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悟情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僧。常州府宜興人,俗姓蔣,字覺初,號密云。崇禎中住持天童寺。有《天童語錄》。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密云。
姓蔣。
宜興人。
生即端嚴。
總角時。
念世無常。
勤持佛號。
偶見壇經(jīng)。
宗門向上一路。
覺有入處。
凡山行及穿城歷市。
咸事參究。
一日負薪過山。
觸積薪而省。
聞禹門傳。
演法龍池。
往侍薙染。
閱三年。
每自勘心境對立。
以天地同根。
萬物一體語。
請益。
往往被訶。
抱憤成疾。
因閉關。
池過關前。
話及有心無心之旨。
師呈偈云。
心心即自心。
有無皆自心。
有無皆自心。
無心無自心。
池未許可。
又三年。
命監(jiān)院務。
奮發(fā)精進。
忽于銅官山頂。
悟情與無情。
煥然等現(xiàn)。
遂往覲龍池于都門。
池心折之。
因以無住法。
囑師南游。
自雙徑。
兩目。
天臺。
為諸名宿。
開發(fā)積疑。
莫不驚嘆。
得未曾有。
迨池歸。
叩師以扶持佛法。
師呈賞罰都與三十棒之偈。
池笑付拂。
未幾。
池遷化。
師感法乳恩深。
心喪三年。
煢煢在疚。
觸目注存。
大明萬歷丁巳。
遠涉匡衡。
還息于天臺通玄寺。
宗風大播。
次年應金粟請。
依荊榛。
餐葵藿。
龍象競歸之。
不踰時。
輪奐??起。
悉具叢林規(guī)制。
食以萬指。
凡師。
所過。
緇素瞻禮者。
喧填雜沓。
每至遮道不得行。
其山川阻隔。
從數(shù)千里外。
勤尺寸以請者。
師為之發(fā)蒙導滯。
一如親承熱棒。
而聲教四訖。
崇禎庚午冬。
自黃檗歸金粟。
四方歸依者益眾。
昌治入室授法名通昌。
司李黃元公。
請住天童。
昔天童山。
巍冠五山。
及到。
因洪水漂沒。
丹崖翠璧之間。
遺構蕭蕭。
遂任締造之役。
積十年。
臺閣崇隆。
堂室復疊。
望之若云蒸霞郁。
瓢笠濟濟。
三倍金粟。
師修列祖塔竟。
即有退藏之志。
一生開示。
舉從前千七百則公案。
悉落麈尾。
而斬葛藤。
撥開云霧。
其接引者。
自王公長者。
以至廝隸末流。
五比丘。
十弟子。
以及一闡提輩。
統(tǒng)以慈光攝受。
如偶成偈云。
十方世界恣橫眠。
那管東西南北天。
惟我獨尊全體現(xiàn)。
人來問著只粗拳。
其著述者。
為法證辨。
如鐘聲鏡影。
不墮語言文字之障。
共創(chuàng)復者法幢所賁即為寶坊。
而一杖一拂。
飄然物外。
絕不作一住相。
崇禎辛巳。
田太傅。
承皇貴妃田氏命。
躬赍紫衣入山。
祈師演法。
因請住留都大報恩寺。
師以衰邁力卻之。
是年七月之七日。
示疾。
跏趺而逝。
全身塔于天童南崗。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五
禪師。諱圓悟。字覺初。自號密云。宜興人也。明嘉靖丙寅。生于蔣氏。師生八歲。知世相無常。年二十六。發(fā)宿慧。二十七負薪有省。三十棄家。又四歲為僧。四十桐棺悟道。又六歲。得受記莂。五十二開化龍池。于是。六建法幢。示寂之年。七十有七。然生不為家。四海歸之。老不奉詔。朝廷慕之。及不忘慈。今古戴之。窣堵不虛尊。人天共享之。實為龍池之真乳。溯滹沱而拓曹溪。遠紹雞足之正裔也。師初棄家。赤手空肩。走事幻有傳禪師。傳嘉其志節(jié)。喜而度之。為大沙門。當機輒不爽旨。眾皆驚異。師終不自肯。心苦神勞。且代眾役。不知有己。偶過桐棺山頂?;砣淮笪颉G榕c無情。煥然等現(xiàn)。覓纖毫過患不可得。時傳公已居燕都。師即趨省傳公。公見乃大喜。喜師可倚以支我臨濟也。經(jīng)二載辭還。南上天臺探禹穴。因與周公汝登陶公望齡王公舜鼎。本色相見。脫略窠臼三公甚敬服。越之有道緇素。爭識師焉。傳公還龍池。師因歸省。公問。你到諸方。會見甚么人。師頓腳拍膝。以對公。公笑曰。許多時一些氣息也無。師曰。和尚疑則別參。公撾鼓集眾。付師衣拂。復召入楊前。以扶持佛法。勉師力行。以報先宗師。即呈偈曰。