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77—1546 【介紹】: 明浙江蘭溪人,字虞佐,號漁石。正德三年進士。任郯城知縣,嘉靖時,累遷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罷榷稅及虛田之租。進兵部尚書,總制三邊軍務(wù)。賑陜西饑,屢敗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書。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輒為所欺,罷為民。卒后復(fù)官,謚文襄。有《漁石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虞佐,蘭溪人。正德戊辰進士,累官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保謚文襄有漁石集明詩紀事·戊簽·卷十
維基龍字虞佐,蘭溪人。正德戊辰進士,除郯城知縣。入為御史,擢陜西提學(xué)副使,歷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連,兼巡撫凰陽諸府。進左副都御史,歷吏部侍郎,進兵部尚書,總制三邊,召拜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乞歸。尋起南刑部尚書,就改吏部,入為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進吏部,黜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詔饅官,贈少保,謚文襄。有《漁石集》四卷。(《四庫總目》:龍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關(guān)中集》、《晉陽集》,其文頗具浩瀚之氣,詩尤長于五言。《藝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頭陀,終少玄解。《國雅》:唐文襄風(fēng)度環(huán)爽,頗臻古雅。集為蔡子木所編輯。中有「長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魚」,亦作玄解語。《明詩選》:陳臥子曰:「漁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籬,浙窺堂奧。」李舒章曰:「漁石五言律詩刁斗精明,風(fēng)云狎競,足為名家。」)
唐龍(1477年—1546年),字虞佐,號漁石,浙江蘭溪縣(今浙江省蘭溪市)人,正德戊辰進士,嘉靖間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書。謚文襄。唐龍早年受業(yè)于同縣章懋。弘治十四年(1501年)舉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正德三年(1508年),登進士,授山東郯城縣知縣。正德六年(1511年),畿內(nèi)爆發(fā)劉六劉七起義,席捲多省,唐龍數(shù)次抵禦劉六進攻。父喪丁憂去職。服除,授監(jiān)察御史,出按云南。錢寧義父參將盧和坐罪當(dāng)死,錢寧為奏辯,下鎮(zhèn)撫覆勘。恰會遣官錄囚,錢寧下屬欲出面和解,為唐龍所逮捕,正其罪。再出按江西。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七月唐龍升任陜西提學(xué)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遷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為太仆寺卿。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龍升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八年十月召拜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陜西發(fā)生大饑荒。吉囊擁眾臨邊,延綏告警。明世宗命唐龍擔(dān)任兵部尚書、三邊總督并兼理振濟,發(fā)內(nèi)帑金三十萬前往。唐龍用總兵官王效、梁震,屢次擊退敵軍。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為刑部尚書。九廟修成,唐龍上充軍應(yīng)赦者一百四十人,除豐熙、楊慎、王元正、馬錄、呂經(jīng)、馮恩、劉濟、邵經(jīng)邦外,其馀人全部釋放。尚書六年考滿,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十七年四月,唐龍遂以母老乞歸侍養(yǎng)。