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九思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6—1560 【介紹】: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一字原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xué),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并進”,反對“知先行后”,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講舍講學(xué),學(xué)者稱甘泉先生。卒謚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全粵詩·卷一九一
湛若水(一四六六—一五六〇),字元明,號甘泉。增城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以書經(jīng)魁東省,登孝宗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遷南祭酒,進禮部侍郎。累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致仕,居天關(guān)講學(xué)。卒年九十五。贈太子少保,謚文簡。若水從陳獻章游,潛心理學(xué),一時學(xué)者稱為甘泉先生。前后開講席,來學(xué)者,每示以澄心見道設(shè)教,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從游至三千馀人。所著有《甘泉問辨》、《心性書》、《遵道錄》、《樵語》、《古小學(xué)》、《四書測》、《五經(jīng)測》等。詩文集有《甘泉集》?!?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八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有傳。湛若水詩,以明嘉靖十五年刊《甘泉先生文集內(nèi)編》、《外編》,嘉靖刊、萬歷二十一年重修《甘泉先生續(xù)編大全》為底本,內(nèi)編、外編、續(xù)編未收詩,以康熙二十年黃楷刊《湛甘泉先生文集》所收詩補全。
泉翁大全集·序
吾師甘泉先生倡明斯學(xué)于時。四方學(xué)者各以其所●見先后編次,或自刻于其鄉(xiāng),以淑諸人。散漫不一,年久易亡。后有作者,其考弗究,不能不重貽無極之疑。垣奉上命,按茲嶺南,與少汾冼子遍訪同志,乃得十有九冊,八十五卷,匯梓于朱明書院,謂之大全,以其全集諸子之所錄也。而先生之學(xué)之全體,見于語默辭受、仕止久速之間者,亦在茲矣!亦在茲矣!夫道無多少,亦無小大,語默辭受,仕止久速,無先后,亦無彼此,而求之以其●也。何居?曰非以其道也,以言先生之學(xué)道者●●●●身也。非以其學(xué)也,以言觀先生之者之以會●●●猶之天地然,觀天者以春,觀地者以冬,冬與春焉,盡之矣。然必合春、夏、秋、冬四時以為言者,見天地之全體,自元至貞,流行而不息也。觀先生之用者,以語以受以仕以久,觀先生之體者,以默以辭以止以速。四者觀其一焉,盡之矣。然必合體用始終彼此以為言者,見先生之學(xué)之全體,自少至老,流行而不倚也。是故不觀歸魯,則棲棲者佞矣;不觀無言,則終日言者支矣;不觀辭萬鐘,則后車數(shù)十乘者泰矣。歸與不歸、言與不言、辭與不辭,時也;一辭一受、一言一默、一歸一出之間,闔辟交成者,中也。中即天理別名。自孔、孟、周、程、而后,知此懿者,鮮矣。先生崛起數(shù)千百載之后,痛斯道之失傳,遂毅然以興起為己任。雖其所得于白沙、陽明師友之間者,固有所自;至其潛心默會,洞見道體,以上接精一執(zhí)中之傳,則有非諸儒所及知者。故其學(xué)以理為至,以勿忘勿助,不著絲毫人力為功。止至善者,止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言行順應(yīng)者,言行乎此者也。至近而遠,至博而約,即事而理存焉,即體而用在焉,體用而中見焉,即中而功夫不外是矣。是故觀先生之問辯,與其欲無言欲無作文之類也,語語默默,全體之中焉見矣。觀●●●從者數(shù)百,與其辭賻、辭有司之饋之類也,辭辭●●●。全體之中焉見矣。觀先生之居樵,與其應(yīng)召出,出而求歸之類也,而其仕止久速,全體之中焉見矣。中無不在,觀者或昧焉,故不得不集其全以示之。見其全焉,雖一言至道可也。若徒以文求之,斯末矣。先生所著,有古文小學(xué)、遵道錄、白沙詩教、二禮經(jīng)傳測、春秋正傳、古易經(jīng)傳測、學(xué)庸訓(xùn)測、圣學(xué)格物通,此則各為全書云。 皇明嘉靖十九年,季秋朔后二日,賜進士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門人新安洪垣撰。
泉翁大全文集·序
