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陸賈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16—1274 【介紹】: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
為僧時法名子聰。
號藏春散人。
博學多藝,尤邃于《》及邵雍《皇極經世》。
初為邢臺節(jié)度使府令史,尋棄去,隱武安山中為僧。
乃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潛邸,召留備顧問。
上書數(shù)千百言,引漢初陸賈“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言,陳說天下大計。
憲宗時,從滅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贊于上,所至全活不可勝計。
及即位,秉忠采祖宗舊典宜于今者,條列以聞。
中統(tǒng)五年,還俗改名,拜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建議以燕京為首都,改國號為大元,以中統(tǒng)五年為至元元年。
一代成憲,皆自秉忠發(fā)之。
卒謚文正。
有《藏春集》。
元詩選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曾祖官邢州,徙家焉。秉忠少補邢臺節(jié)度府令史,慨然投筆去,隱武安山谷間。久之,從浮屠法,更名子聰。世祖在潛邸,海云禪師邀與俱入見,大悅之。留贊大計,人稱聰書記云。世祖正位,一時規(guī)模制作,皆所草定。至元元年,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更名秉忠。詔以翰林侍講學士竇默女妻之,賜第奉先坊。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贈太傅趙國公,謚文貞。成宗時,改謚文正,贈太師。仁宗時,追封常山王。仲晦自幼好學,至老不衰。既貴,齋居蔬食澹然不異平昔。書得魯公筆法,行草獨師二王。天文、卜筮、算數(shù),皆有成書。自號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學士閻復序之,謂當云霾草昧之世,贊成文明。至于裁云鏤月之章,白雪陽春之曲,在公乃為馀事。史稱其詩蕭散閒澹,類其為人。蓋以佐命元臣,寄情吟詠,其風致殊可想也。
詞學圖錄
劉秉忠(1216-1274) 初名侃,改名子聰,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臺)人。忽必烈即位,拜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奏建國號曰大元,定朝儀官制,為一代成憲。卒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詩詞多蕭疏平易。有《藏春集》、《藏春樂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70 【介紹】: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巖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詞學圖錄
張以寧(1301-1370) 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福建古田人。官至侍讀學士。以績學享名,人呼之為"小張學士"。仕明,官侍講學士。長于經學,尤精《春秋》。有《翠屏集》,詞在集中。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志道閩人洪武初學士
明詩紀事·甲簽·卷三
以寧字志道,古田人。
元進士,官翰林學士。
入明,復授侍講學士,出使安南還,道卒。
有《翠屏稿》、《淮南稿》、《南歸紀行》、《安南紀行集》。
(何喬遠《閩書》:學士奉使安南,御制詩送之。
北還,道卒。
學土亮直通敏,廉謹自將,臨終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婁被,垂橐都無陸賈金。
」 徐熜勃《筆精》:淮西閫帥夏貴,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書左丞,至己卯薨。
有吊以詩曰:「自古誰不死,惜君遲四年。
間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元學士古田張以寧以洪武二年徵為原官,四年卒。
與夏貴略相似。
列朝詩集》:國初詩派,西江則劉泰和崧、閩中則張古田志道。
泰和以雅正標宗,古田以雄麗樹幟。
江西之派中降而歸東里,步趨臺閣,其流也卑冗而不振。
閩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規(guī)模唐音,其流也膚弱而無理。
王士禛《古詩選》:有明一代,作者眾多。
七言長句。
在明初則高季迪、張志道、劉子高為最,后則李賓之。
至何、李學杜,厭諸家之坦迤,獨于沈郁頓挫處用意。
雖一變前人,號稱復古,而同源異派,實皆以杜氏為昆侖墟。
汪端《明三十家詩選》: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氣排宕,發(fā)源杜陵,出入遺山、道園之間,可以獨張一軍。
田按:志道八歲賦《琴堂》詩,釋伯父于獄。
史稱其與朱升、秦裕伯等扈從擁翠亭,給筆劄賦詩,可謂榮幸:《翠屏》一集咀含英華,當為閩詩一代開先,二藍、十子,皆在下風。)
維基
