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實賢

相關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字云孫,號艾庵。江蘇武進人。順治十年(1655)進士,官刑部員外郎。以奏銷案罷官。家居后,發(fā)奮讀書,至老不倦。工詩詞,與同邑董以寧、鄒抵漠、陳維格有“毗陵四子”之稱。其詞“不趨新斗險,整攝自余情致”(沈雄《古今詞話》)。著有《黃云孫詩選》、《溪南詞》、《艾庵存稿》、《珊珊傳》。生平事跡見《江蘇詩征》卷六四。
溪南詞·序
溫、和生而《花間》作,刻羽引商;李、晏出而《草堂》興,諧聲依詠。
淮海、漱玉倡溫麗之微言;稼軒、放翁極雄豪之變態(tài)。
投袂而赴節(jié),詠歌朝廟之端;比事以屬詞,悵別都門之外。
管弦所協(xié)作者,掇腴搴芳,詞令斐然,聽之驚心動魄。
洵元音之鼓吹,衍樂府之源流。
近代而還指不多屈。
用修元美,幾同秦柳升堂;徵仲眉公,亦比歐蘇入室。
張右文纂圖譜,恰在泯絕之日;錢功甫輯詞華,適丁散佚之年。
各出新聲,俱標艷體,多有緣情雅作。
寧為累德微詞,碧云紅葉之章,共推揚于文,正楊花謝橋之句,猶許可于伊川。
蓋假物而行吟,實賢者所不免。
未可呵為蠟屐,奚容等若雕蟲。
仆解紱偷閑,讀書懷古,詠綠肥紅瘦,不覺魂銷;吟殘月曉風,能無技癢。
爰尋聲而按譜,遂累句以成編。
托景言懷,或緣感激而歸曠遠;逢時攬勝,或因歡冶而起悲愁。
卉蕊涉趣于朝昏,蟲鳥爭妍于遠邇。
假閨房而矢詠,豈曰淫哇;望古昔以具言,敢流憤激。
風云月露,盡入筆端;尹吉姬姜,俱供詞料。
寫生體物,未造語入微;惜別征歌,將深情如訴。
厥類既廣,為調(diào)良多,翰墨怡情,竊愧短轅之犢;聲歌娛志,猶長日之棋。
藉以消憂,用茲捐忿。
隨時銓次,間多先后之殊;辨物成章,弗別短長之體。
誠知蓬垢自喜,未窺傾國之令姿;然而瓦缶雜陳,或當拊髀之雅好。
情詞剌謬,倘蒙一顧于周郎;教誨殷勤,愿貺百朋于陸子。
庶乎,挈微蛙眢井,得窺蒼昊之全;轉尺鯢蹄涔,獲識江河之大。
敢云齏臼,聊備芻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7—1679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號密庵。順治十二年進士。授裕州知州,入為刑部員外郎,升福建提學僉事。在裕州時,減輕百姓負擔。在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濫。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陸求可,字咸一,江蘇山陽人。順治乙未進士,官福建參議。
月湄詞·序
溫、和生而《花間》作,刻羽引商;李、晏出而《草堂》興,諧聲依詠。
淮海、漱玉倡溫麗之微言;稼軒、放翁極雄豪之變態(tài)。
投袂而赴節(jié),詠歌朝廟之端;比事以屬詞,悵別都門之外。
管弦所協(xié)作者,掇腴搴芳,詞令斐然,聽之驚心動魄。
洵元音之鼓吹,衍樂府之源流。
近代而還指不多屈。
用修元美,幾同秦柳升堂;徵仲眉公,亦比歐蘇入室。
張右文纂圖譜,恰在泯絕之日;錢功甫輯詞華,適丁散佚之年。
各出新聲,俱標艷體,多有緣情雅作。
寧為累德微詞,碧云紅葉之章,共推揚于文,正楊花謝橋之句,猶許可于伊川。
蓋假物而行吟,實賢者所不免。
未可呵為蠟屐,奚容等若雕蟲。
仆解紱偷閑,讀書懷古,詠綠肥紅瘦,不覺魂銷;吟殘月曉風,能無技癢。
爰尋聲而按譜,遂累句以成編。
托景言懷,或緣感激而歸曠遠;逢時攬勝,或因歡冶而起悲愁。
卉蕊涉趣于朝昏,蟲鳥爭妍于遠邇。
假閨房而矢詠,豈曰淫哇;望古昔以具言,敢流憤激。
風云月露,盡入筆端;尹吉姬姜,俱供詞料。
寫生體物,未造語入微;惜別征歌,將深情如訴。
厥類既廣,為調(diào)良多,翰墨怡情,竊愧短轅之犢;聲歌娛志,猶長日之棋。
藉以消憂,用茲捐忿。
隨時銓次,間多先后之殊;辨物成章,弗別短長之體。
誠知蓬垢自喜,未窺傾國之令姿;然而瓦缶雜陳,或當拊髀之雅好。
情詞剌謬,倘蒙一顧于周郎;教誨殷勤,愿貺百朋于陸子。
