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趙曄

共 4 首
說劍(814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人情掛劍 一旦為龍 干將 荊卿歌 卷地圖 武王擊紂 相如缶
吾友有寶劍,密之如密友。
我實(shí)膠漆交,中堂共杯酒。
酒酣肝膽露,恨不眼前剖。
高唱荊卿歌,亂擊相如缶。
更擊復(fù)更唱,更酌(一作舞)亦更壽。
白虹坐上飛,青蛇匣中吼。
我聞音響異,疑是干將(一作斗)。(干將: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卷四):“干將者,吳人也,與歐冶子同師,俱能為劍。越前來獻(xiàn)三枚,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劍匠作為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耶。莫耶,干將之妻也。”)。
為君再拜言,神物可見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為君取。
迎篋已焚香,近鞘先澤手。
徐抽寸寸刃,漸屈彎彎肘。
殺殺霜在鋒(殺殺:刀劍寒光四射貌。),團(tuán)團(tuán)月臨紐(紐:劍柄上用以懸系飾物之襻紐。)
逡巡潛虬躍郁律驚左右(郁律:屈曲夭矯貌。)
霆電滿室光,蛟龍繞身(一作逐奮)。
我為捧之泣,此劍別來久(一作何人為鑄之,干將別來久)。
鑄時(shí)菫(一作近)破,藏在松桂朽。
幽匣(一作質(zhì))獄底(一作中),神人水心。
本是稽泥(一作泥稽),果非雷煥有。
我欲評劍功,愿君良聽受。
劍可剸犀兕,劍可切瓊玖
劍決天外云,劍沖日中斗。
劍隳妖蛇腹,劍拂佞臣首。
太古初斷鰲,武王親擊紂
燕丹卷地圖,陳平綰花綬。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曾經(jīng)鑄農(nóng)器,利用剪稂莠(21)。
神物終變化,復(fù)為龍牝牡(22)。
晉末武庫燒,脫然排戶牖(23)。
為欲埽群胡,散作彌天帚。
自茲失所往(往:盧本作“在”。),豪英共為詬(24)。
今復(fù)誰人鑄,挺然千載后。
既非古風(fēng)胡(25),無乃近鴉九(26)。
自我與君游,平生益自負(fù)。
況擎寶劍出,重以雄心扣。
此劍何太奇,此心何太厚。
勸君慎所用(27),所用無或茍。
潛將辟魑魅,勿但防(一作驚)妾婦(28)。
留斬泓下蛟(29),莫試街中狗。
(一作古)今困泥滓,我亦坌塵垢。
俗耳驚大言,逢人少開口。
⑴ 荊卿歌:《史記·刺客列傳》:“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
⑵ 相如缶:《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A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赝醪粦?,為一擊缶。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div>
⑶ 酌:原作“舞”,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
⑷ 白虹:寶劍名。晉崔豹《古今注·輿服》:“吳大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div>
⑸ 青蛇:古寶劍名。白居易《漢高皇帝親斬白蛇賦》:“彼戮鯨鯢與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斬白蛇。”此泛指寶劍。
⑹ 潛虬:潛伏深處之龍。虬,參卷2《陽城驛》注。
⑺ 繞身:原作“逐奮”,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
⑻ “我為“句:董本、馬本、類苑、胡本作“何人為鑄之”。
⑼ 堇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境內(nèi)。宋施蘇等《會稽志·山·府城·會稽縣》(卷九):“赤堇山,在縣東三十里。舊經(jīng)云:‘歐冶子為越王鑄劍之所?!对浇^》云:‘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div>
⑽ “幽匣”句:《晉書·張華傳》載:張華見斗牛之間有紫氣,問于雷煥,雷煥告之以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后張華果于豐城獄中掘得雙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匣,原作“質(zhì)”,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改;中,盧本、楊本、全詩作“底”,蜀本作“邊”。
⑾ “神人”句: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曲水》:“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制有西夏?!扒匕灾T侯,乃因此處立為曲水。”水心,雙關(guān),既明謂水中央,又暗喻寶劍。
⑿ “本是”句:張華得雷煥所取劍,以稽山之泥淬之。是,蜀本、盧本、文粹作“用”,似是。淬,見卷1《箭鏃》注。
⒀ “果非”句:《晉書·張華傳》載,豐城令雷煥得龍泉、太阿二劍,以其一與張華。后華被誅,劍遂失所在。雷煥死,其子持劍行之延平津,劍忽躍出墜水中。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bào)纯M,波浪驚沸。煥,原作“渙”,據(jù)蜀本、盧本、全詩及《晉書》改。
⒁ 剸:割,截?cái)唷L菩?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一四引《通俗文》:“截?cái)嘣粍??!毕睿合Ec兕之并稱。犀牛,哺乳類動物,形略似牛,吻上多有一角,皮厚而韌,產(chǎn)于熱帶森林。兕,古代犀牛類動物,一說即雄犀牛,皮厚,可以制甲。
⒂ 瓊玖:瓊與玖,此泛指玉石?!对姟ばl(wèi)風(fēng)·木瓜》:“投我以木瓜,報(bào)之以瓊玖。”毛傳:“瓊、玖,玉名。”
⒃ “太古”句:《淮南子·覽冥訓(xùn)》:“往古之時(shí),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于是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睎|漢高誘注:“鰲,大龜。天廢頓以鰲足柱之?!碧牛瞎?,遠(yuǎn)古。
⒄ “武王”句:牧野之戰(zhàn),紂王戰(zhàn)敗自焚,武王至紂王死所,以劍擊之,斷其首,懸大白之旗。事詳《史記·周本紀(jì)》。
⒅ “燕丹”句:燕太子丹使荊軻藏短劍于督亢地圖之中以獻(xiàn)秦王,欲借機(jī)行刺。事詳《史記·刺客列傳》。
⒆ “陳平”句:《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投項(xiàng)羽,以功受官賜金。項(xiàng)羽因部下戰(zhàn)敗,怒欲殺將,陳平懼及禍,“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xiàng)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被ňR,織有花彩用于系官印之絲帶,綰綬即辭官言歸。
⒇ (一作莽)。(“曾被”二句:《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藪:盧本、文粹、錢校作“莽”,盧?!啊А心骋?,自葉。”)
(21) “曾經(jīng)”二句:《孔子家語·致思》:“銷劍戟以為農(nóng)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zhàn)斗之患?!薄妒酚洝肪砹肚厥蓟时炯o(jì)》:“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遷宮中?!焙笠蛴米麂N兵偃武之典。稂莠:泛指對禾苗有害之雜草。
(22) 牝牡:鳥獸之雌性與雄性?!盾髯印し窍唷罚骸胺蚯莴F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有牝牡而無男女之別。”
(23) “晉末”二句:南朝宋劉定叔《異苑》載,晉惠帝元康五年,武庫火災(zāi),燒漢高祖斬白蛇劍、孔子履、王莽頭等三物。皆見此劍穿屋飛去,莫知所終。
(24) 詬:音茍?!队衿ぱ圆俊罚骸霸崳瑦u辱也?!?/div>
(25) (一作壺)。(風(fēng)胡:亦稱風(fēng)壺,春秋楚人,精于鑄劍、識劍。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卷十一):楚昭王召風(fēng)胡子求寶劍,“風(fēng)胡子奏之楚王。楚王見此三劍之精神,大悅風(fēng)胡子……風(fēng)胡子對曰:‘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26) 鴉九:亦作鴉九,姓張,唐人,善鑄劍。白居易《鴉九劍》:“歐冶子死千年后,精靈暗授張鴉九。鴉九鑄劍吳山中,天與日時(shí)神借功。”
(27) (一作寶)。(用:原作“寶”,據(jù)盧本、全詩、文粹、錢校改)
(28) 防:原作“驚”,據(jù)蜀本、盧本、楊本、全詩作改。
(29) “留斬”句:佽飛,亦作佽非,春秋楚國勇士?!痘茨献印さ缿?yīng)》:“荊有佽非,得寶劍于干隊(duì),還反渡江,至于中流。陽侯之波,兩蛟夾繞其船。佽非謂枻船者曰:‘嘗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對曰:‘未嘗見也。’于是佽非瞋目,勃然攘臂拔劍曰:‘武士可以仁義之禮說也,不可劫而奪也。此江中之腐肉朽骨,棄劍而已,予有奚愛焉!’赴江刺蛟,遂斷其頭。船中人盡活,風(fēng)波畢除。荊爵為執(zhí)圭?!?/div>
昔司馬相如作《上林賦》,設(shè)子虛、烏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相答難。
子虛,虛言也;
烏有先生者,烏有是事也;
亡是公者,亡是人也。
故其詞多夸而其事不實(shí),如盧橘黃柑之類,蓋上林所無者,猶莊生之寓言也。
余賦會稽,雖文采不足以擬相如之萬一,然事皆實(shí)錄,故設(shè)為子真、無妄先生、有君答問之辭。
子真者,誠言也;
無妄者,不虛也;
有君者,有是事也。
以反相如之說焉。
有客過越,自稱子真,介于無妄先生,贄見于有君。
謁入,乃膝而前曰:「聞有君之名雅矣,今幸際顏色,聆話言,仆輒有請,君其聽焉。
君世家于越,以風(fēng)流自命,業(yè)傳緗素,才播歌詠。
越之山川人物、古今風(fēng)俗,載在君腹,愿聞其略,可乎」?