張以寧(1301年—1370年),字志道,福建古田人,元末明初官員。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任黃巖判官、六合尹,因犯事免官。元順帝時,任國子助教、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明朝時,任侍講學士。洪武二年(1369年)秋,出使安南,在返回途中逝世。張以寧著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因其家在古田翠屏山下,稱翠屏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8—1559 【介紹】: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經筵講官,召為翰林學士。大禮議起,上疏力諫,并與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復蘇,遣戍云南永昌衛(wèi)。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覽群書。明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為第一。但援據(jù)博而不免有誤,又不免竄改古人,假托舊籍,英雄欺人,亦時有之。所撰詩、詞、散曲等甚多,其詩沉酣六朝,攬采晚唐,創(chuàng)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于當時風氣之外。但因僻處云南,故不能如李夢陽、何景明為文壇領袖。另撰各種雜著一百余種。有《升庵全集》。
詞學圖錄
楊慎(1488-1559) 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進士第一。謚文憲。以博洽冠一時,著述甚富。其詩清新綺縟,獨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門戶。工詞,涉筆瑰麗富贍,有沐蘭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樂府》、《廿一史彈詞》。編有《百琲明珠》、《詞林全選》。詞集名《升庵長短句》。
黃鶴樓志·人物篇
楊慎(1488—1559) 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業(yè)于李東陽門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試狀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時,因觸帝怒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卒后追贈光祿寺少卿,謚文憲。其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為當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經江夏(今武昌)赴京時游覽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借登高攬勝表達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還曾在其《升庵詩話》中多次對與黃鶴樓有關的歷代詩作予以評論推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狀元,官修撰。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師廷和子。正德辛未賜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天啟初追謚文憲有升庵集
明詩紀事·戊簽·卷一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學士廷和子。
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議禮杖謫永昌。
天啟初,追謚文寧。
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遺集》二十六卷。
(四庫總目,慎以博洽冠一時,其詩含吐六朝,于明代獨立門戶。
薛寧《考功集》:升奄詩穹極詞章之綺靡,可以見其卓絕之才;牢籠載籍之青華,可以見其宏博之學。
唐四杰不能過也。
升奄集:陸賈《南中行紀》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絲穿花心繞髻為飾。
」梁章隱《詠素馨花》詩云:「細花穿弱縷,盤向綠云鬟。
」用陸賈語,貫花繞髻之飾,至今猶然,。
予嘗有詩云:「金碧佳人墮馬樁,鷓鴣林里采秋芳。
穿花貫縷盤香雪,曾把風流惱陸郎。
」姜孟賓笑謂予曰:「不謂陸賈風流之案,千年而始發(fā)耶?
」 《藝苑卮言》:楊用修詩如暴富兒郎,銅山金埒,不曉吃飯著衣。
用修謫滇中,有東山之癖。
諸夷酋欲得其詩翰不可,乃以精白綾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間乞書。
楊欣然命筆,醉墨淋漓裾袖。
酋重賞伎女,購歸裝潢成卷。
楊后亦知之,便以為快。
用修在滬州,賞醉,胡粉傳面,作雙丫髻插花。
門生異之,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為怍。
人謂此君故自污,非也。
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壯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國雅》:楊修撰詩如錦城雪棧,險怪高峻。
詩藪》:楊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綺縟,獨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
如題柳七言律云:「垂楊垂柳綰芳年,飛絮飛花媚遠天。
金距斗雞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風前。
別離江上遠河上,拋擲橋邊與路邊。
游子魂銷青塞月,美人腸斷翠樓煙。
」風流蘊藉,字字天成,如初發(fā)芙蓉,鮮華莫比。
滇中作《春興》八首,語亦多工。
焦竑《玉堂叢話》:正德丁丑歲,武廟閱《文獻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張。
問飲天監(jiān),不知為何星也。
內使下問翰林院,同館相視愕然。
楊公慎曰:「注張,柳星也。
周禮》以注鳴者諞注咮也。
《史記律書》:南方諸為七宿,柳為鳥之咮也。
史記律書》:西至于注張。
《漢書天文志》:柳為鳥喙。
」內使以復。
同館戲曰:「子言誠辯且博矣。
不干私習天文之禁乎?
」嘉靖初,給事中張翀疏有「矞宇嵬瑣」四字。
上令問內閣,不知也。
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復。
梁文康欽曰:用修之強記,何必減穌頌乎?
