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思任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田叔。屠大山子。以父蔭授刑部檢校,遷太常典簿。后出為兩淮運同,遷辰州知府。喜讀書,至老不倦。為人曠達,嘗起生壙于鄉(xiāng),自撰行狀,稱憨先生。有《太常典錄》、《田叔詩草》。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
先生號漢陂,自為兒即異父,少司馬竹墟公甚愛之,以任子授刑部檢校,稍遷太常典簿,因撰太常典錄,記國家郊祀大典,時比諸唐王涇郊祀錄、宋文彥博大饗明堂記。
歷遷南繕部郎中,出為兩淮運同,復(fù)移之閩。
先生在官,以廉白自持。
政暇,起祠烏石山,祀諸先賢,立社學(xué)水口,以教子弟受經(jīng)者。
三年,拜辰州太守,辰居西南徼雜蠻風(fēng)。
先生以寬仁治之,辰人大悅。
適播州、皮林俱用兵,使先生主餉轉(zhuǎn)輸不之。
事平,敘功第一。
而先生顧以喜客,門外車騎交錯,后堂日置酒。
當事聞之不喜。
乃移書先生父執(zhí),謂田叔家有園亭絲竹,足樂賓客,此吏事不足苦。
田叔竟罷先生歸。
初,先生在郡,禁殺牛。
有唐生具牒,言家貧蓄一牛,不幸猝死,請鬻其肉以糊口。
先生知其紿也,判以俸買牛葬之。
比牛至,果生,因命小吏戴養(yǎng)之。
及先生解官,衣深衣,騎馬出門,辰父老泣相送,牽牛隨其后。
先生屬吏,善養(yǎng)牛,終其年。
時人為作辰陽留犢圖,一時傳之。
先生疏眉目,廣顙而哆口,人望之若神仙。
生平惟喜讀書,至老尚手一卷。
人或曰:先生老矣,奚自苦?
先生曰:吾于書,饑以當食,渴以當飲,欠伸以當枕席,愁寂以當鼓吹,未嘗苦也。
晚年其喜客益甚,客至必出魚韭,無列席,飲不過數(shù)勺。
然每觴客,必盡歡,所言未嘗及世事,間作諧語,一座為傾。
先生既老,起生壙于甬上,撰狀及表,自稱曰憨先生,一時詞家俱奉為祭酒。
先忠毅公常過先生,客數(shù)輩。
時山陰王季重少年在坐,曰:先生昨酒中許填南北詞相贈,已成否?
先生笑言:曲已半,方疊下愛王郎句即唱之。
時先生已八十馀。
發(fā)音高亮,客俱絕倒。
其風(fēng)流可見也。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田叔,鄞縣人。以父尚書大山蔭官太常典簿歷南禮部郎中出為兩淮運同移福建運使有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南城人,字應(yīng)尼,一字豹先,號豹卿。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真定知府。工詩詞散曲,嘗作《白練裙》雜劇,以嘲名妓馬湘蘭,盛傳于時。有傳奇《芍藥記》等。另有詩文集等。
維基
鄭之文,字應(yīng)尼,一字豹先,號豹卿,江西建昌府南城縣人。
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二甲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南京工部郎中,出知北直隸真定府知府。
為人高簡清峻,風(fēng)流軼群,與黃貞父、曹能始、鐘伯敬、王季重相友善。
工詩詞,曾作雜劇《白練裙》,以嘲名妓馬湘蘭,盛傳一時。
有《遠山堂集》、《錦硯齋集》、《鄭工部詩》。
林玄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玄,字玄之,號福愛,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
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就任昌平教諭,天啟元年聘考秦中,多得名士。
二年(1622年)壬戌科成進士。
授四川富順知縣,縣田賦、徭役、郵傳種種害民,玄至,不顧謗訕,力清諸弊,以不能曲事上官,改順天教授,轉(zhuǎn)國子監(jiān)助教,晉戶部主事,監(jiān)兌江西。
漕事以辨,屏絕一切輿挽之饋。
既還部,以郎中榷餉山海關(guān),禁卻例羨,吏不得索一錢。
崇禎五年(1632年)擢知彰德府,次年降大理寺副,遷寺正,轉(zhuǎn)工部郎中,降寧波通判,嘗攝郡符,寬和為政,事務(wù)便民,民共歌之。
秩滿三年,卒于官。
著有《梵聲室文集》,僉事王思任為之序,都憲劉宗周狀其行。

人物簡介

維基
吳從魯(?—1646年),字秉禮,別號金堂,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萬歷三十一年癸卯科鄉(xiāng)試舉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河南南陽縣知縣。
左遷江西按察司知事,升福建某縣令。
擢刑部貴州司主事,轉(zhuǎn)工部虞衡司主事。
奉敕提督湖廣紫荊關(guān),以剛直觸忤權(quán)貴,降職為長蘆鹽運司運判。
后調(diào)任都察院經(jīng)歷,升為兵部武庫司員外,遷任本部車駕司郎中。
出任四川布政司右參議,分守上川南道。
不久,以養(yǎng)病歸山陰州山故里。
順治元年(1645),魯王在紹興監(jiān)國,禮部侍郎王思任薦之,授通政使司左參議。
監(jiān)國魯元年丙戌(1646)六月丙子朔,江上兵潰,二十八日,清兵破義烏,浙東不守,從魯年已八十,野服避居入山;誓不薙發(fā),設(shè)棺于庭曰:“有蹤跡我者,即蓋棺!