有君乃歛衽肅容謝曰:「唯唯。
客姑坐焉,吾以語爾。
越于九域,分曰揚(yáng)州。
仰瞻天文,度當(dāng)斗牛。
在辰為丑,自夏而侯。
郡于秦漢,霸于春秋。
州于隋而使于唐,公有素而王有镠。
因種山而中宅,廓蠡成而外州。
龍樓翼而屹峙,石竇伏而巽流。
法天門兮地戶,惟昆崙兮是侔。
實(shí)東南之大府,號天下之無仇(天下本無仇。)。
其山則郁郁蒼蒼,巖巖嵬嵬,磅礴蜿蜒,嵂崒?shí)殟ā?div id="mwiaw2q"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25_1249833_comment'>
若騫若奔,若闔若開,或凸或凹,或阜或堆,或斷而聯(lián),或昂而低。
虎臥龜??,龍盤雁徊。
舒為屏障,峙為樓臺。
崦映江湖,明滅云霓。
八山中藏,千里周回。
彭鮑名存,鉅者南鎮(zhèn),是為會稽。
洞曰陽明,群仙所棲。
石傘如張,石帆如揚(yáng)。
石簣如藏,石鷂如翔。
石壁匪泥(并見石帆注。),石甕匪攜
香爐自煙,天柱可梯
韞玉有笥(21),降仙有臺(22)。
禹穴窅而叵探(23),葛巖蜚而自來(24)。
射堂豐兇之的(25),宛委日月之圭(26),應(yīng)天上之玉衡(27),直海中之蓬萊(28)
至若嵊山巋其東(29),涂山屹其西(30),阜至繇蜀(31),龜來自齊(32)。
梅山乃隱吏之窟(33),纻羅蓋西子之閨(34)。
五泄?fàn)幤嬗谘闶?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35),四明競秀于天臺(36)。
五云中令之故居(37),十峰曇翼之招提(38)。
故越為之首兮,剡為之面兮。
沃洲天姥,眉兮目兮(39)
金庭桐柏,仙子宅兮(40)。
南明嵌崆,寶相涌兮(41)。
南巖嵯峨,海跡古兮(42)。
陟秦望而望秦兮(43),登洛思而思洛兮(44)。
采葛食蕺,敬吊前王兮(45);
脩竹茂林,緬想陳跡兮(46)。
連山如珠,秦皇之所驅(qū)兮(47);
擪山如玦,亞父之所割兮(48)。
北干隱兮明月在(49),東山臥兮白云迷(50)。
少微寂兮幽鳥怨(51),太白空兮野猿啼(52)。
其水則浩淼泓澄,散漫縈迂,漲焉而大,風(fēng)焉而波,凈焉如練,瑩焉如磨。
溢而為江,潴而為湖,為沼為沚,為潢為污。
匯為陂澤,疏為溝渠,??而田疇,淤而泥涂。
生我稻粱,溉我果蔬。
集有鳧雁,戲有龜魚。
實(shí)有菱芡,香有芙蕖。
鶻舟如擊(53),馬楫如驅(qū)(54)
船龍夭矯,橋獸睢盱(55)。
堰限江河,津通漕輸。
航甌舶閩,浮鄞達(dá)吳。
浪槳風(fēng)帆,千艘萬艫,大武挽繂,五丁噪謼,榜人奏功,千里須臾。
境絕利博,莫如鑒湖。
有八百里之回環(huán),灌九千頃之膏腴(56)。
浮賀監(jiān)之家(57),浸允常之都(58)。
人在鑒中,舟行畫圖(59)。
五月清涼,人間所無(杜甫詩:「鑒湖五月涼。」)。
有菱歌兮聲峭(60),有蓮女兮貌都(61)。
日出兮煙銷,漁郎兮嘯嘑。
東泛曹江,哀彼孝娥(62)
西觀驚濤,吊夫子胥(63)
槩浦思夫槩之封(64),翁洲訪偃王之廬(65)。
簞醪投兮沼吳國(66),扁舟去兮變陶朱(67)。
鼓樵風(fēng)兮游若邪(68),興雪棹兮尋隱居(69)。
禊事脩兮觴蘭渚(70),陶泓沐兮池戒珠(71)。
了溪鑿兮禹功畢(72),刑塘筑兮長人誅(73)
酌菲泉兮懷古(會稽山大禹寺有泉,名曰菲泉。),飲清白兮自娛(74)。
其物則有魚鹽之饒(75),竹箭之美(76)。
山涵海蓄,言其有幾。
貢入王室,利周遐邇。
耕焉以火,耨焉以水(77)
南風(fēng)翼苗,翠浪千里。
??稏一空,玉粒如峙。
炊粳釀秫,既甘且旨。
檿桑之奇,號為第一(78)。
龍精??,吐絲滿室(79)
萬草千華,機(jī)軸中出,綾紗繒縠,雪積縑匹(80)
木則楓梃千丈(81),松封五夫(82),桐柏合生(83),檫棐異隅(84),文梓楩楠(85),櫟柞櫧榆(86)
連理之柯(87),合抱之株,乃斧乃斤,以輿以廬。
乃有蕭山陸吉(88),諸暨三如(89)。
胡楠成林,賀瓜滿區(qū)(90)。
棗實(shí)全赤,檎腮半朱,火榧?xì)び瘢瑱烟宜]珠,鴨腳含黃,雞頭去盧,百益七絕之奇(91),雙頭四角之殊(92)
蔗有昆崙之號(93),梅有官長之呼(94)。
蔓生則馬乳蘡薁,土實(shí)則鳧茈慈菰。
野蔌溪毛,園蔬木菌。
湘湖之莼,箭里之筍(蕭山湘湖出莼菜,會稽有美箭里。)。
可薦可羞,采擷無盡。
鱗蟲水族,海生池養(yǎng),丁首丙尾,皤腹縮項(xiàng),赤鯇文鱧,玄??黃??(95)。
?人駢集,以鉤以網(wǎng)。
羹金鲙玉,不數(shù)熊掌。
能言之鶩,善鳴之鵝(96),輸芒之蟹,孕珠之蠃,文身合氏之子(97),跛足從事之徒(元微之詩:「鱉解稱從事?!梗?/span>,街填巷委,與土仝多。
異獸珍禽,屑銅吐綬(98)。
猛虎負(fù)子(99),靈烏送??(100)。
鳳棲鹿化(101),鶴拾雁耨(102)
熊羆貍豹,猴玃猿啼。
鵁銜鸕吐(103),鶯求鶉斗。
鷗浮鷸浴(104),鴉寒鳦瘦(105)。
巧婦錐喙(106),舂鋤雪脰(107)。
林棲水宿,脩尾長咮(108)。
江湖為籠,山林為囿。
以牡以牝,以蜚以走。
甲第名園,奇葩異香。
牡丹如洛,芍藥如揚(yáng)(109)
木蘭載新(110),海榴懷芳(111)
菊山黃華(112),蘭亭國香(113)。
天衣杜鵑(114),東山薔薇(115)。
湖映香雪(116),鑒生水芝(李白詩:「荷花鑒里生?!梗?/span>。
鴛梅并蒂(越有鴛鴦梅,雙頭千葉。),仙桂丹枝(越有丹桂。)
司華騁巧,天女效奇。
桃李漫山,臧穫視之。
藥物之產(chǎn),不知其名。
白術(shù)丹參,甘菊黃精,吳萸越桃(山梔子一名越桃。),禹糧石英(117)。
薊訓(xùn)鬻之以療疾(118),彭祖服之而延齡(119),秦皇求之而莫致(120),葛仙餌之而飛升(葛仙翁煉丹飛升,禹穴北有仙巖。)。
日鑄雪芽(121),臥龍瑞草(122),瀑嶺稱仙(123),茗山斗好(124),顧渚爭先,建溪仝蚤。
碾塵飛玉,甌濤翻皓,生兩腋之清風(fēng),興飄飄于蓬島。
剡藤番番,管城斑斑(125)。
冰敲嵊水(126),竹剪顧園(127),制于蒙、蔡之手,游于羲、猷之間。
友陳元與端紫,仝文字于人寰。
至若龍護(hù)金書(128),苔封石刻(129),苗山金玉(130),邪堇銅錫(131)
黃帝之鑒(132),神禹之璧(133),歐冶之劍(見「邪堇銅錫」注。),蔡邕之笛(134),虞翻之床(135),秦皇之石(136)。
淳碑斯篆(137),江筆肅墨(138)。
雷鼓銅漏(139),梅梁窆石(140)
罍金履鐵(141),罌銅印玉(142)。
胎草蹄石(143),黃竹神木(144)
流黃漢簟(145),錞于周樂(146)
活人之草(147),止痛之木(148),柘敷榮而華含戚(149),天雨錢而山儲粟(150)
皆希世之奇跡,蓋欲言而不足。
其人則見于《吳越春秋》、《會稽典錄》,圖經(jīng)地志,歷代柬牘,大書特書,班班滿目。
孝者悌者,忠者義者,廉者遜者,智者健者,優(yōu)于文詞者,長于吏事者,擢秀科目之榮者,策名卿相之貴者,殺身以成仁者,隱居以求志者,埋光屠釣之微者,晦跡佛老之異者。
虞翻之言有所不能盡,朱育之對有所不能既(151),予亦焉能縷數(shù)之哉,姑摘其尤之一二:前則種、蠡、計(jì)??,號賢大夫(152),后則嚴(yán)助、買臣,直承明廬(153)。
孝悌則張萬和之父子(154),韓靈敏之弟昆(155)。
鄧、斯、祁、樊自殺以代罪(156),董黯、朱、魏報(bào)讎而名聞(157)
或濕衣以障火(158),或泣血以戢焚(159),或銜哀而廬墓(160),或負(fù)土以成墳(161),或以行而名里(162),或以義而旌門(163)