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為南京刑部尚書,隨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書。次年兵部尚書戴金罷免,世宗召還唐龍?zhí)嫒?,四月兼提督團營軍務(wù)。太廟修成后,加太子太保。十二月代熊浹為吏部尚書,其為官勞績,凡事均咨詢僚佐,因年邁多病,動輒為僚佐所欺。御史陳九德劾前選郎高簡罔上行私,連及唐龍衰暮。高簡下詔獄,唐龍引疾辭職未成,吏科給事中楊上林、徐良輔又疏論高簡之事,世宗下詔,高簡杖刑六十遣戍,楊上林、徐良輔因不早言罷官,唐龍則黜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鄉(xiāng)途中。經(jīng)過數(shù)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辯解,朝廷復(fù)其原職,追贈少保,謚文襄。唐龍曾與嚴嵩為善,其罷官之事,實為夏言所為。
人物簡介
【生卒】:1492—1563 【介紹】: 明僧。浙江嘉興人,俗姓富,字月泉,號玉芝。十四歲出家海鹽資圣寺。工詩,有《玉芝內(nèi)外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二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法聚,號月泉,嘉興人,出家海鹽資圣寺。嘉靖間,嘗結(jié)庵澉湖荊山芝產(chǎn)座下。人稱玉芝和尚。后居武康天池,示寂。聚初投偈于王陽明。陽明有荅人問良知詩,即聚也。晚參夢居禪師,得悟。與王畿、蔡汝楠、唐樞、董沄諸公共證儒釋大同之旨。焦弱侯稱其透脫,為不可得。有《龍南漫藁》。
講楞嚴。偈云。談經(jīng)非舌耳無聞。一坐青山夏十旬。標指瞿曇終有相。迷頭演若本無因。病源莫執(zhí)方為藥。心境須知法是塵。直下不留元宇腳。個中誰是出頭人。又云。只繡鴛鴦不度針。百花叢底漫沉吟。七徵未解齊生死。八辨那能出縱擒。斃垢祇緣窮子念。慇勤終愧老婆心。便教捲席同休去。方丈何妨草自深。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法聚。字月泉。嘉禾富氏子。始去俗。從師于海鹽資圣寺。矢志參學(xué)。初見吉庵法舟二宿。未甚啟發(fā)。聞王陽明倡良知之指于稽山。同董從吾。往謁之言相契。陽明答以詩。然猶未脫然也。后于夢居禪師一掌下。洞徹源底。即入武康天池山。搆精舍。顏曰玉芝。二十馀年說法其中。繇是。諸方稱玉芝和尚。唐一庵。王龍溪諸公。嘗往來山中。證會儒釋大同之秘。師其為人也。峻結(jié)圓轉(zhuǎn)。舉止瀟然。王公貴人。見其人至不敢屈。庸夫豎子。一聞其教。輒興起自愧。反其所為。曲儒小士多詆釋。遇師與立談。顧趨而事之。舍所學(xué)而從。彼其為文也。無短長易難。皆據(jù)案落筆。應(yīng)手而成。奧旨猜辭。一時而徹。或以此詆之謂。師苦于文。而疏于道。文如此。未嘗苦也。疏于道又可信乎。師生于弘治壬子。示寂于嘉靖癸亥。春秋七十有二。立塔藏骨于本山。少司馬蔡公汝楠。與師有支許之契。為銘曰。聲之為詩。齊之為儒。詩其無上咒耶。儒其無上法耶。
人物簡介
【生卒】:1497—1546 【介紹】: 明蘇州長洲人,字子安,號少玄?;矢︿洿巫印<尉甘荒赀M士,初授工部主事,改禮部,官至浙江按察僉事。好學(xué)工詩,與兄皇甫沖、弟皇甫汸、皇甫濂稱皇甫四杰。自負才俊,多忤物。有《皇甫少玄集》。滄海遺珠
皇甫涍(1497-1546)字子安,號少玄,江南長洲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除工部主事,官至浙江按察使僉事。好學(xué)工詩,頗負才名,著有《皇甫少玄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安,沖弟。嘉靖壬辰進士,自禮部郎中補右春坊司直兼翰林檢討調(diào)廣平通判歷刑部員外升浙江按察僉事有少玄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五
維基涍字子安,沖弟。嘉靖壬辰進士,除工部主事。改禮部,歷員外、郎中,遷春坊司直,謫廣平通判。進南刑部主事,歷員外,出為浙江僉事。有《少玄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四庫總目》:涍詩憲章漢、魏,取材六朝。婉麗之詞,綿邈之神,以驂駕昌谷、蘇門,固無愧色。《甫田集》:子安雅性間靖,慕玄晏先生所為,自號少玄子。詩沈蔚偉麗。早歲規(guī)彷初唐,旋入魏、晉。晚益玄造,鑄詞命意,直欲窺曹、劉之奧而及之,惜乎未見其止。皇甫沖《華陽集》:仲氏子安謂馀曰:「今之為文者,王、宋稱一代之宗,李、何為中興之冠;然王、宋反元習(xí)之靡,而不能不病于聲;李、何矯一時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跡。