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開先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名時。明浙江鄞縣人,字中父,一作仲父。工詩,亦工散曲。以避仇遠游,歷齊、梁、燕、趙間,為人貞介廉潔??退郎婵h,卒年七十。有《甬東山人稿》。
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三
初名時臣,自稱甬東野人,世居木阜峰下。
山川名勝。
山人少喜為詩。
不治經(jīng)生業(yè)。
及壯負(fù)氣。
不能隨俗俯仰。
嘗于坐隅書青天白日名山大川八字以避仇。
遠歷齊梁燕趙間十年,客食諸王門下,旅寓章丘。
太常李伯華論詩,得其指授。
在章歷三時詩大變。
一日過伯華江上草堂,值夜雪。
伯華為出妓彈琵琶佐酒。
山人即坐上作長歌,伯華絕驚賞,謂非復(fù)初見阿蒙也。
去之青州,客衡藩。
衡莊王嘗起高樓,東敞矚遠。
樓初成,王于望后四日置酒遍召一時名士。
時日景既盡,疏星尚微。
王命且未造座,與客東望,憑欄笑語良久。
已而月光漸上,遍照四座。
王甚歡,因命曰待月樓,使客各賦詩以進,王未善也。
時山人最年少,下座徐進一絕句,其詞曰:川原夕氣交,暝色自相向。
月猶藏海底,人已坐樓上。
王大喜,謂能得待字義,因手觴延山人上座,遍示諸客,山人遂一日名重。
晚客沈沈,宣王禮之,亞于謝榛。
年七十,卒于河南涉縣客舍中。
魯王孫中立序其詩曰:山人鶴骨癯癯,若出衣表。
為人貞介廉潔,不妄交,不茍取,故為諸王公所重,人以為實錄。
山人年六十起生,藏于句章之夕陽里,自撰墓志,后竟葬之。
有二子,長曰輅,使學(xué)醫(yī);次輦,使讀。
山人與嘉則先生同甲,其稱詩稍先之。
及年各四十五,兩人始得遇定交。
嘗一見山陰徐文長,輒作靈物篇相贈,嘆為絕奇。
生平所與游論詩,幾遍天下,唯稱同里盧沄、吳中文徵明、黃姬水、東郡謝榛、浚人盧楠、新河宋登春十馀人。
自謂砥礪名行,期無愧諸老,庶幾不朽。
以是山人風(fēng)格,至今稱之。
所著甬東山人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中甫,鄞縣人。有甬東山人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新城人,字方函。
王之恒從孫,王象泰子。
嗜學(xué)工詩,尤以詞曲名家。
先是濟南李中麓、袁西野等皆以北曲擅長,與端后出,與之相頡頏。
有《栩齋集》及詞曲十余種,亂后均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3—1521 【介紹】: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fù)。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為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dāng)蓄,宦官不當(dāng)寵”。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后,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fēng)格實有區(qū)別。有《大復(fù)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滄海遺珠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fù)山人。信陽人,弘治十五(150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詩文與李夢陽齊名,著有《大復(fù)集》《雍大記》《大復(fù)論》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陽人。弘治壬戌進士,由中書舍人轉(zhuǎn)吏部員外郎歷陜西提學(xué)副使有大復(fù)山人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一
景明字仲默,信陽人。
弘治壬戌進士,授中書舍人。
遷吏部員外,出為陜西提學(xué)副使。
有《大復(fù)巢》三十八卷。
(《四庫總目》:正、嘉之間,景明與李夢陽俱倡為復(fù)古之學(xué),天下翕然從之,文體一變。
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徑稍異,故集中與夢陽論詩諸書,反覆詰難,龂龂然不相下。
平心而論,摹擬蹊徑,二人之所短略同。
至夢陽雄邁之氣,與景明諧雅之音,亦各有所長。
正不坊離之雙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復(fù)詩徒知神情會處,下筆成章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勢如搏巨蛇、駕風(fēng)螭,步驟即奇,不足訓(xùn)也。
《國寶新編》:仲默弱冠入京,身不勝衣,馳才長賦,便淩作者。
觀其與李氏論文,直取舍筏登岸為優(yōu),斯將盡棄法程,專崇質(zhì)性。
賦詠著述,互見短長,自古恒然,匪徒今日。
若乃天才騰逸,咳唾成珠,實亦人倫之雋。
《王氏家藏集》:大復(fù)欱騷儷《選》,挽視六朝,溫醇典雅,豐容色澤,靡不備舉。