聞人子曰,書以紀言也,言以達意也。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則言不期文而自文矣。有刻甘泉先生文錄于維揚者,間嘗取而閱之,淵淵乎!至理之言也,道德顯矣。而輯之者若漫而無紀也。有刻樵風(fēng)于嘉禾者,沨沨乎!樂進之言也,情性順矣,而輯之者若舉而未備也。有刻兩都風(fēng)詠于吳門者,便便乎!時出之言也,感應(yīng)通矣,而輯之者若偏而匪全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而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而后貨財殖焉。先生之學(xué),隨處體認天理,片言單詞,罔非斯道之發(fā),固無俟于博求盡取。猶之為卷石勺水焉耳矣,學(xué)者竊睹一斑,未必不為坐井之見,固不可謂之非山與水,欲求見夫?qū)毑刎涁斨d殖,則眇焉無所于得。是故君子之志于聞道,每恨無以窺見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詮竊憂之,乃命郡博士高子簡、鄉(xiāng)進士沈子珠,博采精較,匯類編摹,去分部之煩,合詩文之粹,定為內(nèi)外兩編。會同統(tǒng)異,若網(wǎng)在綱;以帙敘年,如魚在貫。先生身體力行之實,立言垂訓(xùn)之意,燦然明白。詮舉而伏讀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隨處體認天理之外,真無馀學(xué)。內(nèi)編所載,說理為詳,而子臣弟友之道無不盡;外編所載,紀事為悉,而鳥獸草木之類無不該。大之則有以盡天地之變化,小之則有以窮萬物之幽微。遠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登太山而小天下,觀于海者難為水。集詩文之大成,闡德禮之精蘊,夫豈卷石勺水而已哉!讀之馀月,肉味俱忘,猶懼所傳之不廣也,仍命江都學(xué)火生增刻梓,寘諸新泉精舍,俾來學(xué)者咸得有所宗云。 時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三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
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讀、南祭酒,擢禮部侍郎、進尚書,改兵部。
謚文莊。
有《甘泉集》三十二卷。
田按:甘泉詩莫名共體,似道家演訣而非訣,似禪家說偈而非偈、蓋參合宋擊壤、明定山諸派而成者也、若「北風(fēng)吹湖船,帆掛南岳樹」,「桃李默不言,流鶯語春風(fēng)」,「渼陂名勝在,不欠杜陵詩」、「夜甕分江水,春茶煮楚云」、何嘗不清脆,但集中不可多得耳。
維基
湛若水(1466年11月20日—1560年5月16日),初名露,字民澤,避祖諱更名為雨,后又更名為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學(xué)者稱甘泉先生,晚號默翁,廣東增城人,祖籍江浙莆田(今福建),明朝理學(xué)家。進士出身。生于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1466年11月20日)。弘治五年(1492年)中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當時王守仁在吏部講學(xué),湛若水、呂楠與其相唱和。不久,奉命出使安南。正德年間,母親逝世,丁內(nèi)艱歸鄉(xiāng),為其守墓三年。守喪結(jié)束后卜居西樵山講學(xué),來此求學(xué)的書生,湛若水會先要求其學(xué)習(xí)禮儀,而后才能入席聽講,興起者甚眾。嘉靖初年入朝,升翰林院侍讀,不久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侍郎,官至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后致仕歸鄉(xiāng)。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560年5月16日)逝世于番禺的禺山精舍,享耆壽九十四歲,后歸葬故鄉(xiāng)增城天蠶嶺。追贈太子少保,謚文簡。

人物簡介

維基
唐皋(1469年—1526年),字守之,號心庵(一作新庵),別號紫陽山人。
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巖鎮(zhèn)(今安徽黃山市徽州區(qū)巖寺鎮(zhèn))人。
明正德年間狀元,官至侍講學(xué)士兼經(jīng)筵講官。
曾奉旨出使朝鮮,是中朝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明史稿》有傳。
唐皋出身于程朱理學(xué)思想積淀深厚的徽州李唐氏文獻世家。
他“生而英邁”,但因家道中落窮迫難以為生,靠宗族親友和鄉(xiāng)鄰方音等人救濟度日。
于是,他發(fā)奮讀書,胸懷抱負。
鄉(xiāng)人方富禎、方鑾父子,累世積書,為巖鎮(zhèn)著姓,他常往借閱,遂博極群書,又與鄉(xiāng)人程元俊等友善。
他名理宿識、文采敏捷,“下筆立就,或請改竄,輒迅筆更撰,不襲前篇一字,人以是服其才”。
時任徽州知府彭澤稱其為“狀元才”,“延禮甚厚” 。
唐皋“嘗以年家好謁潯陽守。
守一見,期大魁,贈百緡。
途次,知同行友窘狀,愴然曰:‘公貧倍我,何不罄持去為婚養(yǎng)資!