”不久病重,沐浴后正衣冠含笑入臥棺中,命家人蓋之,遂氣絕。
初,從魯兄吳從義知長安縣,城陷投井死。
從魯臨命時曰:『吾恐有愧于吾兄也』。
魯王賜謚曰襄憫。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之椿(1600年—1651年),字大生,號徂徠,直隸揚州府如皋縣人。
明末官員。
明天啟元年(1621年)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進士,與王思任、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合為“天崇五才子”。
授行人,崇禎四年(1631年)升吏部稽勛司主事,歷驗封司、考功司、文選司,因直言見忌,崇禎六年被貶官。
歸里筑指樹園閒居。
明亡后長期從事抗清活動,順治四年與如皋人趙云、李七等舉兵反清。
兵敗被逮捕入獄。
順治六年(1649年),大赦出獄,暗中與海上魯王通信。
其子李旦被任命為御史。
后因家童謝庭蘭告密被捕。
李之椿絕食七日死,李旦被斬于西市,同死者有48人。
李之椿妻許氏被關(guān)于嘉興玄妙觀,亦絕食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03—1651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字介人。本為染工,勤學(xué)不輟,以布衣工詩,在明末竟陵派盛行之際,獨師法唐人。有《二槐詩存》。
簡介
字翀父,號介人,浙江嘉興人。生于明萬歷三○年(一六○二) 。家貧,業(yè)染。好制曲,詩名藉藉。與同里徐楩等倡和,有梅里派之稱。詞作三千多首,清順治九年(一六五二),贛州舟次被盜,皆沒于水。后入粵,復(fù)作二百馀首,又為鼠齧。十年(一六五三)歿于鎮(zhèn)江舟次。其從弟王庭為輯刻《槐堂詞存》。
槜李詩系·卷二十四
翃,字介人,嘉興梅里人。
家故業(yè)染,日坐阛阓間,一手挾古今書以觀,一手數(shù)錢與市販菜傭相應(yīng)答。
飲少而嗜酒,屏絕慶吊。
自處名教外,為詩文高自矜許。
好制詞曲,作紈扇記,忌者誣以詆毀,里紳訟之官,家計日落。
然詩日益有名。
既遭兵亂,多感憤嘆咤,見之篇章。
張深之,北方名賢,賃居南湖,每置酒召客,伎樂雜陳,翃輒散發(fā)赤足,叫呼號嘯,雖嚴客無所避,人多以禰正平、杜子美目之。
游山陰,與陳章侯善,王季重見其詩,嗟賞焉。
陳臥子作序,謂有盛唐之風(fēng)。
其舊作曰春槐堂集,后作曰秋槐堂集,共千馀首。
壬辰,舟次贛州,被盜,皆沒于水。
深自痛惜,每終夜擁被記憶。
后入粵,惘惘自失。
復(fù)摭拾記聞,作詩二百馀首,買舟而北。
其稿又為鼠嚙,不可綴補,益不樂。
四月,泊京口,無疾而卒。
友人朱彝尊曾有選抄一帙,其弟王庭梓之以傳,謂其夙尚沈雄,間為和厚幽淡之句,不可一類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山陰人,字玉映,號映然子。丁肇圣妻。工詩文,善書畫,長于花草。亦通史學(xué)。曾輯編《名媛文緯》、《詩緯》、《史愚》。著有《吟紅集》、《留篋集》、《恒心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四
王端淑,字玉映,別號映然子,浙江山陰人。思任女,諸生丁肇圣室。有《玉映堂集》、《吟紅集》。
閨秀詞鈔
字玉映,號映然子,山陰人,禮侍季重先生女,太史丁文忠公子司理肇圣室。有《吟紅》、《留篋》、《恒心》諸集。
林下詞選
端淑,輯《名媛文緯》、《詩緯》、《歷代帝王后妃古今年號名史》行世。今僑居武林,以詩文自娛,東南閨閣之中,允為稱首矣。
畫徵錄
端淑,博學(xué)工詩文,善書畫,長于花草,疏落蒼秀。卒年八十馀。