升庵集》:仲默枕藉杜詩,不觀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數(shù)數(shù)然也。
與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詩談》:何景明上追漢、魏,下薄初唐。
大匠揮斤,群工斂手。
沈愷《環(huán)溪詩話》:何仲默詩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得心應(yīng)手。
神授非人力也。
《藝苑卮言》:伺仲默詩如朝霞點水,芙蕖試風(fēng)。
又如西施,毛嬙。
毋論才藝,卻扇一顧,粉黛無色。
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調(diào)而無累句,詩體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齋叢說》:顧東橋語客曰:「何大復(fù)詩雖則稍俊,然終是空同多一臂力」。
詩藪》:李以氣骨勝,何以豐神勝。
學(xué)何不至,不失雕龍;學(xué)李不成,終類畫虎。
趙彥復(fù)《梁園風(fēng)雅》:大復(fù)詩以清遠為趣,俊逸為宗,務(wù)在舍筏,而自見神情。
與獻吉分鑣異軫,各臻其極。
一以為霆驚電煜,駭日振心;一以為落日明霞,馀暉映遠。
國史唯疑》:何大復(fù)父為渭源驛丞,太守李紀(jì)聞丞有佳兒,召與其子同學(xué)。
丞致仕歸,貧甚,具車馬集街官郊送之,舉酒酌丞曰:「吾老友。
」酌大復(fù)曰:「吾小友。
」前輩風(fēng)流可慕。
李開先中麓閑居集》:大復(fù)病危,屬墓文必出空同手。
時孟有涯、張昆侖并其侄某在側(cè),相與私議曰:「自論詩失歡后絕交久矣,狀去空同文必不來。
吾輩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攢輳一空同。
」 《四溟詩話》:何仲默詩曰:「元日王正月,傳呼殿晚班。
千官齊鵠立,萬國侯龍顏。
辨色旌旗入,沖星劍佩還。
圣躬無乃倦,幾欲問當(dāng)關(guān)。
」李獻吉改為「不敢問當(dāng)關(guān)」,曹仲禮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 《明詩選》:陳臥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氣和朗,發(fā)徽音,吐芳訊,令人有形穢之恥。
」李舒章曰:「仲默才為風(fēng)始,學(xué)擅雅宗。
如長江春泛,草木魚龍咸懷鳧藻。
古詩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與李競爽。
近體則初盛諸家無所常師,意之所寓,工麗即臻。
惟七言律與獻吉同源而異流,婉佚勝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話》:胡元瑞論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復(fù),不知何《聽琴》、《獵圖》、《送徐少參》、《津市》、《打魚》諸篇深得少陵之體,特以秀色掩之耳。
胡專舉《明月》、《帝京》,陋矣!
《東泉詩話》:信陽古體,佳句如《種麻篇》:「孤生易憔悴,獨立多憂患。
」《搗衣》詩:「君子萬里身,賤妾萬里心。
」《詠懷》詩:「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
」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復(fù)骨清神秀,龍鳳之姿。
如虬髯公見太原公子,令人氣奪。
與空同固是勁敵。)
維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fù)山人。河南信陽人。明朝作家。明朝文學(xué)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何景明幼時聰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歲即中進士,授為中書舍人,但因向朝廷上書指控宦官劉瑾,被免官。正德六年(1511年)復(fù)職,十二年升為吏部員外郎,十三年遷陜西提學(xué)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僅三十九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7—1535 【介紹】: 明北平行都司人,本民家李氏子,為張氏抱養(yǎng)。字子言,號昆侖山人。從呂楠學(xué)舉業(yè),從何大復(fù)學(xué)詩。為文雄奇變怪,書放勁驚人。有《昆侖山人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言,本姓李,宛平人。有昆崙山人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七
詩字子言,本姓李,宛平人。
有《昆侖山人集》。
(《中麓閑居集》:昆侖山人張詩,在大梁與李空同歌詩酬贈,空同種為燕山豪士。
夜宴瓶芝忽墮,以為伴行傷焉,亦一奇事也,與空同各作《芝盤行》,俱有李、杜風(fēng)骨。
孫太初作詩贈山人有「張子自高格,入山從我游」,山人怒曰:「吾豈汝門弟子耶!