’竟垂橐歸。
自身困窮不濟卻資助他人,體現(xiàn)出唐皋仗義疏財?shù)钠犯瘛?div id="mjczmea" class='inline' id='people_126145_0_15_comment'>
安貧讀書的唐皋,治《春秋》經(jīng),但他的科舉之途并不順利。
正德五年(1510年),新任徽州知府熊桂履任。
熊桂任內(nèi)大興文教,重建紫陽書院。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院成,熊桂“撥七校士合四十人”,親自講道其中。
唐皋就是這四十人之一。
據(jù)傳說,熊桂其人“長于青烏之學(xué),相其家(引者注:謂唐皋宅),稱善地,所未足者,前宜浚水一道,為御階水,必登高第。
因為買其鄰之地,鑿水如法”。
作為知府,竟然親自幫助唐皋完善風(fēng)水,可謂對其才學(xué)十分推重,對其中舉也十分期待了。
正德八年(1513年),在從紫陽書院肄業(yè)后,唐皋再次赴應(yīng)天府參加鄉(xiāng)試(時任主考官為倫文敘、賈詠等人),結(jié)果得中第二名亞元、《春秋》第一名。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唐皋赴京師參加甲戌科會試,又獲得第四名、《春秋》第一名(主考官梁儲、毛澄等人)。
同年三月殿試(讀卷官楊廷和等人),中甲戌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據(jù)說,放榜前有人先后馳告唐皋中了探花、榜眼,他都認為“不止此”,最后果真高中狀元。
原來,他多次夢見“面前列瓜錘一對”,這正是他中狀元后游街歸第的儀仗。
有司送狀元歸第以黃蓋、瓜錘為導(dǎo)從,就是從此科開始。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唐皋以翰林院修撰、承務(wù)郎的身份同主丁丑科會試。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
新登極的明世宗任命唐皋為正使,著一品服,出使朝鮮。
在出使期間,唐皋與李朝著名文臣李荇、蘇世讓、鄭士龍、李希輔、南袞等人唱和,并首次在官方層面上將李夢陽等“前七子”的復(fù)古主張介紹到朝鮮,對李朝中后期文學(xué)復(fù)古革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歸朝后,唐皋參修《武宗實錄》。
《實錄》成,晉為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兼經(jīng)筵講官,受賜白金二十兩、文綺二表里、羅衣一襲。
這部實錄是在“大禮議事件”這一特殊環(huán)境下撰寫的,且總裁、纂修諸臣大都是武宗朝反對正德弊政者,故而一反“臣為君諱”的作法,對武宗違背“祖訓(xùn)”之荒唐政治和荒誕行徑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作為始終參與其事的纂修官,唐皋對《武宗實錄》這部明代史學(xué)重要著作的成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唐皋卒于官,年僅五十八歲。
“臨終猶進《君子小人章》”,“用不盡其才,朝野惜之”。
明世宗“以其講讀效勞,特與祭一壇”,歸葬歙縣。
“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作有挽詩。
消息傳到朝鮮后,曾和唐皋唱和的李朝文學(xué)家李荇、鄭士龍等人也都作詩寄托緬懷之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3—1529 【介紹】: 明陜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
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
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
武宗時,為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
瑾誅,起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倚恃氣節(jié),陵轢臺長,奪職。
家居二十年而卒。
嘗謂漢后無文,唐后無詩,以復(fù)古為己任。
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
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為前七子。
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為宗匠。
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詞學(xué)圖錄
李夢陽(1473-1530) 字獻吉,號空同子。
慶陽人,徙居河南扶溝。
卒后門人私謚文毅。
天啟時追謚景文。
倡文必西漢,詩必盛唐,開明代詩文復(fù)古運動之先河,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延相并稱"前七子"。
文沉博偉麗,詩雄渾豪壯,才力富健,籠罩一時。
亦能詞。