兩浙輶軒錄
鄧漢儀曰:山陰王季重先生有八子,惟女玉映能讀父書,負才工詩,初得徐文長青藤書屋居之,繼又寓武林之吳山,與四方名流相倡和,對客揮毫,同堂角麈,所不吝也。
蓮坡詩話
毛西河選浙江閨秀詩,獨遺山陰王氏端淑,端淑寄西河句“王嬙未必?zé)o顏色,怎奈毛君下筆何?!币枚郧『?。
婦人集
玉映,意氣犖犖,尤長史學(xué),父季重常撫而愛憐之,曰“身有八男,不易一女。”今人但知其精于詩學(xué),無有知其通于史學(xué)者,西河“著書不讓漢時史”之句,亦可為端淑小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浙江山陰人,字玉隱,號隱禪子。
王思任女。
與妹王玉映俱擅才華,有《清涼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四
王靜淑,字玉隱,號隱禪子,浙江山陰人。思任長安,陳樹勷室。有《清涼集》、《青藤書屋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八
釋戒然,字清泉,別號妙泉,宛平人也,居在黃黑二寺間。
幼不識字,聞喇嘛誦經(jīng),似有所會,心竊慕之。
家素貧,為人傭。
嘗赍香入西山檀柘寺,憩心幽寂,萬慮俱清,有志超凡,請于父母,未之許也。
年二十一,父病,因請隨僧朝普陀,許之。
還遂禮天童、天目、天臺諸山,久之父沒。
年二十九,得請于母,始披剃于彌陀寺,逾年受具于拈花寺。
然未明大事,乃詣紅螺山資福寺,研教念佛。
矢志薰染,七易寒暑,及聽講唯識,不能領(lǐng)會,乃自嘆根鈍,非苦行勤祈,即靜坐念佛,亦不能得力,乃發(fā)愿拜禮名山,焚香誠禱,手持口誦,三步一拜。
時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元日,發(fā)足資福,履雪峨嵋,乘云九華,遂東朝普陀、天童、天目,而息止焉。
然草屣跋涉,蜀道叢蠶,昔人所艱,況循蹬叩禮,俯首屈躬于山巖峭壁之地,祁寒暑雨,略不知疲,周回萬里,時逾二戴,非道心堅固,能若是乎?
顧念母老,思歸覲省,一笠一缽,飄然北渡。
道出金山,躋于臺頂,瞻禮文殊。
又居年馀,乃返燕山。
然不絕孝思,終為情感,既出世塵,安能家處。
復(fù)遵原隰,行回齊魯泰岱之陽,沂泗之畔,蘭若勝境,靈奧所宅,游方無定,忽焉敷秋。
時宣統(tǒng)辛亥,武漢兵起,天下騷然,乃思避地,循淮浮江,更至金山,日坐禪堂,參究念佛是誰,猛勇精進。
一日取藏經(jīng)讀之,聲瑯瑯然,儼如宿習(xí),寮侶異之,因留閱藏,已過其半,嘗謂:“唯識繁難,虛究心理,不如《法華》、《楞嚴》,詞義簡明,便于誦讀,尤利薰修。
”故息棲五歲,專持凈業(yè)。
嘗居高旻,亦歷寒暑,楚泉、印光皆仰其名。
丁巳靜圓禪師,初事參方,未有所識,與然遇于江天,瞻仰道范,肅然敬止。
每謂“佛旨弘深,必痛徐 習(xí)氣,乃得相應(yīng)”。
靜圓心折嘆為名言。
戊午新春,卓錫至滬,蘇撫云陽雪樓程公德全,避處海上,遁志玄妙。
偶于冬暄游覽玉佛,見匑匑老宿,曝背寺檐,與眾僧語,娓娓動人。
程公訪之,乃知為然,遂相往還。
然每發(fā)論,時含玄要,程公一與周旋,未嘗不悅懌而去。
由是道契綦密微間,數(shù)日便爾尋索。
庚申二月,程公有疾,然問之,程公徐曰:“其病甚苦。
”然曰:“要去便去,苦由他苦。
”且自言:“邇來心境開朗,覺數(shù)十年用功,今乃豁然。
”以庚申四月朔日示寂,世壽六十,僧臘三十一,先數(shù)日自制新衣,作別同儕。
午后入浴更衣,晏然坐化。
儻所謂預(yù)知時至者非耶,靜園為之傳,贊詞有可采,亦紀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