」從此絕交。
《今雨瑤花》:昆侖山人鏤金刻玉,咀鳳含麟。
《藝苑卮言》:張子言詩如甘州石斗,色澤如玉,盧理粗漫。
《列朝詩集:》幽侖山人在武林時,與孫太白論詩、太白自誇其「青崖貼天日,下照芝草斑」之句不滅曹氏父子、子言掉頭大笑,太白為之奪氣。
子言笑謂坐客。
今日昆侖山壓倒太白矣。
田按:山人詩亦有奇致,以較太初,去之尚遠,李開先推之遇甚何耶?)

人物簡介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九
束字約之,鄭人。
嘉靖己丑進士,選庶吉士。
改禮部主事,歷員外,復(fù)授編修,出為湖賡僉事。
歷福建參政,遷河南提學(xué)副使。
有《后岡集》二卷。
(《四庫總目》:束與唐順之為同年,共倡為初唐、六朝之作,以矯李、何之習(xí)。
而所學(xué)不逮順之,年僅三十馀而卒,文章亦未成就。
故順之終以古文鳴,而束無稱焉。
中麓閑居集》:后岡詩每情會景來,思奇與發(fā)。
一篇成則一篇便可名世。
大抵李、何振委靡之弊而尊杜甫,后岡則又矯李、何之偏而尚初唐。
《司功集》:陳子方齡于終童,比才于賈生,雕章綺合,藻思羅開。
考其遺編,早鑄四杰,晚镕二張,道軫于平原,曦駕于康樂。
麗于游咽,充于入洛,雋永于浮湘,備于吳、越、甌、閩間,展可傳以不朽。
《藝苑卮言》:陳約之詩如青樓小女,月下箜篌,初取閑適,終成凄楚。
又如遇雨殘荷,雖爾衰落,姆然有態(tài)。
《國雅》:陳學(xué)憲約之,馀讀其集,篇篇都秀潤,句句少警撥,亦就色象中自然寫出。
如波擎菡萏,凈麗天茁,尚未舒笑。
列朝詩集》:約之初輿唐應(yīng)德輩倡為初唐,以矯李、何之弊,晚而稍厭縟靡,心折于蘇門。
《明詩選》:陳臥子曰:「約之典禮之作,精麗典重,不減沈、宋。
」《靜志居詩話》:約之取組六朝,亦稱典則。
田按:約之《高蘇門集序》,闡明詩緒,正變得失,言言科律,字字珠玉,豈在多乎?
今觀所作,意極矜鍊。
境乏閎深;趨步雖工,音節(jié)未壯。
良由賦質(zhì)荏弱,又傷早逝。
采錄遺詩,為之三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2—1538 【介紹】: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業(yè)。號蘇門山人。嘉靖二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歷稽勛郎中。出為山西左參政,斷疑獄,人稱為神。遷湖廣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夢陽,與馬理、王道切磋文藝。有《蘇門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業(yè),祥符人。嘉靖癸未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吏部郎中出為山西參政終湖廣按察使有蘇門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二
叔嗣字子業(yè),祥符人。
嘉靖未進士,授工部主事。
改吏部,歷員外、郎中,出為山西參政,遷湖廣按察使。
有《蘇門集》八卷。
(《四庫總目》:叔嗣詩初受知于李夢陽,然擺脫窠臼,自抒情性,乃迥與夢陽異調(diào)。
陳束《后罔集》:弘治文教大起,學(xué)士輩出,力振古風(fēng),盡削凡調(diào)。
嘉靖改元,更為初唐之體。
蘇門高子業(yè)束發(fā)就傅,受知北郡李生。
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見歡服,既雅見推重,益自貴珍,謝絕品流,因心師古。
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
會晉馀潤,契唐本宗。
每有屢綴,佇興而就,寧復(fù)罷閣,不為淺易之談。