有《空同集》,詞在集中。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夢陽(1473—1530) 明代文學(xué)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祖籍扶溝(今河南開封)。弘治五年(1492)山西鄉(xiāng)試解元,弘治六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官終江西提學(xué)副使。后為權(quán)貴所惡,去職家居二十馀年卒。卒謚景文。工詩、古文,與徐禎卿、邊貢、何景明并稱四杰,明“前七子”之一,又為明“十才子”之一。曾多次游覽黃鶴樓,吟詩作賦。所作七律《登黃鶴樓》《漢江》、七絕《夏口夜泊別友人》等詩情深意雋,跌宕有致。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賜,更字獻吉,慶陽人,徙扶溝。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正德初歷郎中罷歸復(fù)起江西提學(xué)副使天啟中追謚景文有空同子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一
夢陽字獻吉,慶陽人。
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
遷郎中,以劾張鶴齡系獄。
尋宥出,代韓文草疏劾劉瑾,謫山西布政司經(jīng)歷,復(fù)摭他事下獄,得釋。
瑾誅,起故官,出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坐作宸濠《陽春書院記》削籍。
天啟中,追謚景文。
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庫總目》:夢陽才力富健,足以籠罩一時。
《橫云山人史稿》:弘治時,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
夢陽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除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
又典景明、祖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
大復(fù)集》:空同有超代軼俗之見,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踐近代。
夫意象應(yīng)曰「合」,意象乖曰「離」。
空同丙寅間詩為「合」,江西以后詩為「離」。
丙寅間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
《國寶新編》:李獻吉朗暢玉立,傲睨當世。
讀書斷自漢、魏以上,故其詩文卓爾不群。
晚始泛濫諸家,益濟宏博,或失則粗,矯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王廷相《家藏集》:李獻吉以恢闊統(tǒng)辯之才,成沈博偉麗之文。
游精于秦,漢,割正于六朝,執(zhí)符于雅謨,參變于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世。
黃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賦《騷選》、樂府古詩、漢魏覽眺諸篇,逼煩東樂。
近體歌廳,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難繼。
明興以來,一人而已。
升庵集》:唐子元薦與馀書論本朝之詩,李、何一出,變而學(xué)杜,壯乎偉矣!
然正變云擾,而剽襲雷同;比興漸微而《風(fēng)騷》稍遠。
《藝苑卮言》:李獻古詩如金鳷擘天,神龍戲海;又如韓信用兵,眾寡如意,排蕩莫測。
國朝習(xí)杜者凡數(shù)家華容孫宜得杜肉,東郡謝榛得杜貌,華州王維楨得杜筋,閩州鄭善夫得杜骨。
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
唯獻吉具體而微。
四溟詩話》:李獻吉極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棄之。
田深父見兩惜之,獻吉曰:「是自家物,終久還來。
」 《國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黃河連清,李夢陽詩云:「今瑞定于今帝運,世人休擬圣人生。
」蓋婉辭也。
至嘉靖改元,始直書其事,為入繼大統(tǒng)之祥云:「紫蓋復(fù)從嘉靖始,黃河先為圣人清。
」 《詩談》:關(guān)中李夢陽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龍門之派,一瀉千里。
獨其論黃、陳不香色,而時不免自犯其言。
詩藪》:李獻吉詩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漢、盛唐之派,可謂達磨西來,獨辟禪教。
又如曹溪卓錫,萬眾皈依。
馮時可《元成選集》:空同歌行,縱橫開闔,神于青蓮;七律雄渾豪麗,深于杜陵。
異色絕焰,吾無間然。
張偉《談藝錄》:李獻吉雄豪壯麗,如長江巨浸,滔滔千里,雖有枯槎敗筏,無妨飄蕩。
《明詩選》:陳臥子曰:「獻吉志意高邁,才氣沈雄,有籠罩群俊之懷。
其詩自漢、魏以至關(guān)元,各體見長,然崢嶸清壯,不掩本色。
其源蓋出于《春風(fēng)》。
」李舒章曰:「獻吉以雄厚之思,發(fā)清剛之氣,如華岳秋高,奇云秀彩,變動不竭。
古詩、樂府純法漢、瑰,下及阮、謝,無不神合。
近體則專宗少陵,然于合處反見其離,于離處反見其合。
」 孫枝蔚《四杰詩選》:王元美謂律至獻吉而大。
其大者若《冬日象山書院》:「人亡故國還祠廟,世異陰崖尚品題。
」《臺寺夏日》:「云雷畫壁丹青壯,神鬼虛堂世代遙。
」《熊監(jiān)察至自河西》:「封事幾騰天北極,籌邊真歷地西頭。
」《繁臺次秦氏韻》:「草綠梁臺猶殿閣,花殘宋苑只宮墻。
」皆氣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錢牧翁撰列朝詩,大旨在尊西涯,貶李空同、李滄溟。
又因空同而及大復(fù),因滄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遺馀力。
夫其駁滄溟古樂府、擬古詩是也,并空同《東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則妄矣!
