾,結(jié)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歲,謚文正。
曾國藩與徒弟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襲罔替。
有《曾文正公全集》。
1864年7月,曾國藩和曾國荃率湘軍攻破當時的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傷無數(shù)。
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
又有一說,“曾剃頭”此一外號來自曾國藩治軍極嚴,小過即斬,號稱「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中國近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蔣中正和毛澤東高度評價過曾國藩。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xué)而已矣。
博學(xué)如基礎(chǔ),今人無學(xué),故基礎(chǔ)不厚,進懼傾記。
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即使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蔣中正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
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dǎo)高級將領(lǐng)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2—1861 【介紹】: 清湖南益陽人,字貺生,號潤芝,亦作潤之、詠芝。
道光十六年進士。
道光末署貴州鎮(zhèn)遠知府,鎮(zhèn)壓苗民及李元發(fā)起事。
咸豐四年,以道員率勇由湘入鄂,進攻太平軍。
在鄂歷按察使、布政使,署巡撫。
六年,攻克武昌,實授巡撫。
后派遣湘軍李續(xù)賓等部進攻贛、皖。
三河敗后,仍支援曾國藩、曾國荃兄弟進攻安慶。
林翼在鄂定厘金,通鹽運,多方籌餉,為湘軍后盾。
十一年,在太湖縣前線,督攻安慶,因陳玉成軍西進,回援武昌,安慶之圍不撤。
是年八月,湘軍破安慶,曾國藩奏捷,推林翼為首功。
世亦并稱二人為曾胡。
同月,以久病在武昌咯血死。
謚文忠。
有《胡文忠公遺書》。
黃鶴樓志·人物篇
胡林翼(1812—1861) 清代官員。字貺生,亦字潤芝,湖南長沙府益陽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編修,歷任安順、鎮(zhèn)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四川按察使,官至湖北巡撫,撫鄂達七年之久,直至去世。與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并稱為“同治中興四大名臣”。同治十年(1871)經(jīng)總督李瀚章和巡撫郭柏蔭奏請得旨后,于黃鶴樓后建立“官胡二公祠”奉祀官文、胡林翼。胡林翼有題黃鶴樓聯(lián):“黃鶴飛去且飛去,白云可留不可留?!?/blockquote>
維基
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之,湖南長沙府益陽(今益陽市赫山區(qū))人,晚清中興名臣、政治家、文學(xué)家、理學(xué)家、軍事家,是湘軍前身湘勇重要首領(lǐng)。
道光丙申進士,官至湖北巡撫。
祖父胡顯韶,為諸生;父親胡達源,任翰林院侍講。
胡林翼生于嘉慶十七年六月初六日酉時,少時風(fēng)流無賴,然天資聰穎,“篤嗜《史記》、《漢書》、《左氏傳》、《資治通鑒》既中外輿圖地志,山川危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
”道光十年(1831年)在桃花江陶氏別墅娶兩江總督陶澍之女陶靜娟,婚后仍流連于秦淮河畔,陶澍說:“潤之之才,他日勤勞將十倍于我,后此將無暇行樂,此時姑縱之。
”道光十六年(1836年)24歲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先后充任會試同考官、江南鄉(xiāng)試副考官(文慶任主考官),道光廿年(1840)因江南鄉(xiāng)試安徽錄取人數(shù)超額事降一級(從七品)調(diào)用(文慶遭革職)。
期間岳父陶澍去世,后父喪丁憂去職,長達七年,服闕后,捐納內(nèi)閣中書。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知府分發(fā)貴州, 歷任安順、鎮(zhèn)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勵志政事,軍興而后益以名節(jié)厲世,頗似信國少保”。
在任強化團練、保甲,鎮(zhèn)壓黃平、臺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族起義和湖南李沅發(fā)起義,后總結(jié)戰(zhàn)爭經(jīng)驗編成了《胡氏兵法》。
太平軍西征,湖北成為主戰(zhàn)場,胡時任安順知府,曾國藩推薦其襄助湖廣總督吳文熔,咸豐四年(1854年)春,擢貴東道。
出黔抗擊太平軍,胡率600名貴州練勇奔赴湖北戰(zhàn)場,無奈尚未抵達武昌,吳已兵敗自殺;7月,升四川按察使,仍駐防岳州;9月調(diào)湖北按察使,赴援九江。
1855年3月,升湖北布政使,率大軍回援武昌;4月,武昌失守,前三任湖北巡撫皆于任內(nèi)陣亡,或被太平軍逼迫自盡,武昌失守,至胡就任后才反敗為勝守住武昌,并二度派兵拯救初用兵不知軍的曾國藩部,奉詔署湖北巡撫,負責(zé)南岸軍事,與曾國藩策劃圍攻武昌。
領(lǐng)清軍與太平軍激戰(zhàn),三奪武昌,次年12月,第四場爭奪戰(zhàn)清才收復(fù)破武昌城,授胡湖北巡撫。
咸豐七年(1857年),擊潰陳玉成部,次年五月攻佔九江,不久合圍安慶;十一月,主力李續(xù)賓部在“三河之戰(zhàn)”全軍覆沒,其勢遂受挫。
咸豐九年(1859年),與曾國藩分兵四路進攻安徽。
咸豐十一年(1861年)春,太平軍攻入湖北,胡林翼率部回援,八月曾國荃攻下安慶,時皇帝咸豐病逝,胡聞訊大慟致病情加重,八月二十六日亥時,胡林翼在武昌病卒。
胡與正房陶靜娟生有一女胡端儀,咸豐三年(1853)五月嫁監(jiān)察御史周開銘。
共 2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