懿矣三女(164),賢哉二娥(165),處子之孝,凜然可多。
節(jié)義則黃公居四皓之列(166),魏少英參八雋之儔(167)。
蒙難衛(wèi)主則有若丁潭(168),委身授命則有若王脩(169)
虞喜躬?dú)q寒之操(170),孔愉洪止足之謀(171)
或一門死三世之義(172),或一邑萃三康之?(173)。
至若?楊柳朱,永寧瞿素,婦節(jié)崢嶸,蹈死不顧(174)。
卓行則鄭洪、韓說、鐘離意、朱雋、戴就舉于孝廉(175),虞潭、孔奐、沈融、朱仕明舉于秀茂(176)。
虞寄起于對策(177),趙曄推于有道后漢趙曄,山陰人,舉有道。)
陳子公退侵地之藩(178),鐘離牧拒慚還之稻(179)。
循吏則有還珠孟嘗(180),致雁虞國(181),希銑遺四州之愛(182),夏香著歷任之績(183)。
儒學(xué)則王充以《論衡》顯(184),沈珣以《大義》稱(185),謝沉、謝承之史學(xué)(186),孔僉、孔祛之明經(jīng)(187),賀孝先擅儒宗號(188),虞伯施剸博學(xué)之名(189)
文章則孫興公掞金聲之賦(190),徐季海揮玉堂之策(191)。
曄若春榮則任奕、虞翔(192),文不加點(diǎn)則四明狂客(193)。
二賀、二虞蜚聲籍籍(194),吳融十詔成于俄刻(195)。
隱逸則嚴(yán)、謝、秦、方、述睿、充符(196),方術(shù)則介象、吳范、嚴(yán)卿、夷吾(197)。
丹青則孫遇、道芬(198),筆札則孔琳、徐嶠(199),浮屠則道林、靈澈(200),神仙則劉晨、阮肇(201)
乃有溪上浣紗之女(諸暨有西施浣紗石。),林間舞劍之姝(202),色白天下(杜詩:「越女天下白。」),氣雄萬夫(203)。
故勾踐復(fù)國也,有六千君子(204),項(xiàng)氏崛起也,有八千子弟(205),霸有江浙,橫行當(dāng)代。
彼二霸之得人,尚斗量而車載,矧歷世之人材,亦足明其大槩。
逮我國朝,尤號多士,二百年間,不可勝紀(jì)。
大則杜正獻(xiàn)之勛德(206),次則孫威敏之功名(207)。
姚石郎司元祐之直(208),顧內(nèi)相號江南之英(209)。
萬石云仍,匪建則慶(210);
二陸棠棣,如云與衡(211)。
吳先生風(fēng)高于賀老(212),齊職方跡擬于淵明(213)
錢氏世賢科之盛(214),史門繼衣錦之榮(215)。
劉求以義門顯(會稽求氏、上虞劉氏,并號義門。),杜趙以處士稱(216)。
或覽古以流詠(217),或編圖而著名(218)。
至若聯(lián)翩桂籍,焜耀簪纓,名登史策,足疊天庭,蓋嘗詢之故老,往往莫識其名矣。
故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者,顧長康之言也(219);
山轉(zhuǎn)遠(yuǎn)轉(zhuǎn)高、水轉(zhuǎn)深轉(zhuǎn)清者,李浙東之記也(220);
瑰奇市井、佳麗闉阇者,白馀杭之詩也(221);
忠臣系踵、孝子連閭者,虞功曹之對也(222)。
越之山川風(fēng)物,其大略如此」。
子真始驚而疑,卒嘆而敼曰:「壯矣哉,盛矣哉!
山川如斯,人物如斯,吾未之前聞也。
然越在春秋,僻處東夷,夫子作經(jīng),??為于越,其人材風(fēng)俗,固未可與齊、晉、魯、衛(wèi)諸列國抗衡也。
今有君所稱,幾不容口。
豈昔日遠(yuǎn)于京畿,含香未越,如王景興之言邪(223)
抑山川降靈孕秀,固自有時(shí)邪?
抑亦因人作成而致然邪」?
有君曰:「昔嚴(yán)朱二子,為漢名卿,晝繡故鄉(xiāng),夾道郊迎,爭觀快睹,歆艷其榮,故其俗始尚文學(xué)而敼功名(224)。
晉王右軍為越內(nèi)史,雅會蘭亭,流觴曲水,臨池墨妙,輝映千祀,能使遺文感槩君子,故其俗始尚風(fēng)流,而多翰墨之士(225)。
唐元微之一代奇才,罷侍玉皇,謫居蓬萊,賓竇鄰白,唱酬往來,繇是鑒湖秦望之奇益聞,故其俗至今好吟詠,而多風(fēng)騷之才(226)。
不獨(dú)此數(shù)君子也。
任延、張霸以尚賢為治,而俗始貴士(227);
劉寵、車俊以潔己化下,而人斯尚清(228)
第五倫下令而淫祀之風(fēng)革(229),諸葛恢蒞政而陵遲之俗興(230)。
至若李唐,刺史九十八公,首有龐玉,顯有姚崇,圖經(jīng)十子,郡績稱雄(231)。
國朝逮今,蓋百馀政,前有文簡,后有文正,題名所記,比唐為盛(232)。
承宣得人,風(fēng)俗斯美,蓋亦理之然也」。
子真曰:「是誠有之,然皆二千石之事爾,未足多也,愿聞其上者」。
有君曰:「昔勾踐懲會稽之棲也(233),痛石室之辱也(234),蓼目水足,抱冰握火(235),采蕺于山(236),置膽于坐(237)。
葛婦興歌,名曰《何苦》,其詞曰:『嘗膽不苦味若飴,令我采葛以作絲(238)』。
二十年間,焦心苦志,卒滅強(qiáng)吳,以雪前恥。
《越絕》之稱,權(quán)輿于此(239)
故其俗至今能慷慨以復(fù)讎,隱忍以成事。
若是何如」?
子真曰:「茲霸者之事也,傳不云乎,『碎而王,駁而霸』,彼齊威、晉文之盛,猶不足稱于大君子之門,況勾踐乎」!
有君曰:「昔禹治水之畢,與群后計(jì)功苗山,更名會稽,卒而葬焉,祠廟陵寢,于今尚存(240)。
上有遺井(241),下有菲泉,過而飲者,莫不發(fā)免魚之嘆,興河洛之思。
不獨(dú)勾踐有其烈(《史記》:「勾踐有禹之遺烈?!梗?/span>,馬侯嗣其功(馬臻創(chuàng)立鑒湖。),至今其俗勤勞儉嗇,實(shí)有禹之遺風(fēng)。
若是何如」?
子真曰:「美哉禹功!
宜其代舜而有天下也。
游于是,穸于是,廟食于是,茲所以化被萬世之久也。
然說者以為入圣域而未優(yōu),其必有大于此者乎」?
有君曰:「舜生于諸馮,孟子以為東夷之人,歷世逾遠(yuǎn),流傳失真,太史公以為冀州,然邪,否邪(242)
然越之邑則有上虞、馀姚(243),山有虞山、歷山(244),水有漁浦三憮(245),地則有姚丘百官(246)。
里焉有粟(上虞有粟里,舜時(shí)供儲在此。),陶焉有灶(上虞有古陶灶,言舜所作。),汲焉有井(247),祀焉有廟(舜廟在上虞縣西三十五里。),皆其遺跡也。
意者,不生于是,則游于是乎?
舜為人子,克諧以孝,故其俗至今烝烝是效;
舜為人臣,克盡其道,故其俗至今孳孳是蹈;
舜為人兄,怨怒不藏,故其俗至今愛而能容;
舜為人君,以天下禪,故其俗至今廉而能遜。
若是如何」?
子真矍然離席而立,拱手而對曰:「于戲,噫嘻!
盡善盡美,雖甚盛德,蔑有加矣。
昔季札觀樂而止于《韶》,自《韶》之外不敢觀。
余問風(fēng)俗,亦極于舜,自舜之外不復(fù)問矣」。
無妄先生粲然失笑于旁,曰:「固則子真之問、有君之答也。
茲皆古之越,非今之越也。
人死骨朽,世變風(fēng)移,山川雖在,人物已非。
前日淳樸變而澆偽,前日廉遜變而爭敚,前日勤儉變而矯怠,前日忠孝變而兇悖,尚何執(zhí)紙上陳跡而譊譊其頰舌邪」?
有君曰:「先生之言是也。
然風(fēng)俗不常美,亦不常弊,善焉惡焉,維人是系。
今朝廷駐蹕東南,越為鉅藩,密邇堯天,蓋尺五間。
帝命重臣,來鎮(zhèn)是邦,入境問俗,登堂觀風(fēng)(臥龍山有觀風(fēng)堂。),因舜禹之遺化,明吾君之至仁,布德教于黃堂,變薄俗而還淳。
矧何世之無才,亦奚有于古今?
子不見夫銜命虜庭,死于王事,如陳公、張公者乎(248)
議禮靖康,赴難建炎,如華君、傅君者乎(249)
是豈異代之人邪?
又不見夫姚江陳公(陳公名橐。),所臨有聲,亦克知退,身名兩榮;
執(zhí)政李公(李公名光。),忤意權(quán)臣,老于淪落,世賢其人;
憫孝蔡子,捐生可悲,同彼旌忠,廟食于茲(250)
隱吏王君(251),斬讎著名,一門可稱,賢父難兄。
茲固先生目所親睹也,安知后之視今,不猶今之視古乎」?