所錄《空同集》詩,亦多泯其杰作。
黃省曾吳人,以其北學(xué)于空同,則擯之,于朱淩溪應(yīng)登、顧東橋璘輩亦然。
子竊非之。
《明詩別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陳思、康樂,然過于雕刻,未極自然。
七言古雄渾悲壯,縱橫變化。
七言近體開合動蕩,不拘故方,準之杜陵,幾于具體,故當雄視一代。
錢受之詆其模擬剽賊,等于嬰兒之學(xué)語。
至謂「讀書種子從此斷絕」,吾不知其為何心也!
馬星冀《東泉詩話》:北地七言歌行最為擅場,如《漢京篇》、《去婦詞》、《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風(fēng)。
起調(diào)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鎮(zhèn)》:「黃云橫天海氣惡,前飛鹙鸧后叫鶴。
陰風(fēng)夜撼醫(yī)無閭,曉來雪片如手落。
」《送李帥之云中》:「黃風(fēng)北來云氣惡,云州健兒夜吹角。
將軍按劍坐待曙,紇干山搖月半落。
」起調(diào)相同,亦有轍跡可尋。
田按:空同志壯才雄,目短一世,好掊擊人,而受人掊擊亦甚。
然究一時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
成、弘之間,茶陵首執(zhí)文柄,海內(nèi)才俊,盡歸陶鑄。
空同出而異軍特起,臺閣壇坫,移于郎署,始猶依違,不欲顯然攻之也。
贈昌谷《崢嶸百年會》詩云:「我?guī)熱绕饤钆c李,力挽一發(fā)回千鈞。
大賢衣缽豈虛擲,應(yīng)須爾輩揚其塵。
」至西涯六十壽詩。
則僅「文章班馬則,道術(shù)孟頗醇」二句頌其文章。
而「絕藝邕斯上,高情頡籀鄰。
一揮驚霹靂,只字破風(fēng)塵。
絢練玉侯宅,蒼茫海岳濱。
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
星燦將軍碣,云垂學(xué)士珉。
崖題半?yún)浅?,墨刻遍齊秦」等句,專頌。
揚其書法,軒輊已見微意。
及西江放廢后,茶陵已歿,乃放言不諱,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時篤古之士,爭慕響臻,而執(zhí)政顧不之喜,惡抑之。
北人樸,恥乏黼黻,以經(jīng)學(xué)自文,曰:后生不務(wù)實,即詩到李、杜,亦酒徒耳!
』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離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
見淩溪等古文詞,愈惡抑之曰:『是賣平天冠者。
』凡號稱文學(xué)士,率不獲列于清銜,陰欲困之。
」北人謂劉文靖,柄文者謂茶陵也。
平心而論,茶陵詩文固自可傳,而空同復(fù)古之功,亦不可沒。
從古文人相輕。
由來已然,論者固不必為之左右袒矣。)
維基
李夢陽(1472年—1529年),字獻吉(一說又名獻吉,字恩賜),號空同子。陜西慶陽(今甘肅)人,祖籍河南扶溝,明朝文學(xué)家、詩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弘治六年癸丑進士,官至江西副使。因事還歸故里,家居十余年而卒。他以作為前七子領(lǐng)袖統(tǒng)領(lǐng)文壇、掀起明朝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而著稱,與何景明并稱“李何”,兩人又與王世貞、李攀龍并稱“李何王李”,是為“明朝文壇四杰”。在詩文上,李夢陽竭力反對臺閣體綺靡不實、千篇一律的詩風(fēng),主張通過“宗漢崇唐”的復(fù)古以臻風(fēng)雅。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觀點最終使得明朝詩風(fēng)發(fā)生大變,掀起了持續(xù)一個世紀的詩文復(fù)古運動。李夢陽以一生不畏權(quán)貴著稱,亦因此而五次入獄,最終被朝廷除名,放歸鄉(xiāng)里,郁郁而終。作為明朝詩壇領(lǐng)袖與復(fù)古運動的主導(dǎo)者,李夢陽一直飽受爭議。文學(xué)界歷來對他評價不高,多以“剽竊套作”“詩作毫無靈魂”對其定論。贊揚者則認為他的詩歌并不局限于擬古,多揭露現(xiàn)實、抒發(fā)真情的佳作,并稱他為“晚明文學(xué)的先驅(q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5—1541 【介紹】: 明陜西武功人,字德涵,號對山、滸西山人、沜東漁父。
弘治十五年進士第一。
授翰林修撰。
與李夢陽等提倡文學(xué)復(fù)古,為前七子之一。
尤工散曲,與王九思并稱大家。
正德間,因救李夢陽,往見太監(jiān)劉瑾,夢陽因此得免。
瑾敗,竟坐其黨落職。
有《對山集》、《沜東樂府》、《中山狼》。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賜進士第一,授翰林脩撰坐累落職有對山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三
海字德涵,武功人。
