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學龍

相關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維基
劉國縉,遼東復州衛(wèi)軍籍江西泰和縣人。
同進士出身。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初授寧波府推官,丁父憂,起補衛(wèi)輝府,三十五年考選,擢為監(jiān)察御史,彈劾內監(jiān)陳永壽及陳邦彥淫惡殺人狀。
三十九年京察被處浮躁,謫官廣東。
四十六年后金破撫順,大學士方從哲與經略楊鎬以國縉遼東人,推薦其贊畫遼東兵事,遂受命招募新兵一萬七人余人,分發(fā)鎮(zhèn)江、寬奠、叆陽、清河諸處防守。
但分防清河者一時逃散,為兵科給事中薛鳳翔所劾。
天啟元年,遼沈失陷,劉國縉與監(jiān)軍道牛維曜、海蓋道康應乾等各航海逃至登州。
后經熊廷弼上言復遼須用遼人,遂升山東按察司副使,駐登萊招集歸附之眾,揀選團練以圖進取。
三年,為刑科給事中解學龍彈劾其庸懦無為,溪壑無厭。
禮科給事中郭興言彈劾其托名賑濟遼民,冒帑金數(shù)萬私充囊橐。
遂被革職提問追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四川忠州人,字枝樓。天啟五年進士。歷德清、金華知縣。崇禎四年,授御史,敢直言。以巡視草場,坐失火下獄。逾年釋歸。尋起官,累遷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弘光帝拜刑部尚書,清兵破南京,自縊死。
維基
高倬(?
—1645年6月7日),字枝樓,四川重慶府忠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高倬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授浙江德清知縣,調任金華,又改為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
薊遼總督曹文衡與總監(jiān)鄧希詔互相上奏舉報對方,他表示應該撤換鄧希詔,讓曹文衡安心;若曹文衡不稱職應該換人,不要讓宦官參與。
奏疏一上表,高倬被貶一級,不久因為草場失火,被指巡視不謹慎連坐罷官,貶謫為光祿寺監(jiān)事。
之后得起用上林苑丞,轉大理右寺副。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火星發(fā)生逆行,高倬請求清理刑部的積案,升任南京太仆寺卿,駐在滁州,招募州人當兵保障當?shù)孬@允許。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高倬出任都察院僉都御史,提督操江,秋天時,朝廷改任勛臣劉孔昭擔任提督操江,召高倬轉官,但未赴北京就已經失陷。
弘光帝繼位,高倬升任工部右侍郎;御用監(jiān)的宦官要求設立宮殿擺放玩物,光祿寺又要求辦理御用器物,他上表應該奉行節(jié)儉。
之后宦官又催徵大婚費用,他說:「這是什么時間?
國土缺半,民力枯歇,兵馬糧錢尚欠二百五十萬,戶部存銀只有千多,請求節(jié)用。
」未被采納。
解學龍被削籍,高倬轉任左侍郎,晉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他堅持不作冤獄,遭馬士英憎恨。
南京淪陷,高倬自縊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5—1646 【介紹】: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細遵,門人稱石齋先生。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崇禎初進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錢龍錫,貶三秩,而龍錫得減死。又屢上疏言諸臣專事互相報復,不顧大局,語刺大學士周延儒、溫體仁等,被斥為民。復起為少詹事,因疏劾楊嗣昌等,下詔獄,旋釋出,謫戍廣西。十五年,復故官。福王即位,用為禮部尚書。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學士。自請往江西圖恢復,至婺源遇清兵,戰(zhàn)敗被執(zhí),不屈死。道周潛心經學,亦工書畫。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磯》、《洪范明義》、《石齋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鎮(zhèn)海衛(wèi)人。天啟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中允,以言事落職。尋起官,以諭德掌司經局,再遷少詹事,協(xié)理府事,謫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復起禮部尚書。有大滌函書浩然詠。
維基
黃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細遵,號石齋,人稱石齋先生,閩南、臺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朝時屬詔安縣,今為東山縣)人,祖籍莆田,學者、書法家、藝術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
謚忠烈,乾隆時改謚忠端。
明萬歷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東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貧,在福建銅山(今屬東山縣)島上石室刻苦攻讀,曾在閩南漳州和廣東潮州收徒講學。
有「閩海才子」之譽。
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倪元璐、王鐸同年。
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為經筵展書官,因丁憂去職。
崇禎初復官編修。
崇禎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錢龍錫以袁崇煥事下獄,廷臣無敢訟冤者。
黃道周與錢龍錫素無私交,卻激于義憤,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為錢龍錫不宜坐死罪。
崇禎帝不悅,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錢龍錫,改戍浙江定海。
崇禎十一年(1638年),楊嗣昌、陳新甲、方一藻皆有家喪,崇禎帝依舊“奪情”起用。
黃道周對此連上三疏,指責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楊嗣昌等私下妄自議和,七月初五日崇禎帝在平臺召開御前會議,要楊嗣昌與黃道周當場辯論,黃道周雄辯滔滔,“與嗣昌爭辯上前,犯顏諫爭,不少退,觀者莫不戰(zhàn)栗。
”崇禎怒不可遏,斥責他:“一生學問只辦得一張佞口。
”道周被連貶六級,謫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辭官,于鄴山講堂開壇講學。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認為他“可任輔導”。
崇禎大怒,下令將二人入獄,以“偽學欺世”之罪重治,戶部主事葉廷秀、監(jiān)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獄,后周延儒曰:“張溥、黃道周,皆有些偏,只是會讀書,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語。
改廷杖八十,充軍廣西。
崇禎十四年(1641年),楊嗣昌病死。
崇禎想起黃道周的“清操力學,尚策勵”,赦其罪,并復官。
道周告病回家,專心著書。
明亡后,任南明禮部尚書,“嚴冷方剛,不偕流俗”,楊廷麟曾力薦他充講官兼直經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兵部尚書。
但兵權由鄭芝龍掌握,時清廷頒布剃發(fā)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龍養(yǎng)兵自重,不發(fā)一兵一卒。
黃道周只得返鄉(xiāng)籌兵籌糧。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眾數(shù)千人,馬僅十馀匹,另有一月糧,出仙霞關,與清兵抗擊。
施瑯曾一度與他前往,不久卻徑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嘆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達廣信(今上饒),募得三個月兵糧,分兵三路,向清兵發(fā)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今臨川),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不久三路皆敗。
十二月六日,黃道周率隊向婺源出發(fā),至童家坊,得知樂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時遇伏,參將高萬容逃去,于是全軍崩潰。
黃道周與四門生蔡春溶、趙士超、賴繼謹、毛至潔沖鋒在前,終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將張?zhí)斓摲@。
道周俘后,至金陵獄中,獄中吟詠如故,清廷派明舊臣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
”將殉難的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
承疇頗愧,上疏請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準。
后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義,臨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紙墨,畫一幅長松怪石贈人,還給家人留下了遺言:“蹈仁不死,履險若夷;有隕自天,舍命不渝”。
至東華門刑場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書遺家人:“綱常萬古,節(jié)義千秋;天地知我,家人無憂。
”最后頭已斷而身“兀立不仆”,其門人蔡春溶、賴繼謹、趙士超和毛至潔同日被害,人稱「黃門四君子」。