先生曰:「有君越人也,知越之風(fēng)俗而已矣。
子虛夸云夢,烏有先生詫齊,亡是公折之以上林之事。
今越未足侔齊楚之大,尚何足以夸之」?
有君曰:「昔吳子問柳先生以晉國之事,而柳以晉對;
今子真問余以越國之俗,而余以越答,亦各因其所問而及之爾,余豈瞢然無聞無知于越之外哉!
今天子披輿地之圖,思祖宗之績,求治如不及,見賢而太息,文德既修,武事時(shí)閱,蓋將舞干戚而服遠(yuǎn)夷,復(fù)侵疆而旋京闕。
余俟其車書仝,南北一,仿吉甫,美周室,賦《崧高》,歌吉日;
招魯公,命元結(jié),磨蒼崖,禿鉅筆,頌中興,紀(jì)洪烈。
邁三五,夐前牒,亙天地,昭日月。
于是窮章亥之所步,考神禹之所別,覽四海九州之風(fēng)俗,掩《兩京》、《三都》之著述。
騰萬丈之光芒,有皇宋一統(tǒng)之賦出,回視會稽,蓋甄陶中之一物」。
無妄先生自知失言,色有馀愧,乃與子真逡巡而避。
有君退而嘯傲于南窗,有飄飄凌云之氣(252)。
「登洛思」下原衍「兮」字,據(jù)雍正本、四庫本、光緒本刪。
泫露:四庫本同,雍正本、光緒本作「濯露」。
⑴ 《禹貢》:「淮海惟揚(yáng)州。」《周禮》:「東南曰揚(yáng)州,山曰會稽?!埂秷D經(jīng)》:「大都督府越州,《禹貢》揚(yáng)州之域?!?/div>
⑵ 《漢書·地理志》:「吳地斗分野。」《晉書·天文志》:「自斗十三度至女七度為星紀(jì),于辰在丑,吳越分,曰揚(yáng)州,而會稽入斗一度。」白樂天詩云:「牛斗天垂象,臺明地展圖。」
⑶ 《史記》:「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夏少康之庶子也,封于會稽,以奉禹祀?!埂秷D經(jīng)》:「封少子無馀于越,是為越侯?!?/div>
⑷ 秦始皇滅荊,置會稽郡。漢以其地屬吳國,景帝誅吳王,復(fù)為會稽郡。
⑸ 《春秋》:「哀公十三年于越入?yún)恰!埂妒酚洝罚骸腹篡`已平吳,兵橫行于江淮,號稱霸王?!?/div>
⑹ 隋大業(yè)中改為越州,唐乾元中置浙江東道節(jié)度觀察等使。
⑺ 隋楊素封越國公,唐末錢镠平董昌,封吳越國王。
⑻ 《圖經(jīng)》:「種山一名重山,即今臥龍山也?!埂秴窃酱呵铩罚骸冈酵踉嵛姆N于國之西山,一年,伍子胥自海上穿山脅持文種去,與之俱游于海?!菇裎魃降吞幨且病?/div>
⑼ 《吳越春秋》:「勾踐自吳還,范蠡筑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員三方。西北立為龍翼之樓,以象天門。東南伏漏石竇,以象地戶。陵門四達(dá),以象八風(fēng)。外郭筑城而缺西北,示服事吳也。」《圖經(jīng)》:「會稽治山陰以來,此城即為郡城。」
⑽ 《吳越春秋》:「范蠡曰:『臣之叢城也,其應(yīng)天矣,昆崙之象存焉?!弧?/div>
⑾ 府城之內(nèi)有八山:種山、?山、蕺山、火珠山、鮑郎山、彭山、白馬山、蛾眉山。今所存者惟四山耳,鮑郎、彭山、白馬、蛾眉俱已湮滅,僅存其名。
⑿ 《圖經(jīng)》:「彭山在會稽縣北四里?!埂兜滗洝吩疲骸概碜嫠[居之城。鮑郎山一名陽堂山,在今大能仁寺之前。」《郡國志》云:「山有鮑郎祠。」蛾馬跡迷。蛾眉山不見于《圖經(jīng)》,父老云:在府橋之東,軒亭之西,形如蛾眉。白馬山在會稽縣北五里。
⒀ 《史記》:「禹會諸侯江南,計(jì)力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jì)也?!埂痘视[》曰:「會稽山本名苗山?!固崎_元十年封四鎮(zhèn)為公,故會稽山為南鎮(zhèn)永興公。
⒁ 《?山白玉上經(jīng)》曰:「會稽山周回一百二十里,名陽明洞天,皆仙圣天人都會之所?!?/div>
⒂ 《圖經(jīng)》:「石傘山在會稽縣東南十五里玉笥側(cè),狀如傘?!?/div>
⒃ 石帆山在會稽縣東十五里。夏侯曾先《地理志》云:「射的山北有石壁,高數(shù)十丈,中央少紆,狀如張帆。又有文石,狀如鷂,人亦謂之石鷂山?!?/div>
⒄ 《輿地志》云:「宛委山上有石簣,壁立干云,升者累梯而至?!?/div>
⒅ 巨石三在照湖東,狀如酒甕,時(shí)人謂之秦皇酒甕。
⒆ 會稽一峰狀如香爐,人謂之香爐峰,一名覆釜山。
⒇ 《吳越春秋》:「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埂秷D經(jīng)》:「望泰山一名天柱山?!?/div>
(21) 《圖經(jīng)》:「玉笥山在會稽縣東南十五里,出美玉,其形如笥,因以為名。一名茅峴?!?/div>
(22) 《皇覽》云:「宛委山上有一巨石,屹然如幾臺,嘗有神仙降其上,號降仙臺。苗龍先生于此臺上升。」
(23) 《史記》:司馬遷登會稽,探禹穴。唐鄭魴有禹穴碑。
(24) 《龍瑞圖經(jīng)》:「禹穴北有石巖,高丈馀,南面?zhèn)绕饺缦??!埂墩嬲a》云:「此石于赤烏二年天降,從安悉國飛來,上有索痕二條,名為飛來石。晉葛仙公曾筑壇煉丹,后人名葛仙巖、煉丹井。」
(25) 孔曄《會稽記》云:「射的山半有石室,乃仙人射堂。東峰有射的,遙望山壁有白點(diǎn)如射侯。士人常以占谷貴賤,故語云:『射的白,米斛百;射壁玄,米斛千?!弧?/div>
(26) 《遁甲開山圖》云:「禹開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長一尺二寸。」
(27) 《輿地志》云:「會稽山一名衡山?!埂秴窃酱呵铩罚骸赣砺匋S帝藏書于此,乃東巡,登衡嶺?!埂洱埲饒D經(jīng)》注云:「謂天文蓋度中權(quán),衡,星名,非南岳之衡嶺?!?/div>
(28) 舊志:「蓬萊山正屬會稽?!股蚣潯杜钊R閣》詩云:「三山對峙海中央?!?/div>
(29) 《圖經(jīng)》:「嵊山在剡縣東三十四里?!固莆涞滤哪曛冕由?,因山為名,今曰嵊縣。
(30) 涂山在山陰西北四十五里。舊《圖經(jīng)》云:「禹會諸侯之所?!箲?yīng)劭云:「涂山在永興北。」按永興即蕭山也。杜預(yù)注《左傳》云:「在淮南壽春?!挂辔丛斣诤嗡?/div>
(31) 蜀阜山在山陰縣北三十五里。舊經(jīng)按地志云:「昔自蜀飛來,帶兒婦二十馀人,隨山而至,善織美錦。自云:『家在西蜀,今忽至此?!弧褂衷疲骸腹篡`將伐吳,置婦女于山上,以邀軍士?!购笥灋楦贰?/div>
(32) ?山在山陰縣東八十步,下有東武里,或謂之怪山?!秴窃酱呵铩罚骸阜扼恢羌瘸?,怪山自生瑯玕,東武海中山也,一夕自來,故名怪山?!埂对浇^書》云:「勾踐游臺也,東南司馬門所以灼?。又仰望天氣,觀天怪也,云,遠(yuǎn)望似?形?;蛎?山。」
(33) 梅山一名巫山,在府城北一十八里,梅子真所隱之地也。其西則有梅市里、梅福里。
(34) 《輿地志》云:「諸暨縣羅山,西施、鄭旦所居,有方石,云是西施曬紗處。今名纻羅山?!?/div>
(35) 《掇英集》:五泄,瀑布也。在諸暨西四十里,有兩山夾溪,造云壁立,高二百丈、廣數(shù)十丈,水瀉五節(jié),故曰五泄。山多奇峰,或比之雁蕩云。
(36) 《圖經(jīng)》:「四明山在馀姚縣?!箤O綽《天臺賦》云:「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div>
(37) 晉義熙三年,中書令王獻(xiàn)之居是山,有五色祥云見,安帝詔建云門寺。
(38) 法華山在會稽縣南四十里,晉僧曇翼?xiàng)?,誦《法華經(jīng)》,因置寺焉。其山十峰,其水雙澗,今天衣寺是也。
(39) 白樂天《沃洲山記》云:「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苟浇駥傩虏h。
(40) 金庭觀在剡縣東,王子晉學(xué)道登仙之所?!墩嬲a》曰:「南岳真人云:『越有桐柏之金庭,養(yǎng)真之福地,升仙之靈墟也?!弧?/div>
(41) 新昌南明山有寶相寺,梁建安王造石佛一軀,高一百尺。
(42) 南巖在新昌縣西南。唐李紳《龍宮寺碑》云:「南巖海跡,高下猶存。」
(43) 《史記》:「秦始皇二十七年,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頌。」《圖經(jīng)》:「秦望山在會稽南四十里。又有望秦山,始皇登山,群臣于此以望秦中。」