若據(jù)某甲扶佛法。任他○○○○○。都來總與三十棒。莫道分明為賞罰。時年四十有六矣。三載傳公遷化。又三載。眾請繼席龍池。自是意緣移徙。酬香之會。有六。計二十六年。掀翻露布。洞示真元。座下蹴踏。常足萬馀指。師則當軒據(jù)座。威震獅猊。海內(nèi)英靈。飲氣自失。凡剎竿樹對。成大寶坊。不許門下干倚王公。嘗語學者。貞觀響道欲瞻風彩。上表遜謝。往返三四。引頸就刃。神色儼然。吾敬道信大師。茅茨石室。累煩圣主。且請前行。吾從別道。澡身凈發(fā)。結跏趺逝。吾敬汾陽無業(yè)。休心息念。斷絕攀援。賜紫及號。力陳昔誓。收付有司。恬然受刑。吾敬芙蓉道揩。牢著草鞋。腰包住院。去就之間。輕同學子。不為蚖蛇戀彼窟穴。吾敬應庵華祖故。師生平。意有不可。撩衣即行。首住龍池五載。一日因事上堂曰。者里無人證明。且向別處尋討。下座。便去。次住天臺古通玄寺。茅堂草座。法政冰霜。晨暮參請。間不容發(fā)。雖三載而日新。海鹽金粟。使符至再。師憫其迫切。曳杖赴之。居六載。無作無為。崇成大廈。床歷幾滿千輩。名卿達士。一目相遇獰拳辣掌之下。掉臂而去者夥矣。有挾貴而問道者。師輒掌之。貴人曰。和尚獨不欲獲法乎。師曰。山僧法也無。護個甚么。又連掌之。斷際故山曰。黃檗者。鼓寂鐘沉。閩人來請。師不忍先跡零落?;@輿度嶺。僅五閱月又拂衣。則明州黃司理端伯。以鄮峰育王寺。而待駕焉。黃公又考。太白名山。為歷祖庭。廢之已久。遂與有道紳士俱愴然。先以意容。恐師臘高。師慨然移錫。至天童古佛殿基曰。虛空作殿。日月為燈。且道。是甚么人境界。還會么。設或未會。且看新長老。撒開坐具。大展三拜。于是十一載。天龍失守之區(qū)。歷祖藏身之處。無不斬新扶起。壯甲東南。翼集鱗宗。蔚為僧海。其得髓之子。一十二人。然點胸自許。招手橫趨者。不可勝計。崇禎辛巳。天子命外戚田公弘遇。赍香賜紫。徵住金陵報恩寺。師固以老辭。退臥通玄峰頂。天下圖其頂相。書其名號。而親之。壬午七月七日辰。猶巡寮視務。午刻宴然示化。塔于天童南山。緇素奔送者萬人。臨壙慟而失聲。聲震山谷。清順治庚子。住天童門人弘覺禪師道忞。編師六會語錄。進頒大藏。 贊曰。斗柄東指。鼓腹謳歌。于不識不知之中。即釋氏儒童。難贊辭焉獨今之薄海內(nèi)。外據(jù)大寶坊。橫說豎說者。操鈯斧于山邊水邊者。皆師法會中人也歷考少林至楊岐。其世十七。楊歧二十有三世以得師。其間法利之普。如師者幾何人哉。今叢林公論。以曹溪高峰永明大慧等。類師始末。嗚呼雖實錄也無。乃瓊枝析玉與。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一
釋圓悟,字覺初,亦號密云,姓蔣氏,宜興人也。父曦,母潘氏,家世田作。悟生而淵穆,不逐塵戲,八歲便知佛號,稍長樵耕給養(yǎng),歸則獨處,頗切世相無常之想。既冠,誦經(jīng)懌然默記,嘗負薪入市,釋肩橫陳,積柴面前側立,竟日若不見人。壯歲置妻孥,從龍池山禹門寺幻有傳祝發(fā),數(shù)載勤勞,多所未徹。一日,過銅官山頂,秋爽天高,豁焉開朗,凝膺渙釋。時傳已入都北來,覲之。二祀而歸,禮天臺,探禹穴。海門周公汝登唱道東南,以宗傳證圣學,與悟深相契結。祭酒陶公望齡、司空王公舜鼎,交參扣擊,悟之道法遍于東海,自茲始也。傳歸龍池且老,以衣付悟。由是六坐道場,龍池、通玄、金粟、黃檗、育王、天童,臨濟之傳稱中興焉。初之金粟也,夢旂亭下有大井,可飲千人,一丈者指曰:“是師住處?!鄙w金粟故千人井。悟居六年,食指盈萬,果符斯兆。天童古剎,歲久荒蕪,悟為完飾,高檐觸云,連閣四周,金田香界隨地涌出,又壤接海宇,輪舶交至,南詔北貊,重譯炷香,近古以來所未有也。崇禎癸巳,天步方艱,物多疵癘,國戚田弘遇奉御香祈福普陀,隨赍紫衣賜悟。又以南都大報恩寺屬悟住持,以老病辭。逾年,寂于天臺通玄,還塔天童南山下。清室龍興,嗣法弟子道忞于順治乙亥應召入京,奏悟道行,天語咨嗟,有生不同時之嘆。又進曾鯨所繪遺像呈入御覽,復命供奉。王國材臨摹二幀,世祖雅善丹青,親為著墨,賜藏天童,諭所編語錄采入大藏,其眷慕如是。康熙四十四年,賜謚曰“慧定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