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施仁思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三二
鄧承宗,字孝旃,江陵人。
道光乙酉拔貢。
有《藻香館詩鈔》。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施菼(1848~1909),原名藻修,字悅秋,一字采生。
清彰化鹿港人。
光緒十二年(1886)因清丈田畝事,違逆知縣李嘉棠;適逢施九緞起事抗官,受株連,被劉銘傳革去廩生身份,并遭通緝,遂逃往泉州,改名菼。
光緒十九年(1893)中舉。
乙未(1895)割臺時,曾與士紳施仁思、莊士哲、吳德功于彰化白沙書院設籌防局,事敗內渡。
于晉江衙口興建「?玉山莊」。
曾興洋學,參與創(chuàng)建泉州府立中學;辦洋務,捐資漳廈鐵路,并擔任鐵路協(xié)理之職。
生平頗有詩名,詩作大多已散佚。
近年施氏后裔施性山整理《?玉山莊聯(lián)珠集》、《?玉山莊唱酬集》,收錄施菼、施緝亭、施介予祖孫三代的楹聯(lián)、詩稿,及與詩友間的唱和之作。
茲以《?玉山莊聯(lián)珠集》所收施菼《慕慕廬廬集稿》詩八十首為底本,并參照洪繻《披晞集》、吳幅員《臺灣詩鈔》、陳漢光《臺灣詩錄》、賴子清《臺海詩珠》編校。

人物簡介

全臺詩
王學潛(1868~1927),字卿淇,號畏庵。
臺中清水三塊厝人。
祖籍福建安溪,其祖先王植瑚于乾隆年間渡臺。
二十歲補臺灣縣廩生,與堂兄王文章、王卿敏俱有聲于時。
乙未(1895)日軍侵臺,與林文欽、施仁思、莊士哲、許肇清、林朝選、吳鴻藻等地方紳士輪流負責彰化地區(qū)防務。
明治卅年(1897)被任為莊長,未幾辭職。
曾旅居北平,戊戌(1898)維新失敗,返歸臺灣。
明治卅四年(1901)受任臺中地方法院囑托,調查舊慣;次年(1902)八月獲授紳章;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櫟社。
大正十年(1921)「臺灣文化協(xié)會」成立后,被推為評議員。
曾與蔡惠如、林瑞騰等創(chuàng)協(xié)和制糖株式會社,也曾組織竹材會社,并創(chuàng)立牛罵頭信用組合。
工書法,草書、隸書皆挺拔勁秀,尤精八分書,臺中不少題匾皆出其手。
〖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丹青憶舊:臺灣早期先賢書畫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12月;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64。
〗有《卿淇詩草》六首收入《櫟社第一集》,其他詩作散見《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志》、《鳥松閣集》、《壽星集》、《東寧擊缽吟后集》等報刊詩集中,茲據(jù)以輯錄編校。
〖王學潛之生年有二說:一說1854年(見賴子清《臺海詩珠》),一說1868年(見《臺灣列紳傳》)。
因王氏有〈敬步則修宗兄六十自壽原韻〉詩,據(jù)詩題知王則修年紀長于王學潛,王則修生于1867年,因推知王學潛生年為1868年。
林纘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全臺詩
林纘(1887~1956),字述三,號怪癡、怪星,又號蓬瀛一逸夫、唐山客、苓草。
光緒十三年生(1887),少時就學于廈門玉屏書院,鄉(xiāng)人譽為神童,爾后因父親林修于臺北大稻埕設立國文研究塾,授徒講學,遂渡海來臺從父而學,父歿之后更繼父業(yè),改稱為礪心齋書房。
平生喜吟詠,大正四年(1915),與張純甫、李騰岳、歐劍窗等人創(chuàng)立「研社」,社址即在礪心齋書房,社員皆以「癡」為號,述三即「怪癡」;大正十年(1921)「研社」改為「星社」,社員亦以「星」為號,因改稱「怪星」,并參與編輯由社員出版之《臺灣詩報》。
次年(1922),先生創(chuàng)設「天籟吟社」,其礪心齋書房之學員多入社,故屬于一師生型的詩社。
1931年,有鑒于《三六九小報》、《詩報》古典文學刊物興起,遂與高弟吳紉秋創(chuàng)辦《藻香文藝》,因經濟困難,后續(xù)難繼,于1932年宣告???。
1935年,《風月》創(chuàng)刊,林述三出任副主筆兼會計部長,并有詩作及小說發(fā)表。
戰(zhàn)后,曾任《臺灣詩壇》、《詩文之友》顧問。
平生著作豐富,有《礪心齋詩集》、《礪心齋詩話》、《玉壺冰小說》等〖以上有關林述三之生平,主要參見陳驚癡前引文,文載《臺北文物》2:3,頁74-76。
更詳細訊息,可參潘玉蘭〈天籟吟社研究〉(臺北: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國文在職專班夜間班),2005),頁117-121?!?。
值得一題的是,「天籟吟社」迄今仍然持續(xù)活動中,而其特殊吟調,更為人所注意。
(黃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