(44) 洛思山在蕭山縣東。《輿志》云:「永興縣有洛思山,洛人朱雋來會稽,三年不得反,乃登山北顧而嘆,因以為名?!?/div>
(45) 蕺山在府治東北三里。趙璘直碑云:「蕺,蔬類,昔越王所嗜,常采于此,遂用名之。在晉為王逸少別址,尚留故池與祠堂。」葛山在會稽縣東一十里。《吳越春秋》云:「勾踐使女織布,以獻(xiàn)吳王,采葛是山。」
(46) 《輿地志》云:「山陰縣西有蘭亭?!雇豸酥蛟疲骸复说赜谐缟骄X,茂林脩竹?!褂衷疲骸父┭鲋g,以為陳跡?!?/div>
(47) 連山在蕭山縣西。夏侯曾先《志》云:「連山長岡九里,西北至定山,秦始皇欲置石橋渡浙江,今尚存石柱數(shù)十列于江際,世傳始皇驅(qū)山塞海?!?/div>
(48) 擪烏山在蕭山縣南。東方朔《神異志》云:「山是亞父割斷蕭山南嶺,將擪斷烏江?!?/div>
(49) 北干山在蕭山縣北??嘴`符《地志》云:「許詢家于此山之陽,詢詩云:『蕭條北干園?!粍⒄骈L嘆曰:『清風(fēng)明月,恨無玄度?!弧?/div>
(50) 東山在上虞縣西北三十里,謝安石高臥之處。李白《憶東山詩》云:「白云他自散?!?/div>
(51) 少微山在會稽五云門外十里。《職方員外郎齊唐墓表》云:「公退居湖山日,少微依山有亭榭,獨(dú)以書史音樂自適。」
(52) 太白山在剡縣西六十里,與少白山連。夏侯曾先《地志》云:「峻極于天巖崔嵬。趙廣信煉丹登仙之處,上有白猿赤玃。」
(53) 晉安《海物異名記》:「越人水戰(zhàn),凌波赴敵則有鶻,舟名?!?/div>
(54) 《吳越春秋》:「越人以舡為車,以楫為馬。」
(55) 白樂天詩:「船頭龍夭矯,橋腳獸睢盱?!?/div>
(56) 《圖經(jīng)》:「后漢馬臻字叔薦,山陽人,為太守,創(chuàng)立鑒湖。在會稽、山陰二界筑塘蓄水,水高田丈馀,田又高海丈馀。若水少則泄湖溉田,如水多則開湖泄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兇年。其塘堤周回三百十里,溉田九千馀頃。」一說鑒湖八百里,蓋總言之。錢昭度詩云:「越國荷花八百里?!?/div>
(57) 《唐書》:「賀知章以秘書監(jiān)請為道士,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賜《鑒湖剡州》一曲?!?/div>
(58) 《史記》:「少康庶子封于會稽,后二十馀世,至于允常?!埂秴窃酱呵铩吩疲骸冈街d霸,自允常始?!?/div>
(59) 《輿地志》:「南湖縈帶郊廓,款屬峰岫,白水翠巖,互相映發(fā),若鑒若圖?!雇跻萆僭疲骸笍纳疥幧下沸校缭阼b中游。」
(60) 謝靈運(yùn)詩:「菱歌調(diào)易急。」王翰詩:「不知湖上菱歌女,幾個(gè)春舟在若耶?!?/div>
(61) 西施采蓮于若邪溪,李白有《采蓮曲》。
(62) 曹娥江在會稽東四十里。娥,上虞人,父溺死不得尸,娥年十四,沿江慟哭,晝夜不絕,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63) 浙江在蕭山縣西十三里?!妒酚洝罚骸竻峭鯕⑽樽玉悖∑涫⒁曾|夷革,浮之江中。吳人憐之,為立祠于江上,命曰胥山?!?/div>
(64) 槩浦在諸暨縣北,吳闔閭弟之子夫槩所封之地,因以為名。
(65) 翁州屬會稽,《郡國志》云:「徐偃王昔居于翁州?!?/div>
(66) 簞醪在會稽南三里,勾踐投醪之所?!蹲髠鳌罚骸肝樽玉阍唬骸簠瞧湔雍酰俊弧?/div>
(67) 《史記》:范蠡事越,既滅吳,乃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止于陶,天下稱陶朱公。
(68) 若邪溪在會稽縣東南。后漢鄭洪字巨君,山陰人。孔靈符《會稽記》云:「射的山南有白鶴山,此鶴為仙人取箭。鄭洪嘗采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洪還之。問何所欲,洪識其神人也,曰:『?;既粜跋d薪為難,愿朝南風(fēng)暮北風(fēng)。』后果然,故溪風(fēng)至今猶爾,呼為鄭公風(fēng),亦名樵風(fēng)。」
(69) 剡溪一名戴溪?!稌x書》云:「王子猷嘗居山陰,夜雪初霽,四望皓然,忽憶戴逵,時(shí)在剡,便夜乘小船詣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子猷曰:『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必見戴!』」
(70) 蘭渚即蘭亭也。羲之序云:「會于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有清流激湍,引為流觴曲水?!?/div>
(71) 戒珠寺在蕺山,本王羲之別業(yè),有鵝池、硯池、題扇橋在焉。
(72) 了溪在剡縣東北,源出了山?!对浇^書》云:「禹疏了溪,人方宅土?!?/div>
(73) 刑塘在會稽縣北?!对浇^記》:「大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防風(fēng)后至,禹乃誅之于塘?!官R循《會稽記》云:「防風(fēng)氏,其身三丈,刑者不及,乃筑高塘臨之,故曰刑塘?!?/div>
(74) 臥龍山下州宅之西隅,有清白堂、清白泉,太守范文正公命名,有記。
(75) 沈立《越州圖序》:「瀕海居人以魚鹽為生?!?/div>
(76) 《爾雅》:「東南之美者,則有會稽之竹箭?!?/div>
(77) 《漢書·地理志》云:「江南地廣,火耕水耨,民食魚稻?!?/div>
(78) 《吳錄》、《太康地記》并云:「諸暨境土諸山第一產(chǎn),檿桑文采如博綦,方正駢次,有如畫作,可為屐鞒。上品者一兩至數(shù)十萬?!?/div>
(79) 《蠶書》曰:「蠶為龍精?!管髑洹缎Q賦》云:「有物于此??兮,其狀,屢化如神?!?/div>
(80) 《圖經(jīng)》:「越貢花紗白編綾、輕交梭綾、輕容生縠、吳絹十樣綾、大花綾、編文紗花羅?!?/div>
(81) 《名山志》云:「天姥山有楓木千馀丈。」
(82) 上虞有地名五夫,始皇封松木為五大夫之處。
(83) 嵊縣金庭觀,《道經(jīng)》云:「上有桐柏合生?!?/div>
(84) 《輿地志》云:「馀姚有太平山,四角各生一種木,不雜他木。一角純檫,一角純梓,一角純棐?!?/div>
(85) 《吳越春秋》:「吳王好起宮室,越王使工入山伐木,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陽為文梓,陰為楩楠,以獻(xiàn)吳王?!?/div>
(86) 《郡國志》:「若邪溪有櫟木,謝客兒、惠連作詩聯(lián)句刻于其上。上虞有歷山,山下多柏木,吳越名柞為歷,故曰歷。」諸暨有櫧山,剡有榆木山。
(87) 諸暨有木連院,因有連理木,故得名。
(88) 東坡《黃甘陸吉傳》:「吉隱蕭山。」
(89) 《圖經(jīng)》:「諸暨出三如,謂如錦之桑,如拳之栗,如絲之苧。」
(90) 《爾雅》:「梅,楠?!谷螘P《述異記》:「中有王氏橘園、胡氏梅山、賀氏瓜丘、陵家白蓮?!?/div>
(91) 《爾雅》:「楙,木瓜?!埂钝拧罚骸咐姘贀p一益,楙百益一損?!闺[居云:「山陰蘭亭、尤多木瓜,人以為良果?!埂队详栯s俎》:「材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蠱,五霜葉可愛,六嘉實(shí),七落葉肥大?!?/div>
(92) 越多雙頭蓮,《埤雅》云:「俗言菱芰、而不分別,惟《武陵記》云:「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div>
(93) 《本草注》:「甘蔗有兩種,赤色名昆崙蔗,白色名萩蔗,赤蔗出江東會稽。」
(94) 越有楊梅二種,絕佳,一曰官長梅,一曰棱梅。
(95) 以上魚名并載于《圖經(jīng)》,越所有者,余皆類此。
(96) 陸龜蒙養(yǎng)能言之鶩,王羲之愛善鳴之鵝。
(97) 蛤有文,故謂之文蛤。元微之詩:「鄉(xiāng)味尤珍蛤?!购鲜献右姈|坡《江瑤柱傳》。
(98) 銅牛山在會稽縣,夏侯曾先《地志》云:「昔有銅牛見于靈汜橋,人逐之,奔入此山,掘地視之,悉銅屑也?!埂秷D經(jīng)》:「太白山有鳥,尾似雞,文采五色,口吐綠綬,長數(shù)尺,號吐綬鳥。」