故其篇什往往直舉胸情,刮抉浮華,存之隱冥,獨妙閑曠,合于《風(fēng)騷》。
有應(yīng)物之沖淡,兼曲江之沈雅;體王、孟之清適,具岑、高之悲壯。
詞質(zhì)而腴,興近而遠。
洋洋乎斯可謂之詩也。
中麓間居集》:何、李雖成大家,去唐卻遠;蘇門雖云小就,去唐卻近。
蔡白石、王巖潭以蘇門為我朝第一,其言雖過,要之不可厚非也。
《藝苑卮言》:高子業(yè)詩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
又如衛(wèi)洗馬言愁,憔悴宛篤,令人心折。
子業(yè)少負(fù)淵敏,生支干興偽漢友諒?fù)?div id="obn7hyw" class='inline' id='people_50970_2_20_comment'>
既遷楚臬,恒邑不自得,發(fā)病卒。
賓友諒彭湖之歲也。
其詩如「積賤詎有基,履榮誠無階」,「既妨來者途,誰明去矣懷」,「茫然大楚國,白日失兼城」,「久臥不知春,茫然怨行役」,「為客難稱意,逢人未敢言」,「失路還為客,他鄉(xiāng)獨送君」,「眾女競中閨,獨退反成怒」,「寒星出戶少,秋露墜衣繁」,「以我不如意,逢君同此心」,「當(dāng)軒留駟馬,出戶倚雙童」,「里中夷門監(jiān),墻外酒家胡」,「為農(nóng)信可歡,世自薄耕稼」,「問年有短發(fā),逐世無長策」,「林深得日薄,地靜覺蟬多」,「文章知汝在,功名何物是」,「騎馬問春星,殘雨夕陽移」,清婉深至,五言上乘。
吳國倫《甔甀洞槁》:獻吉、仲默并策上駟而馳中原,高子業(yè)雖參駕,第緩轡后至耳。
《國雅》:子業(yè)負(fù)奇氣,博雅其詩。
磊磊喬松,淩風(fēng)迥秀,響振虛谷。
詩藪》:高子業(yè)視李、何后出,而其五言古律之工,不欲作今人一字。
在唐不減張曲江、韋蘇州。
梁園風(fēng)雅》:子業(yè)負(fù)淵敏之才,有抗系之性。
為詩多胸臆語,吐言成章,不假緣飾。
誦之落落直致,而中自豐腴。
《明詩選》:陳臥子曰:「子業(yè)沈婉焦永,多獨至之言。
讀之如食諫果,味不驟得。
」又:「詞存清曠,意成凄楚」。
池北偶談》:明詩本有古澹一派,如徐昌國、高蘇門、楊蘿山、華鴻山輩。
自王、李專言格調(diào),清音中絕。
同時王奉常小美作《藝圃擷馀》有數(shù)條興其兄及濟南異者,予特拈出,云: 「今之作者,但須真才實學(xué),本性求情,且莫理論格調(diào)。
」又云:「計有必不廢者,雖眾體未備,而獨擅一家之長。
如孟浩然洮洮易盡,祗以五言售永,千載并種王、孟。
有明則徐昌國、高子業(yè)二君,詩不同而皆巧于用短。
徐有蟬蛻軒舉之風(fēng),高有秋閨愁婦之態(tài)。
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廢興,二君必?zé)o絕響。
」此真高識迥論,令于鱗、大美早聞此語,當(dāng)不開后人抨彈矣。
田按:子業(yè)襟抱既超,故吐屢蘊藉,有魏、晉人標(biāo)致,次亦不失為孟襄陽、韋蘇州。
自敘云:「李空同方盛,邑子之厲出其門,撰為文辭,模于古人,私心不能無慨慕,時時穹撰一二篇。
夫本非所長,而強力慕之,度必取冊于眾。
」可以明其宗旨矣。
陳束之《蘇門集序》出,一時名流,捧手歡絕,可謂玄賞。)
維基
高叔嗣(1501年—1537年),字子業(yè),號蘇門,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高叔嗣是嘉靖五年進士高仲嗣之弟,二人并稱「大梁二俊」,年十六歲就寫下著《申情賦》幾萬言,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十二名舉人,二十三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二甲十七名進士,獲授工部營繕?biāo)局魇?,改任吏部稽勛司主事、員外郎、郎中,和薛蕙等人齊名;外戚蔣榮乞封,他堅持不可,因此忤逆當(dāng)政者而謝病回鄉(xiāng),在城西建設(shè)讀書圃隱居。