故于詩獨取迪功。」子安刻勵二十馀年,其性敦靜簡默,又能致其深沈之思。其于詩,鑄詞精而為旨遠,體骨奇俊,辭彩英發(fā)。吾宗之有子安,則衣裳之冠冕,居室之棟梁矣。《司動集》:司直兄學(xué)臻博極,思覃深湛。馀分則友于,義同師授,每有述造,輒相詔視,商榷砥獎,可得而言。方其家食含章,與徐生、二黃定交筆劄。篤嗜工部,既何、李篇出,病其溪徑,專意建安。至解巾登仕,與蔡、王二行人廣插六代之時,披味耽玩,稍回舊好。雅許昌轂,又與王文部、李司封、唐、陳二編修,劇談開元、天寶之盛。乃曰:「詩雖《選》體,亦無使盡唐風(fēng)也。」故其詩特工五言,而七言近體薄不經(jīng)想。蓋錯綜魏、晉,托宿唐英。幽玄以通思,春容以禦氣,婉麗以陳詞,和易以達理,憤懣以抒情,綿暢以該事,雋永以歸趣。其始構(gòu)也,只字不愜于心,片言無艷于目,蹋壁穹思,擁衾寤索,曾不少休。今稿中或兩字未鼠,或二語并存,致蓋密矣。《藝苑危言》:子安之《東覽》,古《選》頗勝;子循之《禪棲》,近體為佳。子安卒,蔡子木以詩哭之云:「五字沈吟詩品絕,一官憔悴世途難。」可謂實祿。又云:子安詩如玉盤露屑,清雅絕人;惜輕縑短幅,不堪裁剪。《續(xù)吳先賢贊》:皇甫兄弟自相師友。涍對策高第為郎,尤為昆季所推。貴溪相任宗伯時所上章奏,皆草之。或有故,使他郎代,即無以嘗其意。改太子司直,坐法謫。又移按察浙。其在越詩曰《東覽》,最盛以五言名。馮時可《元成選集》:皇甫涍《九日》詩:「鶤弦入怨柱,蟲響切離裯。楓落他鄉(xiāng)早,尊寒故國秋。」又:「河虛平夕霧,閣掩澹秋塵。素霞升逾靜,高云斂更新。」又《新月》詩:「微暉不照綺,清漢欲生塵。」《雁山》詩:「遙靄引疏磬,群峰寒暮天。」四杰之概也。公負才傲睨,曾為春坊司直,卒以讒廢。然郡中稱其人甚介,謂皇甫白眉。《明詩選》:陳臥子曰:「少玄凝思《選》調(diào),意求雅則,惟取境不廣,無縱橫宕逸之致。」 《靜志居詩話》:子安逸藻風(fēng)飛,清文綺合。視子循工力悉敵,銖兩未分。宜子浚之難為兄而子約之雞為弟也。《明詩別裁》:子安枕藉《選》體,故五言自高;然得風(fēng)格而遺精理,未云詣極也。田按:子安刻意摹擬,詞俊而格超,可謂鏤冰雕瓊,心手雙絕。
皇甫涍(1497年—1556年),字子安,號少玄,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明代詩人、政治人物?;矢哂蓢由惺郊尉钙吣辏?528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會試第十一名,廷試二甲五十七名進士,刑部觀政,初授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改任禮部精膳司,再改儀制司,進員外郎,升主客司郎中,十八年(1539年)被選為東宮官僚,為右春坊右司直兼檢討,不久世宗南巡承天府,以事謫廣平府通判,踰年召為南京刑部主事,未任,丁父憂歸。服闋還朝,服除原職,進員外郎,二十三年(1544年)三月官至浙江按察僉事,分守寧紹臺,以考察黜免。
人物簡介
【生卒】:1502—1538 【介紹】: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業(yè)。號蘇門山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歷稽勛郎中。出為山西左參政,斷疑獄,人稱為神。遷湖廣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夢陽,與馬理、王道切磋文藝。有《蘇門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業(yè),祥符人。嘉靖癸未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吏部郎中出為山西參政終湖廣按察使有蘇門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二
叔嗣字子業(yè),祥符人。嘉靖未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歷員外、郎中,出為山西參政,遷湖廣按察使。有《蘇門集》八卷。(《四庫總目》:叔嗣詩初受知于李夢陽,然擺脫窠臼,自抒情性,乃迥與夢陽異調(diào)。陳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學(xué)士輩出,力振古風(fēng),盡削凡調(diào)。嘉靖改元,更為初唐之體。蘇門高子業(yè)束發(fā)就傅,受知北郡李生。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見歡服,既雅見推重,益自貴珍,謝絕品流,因心師古。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會晉馀潤,契唐本宗。每有屢綴,佇興而就,寧復(fù)罷閣,不為淺易之談。