(99) 蕭山有去虎山,本名虎子山,有猛虎傷人。景德四年六月晦日,虎負(fù)一子而渡浙江而去,知縣杜守一因改名焉。
(100) 法華山有雙烏鹡,長則送出之,故惟此烏在焉。唐萬《齊融守碑》云:「雙烏所以示北?!?/div>
(101) 會稽有鳳林鄉(xiāng)。按《吳越春秋》:「禹會諸侯于稽山,因傳國政。鳳凰棲于木,百鳥伺于澤」。華公《鳳林詩》:「苗山會計(jì)圖書曰,威鳳曾棲璧玉枝?!埂洱埲饒D經(jīng)》:「葛仙翁有桐木,隱幾化為白鹿,三足,號為鹿跡山?!?/div>
(102) 孔靈符《會稽記》云:「射的山西南有白鶴,為仙人取箭,因號箭羽山。」上虞有雁田,州志云:「夏禹與諸侯虞樂于此,化感鳥獸,故其地雁為民田春拔草根,秋除其穗?!?/div>
(103) 《埤雅》:「鵁鶄子銜母翅?!埂耕R鶿吐而生子?!?/div>
(104) 《禽經(jīng)》曰:「鳧善沒,鷗好浮?!埂钝拧罚骸跟桇浯湟玻f其毛羽,日浴登闌洄淵之間?!?/div>
(105) 越多寒鴉,秦少游詞「寒鴉萬點(diǎn)」,黃巖叟詞「寒鴉如豆」,俱得其實(shí)。鳦,燕也,有二種:有胡燕,有越燕,胡燕肥,越燕瘦。
(106) 《埤雅》:「鷦鷯性巧,故俗呼巧婦。其喙尖利如錐,巢至精密?!?/div>
(107) 《爾雅》:「鷺舂鋤。」《埤雅》:「步于淺水,好自低昂,故曰舂鋤。」
(108) 《禽經(jīng)》曰:「陸鳥曰棲,水鳥曰宿?!褂衷唬骸干角葜畣B多短,水禽之咮多長,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
(109) 歐陽公《花品序》:「牡丹西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揚(yáng)州出千葉芍藥。
(110) 吳蛻《鎮(zhèn)東軍監(jiān)軍使院記》云:「大廈之前,木蘭特異,越城之中,稱為一絕。當(dāng)前政不軌之際,忽焉凋○,逮彭城王之鎮(zhèn)臨也,綠葉紫苞,載新陽艷也。」
(111) 州宅舊有海榴亭。唐李紳詩:「懷芳不作翻風(fēng)艷,列萼猶含泫露妍?!?/div>
(112) 《圖經(jīng)》:「菊山在蕭山縣西,山多甘菊。唐縣令李萼、尉丘丹目之曰菊山?!?/div>
(113) 《越絕書》:「蘭亭在山陰,越王種蘭處?!?/div>
(114) 天衣寺有杜鵑花最奇,每歲盛開,觀者競集。
(115) 李白詩:「不到東山久,薔薇幾度花?!?/div>
(116) 越多梅花,又馀姚有梅澳湖,以梅得名。
(117) 嵊縣了山出禹馀糧,諸暨烏帶山出紫石英。
(118) 《圖經(jīng)》:「古廢市在州南?!埂遁浀刂尽吩唬骸肝羲E訓(xùn)賣藥于此市中?!?/div>
(119) 彭山在會稽縣北?!兜滗洝吩疲骸概碜骐[居之城?!?/div>
(120) 《史記》:「始皇令方士徐韨等入海求神藥,數(shù)歲不得?!?/div>
(121) 日鑄山在會稽東南五十五里,歐冶鑄劍之所?!队[古集》云:「會稽日鑄洪崖雙井不在建臘之后。」
(122) 臥龍山亦產(chǎn)奇茗。范文正公《清白堂記》:「以建溪、日鑄、臥龍、云門之茗試之,甘液華滋,悅?cè)私箪`?!箯埐裨疲骸概P龍茶冠吳越?!?/div>
(123) 《茶經(jīng)》云:「馀姚縣茶生瀑布嶺者號仙茗?!?/div>
(124) 《圖經(jīng)》:「茗山在蕭山縣西,其上多奇茗。」
(125) 越紙出于剡,舒元輿有《悲古剡藤》文。《圖經(jīng)》:「越出筆管?!?/div>
(126) 張伯玉詩:「敲冰呈巧手?!棺⒃疲骸冈剿缀羟帽垶榍墒?。」
(127) 《述異記》:「越中有顧家斑竹?!?/div>
(128) 《龍瑞圖經(jīng)》:「黃帝藏金簡玉字書于宛委山,禹探得之。唐開元二年,投金籠于禹穴,俄有一龍自穴出,現(xiàn)于壇上,賜號龍瑞宮?!?/div>
(129) 《齊書》志云:「會稽剡縣刻石山相傳于名,不知文字所在。宋升明本縣名家兒,襲祖行獵,忽見石上有文,凡三處,苔生其上,字不可識,刊笞去之,有大石文、立石文、小石文云云?;蛟菩l(wèi)夫人碑墮此中,因以為名。
(130) 《山海經(jīng)》:「會稽山上多金玉,下多珠石。」
(131) 《吳越春秋》云:「歐冶子為越王鑄劍,破赤堇之山而出錫,涸若邪之溪而出銅?!?/div>
(132) 《述異記》:「世傳黃帝鑄鑒于此,故名鑒湖?!?/div>
(133) 紹興丁丑,禹祠之前有光見,人即其處得圭璧。
(134) 《輿地志》:「蔡邕避難于越,宿千秋亭,仰見榱竹,知有奇響,因取以為笛,遂為寶器?!?/div>
(135) 《圖經(jīng)》:「五官省相傳有虞翻床,翻為吳長沙王所禮,特設(shè)此床,以表賢客?!?/div>
(136) 《輿地志》:秦始皇刻石,前有方石,廣十丈,云是始皇座,兩邊有方石八所,云是丞相已下座。
(137) 漢邯鄲淳作《曹娥碑》,蔡邕題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秦望山有始皇《頌德碑》,李斯篆。
(138) 府治之北有筆飛巷,江淹夢筆之所也。漢王肅隨父在郡東齋,夜有女子從地中出,與肅語,將曉辭別,贈墨二員,時(shí)肅方注《周易》,多有凝滯,旦用此墨,覺才思開敏。
(139) 《漢書·王尊傳》:「母持布鼓于雷門。」注云:「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聲聞洛陽?!箷S閤故有銅漏,古制甚精,王羲之書陸機(jī)《漏賦》,鐫刻于上,歷代以為寶。
(140) 《越絕書》:「少康立禹祠于陵所」,梁時(shí)修廟,少一梁木,夕有風(fēng)雨,漂一木至,乃梅梁也,今存。窆石在禹陵之前,舊經(jīng)云:禹葬會稽,取此石為窆。秦少游詩云:「一代衣冠埋窆石,千年風(fēng)雨鎖梅梁。」
(141) 晉太康中,上虞縣于道觀井中獲金罍,故縣以金罍名驛?!犊尽吩疲和可接惺L一丈,云禹所乘來。宋元嘉中于舡側(cè)掘得鐵履一雙,梁初又得青玉印?!?/div>
(142) 晉太元年中,謝輶為郡守,掘郡廳柱下深八尺,得古銅罌,可容數(shù)斗,封題作「越王」字,文甚分明,是今隸書,馀不可識,輶以為范蠡厭勝之術(shù),遂埋之,今不識處。玉印見上注。
(143) 《圖經(jīng)》:「獵士陳惠度于剡山射孕鹿,既傷,產(chǎn)下一子,以舌舐子,身乾而后鹿母乃死,惠度棄弓矢為僧,鹿死之處生草,號鹿胎草。諸暨有馬蹄石,傳云始皇東巡,馬蹄踐此,其跡存焉。
(144) 蕭山,黃竹山?!对浇^記》云:「范蠡遺鞭于此,生筍為林,竹色皆黃,狀如刀割。」神木見「文梓楩楠」注。
(145) 《西京雜記》:「會稽貢竹簟,號流黃簟?!?/div>
(146) 《會稽記》:「涂山廟中有周時(shí)樂器,名錞于。」
(147) 《郡國志》云:「會稽橫山有草,莖赤葉青,人死覆之,更活?!?/div>
(148) 《圖經(jīng)》:「郡王官廨兩杉梁,相傳勾踐聽事之舊梁,歷代雖遠(yuǎn),材質(zhì)不異,俗諺云『千年之木,能止心痛』,有削服者,多愈?!?/div>
(149) 《石氏宗譜》:新昌石昉墓前有柘木,生而內(nèi)向,覆墳如蓋然。守墓者言,每有登科者,則柘有枝特生,一枝一人,或二三枝則二三人云。《會稽覽古集》:「四明山有雙石如筍,高數(shù)尺,野花叢生其頂,杜鵑鳴時(shí),爛若霞錦?!箛孀诙裘?,皆三年不榮。職方齊唐嘗為之贊。華鎮(zhèn)詩云:「鼎湖龍去蒼髯斷,三載叢花不記春?!?/div>
(150) 剡有禪房寺,舊經(jīng)云:齊安南將軍黃僧成有德政,感天雨錢數(shù)億萬,遂舍造寺,號錢房院。梁天監(jiān)中改禪房寺。儲山在會稽,東南有粟山。周處《風(fēng)俗記》:「舜時(shí)供儲在此?!?/div>
(151) 《會稽典錄》云:「孫亮?xí)r,山陰朱育少好奇字,仕郡門下書佐。太守濮陽興正旦宴見掾吏,問:『昔王景興問士于虞仲翔,而未睹仲翔對也,書佐寧識之乎?』育對云云。府君稱善。」
(152) 按《吳越春秋》,越王有八臣四友,文種、范蠡、計(jì)??最顯。
(153) 《漢書》:嚴(yán)助、朱買臣皆會稽、吳人,武帝時(shí),俱為侍中,后皆為會稽守。
(154) 唐張萬和,諸暨人,遭父母喪,兄弟廬墓二十馀年。萬和終,子亦廬墓。
(155) 齊韓靈敏,剡人,早孤,與兄靈珍并有至性。母亡,無以營兇,共種瓜半畝,朝暮生,遂辦葬事。