弘治壬戌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以救李夢陽,坐劉瑾黨,落職為民。
有《對山集》四十四卷。
(《四庫總目》:海以救李夢陽故失身劉瑾,瑾敗坐廢,遂擦浪自恣,徵歌選妓,于文章不復(fù)精思,詩尤頹縱。
《藝苑卮言》:康德涵詩如清康中宰相,非不處貴,恇擾粗率,無大處分。
德鹵既罷官,居鄠、杜,葛巾野服,自隱聲酒。
時有楊侍郎庭儀者,少師介夫弟,以使事北上過康。
康故契分不薄,大喜置酒,至醉,自彈琵琶唱新詞為壽。
楊徐謂;「家兄層恒相念君,但得一書,吾為道地史局。
」語末畢,康大怒,罵:「若伶入我耶?
」手琵琶擊之,格胡床迸碎,楊踉蹌走免。
康遂入,口咄咄「蜀子」,更不相見。
靜志居詩話》:德涵坐援獻吉,遂掛清議。
歸田之后,耽心詞曲。
其小令云:「真?zhèn)€是,不精不細丑行藏。
怪不得,沒頭沒腦受災(zāi)殃。
從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間事事忘。
剛方,徯落了膺和滂。
荒唐,周旋了籍與康。
」論者原其心而悲之。
沒時家無長物,腰鼓多至三百副。
留心風(fēng)雅之日少,宜其所就止此爾。
田按:對山救空同,豪氣蓋世,同是一時俊人,惜詩文不副盛名耳。
《嵩陽雜識》云:「空同與韓貫道草疏,劉瑾切齒,必欲置之死,賴康對山營救而脫。
后對小得罪,空同議論稍過嚴,入作《中山狼傳》以詆之。
」 考《中山狼傳》,故城馬中錫作,王敬夫渼陂》亦有《中山狼》院本,論者疑對山以空同坐累,空同特未營救之耳,未嘗逞兇反噬,如傳所云云也,疑別有所指。
馀檢《對山集》有《讀中山狼傳》詩云:「平生愛物未籌量,那計當時救此狼。
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無妨。
」同無庸以后人疑竇,為空刷解釋矣。)
維基
康海(1475年—1540年),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滸西山人,陜西武功縣人,明朝狀元、文學(xué)家。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日出生,自幼慧敏,以馮寅為師,弘治七年(1494年)入縣學(xué)。弘治十一年(1498年)陜西鄉(xiāng)試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中式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經(jīng)筵講官?;鹿賱㈣獊y政,愛慕同鄉(xiāng)康海之才,意欲網(wǎng)羅,康海不肯。李夢陽下獄,寫紙條向康海求救。康海于是拜謁劉瑾,劉瑾大喜,為倒屣迎??岛=鍣C為李夢陽求情,夢陽得釋。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事敗,康海反被李夢陽歸為劉瑾黨,罷黜為民。此后,康海寓居揚州,置女樂,自操琵琶創(chuàng)家樂班子,人稱“康家班社”,“主盟藝苑,垂四十年”,為秦腔之霸主??瞪揭源说妹?/blockquote>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3—1521 【介紹】: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fù)。
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
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
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
瑾敗,以薦除中書。
時武宗多以佞幸為義子。
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
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
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
又與邊貢、徐禎卿并稱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
然何、李成名之后,論詩每相牴牾。
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fēng)格實有區(qū)別。
有《大復(fù)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滄海遺珠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fù)山人。信陽人,弘治十五(150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詩文與李夢陽齊名,著有《大復(fù)集》《雍大記》《大復(fù)論》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陽人。弘治壬戌進士,由中書舍人轉(zhuǎn)吏部員外郎歷陜西提學(xué)副使有大復(fù)山人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一