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胸情,刮抉浮華,存之隱冥,獨妙閑曠,合于《風(fēng)騷》。有應(yīng)物之沖淡,兼曲江之沈雅;體王、孟之清適,具岑、高之悲壯。詞質(zhì)而腴,興近而遠。洋洋乎斯可謂之詩也。《中麓間居集》:何、李雖成大家,去唐卻遠;蘇門雖云小就,去唐卻近。蔡白石、王巖潭以蘇門為我朝第一,其言雖過,要之不可厚非也。《藝苑卮言》:高子業(yè)詩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又如衛(wèi)洗馬言愁,憔悴宛篤,令人心折。子業(yè)少負淵敏,生支干興偽漢友諒?fù)?div id="6sjax8t" class='inline' id='people_50970_2_20_comment'>既遷楚臬,恒邑不自得,發(fā)病卒。賓友諒彭湖之歲也。其詩如「積賤詎有基,履榮誠無階」,「既妨來者途,誰明去矣懷」,「茫然大楚國,白日失兼城」,「久臥不知春,茫然怨行役」,「為客難稱意,逢人未敢言」,「失路還為客,他鄉(xiāng)獨送君」,「眾女競中閨,獨退反成怒」,「寒星出戶少,秋露墜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當(dāng)軒留駟馬,出戶倚雙童」,「里中夷門監(jiān),墻外酒家胡」,「為農(nóng)信可歡,世自薄耕稼」,「問年有短發(fā),逐世無長策」,「林深得日薄,地靜覺蟬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騎馬問春星,殘雨夕陽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高叔嗣(1501年—1537年),字子業(yè),號蘇門,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高叔嗣是嘉靖五年進士高仲嗣之弟,二人并稱「大梁二俊」,年十六歲就寫下著《申情賦》幾萬言,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二十三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二甲十七名進士,獲授工部營繕司主事,改任吏部稽勛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和薛蕙等人齊名;外戚蔣榮乞封,他堅持不可,因此忤逆當(dāng)政者而謝病回鄉(xiāng),在城西建設(shè)讀書圃隱居。三年后高叔嗣起補原官,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外任山西左參政,十五年(1536年)升湖廣按察使,在任內(nèi)去世,年三十七歲,所有著作《蘇門集》流傳。
人物簡介
【生卒】:1507—1560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xié)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御敵上策,當(dāng)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nèi)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于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xué)問廣博,通曉天文、數(shù)學(xué)、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為“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荊川武進人官都御史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武進人。嘉靖己丑會試第一,除兵部主事,改吏部,擢翰林編修,進右春坊司諫,奪職。以薦起兵部郎中,歷僉都御史,巡撫淮楊。天啟中追謚襄文。有荊川集。明詩紀事·戊簽·卷九