三年后高叔嗣起補原官,到嘉靖十二年(1533年)外任山西左參政,十五年(1536年)升湖廣按察使,在任內(nèi)去世,年三十七歲,所有著作《蘇門集》流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貴溪人,字于順,號午坡。嘉靖五年進士。授刑部郎中,遷福建僉事、湖廣提學(xué)副使。廉介方剛,不避權(quán)勢,為楚藩所構(gòu),削籍。論詩專推何景明、李獻吉,且謂獻吉之文在蘇軾、歐陽修之上。有《江午坡集》。
維基
江以達(1502年—1550年),字于順,號午坡,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今江西省貴溪縣泗瀝鎮(zhèn))人。
詩人。
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
當(dāng)時四方名士唐順之、陳束、李開先、趙時春、任瀚、熊過、屠應(yīng)埈、華察、陸銓、曾忭等人和江以達,都在各部司曹任職。
江以達原為刑部主事,嘉靖七年(1528年)與兵部員外郎陸銓主持福建鄉(xiāng)試。
累官兵部武選司署員外郎,十四年(1535年)二月官至福建提學(xué)僉事,十七年十月升湖廣提學(xué)副使。
楚王欲提前往承天府祭拜皇太后梓宮,被以達阻止,遂被彈劾而入獄,后來被革職為民,因病逝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5—1557 【介紹】: 明鎮(zhèn)江府丹徒人,字山甫。
嘉靖八年進士。
授戶部主事。
歷官至山東提學(xué)副使,轉(zhuǎn)太仆少卿。
嘉靖初與陳束、王慎中、唐順之、熊過、任瀚、李開先、趙時春為八才子。
以大計罷歸。
有《江峰稿》。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九
高字山甫,丹徒人。嘉靖己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改兵部,歷郎中,出為山東提學(xué)副使,遷太仆少卿。有《江峰漫槁》。
維基
呂高(1505年—1557年),字思抑,一字山甫,號江峰,丹徒(今屬江蘇)人。
明朝官員,文學(xué)家。
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
明史》有傳。
幼年從舅氏鄔紳受學(xué),治《易經(jīng)》,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一名舉人,年二十五歲中式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二名,第二甲第八十六名進士。
授戶部主事,管理太倉,又監(jiān)視淮南常盈倉,轉(zhuǎn)兵部武選司主事,奉命往遼陽募兵,進本司員外郎、車駕司郎中,出為山東提學(xué)副使,遲鳳翔、石茂華、楊選等人皆其湖南書院中門生。
升行太仆寺少卿,未任,嘉靖二十四年三月因兵部吏員竄改黃冊被罷官。
死后李開先為其立傳,序其遺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四川富順人,字叔仁,號南沙子。
嘉靖八年進士。
歷官禮部郎中,坐事貶秩,復(fù)除為民。
與陳束、李開先等有嘉靖八才子之稱。
有《周易象旨決錄》、《南沙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九
過字叔仁,富順人。嘉靖己丑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坐事斥為民。有《南沙集》八卷。 田按:嘉靖八子,惟叔仁詩罕見。選家多不及。馀從賣經(jīng)虞劍閣芳華集獲持一首。
維基
熊過(1506年—?