景明字仲默,信陽人。弘治壬戌進士,授中書舍人。遷吏部員外,出為陜西提學(xué)副使。有《大復(fù)巢》三十八卷。 (《四庫總目》:正、嘉之間,景明與李夢陽俱倡為復(fù)古之學(xué),天下翕然從之,文體一變。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徑稍異,故集中與夢陽論詩諸書,反覆詰難,龂龂然不相下。平心而論,摹擬蹊徑,二人之所短略同。至夢陽雄邁之氣,與景明諧雅之音,亦各有所長。正不坊離之雙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復(fù)詩徒知神情會處,下筆成章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勢如搏巨蛇、駕風(fēng)螭,步驟即奇,不足訓(xùn)也。 《國寶新編》:仲默弱冠入京,身不勝衣,馳才長賦,便淩作者。觀其與李氏論文,直取舍筏登岸為優(yōu),斯將盡棄法程,專崇質(zhì)性。賦詠著述,互見短長,自古恒然,匪徒今日。若乃天才騰逸,咳唾成珠,實亦人倫之雋。 《王氏家藏集》:大復(fù)欱騷儷《選》,挽視六朝,溫醇典雅,豐容色澤,靡不備舉。 《升庵集》:仲默枕藉杜詩,不觀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數(shù)數(shù)然也。與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詩談》:何景明上追漢、魏,下薄初唐。大匠揮斤,群工斂手。 沈愷《環(huán)溪詩話》:何仲默詩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得心應(yīng)手。神授非人力也。 《藝苑卮言》:伺仲默詩如朝霞點水,芙蕖試風(fēng)。又如西施,毛嬙。毋論才藝,卻扇一顧,粉黛無色。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調(diào)而無累句,詩體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齋叢說》:顧東橋語客曰:「何大復(fù)詩雖則稍俊,然終是空同多一臂力」。 《詩藪》:李以氣骨勝,何以豐神勝。學(xué)何不至,不失雕龍;學(xué)李不成,終類畫虎。 趙彥復(fù)《梁園風(fēng)雅》:大復(fù)詩以清遠為趣,俊逸為宗,務(wù)在舍筏,而自見神情。與獻吉分鑣異軫,各臻其極。一以為霆驚電煜,駭日振心;一以為落日明霞,馀暉映遠。 《國史唯疑》:何大復(fù)父為渭源驛丞,太守李紀聞丞有佳兒,召與其子同學(xué)。丞致仕歸,貧甚,具車馬集街官郊送之,舉酒酌丞曰:「吾老友。」酌大復(fù)曰:「吾小友?!骨拜咃L(fēng)流可慕。 李開先《中麓閑居集》:大復(fù)病危,屬墓文必出空同手。時孟有涯、張昆侖并其侄某在側(cè),相與私議曰:「自論詩失歡后絕交久矣,狀去空同文必不來。吾輩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攢輳一空同。」 《四溟詩話》:何仲默詩曰:「元日王正月,傳呼殿晚班。千官齊鵠立,萬國侯龍顏。辨色旌旗入,沖星劍佩還。圣躬無乃倦,幾欲問當關(guān)?!估瞰I吉改為「不敢問當關(guān)」,曹仲禮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明詩選》:陳臥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氣和朗,發(fā)徽音,吐芳訊,令人有形穢之恥?!估钍嬲略唬骸钢倌艦轱L(fēng)始,學(xué)擅雅宗。如長江春泛,草木魚龍咸懷鳧藻。古詩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與李競爽。近體則初盛諸家無所常師,意之所寓,工麗即臻。惟七言律與獻吉同源而異流,婉佚勝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話》:胡元瑞論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復(fù),不知何《聽琴》、《獵圖》、《送徐少參》、《津市》、《打魚》諸篇深得少陵之體,特以秀色掩之耳。胡專舉《明月》、《帝京》,陋矣! 《東泉詩話》:信陽古體,佳句如《種麻篇》:「孤生易憔悴,獨立多憂患?!埂稉v衣》詩:「君子萬里身,賤妾萬里心?!埂对亼选吩姡骸父≡票谓?,白日忽已晚。」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復(fù)骨清神秀,龍鳳之姿。如虬髯公見太原公子,令人氣奪。與空同固是勁敵。)