維基順之字應(yīng)德,武進人。嘉靖己丑進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尋改編修,歷右春坊司諫,上疏請朝東宮,奪職為民。起兵部郎中,視師浙直,超拜僉都御史,巡撫淮陽。天啟中追謚襄文。有《荊川先生集》十二卷。(《中麓閑居集》:荊川素愛空同時文,篇篇成誦,且一一效仿之,及遇王遵巖,告以自有正法妙意,何必雄豪亢硬也。故癸巳以后之作,別是一機軸。有高出今人者,有可比古人者。未嘗不多遵巖之功也。《藝苑卮言》:近時毗陵一士大夫始刻意初唐,精華之語,亦既斐然。中年忽自竄入惡道,至有「味為補虛一拭肉,事求如意屢生嘆」,又「若過顏氏十四歲,便了王孫一裸身」,又詠疾則「幾月囊疣是雨淫」,《閱箭》則「箭箭齊奔月兒襄」,角力則「一撒滿身都是手」,食物則「別換人間蒜蜜腸」等語。遂不減定山「沙邊鳥共天機語,擔(dān)上梅挑太極行」,為詞林笑端。《國雅》:唐中丞應(yīng)德詩稱名家。蚤居翰苑,便躋貞觀、武德華躅。及還毗陵,宜造開元、大歷妙處。并足流響詞林。《詩藪》:嘉靖初,為初唐者:唐應(yīng)德、袁永之、屠文升、王汝化、任少海、陳約之、田叔禾等。為中唐者:皇甫子安、華子潛、吳純叔、陳鳴野、施子羽、蔡子木等。俱有集行世。就中古詩沖澹,嘗首子潛,律體精嚴,必推應(yīng)德。《國琛集》:應(yīng)德初務(wù)清華,晚趨險怪,考其所撰,若出二轍。故譽有所自,毀亦隨之。《明詩選》:陳臥子曰:「應(yīng)德氣象爽邁,才情駿發(fā),使能深造,當(dāng)有超乘。其后馳騖功名,詭托講學(xué),遂頹然自放。《國史唯疑》:翁萬達親執(zhí)小卒手輿論心,幕客常數(shù)十人,至躬拜參、游之母,士因感奮。即周尚文健斗,亦賴翁駕馭有法。清水巖之役,既嚴檄之,復(fù)趣援之,思威具得。宜唐荊川詩「得一降胡如愛子,用三敗將立奇功」,極力寫出。吳錫麒《有正味齋日記》:慈仁寺殿左穹碑聳立,乃成化二年御制持,但稱為太后?;@而建。孫國枚燕都游覽志云:「寺本為周太后弟吉祥建,當(dāng)時蓋諱之也。」唐應(yīng)德詩云「同行更說前朝事,繾蟒銀魚打故僧」是也。田按:嘉靖初學(xué)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詩便不能佳,無論馀子。蓋其調(diào)圓轉(zhuǎn)流利,須擇題而施。惟何大復(fù)明月篇最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尋常也。五律一體,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蘇門、袁永之、唐應(yīng)德、陳約之輩,不可勝數(shù)。應(yīng)德古文自是明一代大家。詩學(xué)初唐,律體自有佳篇。厥后談兵講學(xué),不復(fù)能唱渭城,潦倒頹放。龠州、臥子之論具在,不必為之諱也。)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號荊川,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官至右僉都御史。唐宋派文學(xué)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shù)。謚襄文。嘉靖七年(1528年),唐順之以《書經(jīng)》中式戊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大禮議以來,權(quán)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于是調(diào)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后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fù)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因倭寇屢犯沿海,方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于崇明島。后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南通州病卒。崇禎年間追謚“襄文”。
人物簡介
【生卒】:1515—1591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肅卿,號兩溪。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累遷兵部侍郎。上選兵、議將、練兵車、火器諸事疏,均得允可。后與朱衡總理河道,筑長堤,建水閘,浚高、寶諸湖,減輕水患。后言者劾其治水無功,罷歸。居家近二十年而卒。維基
萬恭(1515年—1591年),字肅卿,號兩溪、洞陽,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昌府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文選司主事,歷考功司郎中。升任光祿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蒙古入侵,逼近通州。嘉靖帝命兵部調(diào)人,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協(xié)理戎政侍郎喻時不能升任,被調(diào)往南京,而準備調(diào)遣鄭曉、楊順、葛縉,并問徐階人選。