人物簡介

維基
馬維陛(16世紀—1630年代),號芝嶠,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一說會稽縣人。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馬維陛中舉人,次年(1619年)聯(lián)捷進士,授廣東東莞縣知縣。
縣邑臨近海邊多海盜,他理清保伍、嚴設斥堠,有發(fā)現(xiàn)盜賊立刻拘捕,人民因此生活安穩(wěn);同時他又平反冤獄,得居民稱頌為如若神明。
不久他升任工部主事、郎中,崇禎二年(1629年),朝廷以他勤奮謹慎派往任職瑞州知府。
府中多積欠稅款,馬維陛不忍心催稅使人民受困,決定接受處罰降級。
他身體羸弱,以雙親年老乞求辭官供養(yǎng)老人,巡撫解學龍惋惜他的賢能挽留,他拒絕而離去;經當?shù)厝嗣翊蠛艉竺銖娏羧?,然而他東望哭著說:「我死了也是官了。
」崇禎九年(1636年),父親逝世,他回鄉(xiāng)奔喪,安葬后過度傷心年多后去世。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恢先,字蜚孟,南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城東后岐人。
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到福建恤刑多次平反冤案,歷任員外郎、郎中,升廣東廣州府知府。
海盜劉香作亂,擄走兩名道臣、兩名參將,巡按葉紹颙彈劾參總制熊文燦失職,李恢先說:「道臣、參將被劫,現(xiàn)在又處置制臺,賊人只會更家驕縱,有損朝廷威望,不如其已。
」葉紹颙同意。
不久熊文燦用計殺死賊人李之奇,請密旨命摧毀其前鋒,李恢先守西海口為掎角,四十日后報捷音,但因為不賄賂權臣僅調廣西桂平道副使。
越南五年不入貢,他前往勸諭后奉貢如故,劉巡按入境時未及在粵西謁見,遭對方參奏,降為建昌知府。
張普薇聚眾數(shù)萬人,在江西、福建間搶掠閩界,兩地巡撫明言討伐,他說:「兩路進兵時,若從廣信一路,賊人會逃去建昌。
」最后此事果然發(fā)生,益王朱慈??大為恐懼,讓他領兵,他下令得一級賞五十金,殺死三位逼近城池的賊人,繼以火炮防衛(wèi),賊人逃遁;益王命巡撫解學龍移鎮(zhèn)建昌,他又請求分宜黃、南豐兩路進兵必定大捷,然而解學龍不同意,到戰(zhàn)敗后才向他問計,他回應:「一定要剿撫并用。
」對方聽從,李恢先令芮把總深入,斬殺偽將一人,賊人逃奔就撫,擒殺普薇,解學龍以他首領功,但他拒絕吏部,因此被免歸。
年八十七歲依然讀書不倦。
尹文煒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尹文煒(17世紀—17世紀),字去文,浙江金華府金華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尹文煒是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浙江鄉(xiāng)試三十五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士,獲授金溪知縣,為政清靜廉恕,在當?shù)匦蕹桥d學、賑濟饑荒;當?shù)厝撕迷V訟,動輒輕生以圖報復,他嚴禁命案,沒有實情者立刻買棺下葬,因此平息此陋習,后來因為正直不合群告歸,推辭巡撫解學龍引薦。
后來他參與黃道周義師,永歷帝在肇慶獲王化澄疏薦,出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升員外郎、郎中。