」 《續(xù)玉笥詩談》:升奄《題唐僖宗行宮柱礎》云:「唐帝行宮有露臺,礎連幾度換春苔。
軍容再向蠶叢狩,王氣遙叢駱谷來。
萬里山川神駿老,五更風雨杜鵑哀。
始知蜀道蒙塵駕,不及胡僧度海杯。
」楚今故在。
游太初為予言,寺僧令匠鑿而丹之。
乃知李文饒方竹未嘗無對。
《明詩選》:宋轅文曰:「用修病在貪博,故使事處往往求巧得拙。
要其天才本是奇麗,如百寶流穌。
」陳臥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時見新警。
」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風翠,金碧之中,時見靈霞之潤。
」 王士禛《皇華記聞》:楊用修在滇,制小肩興,如升之形,僅可容膝。
張愈光含題一聯(lián)其上云:「人到東京須氣節(jié)。
地當西晉且風流。
」所謂升奄者以此。
香祖筆記:明詩至楊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學者。
其詩如《詠柳》「垂楊垂柳綰芳年」一篇,世共知之。
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陳王」、《鷓鴣詞》「秦時明月玉弓懸」、《關山月》「迢迢賤妾隔湘川」、《出關擬唐人》「狼弧芒角正鸞環(huán)」、《塞下曲》「長榆塞上接龜沙」諸篇,工妙天成,不減前作。
又《青蛉行寄內絕句》亦絕妙。
大抵皆自古樂府出。
益都王遵坦太平論明詩,獨推新都為性之者,亦自有見。
《明詩別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絕麗之學,隨題賦形,一空依傍。
于李、何諸子外,拔戟自成一隊。
五言非其所長,以過于秾麗,失穆如清風之旨也。
田按:升奄詩,早歲醉心六朝,艷情麗曲,可謂絕世才華。
晚乃漸入老蒼,有少陵、謫仙格調,亦間入東波、涪翁一派。
前后七子執(zhí)盟騷壇,海內附和,翕翕成風。
馀采升奄、蘇門、君采、稚欽、鴻山、蘿山、子安、少玄數(shù)君子詩,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別為一集,以見豪杰能自樹立者,數(shù)不隨風會為轉移也。)
維基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號升庵,別號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縣(今成都市新都區(qū)馬家鎮(zhèn)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廬陵,明朝官員、作家。為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年間狀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大禮議事件中,因率領百官在左順門求世宗改變皇考,而遭貶云南,終老于戍地,一生未獲赦免。后追贈光祿少卿,謚號文憲?,F(xiàn)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仍存有其私家園林升庵桂湖以及楊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楊慎為湖廣提學僉事楊春之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師。慎自幼聰穎,十一歲即能作詩。十二歲,寫成《古戰(zhàn)場文》、《過秦論》,眾人皆驚。進京后,寫《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贊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正德二年(1507年)楊慎中式丁卯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參與修撰《武宗實錄》,得到蔣冕、費宏贊賞。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楊慎上疏抗諫,被迫稱病還鄉(xiāng)。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師,起用任經筵講官,并經常講述《舜典》。嘉靖三年(1524年),“大禮議”爆發(fā),楊慎與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順門,撼門大哭,自言“國家養(yǎng)士百五十年,仗節(jié)死義,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將眾人下詔獄廷杖,當場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楊慎及給事中劉濟、安磐等七人又聚眾當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0—1566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為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yǎng),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為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秘。卒,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