(156) 朱育對曰:「處士鄧盧敘弟犯公憲,自殺乞代。吳寧斯敦、山陰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div>
(157) 虞翻對曰:「句章董黯盡心色養(yǎng),喪致其哀,怨親之辱,白日報(bào)讎,海內(nèi)名聞。又魏朱恭明,永興人,父為烏傷長陳碩所殺,恭明志在報(bào)讎。未間,碩病亡,刺殺其子,遂奔魏。后漢魏少英,上虞人,兄為鄉(xiāng)人所殺,少英報(bào)讎訖,遂亡命。
(158) 丁興,會稽人,家近荒野,野火沿?zé)?,興母老病,乃濕衣覆母,以身障火,身死母存。
(159) 許伯會,蕭山人,遭母喪,結(jié)廬墓側(cè)。野火將及墳所,乃悲號慟哭,天忽降雨,火則隨滅。
(160) 山陰鐘離表、剡鄭僧保、諸暨張萬和、蕭山許伯會、戴恭,皆以廬墓著名。
(161) 諸暨張孝和、申屠氏女、蕭山郭世道、許伯會,并負(fù)土成墳。
(162) 剡王知元父喪,哀毀卒,高宗改為孝義里。諸暨賈思會母亡,以至孝聞,有司奏改其里為孝義里。永興郭世道負(fù)土成墳,袁愉表其行,敕改所居里為孝行里。
(163) 山陰嚴(yán)世期好施慕善,有司奏榜其門曰義行。剡公孫達(dá)居喪事母,名聞郡縣,詔表門閭。蕭山俞僅一門四代,兄弟十五人,老幼八十馀口,為鄉(xiāng)里所稱,觀察使孟簡書于《圖經(jīng)》,以勵風(fēng)俗。
(164) 《齊書》:「會稽陸氏有三女,無男,祖父母年八九十,相繼卒,三女自營墳葬,為庵,舍墓側(cè)。
(165) 曹娥見「曹江」注。國史:朱娥,上虞朱回女也,母亡,養(yǎng)于祖媼。娥十歲,里中朱顏與媼競,持刀欲殺媼,一家驚潰,獨(dú)娥號呼而前,擁蔽媼,手挽顏刀曰:「寧殺我,毋殺媼也?!箣嬅?,娥死,事聞,賜其家粟帛。其后會稽令董偕為娥立像于曹娥廟,四時(shí)配享。
(166) 虞翻對曰:「鄞大里黃公絜己,暴秦之世,高祖即祚,不能一致?;莸酃нd,出則濟(jì)難?!?/div>
(167) 少英見《后漢·黨錮傳》。虞翻曰:「少英遭此屯蹇,忘家憂國,列在八雋,為世英彥。」
(168) 晉丁潭字世康,山陰人。蘇峻亂,成帝蒙塵于石頭,潭隨從不離帝側(cè)。
(169) 虞翻曰:「句章王脩,委身授命,垂聲來世?!?/div>
(170) 晉虞喜字仲寧,馀姚人。太康中詔曰:「喜潔靜其操,歲寒不移?!?/div>
(171) 晉孔愉字敬康,山陰人。史贊曰:「愉洪止足之分,有廉遜之風(fēng)?!?/div>
(172) 虞翻曰:「決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義。」
(173) 山陰孔愉敬康、張茂偉康、丁潭世康,齊唐時(shí)人,號會稽三康。
(174) 朱育對:「其女則松楊柳朱,永寧瞿素,或一醮守節(jié),喪身不顧,或遭寇劫賊,死不虧行?!?/div>
(175) 后漢鄭洪、韓說、鐘離意皆山陰人,朱雋、戴就皆上虞人,并舉孝廉。
(176) 晉虞潭,馀姚人,陳孔奐,山陰人,唐沈融,會稽人,并舉秀才。齊朱仕明,剡人,舉茂才。
(177) 虞寄,馀姚人,弱冠對策,高第起家。
(178) 會稽陳囂,字子公,以遜為行,與紀(jì)伯為鄰。伯竊囂蕃地自益,囂見之不言,移一丈以潤紀(jì)伯。伯覺知患,俱乃還所侵之地。兩邊俱退,乃為一路。鴻嘉二年,太守右扶風(fēng)周府君刻石旌表,號曰義里長詹路。
(179) 吳鐘離牧,山陰人,居永興,種稻二十畝,臨熟,民認(rèn)之,牧遂與稻,后民慚還牧,閉門不受。
(180) 《后漢·循吏》:孟嘗,字伯周,上虞人。為合浦太守??o耕稼,所資珠璣,前政貪殘,珠徙交趾,嘗清潔無求,珠乃還郡。
(181) 孔曄記云:虞國,馀姚人,漢時(shí)為日南太守,有惠政。行部有雙雁隨軒翔舞,及還馀姚,雁奔隨歸國。卒,雁棲于墓側(cè),后遂成群,今馀姚有雙雁鄉(xiāng)。
(182) 唐康希銑,會稽人,為饒、海、臺、睦四州刺史。顏魯公撰碑,今斷碑猶存。
(183) 夏香字曼卿,蕭山人?!稌滗洝吩疲骸赶銡v任邑長,皆有聲績?!?/div>
(184) 后漢王充,字仲任,上虞人,著《論衡》八十五篇。
(185) 唐沈珣,會稽人,撰《九經(jīng)大義》百卷。
(186) 晉謝沉字行思,山陰人,明練經(jīng)史,撰《晉書》三十馀卷。承字偉平,亦山陰人,博學(xué)洽聞,撰《后漢書》一百馀卷。
(187) 梁孔僉,山陰人,通五經(jīng),尤明三《禮》,生徒數(shù)百人,三為五經(jīng)博士??鬃屿钜嗌疥幦?,講《尚書》,聽者嘗數(shù)百人,著《尚書義》二十卷。
(188) 晉賀循字孝先,山陰人,經(jīng)學(xué)第一,為江東儒宗。
(189) 唐虞世南字伯施,太宗稱世南有五絕,其一博學(xué)也。
(190) 晉孫綽字興公,會稽人,作《天臺賦》,謂友人曰:「卿試擲地,當(dāng)作金聲?!?/div>
(191) 唐徐浩字季海,為中書舍人,詔令誥策,皆浩為之。
(192) 朱育對曰:「文章之士則任奕、虞翔,齊馳文檄,曄若春榮。」
(193) 唐賀知章字貴真,永興人,自號四明狂客,醉后屬詞,動成篇卷,文不加點(diǎn)。
(194) 唐賀德仁,山陰人,與從兄德基以文辭稱,人為語曰:「學(xué)行可師賀德基,文質(zhì)彬彬賀德仁?!褂菔滥吓c兄世基俱善屬文,時(shí)人方之二陸。
(195) 唐吳融,山陰人,昭宗時(shí),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帝曾指授疊十許藁,融跪作詔,少選成,語當(dāng)意詳。
(196) 后漢嚴(yán)光字子陵,馀姚人。晉謝敷,會稽人。月犯少微,星占者以隱士當(dāng)之,俄而敷死。唐秦系會稽人,初隱于剡,后居泉州南安,人號其山為高士峰。方干字雄飛,今五云門外有方干島、登波坊,有方干池,皆隱所也。唐孔述睿山陰人,與兄充符皆隱嵩山。
(197) 吳介象字元則,學(xué)氣術(shù),能于茅屋上煮物而火不焚。吳范字文則,明歷數(shù),知風(fēng)氣。晉嚴(yán)卿善卜筮。皆會稽人。后漢謝夷吾字堯卿,山陰人,學(xué)風(fēng)角占候,克日卒。
(198) 《名畫錄》:孫遇、僧道芬皆會稽人,以善畫著名。
(199) 宋孔琳之山陰人,徐嶠之會稽人,皆善草隸書。
(200) 晉僧支遁字道林,居沃焦山,與王謝諸公游,唐僧靈澈,會稽湯氏子也,工詩,與劉柳善。
(201) 《續(xù)齊諧記》:漢永平十五年,剡縣有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因遇女仙,半年還家,并無相識,驗(yàn)得七代孫,至太康年失二人所在。
(202) 《吳越春秋》:越有處女,出于南林,越王聘之,問以劍戟之術(shù)。」
(203) 越女論劍曰:「聞斯道者,一人當(dāng)百,百人當(dāng)萬,王欲試之,其術(shù)即見?!?/div>
(204) 《史記》:「越伐吳,發(fā)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div>
(205) 《史記》:「項(xiàng)羽起會稽,得精兵八千人渡江?!菇裆疥幱许?xiàng)里,乃羽與叔父梁避仇之地。
(206) 杜祁公衍,字世昌,會稽人,謚曰正獻(xiàn)。
(207) 孫大資沔,字元規(guī),會稽人,謚曰威敏。
(208) 姚給事劬,字輝中,山陰人,元祐中為諫官,有直聲。
(209) 顧內(nèi)翰臨,字子敦,會稽人。東坡贈詩云:「君為江南英,面作河朔偉?!?/div>
(210) 新昌石氏為東南名族,國朝登第者幾三十人。
(211) 陸左丞佃字農(nóng)師,弟傅字巖老,俱有才名,比晉二陸。
(212) 吳先生名孜,嘉祐、治平間名士,舍宅為泮宮。今有祠堂存,君子以為賢于賀監(jiān)一等。
(213) 齊賢良唐字祖之,仕至職方員外郎,退居湖山,名曰少微,自為詩云:「直當(dāng)山面開三徑,平截波心種綠楊?!?/div>
(214) 錢內(nèi)翰易,會稽人,景德三年中制科。子明逸慶歷二年、彥遠(yuǎn)慶歷六年并中制科。
(215) 剡中史氏兄弟相繼登科,鄉(xiāng)號繼錦。
(216) 王荊公有《贈越中處士杜醇》詩。趙處士仲淵,祥符中被召,不赴。
(217) 故朝奉大夫華君名鎮(zhèn)字安仁,嘗著《會稽覽古詩》百馀篇。