庶乎,挈微蛙眢井,得窺蒼昊之全;轉尺鯢蹄涔,獲識江河之大。
敢云齏臼,聊備芻蕘。
維基
陸求可(?—1679年),字咸一,別字密庵,又字月湄。是中國清朝江南山陽人,清初官員。順治五年(1648年),以《禮記》舉江南鄉(xiāng)試,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翌年除裕州知州。三年后入為刑部員外郎,累官刑部郎中??滴踉辏?662年)以按察司僉事提督福建學政,任滿稱職,應遷布政司參議。享年六十有三,康熙十八年七月,因病逝世。著有《密庵詩集》十卷、《文稿》一十六卷、《詞選》六卷、《語錄》四卷。生有三子:陸志謹,歲貢生,候選國子監(jiān)學正。陸志寬,太學生。陸志默,亦歲貢生。另有女二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五
明德,字圣眼,海寧馬氏子。
四歲出家梵天寺,性孤僻,不好世務。
偶得喘疾日甚,猶延僧開凈業(yè)堂,實賢亦輿焉,德聞眾唱佛聲,恒默隨之。
已而自知時至,乞開示。
曰:“當凈舍萬緣,了脫生死,在此一時,宜急著力。
”德遂偕眾持佛名,復發(fā)四宏誓愿,語極懇切。
至夜半佛聲方竭,即轉身垂目而逝,時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也。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五
明宏,字梅芳,杭人。
弱冠,家人將為取女,逃去。
薙發(fā)于紹興柯橋彌陀庵,尋事參訪,習天臺教觀,坐禪有省。
后閱藏于天臺萬年寺,久之兩目勞損,乃專志誦佛,寒暑無間。
嘗曰:“我因失明,得大利益。
”平時一缽一杖,居無常處。
人所施與,輒濟貧乏,實賢與之交,稱其得真解脫,決生凈生。
雍正五年九月實賢于梵天寺,結妙蓮法會,招宏入社。
時宏雖病,而持名不少衰,移住無錫齋僧館,病轉劇。
一日遍告檀樾,以明日將行。
眾如期往,即起坐號佛而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2—1811 【介紹】: 清僧。遵化直隸州豐潤人,字徹悟,一字訥堂,別號夢東,俗姓馬。少通經(jīng)史,出家后遍歷講席,博通性相二宗。后習天臺教法,繼參廣通、粹如,提倡禪凈雙修。未幾,退居紅螺山資福寺,一心弘宣凈土。一時受其化者,遍于南北。后世尊為凈土第十二祖。有《徹悟禪師語錄》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際醒,字徹悟,一字訥堂,又號夢東,豐潤人,本姓馬。歷主京師廣通、覺生寺、紅螺山資福寺。有《夢東禪師遺集》。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七
釋際醒,字徹悟,一字訥堂,別號夢東。
姓馬氏,豐潤人也。
幼通經(jīng)史,薙染后,褊歷講席,博貫性相,而于法華三觀、十乘之旨,尤為心得。
參廣通粹如純明向上事,師資道合,乃心印焉。
后粹如遷萬壽,醒遂繼席。
廣通策勵后學,每謂“永明延壽禪門宗匠尚歸心凈土,期生安養(yǎng),況今末代,尤宜遵承。
”于是專主蓮宗。
尋遷覺生寺,未幾,退居紅螺山資福寺,衲子依戀追隨甚眾。
醒率性真實,為法為人中心誠懇,始終無厭,平昔示眾,一以凈土為教。
每當講演辨析兩土圣賢苦折樂攝之思,或至淚隨聲落,而聽受之者,亦未嘗不涕泗沾襟也。
嘗云“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行愿,持佛名號。
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
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難免墮落。
一念之差,便入惡趣。
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后未脫鴿身。
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