全粵詩·卷二二五
黃佐(一四九〇 — 一五六六)字才伯,號泰泉。香山(今中山)人。明武宗正德五年(一五一〇)解元,十五年(一五二〇)進士,明年世宗即位始廷試,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尋省親歸,便道謁王守仁,與論知行合一之旨,數(shù)相辨難,守仁亦稱其直諒。還朝,會出諸翰林為外僚,除江西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聞母病,引疾乞休,不俟報竟去。被逮問,以為親受過,于情可原,乃令致仕。家居九年,命以編修兼司諫,尋進侍讀,掌南京翰林院。召為右諭德,擢南京國子祭酒。母憂除服,起少詹事。因與首輔夏言不合,辭官歸,改白云山景泰寺為泰泉書院,講學其中,人稱泰泉先生。佐善詩,有粵中昌黎之稱。弟子梁有譽、歐大任、黎民表等亦以詩名。年七十七卒。穆宗詔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佐平生著述甚豐,有《泰泉集》等三十馀種,二百六十馀卷?!?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八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八有傳。黃佐詩,存于《泰泉集》,有清康熙二十一年黃逵卿等重刻本(簡稱康熙本),明嘉靖二十一年李時行刊本(簡稱嘉靖本),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滴醣九c嘉靖本、四庫本各卷內詩之次序略有不同,而以康熙本收詩最全。今以康熙本為底本,校以嘉靖本、四庫本。底本未收而嘉靖本、四庫本所收之詩,斟酌其原來卷內次序,附于各卷之中。
明詩紀事·戊簽·卷七
佐字才伯,香山人。
正德辛巳進士,遇庶吉士,授編修。
出為江西按察僉事,改廣西提學僉事。
致仕歸,起左春坊左司諫,遷侍讀,掌南院事。
再遷左論德,歷南祭酒,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贈禮部侍郎,謚文裕。
有《泰泉集》六十卷。
(《四庫總目》:佐詩吐屬沖和,頗見研練。
于時茶陵之焰將燔,北地之鋒方銳,獨能力存古格,可謂不失雅音。
《藝苑卮言》:黃才伯詩如紫瑛石,大似韎韐。
才伯亦有佳語,如「青山知我吏情澹,明月照人歸夢長」,「長空贈我以明月,海內知心惟灑杯」,「門前馬躍簫鼓動,柵上雞啼天地開。
」 《涌幢小品》:夏貴溪妾蘇,廣陵人。
其父曰綱,少女適曾石塘銑,輿貴溪為聯(lián)衿。
綱出入兩家,傅石塘復套之說。
夏大軎,主其策。
綱益自負,與巡倉御史艾樸通賄作奸,為眾所嫉。
分宜已一一刺其陰事,伏毒深。
夏不悟,妄度河套指日可復。
得意甚,作《漁家傲》一闋。
適黃泰泉至,掀髯示之索和。
黃有「千金不買陳平計之句,蓋諷之也。
夏大詬詈,嗾言者逐之去。
去三日而禍作。
《國雅》:黃詹事才伯,性尚沖和,韻含芳潤,玄覽鱉洲,藏珍瓊海,為一代名家。
其詩譬之龍躍懸河,鳳鳴阿閣,輝映高絕。
廣東新語》:歐貞伯云:「泰泉先生崛出南海,持漢家三尺以號令魏、晉、六朝,而指揮開元、大歷,變椎結為章甫,癖荒穢于炎徼。
功不在陸賈、終軍下。
」 《列朝詩集》:才伯髫齔以奇隹名。
及入翰苑,博綜今古,修詞技藻,爭雄藝苑。
嶺南人在詞垣者,瓊臺、香山后先相望。
后來梁公實、黎惟敬皆出才伯門下,南越文學彬彬然比于中土矣。
才伯有漫興詩,落句云:「倦游卻憶少年事,笑擁如花歌落梅。
」自注云:「欲盡理還之喻。
」王元美云:「此公作美官,講學,恐人得而持之故也。
」今刻《泰泉集》,不入此注,故附記之。
《明詩選》:陳臥子曰:「才伯亦窺見格律。
」 《靜志居詩話》:文裕撰體頗正,而取材太陳,故格雖聳高,而氣少奔逸。
田按,才伯論詩云:「吾見近世古詩以綺靡為精工,律詩以粗豪為氣格。
然則除、庾之《玉臺》優(yōu)于蘇、李之河梁,蘇頃之『輕花捧觴』,岑參之『柳拂旗露』,反不如羅隱之天地同力』、韋莊之『萬古坤靈』矣。
」持論甚精。
泰泉集》古體微傷堆砌,律體與七言斷句,極得唐人格意。)
維基
黃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號泰泉,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石岐仁厚里人,祖籍江西筠州(今高安),學者,進士出身。正德五年(1510年),十二歲的黃佐中式庚午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二甲第十一名進士。次年選庶吉士,授編修,“陳初政要務”,嘉靖十年(1531年)任廣西按察司僉事,修成《廣西通志》。因母病辭官歸家,拜師王守仁,“與論知行合一之旨,數(shù)相辨難”,得到王守仁稱贊,“家居九年,簡宮僚”。嘉靖十三年(1534年),起用為南京翰林院編修兼詹事府司諫。后任江西僉事、廣西學督等職,因論河套事與大學士夏言不合,棄官歸養(yǎng)。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二十二日卒,追贈禮部右侍郎,謚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