(218) 諸葛深字通甫,總集歷代帝王年紀(jì),自三皇至于大宋,編之為圖,名曰《紹運(yùn)》。
(219) 劉義慶《世說》云:「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弧?/div>
(220) 唐李遜《游妙喜寺記》:「越州好山水,山轉(zhuǎn)遠(yuǎn)轉(zhuǎn)高,水轉(zhuǎn)深轉(zhuǎn)清?!?/div>
(221) 白樂天《和元稹陽明洞天》詩云:「瑰奇填市井,佳麗溢闉阇?!?/div>
(222) 虞翻對王府君曰:「海岳精液,善生俊異,是以忠臣系踵,孝子連閭,下及賢女,靡不育焉?!?/div>
(223) 王景興問虞翻曰:「聞玉出昆山,珠生南海,遠(yuǎn)方異域各生珍寶,曾聞士人嘆美貴邦,舊多英俊,徒以遠(yuǎn)于京畿,含香未越爾。功曹雅好博古,寧識其人邪?翻對云云。
(224) 嚴(yán)助、朱買臣貴顯漢朝,文辭并發(fā),上拜買臣會稽太守,謂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買臣頓首辭謝。
(225) 晉王羲之除右將軍、會稽內(nèi)史,以上巳日與謝安、孫綽、許詢之流會于蘭亭,流觴曲水,自為之序,其末云:「后之君子,亦將有感于斯文?!?/div>
(226) 唐元稹字微之,罷相為浙東觀察使,辟竇鞏為副,鞏工于詩,與之酬和,故鑒湖秦望之奇益?zhèn)鳎瑫r(shí)號蘭亭絕唱。微之《州宅》詩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小蓬萊?!箷r(shí)白樂天守杭,常以詩筒往來,后白赴闕,留贈云:「從此舟人應(yīng)省事,寂寥無復(fù)遞詩筒?!?/div>
(227) 后漢任延為郡尉,會稽稱多士,延皆聘請高士,如董子儀、嚴(yán)子陵,待以師友之禮,郡中賢士大夫爭往附焉。張霸為守,表用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其馀有業(yè)行者皆見擢用,郡中爭厲志節(jié),習(xí)經(jīng)者以千數(shù)。
(228) 后漢劉寵為太守,郡中大化,召為將作大匠,山陰五六老叟人赍百錢送寵,寵為人選一大錢受之。吳車俊為太守,在公清忠。
(229) 后漢第五倫為太守,俗多淫祀,常椎牛祭神,財(cái)產(chǎn)困匱,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薦祠者發(fā)病且死,先為牛鳴,前后郡將莫敢禁。倫到官,移書屬縣,曉告百姓,后遂斷絕。
(230) 諸葛恢為太守,元帝謂曰:「今之會稽,昔之關(guān)中,政之所先,君為言之。」恢曰:「今天下喪亂,風(fēng)俗陵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jìn)忠實(shí),退浮華?!沟奂{之,以政績第一增秩。
(231) 《唐太守題名記》凡九十八人,總管龐玉為首,其最顯者姚元之,后為開元賢宰相。其以名見于圖經(jīng)者十人:李大亮、竇懷正、薛平、陸亙、楊于陵、李遜、薛成、元稹、王式、式弟?。
(232) 《宋太守題名記》始于畢文簡公士安,其間顯者非一,而尤賢者范文正公。
(233) 《史記》:「越王伐吳,吳敗之夫椒,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棲于會稽?!?/div>
(234) 《吳越春秋》:「越王入臣吳,拘于石室膽之中,越王服犢鼻、著樵頭,斫剉養(yǎng)馬?!?/div>
(235) 越王念復(fù)吳讎,苦身勞心,夜以接日,目臥則切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236) 越王為吳王嘗惡,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亂其臭,越人至今以為俗。岑草,蕺也,見前注。
(237) 《史記》:「勾踐反國,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
(238) 《吳越春秋》:「越王使國中男女入山采葛作布,以獻(xiàn)吳王,吳王大悅。葛婦傷越王用心之苦,乃作《何苦》之詩云云?!?/div>
(239) 《越絕書》:聞?wù)咴唬汉沃^越絕?越者國之氏也,絕者絕也,謂勾踐時(shí)也。
(240) 《圖經(jīng)》:「禹陵在會稽山?!埂秴窃酱呵铩罚骸赣淼皆?,因病死,葬焉,葦槨桐棺,穿壙七尺,下無及泉,墳高三尺,土階三等?!埂对浇^書》:「少康立祠于禹陵所?!?/div>
(241) 賀循《地志》云:「會稽山有禹井,去禹穴二十五步,謂禹穿鑿,故因名之?!?/div>
(242) 《史記》:「舜,冀州人」,冀在河南,非東夷也,與孟子之說異。
(243) 《圖經(jīng)》:夏禹與諸侯會計(jì),因相虞樂于此,故曰上虞。周處《風(fēng)土記》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馀姚。一曰謂邑有姚丘,即舜母握登感大虹生舜之地。」
(244) 《圖經(jīng)》:虞山在馀姚西三十里。一云在上虞之東。太康《地志》云:舜避丹朱于此。歷山在會稽東南八十四里。舊《圖經(jīng)》云:「昔舜耕之所?!?/div>
(245) 《圖經(jīng)》:上虞縣北有漁河,是舜漁之處。又上虞有地名漁濱,虞濱?!端?jīng)》:媯石入東海,江里有上中下三憮,言二女降,時(shí)媯地高險(xiǎn)回曲,使者至險(xiǎn),輒憮然而嘆,故曰三憮。
(246) 《風(fēng)土記》:「舜生于姚丘,去上虞四十里有姚丘,即姚丘也?!缎掠洝吩疲骸浮稌贰浩秸掳傩铡?,今上虞有百官里?!埂稌洝罚骸赴俟僬撸ぶ鞆乃从诖??!?/div>
(247) 舜井在上虞西北三十五里,又有舜水,在縣南二百五十步。
(248) 陳公名過庭,張公名宇發(fā),靖康間為和議使,咸死于虜中。
(249) 華君名初平,靖康初為太常博士,議禮不屈,事見李參政所作墓志。傅君名崧卿,建炎間虜犯浙東,越守以城降,公舉兵赴難,越人賴之。
(250) 蔡孝子名定,父以罪系獄,請代弗許,遂自沉于河,竟脫父罪。事聞乎朝,立廟號憫孝。建炎間,越守以城降虜,班直唐琦奮磚擊虜酋,慢罵而死,廟號旌忠。
(251) 王君名公袞,手?jǐn)匕l(fā)冢之讎,自投于府。
(252) 《梅溪先生后集》卷一。又見單刻本《會稽三賦》卷上,《山堂肆考》卷一二九,《歷代賦匯》卷三七,《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九三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九,《南宋文錄錄》卷一。
贈徐樗亭大令 清 · 程恩澤
七言律詩
一部神泉貫斗臺趙長君著《詩細(xì)》《歷神泉》,虞仲翔謂其窮陰陽之奧秘。),免中詩境豁然開
鳴和豈特高岑調(diào)(先生五七言宗唐音。),網(wǎng)佚真同馬鄭才。
王屋山頭頻弭蓋,天都峰頂鎮(zhèn)銜杯。
九重方獎循良吏,看取儒門大廈材。
⑴ 徐氏為詩學(xué)者,有免中徐公傳《魯詩》,徐敖傳《毛詩》。徐整箸《毛詩譜》,徐邈箸《毛詩音》,徐廣箸《毛詩音隱義》,徐爰箸《毛詩音》,其書與說俱佚。至先生則集四家之大成。
波斯短歌行譯箋 其六十四 當(dāng)代 · 鐘錦
七言絕句
先入冥關(guān)不盡人,竟無一語報(bào)交親。
懸知我輩終須到,再若相逢可有因?
注:○交親:戚友也。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吳不信前日之盟,棄貢賜之國而滅其交親?!薄饝抑毫现病b仔拧逗挖w王看伎》:“懸知曲不誤,無事畏周郎?!?br />Strange, is it not ? that of the myriads who
Before us pass'd the door of Darkness through,
Not one returns to tell us of the Road,
Which to discover we must travel t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