久經(jīng)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豎,故當痛念生死,發(fā)大菩提心也。
且示八事:“一、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是學道通途。
二、以深行愿,持佛名號,是凈土正宗。
三、攝心專注而念,是下手方便。
四、折伏現(xiàn)行煩惱,是修心要務。
五、堅持四重戒法,是入道根本。
六、種種苦行,是修道助緣。
七、一心不亂,是凈行歸宿。
八、種種靈瑞,是往生驗證。
此八事,修凈業(yè)者,不可不知也。
心能造業(yè),心能轉業(yè)。
心不能轉業(yè)即為業(yè)縛,業(yè)不隨心轉即能縛心。
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yè)。
心隨常分,任連作受,即為業(yè)縛。
一切現(xiàn)前境界,一切當來果報,皆唯業(yè)所感,唯心所現(xiàn)。
唯業(yè)所感,故前境來報,皆有一定,以業(yè)能縛心也。
唯心所現(xiàn),故前境來報,皆無一定,以心能轉業(yè)也。
若前境未報,一定之時,忽發(fā)廣大心,修其實行,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則心能轉業(yè),前境未報,定而不定。
又若前境來報,不定之時,而大心忽退,實行有虧,則業(yè)能縛心,即前境未報,不定而定。
蓋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yè)力也。
業(yè)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yè)無自性,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業(yè)強。
今以重心而修凈業(yè),故凈業(yè)強,心重業(yè)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盡命終,定往西方,不生馀處矣。
何為重心信深愿切,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
如古德時臨命終,六欲天童次第接引皆不去,唯專心待佛,后佛見乃曰佛來也,遂合掌而逝。
夫時臨命終,四大分張此何時也。
六欲天童,次第接引此何境也。
茍素常信愿不到十分堅固,當此時此境而能強作主宰乎?
如古德可為修凈業(yè)之金鑒矣。
或謂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同是一夢,修之何益,不知七地以前夢中修道,無明大夢,雖等覺猶眠,唯佛一人始稱大覺。
當夢眠未開之時,苦樂宛然,但娑婆之夢,從夢入夢,夢之又夢,展轉沈迷。
極樂之夢,從夢入覺,覺之又覺,漸至于大覺。
所以永明云:‘有禪無凈土,十人九錯路。
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
’此真實語也,學者幸勿忽諸。
”嘉慶十五年二月,預知時至,辭諸檀護,曰:“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凈土相見也。
”臨寂前旬日示微疾,命眾相助號佛,見空中幢幡無數(shù),自西而來告眾曰:“凈土示相,吾將西歸。
”至期面西端坐合掌,凝睇曰:”稱一聲洪名,見一分好相。
”手結彌陀,安詳而逝。
眾聞異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
茶毗獲舍利甚多,以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示寂,世壽七十。
拈花寺沙門體寬為之傳,所著有《念佛伽陀》一卷,《語錄》二卷,中多開示念佛法門。
武林錢伊庵居士得之,于其友陳復齋重刻于浙中,其道遂南,讀其書而起發(fā)其行愿者不少,蓋蓮池、思齊后,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