徐階稱楊順、葛縉是匪徒,請吏部重新調(diào)人,于是派湖廣參政李燧取代喻時,而命萬恭取代蔡汝楠。次年,李燧被罷免,將領(lǐng)推舉萬恭,萬恭則稱自己生??;而當(dāng)起用趙炳然時,萬恭則稱病好。于是給事中胡應(yīng)嘉彈劾萬恭欺瞞皇帝。萬恭上奏解釋,并感到不安,請求抵達邊疆效力。命兼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山西。上任不久即在龍須墩伏擊擊退蒙古。之后整頓濱河州縣等地,恢復(fù)生產(chǎn)。幾年后,因內(nèi)艱歸鄉(xiāng)。隆慶初年,給事中岑用賓等請求起用萬恭。吏部尚書楊博建議仍然恢復(fù)到邊疆就任,萬恭則堅持不出。隆慶六年(1572年),給事中劉伯燮舉薦,恰逢當(dāng)時黃河決口邳州,漕運受阻,于是命萬恭擔(dān)任河道總理。之后六十天內(nèi)疏通成功,之后治理河道,消除隱患。但他仍然因治水被彈劾,居家二十年后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約1582 【介紹】: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南。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樂平知縣,擢御史,出按河南、浙江等地,搏擊豪強,吏民震懾。嘉靖四十四年,在浙江推行一條鞭法,為一條鞭法之始。隆慶元年,遷大理右寺丞。次年,擢右僉都御史,兼領(lǐng)九邊屯務(wù)。諸御史督鹽政者以事權(quán)被奪,起而攻之,斥為民。萬歷四年起故官巡撫福建,拜左副都御史。忤張居正罷歸,家居四年卒,謚惠敏。有《百可亭摘稿》。全粵詩·卷三六四
龐尚鵬(一五二三—一五八○),字少南。南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舉人,三十二年(一五五三)進士。授江西樂平知縣,召為監(jiān)察御史,出按河南。尋丁外艱,服闕,催赴河南道管理考察事,改按浙江。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擢右僉都御史。累官至左副都御史。后因為張居正所排擠而罷官,家居四載,年五十八卒。天啟初賜謚惠敏。著有《百可亭摘稿》、《行邊漫紀》等。明郭棐撰《粵大記》卷一七、《明史》卷二八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等有傳。龐尚鵬詩,以明萬歷二十七年(一五九九)龐英山刻本《百可亭詩集摘稿》為底本。維基
龐尚鵬(1524年—1581年),字少南,號惺庵,廣東南??h人,嘉靖進士。萬歷年間官至福建巡撫。嘉靖丙午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三十二年(1553年)登癸丑科會試第二十名,三甲239名進士,兵部觀政,三十三年授任江西樂平縣知縣,三十六年八月選授福建道試監(jiān)察御史,三十七年二月實授,奉差盤點浙直兵餉糧儲,三十八年彈劾總督胡宗憲,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巡按河南,河南巡撫蔡汝楠想同他一起獻上白鹿,被拒。四十一年春父親去世,歸家守制。四十三年四月服闋,同年冬赴京,補江西道御史,奉命巡按浙江,總結(jié)實行十段錦法的經(jīng)驗,在浙江首先推行里甲均平法,后行一條鞭法。四十五年五月奉敕提督北直隸學(xué)政。隆慶初年(1567年)十一月升大理寺右寺丞,同年九月,龐尚鵬上疏力攻武英殿大學(xué)士郭樸,御史凌儒復(fù)言樸。最終致使郭樸致仕回籍。隆慶二年(1568年)二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理兩淮長蘆山東三鹽運司兼理江北山東薊遼保定河南等處鹽屯,經(jīng)理“九邊”屯務(wù),“凡諸色人等有能盡力墾種,悉免起科”。隆慶三年(1569年)十二月,河?xùn)|巡鹽郜永春劾尚鵬心術(shù)狡猾、行事乘違,吏部尚書楊博引罪致仕,尚鵬被令閑住,四年六月被斥為民。明神宗即位,御史計坤亨等上疏言尚鵬無罪。萬歷四年(1576年)十一月起任福建巡撫,清廉自潔,《虛室行》詩云“細視瓶中久無粟,舉火終朝待鄰曲。長饑近午始一餐,敢望豐年收萬斛。”以推行一條鞭法和清理整頓兩淮鹽法而聞名。一條鞭法成閩省定制。六年正月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后與胡守仁發(fā)生沖突,首輔張居正以重言譴責(zé)龐尚鵬。六年(1578年)六月被吏科都給事中陳三謨參劾,被令回籍聽用。罷官南歸。家居期間,撰寫《龐氏家訓(xùn)》,內(nèi)有“務(wù)本業(yè)”、“禁奢靡”等六章,共計六十七條。萬歷九年(1581年)卒于家,年五十八。天啟年間,追謚惠敏。杭州西湖葛嶺建有龐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