人物簡介

維基
陳天定(?
—17世紀),字?;?,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陳天定在天啟四年(1624年)考中舉人,次年(1625年)的會試中式,但因為魏忠賢勢力熾盛,他沒有參加對策就歸鄉(xiāng)。
當時海盜肆虐,他和施邦曜商議捍禦策略,在城內訓練鄉(xiāng)兵,建筑土堡、鎮(zhèn)門在岸邊;賊人夜間在渡頭泊船,二人帶著鄉(xiāng)兵擊敗對方,自此海盜不敢再侵犯。
崇禎四年(1631年)陳天定補試成為進士,禮部觀政,五年獲授行人,十二年(1639年)轉任吏部驗封司司主事,歷任文選主事,杜絕腐敗的慣例,被時人稱為「開門吏部」。
黃道周遭貶謫到江西,解學龍推薦他,令崇禎帝憤怒;下旨要求刑部追究同黨而牽連他,很快恢復官職。
弘光年間,他轉為考功員外郎,和林明興主持廣西的鄉(xiāng)試;隆武帝繼位,命他負責冊封靖江王朱亨歅,入朝擔任太常少卿,升太仆卿。
福京失陷后與門人方進出家為僧,法號圓慧,很快去世。
解學尹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解學尹,字伊人,直隸興化(今江蘇)人,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刑部尚書解學龍之弟。
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
官禮科給事中。
崇禎十一年(1638年)四月,解學尹糾正兵部尚書楊嗣昌論及熒惑內容的荒謬之處。
宋企郊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宋企郊,陜西乾州(今乾縣)人。
明末政治人物,后降李自成。
宋企郊于襁褓中即喪父,由母王氏撫養(yǎng)成人。
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授揚州府推官。
官至吏部員外郎。
崇禎八年(1635年),丁憂歸里。
同年十月,李自成圍乾州,揚言“但得宋某一人,免屠城”。
城中老幼齊跪宋府門前乞求。
宋企郊幾番躊躇,最終投降,乾城亦免屠城。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國號大順,以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設六政府尚書,宋企郊為吏政府尚書。
宋企郊跟隨自成,出謀劃策,李自成攻占北京,宋企郊乘馬跟從,頗受倚重,遴選明朝遺臣,分為三等任用。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后,李自成戰(zhàn)敗西撤,宋企郊隨行。
永昌二年(1645年),李自成由陜西撤向湖廣時,宋企郊離伍脫逃,不知所終。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京弘光朝廷刑部尚書解學龍奉旨為投降李自成諸臣定罪,分為六等。
宋企郊為十一名“一等應磔者”之一。
項如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寧國府太平人,字孟凱。
崇禎間舉人。
特授刑部主事。
崇禎五年,黃道周以言大臣借除弊為名,行報復之實,獲罪,論救者解學龍等皆得罪。
如皋抗疏極言,事獲解。
卒官。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