),字叔仁,號南沙,四川敘州府富順縣人,民籍,明朝文學(xué)家、政治人物。
西蜀四大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四川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四十八名進士。
改庶吉士,授兵部武選司主事,十九年(1540年)升禮部祠祭司郎中。
二十年(1541年)四月因忤嚴(yán)嵩意,謫云南白鹽井副提舉,改常州府通判,升福建按察司僉事,二十三年(1544年)調(diào)湖州府通判,二十四年(1545年)遷安吉州同知。
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坐云南左參政高簡事貶秩,后除籍為民。
學(xué)問淵博,治學(xué)嚴(yán)謹(jǐn),是狀元學(xué)者楊慎的好友,與陳束、王慎中、唐順之、趙時春、任瀚、李開先、呂高并稱“嘉靖八才子”。
楊慎因議論朝政得罪于上,流放云南,曾繞道富順,拜望熊過,嘗與熊過父子蕩舟湖上。
段玉裁評價熊南沙說:“叔仁奧博,時謂在王(王慎中)、唐(唐順之)伯仲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7—1560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xié)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御敵上策,當(dāng)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nèi)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于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xué)問廣博,通曉天文、數(shù)學(xué)、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為“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荊川武進人官都御史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武進人。嘉靖己丑會試第一,除兵部主事,改吏部,擢翰林編修,進右春坊司諫,奪職。以薦起兵部郎中,歷僉都御史,巡撫淮楊。天啟中追謚襄文。有荊川集。
明詩紀(jì)事·戊簽·卷九
順之字應(yīng)德,武進人。
嘉靖己丑進士,授兵部主事。
改吏部,尋改編修,歷右春坊司諫,上疏請朝東宮,奪職為民。
起兵部郎中,視師浙直,超拜僉都御史,巡撫淮陽。
天啟中追謚襄文。
有《荊川先生集》十二卷。
(《中麓閑居集》:荊川素愛空同時文,篇篇成誦,且一一效仿之,及遇王遵巖,告以自有正法妙意,何必雄豪亢硬也。
故癸巳以后之作,別是一機軸。
有高出今人者,有可比古人者。
未嘗不多遵巖之功也。
《藝苑卮言》:近時毗陵一士大夫始刻意初唐,精華之語,亦既斐然。
中年忽自竄入惡道,至有「味為補虛一拭肉,事求如意屢生嘆」,又「若過顏氏十四歲,便了王孫一裸身」,又詠疾則「幾月囊疣是雨淫」,《閱箭》則「箭箭齊奔月兒襄」,角力則「一撒滿身都是手」,食物則「別換人間蒜蜜腸」等語。
遂不減定山「沙邊鳥共天機語,擔(dān)上梅挑太極行」,為詞林笑端。
《國雅》:唐中丞應(yīng)德詩稱名家。
蚤居翰苑,便躋貞觀、武德華躅。
及還毗陵,宜造開元、大歷妙處。
并足流響詞林。
詩藪》:嘉靖初,為初唐者:唐應(yīng)德、袁永之、屠文升、王汝化、任少海、陳約之、田叔禾等。
為中唐者:皇甫子安、華子潛、吳純叔、陳鳴野、施子羽、蔡子木等。
俱有集行世。
就中古詩沖澹,嘗首子潛,律體精嚴(yán),必推應(yīng)德。
《國琛集》:應(yīng)德初務(wù)清華,晚趨險怪,考其所撰,若出二轍。
故譽有所自,毀亦隨之。
《明詩選》:陳臥子曰:「應(yīng)德氣象爽邁,才情駿發(fā),使能深造,當(dāng)有超乘。
其后馳騖功名,詭托講學(xué),遂頹然自放。
國史唯疑》:翁萬達親執(zhí)小卒手輿論心,幕客常數(shù)十人,至躬拜參、游之母,士因感奮。
即周尚文健斗,亦賴翁駕馭有法。
清水巖之役,既嚴(yán)檄之,復(fù)趣援之,思威具得。
宜唐荊川詩「得一降胡如愛子,用三敗將立奇功」,極力寫出。
吳錫麒《有正味齋日記》:慈仁寺殿左穹碑聳立,乃成化二年御制持,但稱為太后?;@而建。
孫國枚燕都游覽志云:「寺本為周太后弟吉祥建,當(dāng)時蓋諱之也。
」唐應(yīng)德詩云「同行更說前朝事,繾蟒銀魚打故僧」是也。
田按:嘉靖初學(xué)初唐者,如薛君采、皇甫子安,七古詩便不能佳,無論馀子。
蓋其調(diào)圓轉(zhuǎn)流利,須擇題而施。
惟何大復(fù)明月篇最為杰出,以其才自度越尋常也。
五律一體,人握隋珠,君采、子安兄弟、高蘇門、袁永之、唐應(yīng)德、陳約之輩,不可勝數(shù)。
應(yīng)德古文自是明一代大家。
詩學(xué)初唐,律體自有佳篇。
厥后談兵講學(xué),不復(fù)能唱渭城,潦倒頹放。
龠州、臥子之論具在,不必為之諱也。)
維基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yīng)德,一字義修,號荊川,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官至右僉都御史。唐宋派文學(xué)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shù)。謚襄文。嘉靖七年(1528年),唐順之以《書經(jīng)》中式戊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大禮議以來,權(quán)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于是調(diào)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后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fù)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因倭寇屢犯沿海,方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于崇明島。后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南通州病卒。崇禎年間追謚“襄文”。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