維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fù)山人。河南信陽人。明朝作家。明朝文學(xué)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陜西提學(xué)副使。何景明幼時聰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歲即中進士,授為中書舍人,但因向朝廷上書指控宦官劉瑾,被免官。正德六年(1511年)復(fù)職,十二年升為吏部員外郎,十三年遷陜西提學(xué)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僅三十九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7—1556 【介紹】: 明陜西長安人,字孟獨,號太微山人。
正德九年進士。
授長垣知縣,遷刑部主事。
不樂為官,引疾歸。
數(shù)與王九思、康海等論詩文。
有《太微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孟獨,一字時濟,長安人,正德甲戌進士。授長垣知縣,遷刑部主事,有《太微前后集》。
維基
張治道(1487年—1556年),字時濟,改字孟獨,別號太微山人,陜西西安府長安縣人。
正德八年(1514年)癸酉科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lián)捷甲戌科進士。
五月授長垣縣知縣,升刑部主事(1550年左右),因病辭官還鄉(xiāng)。
與鄉(xiāng)人康海、王九思等交往密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8—1523 【介紹】: 明陜西朝邑人,字汝度,號五泉。韓邦奇弟。正德三年與兄同登進士。授工部主事。上疏指斥時政,觸怒武宗,下獄,奪職為民。嘉靖初起為山西左參議,分守大同。歲饑,力請發(fā)帑賑饑,不報。遂乞歸。抵家病卒。有《朝邑志》、《五泉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慶,邦奇弟。正德戊辰進士,除工部員外以言事奪官復(fù)起山西左參議有五泉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六
邦靖字汝慶,邦奇弟。
同榜進士,授工部主事。
遷員外,應(yīng)韶陳言系錦衣獄,奪職為民。
起故官,擢山西參議。
有《五泉集》。
(《苑洛集》:王九思曰:「五泉子七言絕句類杜子美、言詞歌浸淫唐初,逼漢、魏。
」《列朝詩集》:汝慶才藻爛發(fā)。
田按:五泉子七古摹初唐,極富才情:五言亦窺盛唐格律:惟旱傷萎護;未見其止。)
維基
韓邦靖(1488年—1523年),字汝慶,號五泉,陜西朝邑縣(今陜西渭南市大荔縣)人。正德戊辰進士。官至山西參議。韓邦奇之弟。生于弘治元年(1488年),幼年聰悟。十四歲即舉于鄉(xiāng)。正德三年(1508年)二十一歲中式戊辰科會試一百十一名,二甲九十五名進士。由工部主事進員外郎,正德九年(1514年)京師地震,乾清宮火毀,因為觸怒明武宗,被下詔獄,最后削職為民。正德十三年(1518年)應(yīng)朝邑知縣王道約之請,撰《朝邑縣志》。嘉靖初年,起任山西左參議,分守大同。時山西大饑,邦靖為饑民請糧上疏未果,遂乞歸,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回歸故里,軍民夾道相送,四月病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周仲仁(1488年—1550年),原名周道,字少安,別號午谷,又號子午山人,陜西西安府長安縣人。
原籍長興,明初時高祖周敬從軍西征,遂占籍西安前衛(wèi)。
正德八年癸酉科舉人,九年(1514年)甲戌科進士。
吏部觀政,授鎮(zhèn)江府推官,丁祖母憂歸,服闋,復(fù)補真定府推官。
遷蘇州府同知,專督糧餉,兼督水利。
都御史劉璘舉薦,升工部都水司員外郎,尋升本司郎中。
以不合于時罷歸。
與鄉(xiāng)人張治道、康海、王九思等交往密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0—1559 【介紹】: 明陜西咸寧人,字東侯,號少華。正德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遼東。開府雄邊,多所建置。致仕歸,構(gòu)草堂,積圖書,置酒賦詩,作詞曲為樂。書法尤善。有《少華集》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誠,一字東侯,咸寧人。正德丁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監(jiān)察御史,累官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歸后起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有少華陵下、遼海、歸田諸集。
明詩紀事·戊簽·卷七
宗魯字伯誠,一字東侯,咸寧人。
正德丁丑進士,選庶吉士,改云南道御史。
歷湖廣按察僉事、霸州副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以僉都御史巡撫保定,進副都御史巡撫遼東。
有《少華》、《陵下》、《遼?!贰ⅰ稓w田》等集五十二卷。
(王維楨《槐野存笥稿》:《少華集》婉麓秀俊。
喬世寧丘隅集:少華詩足繼唐音。
《藝苑卮言》:許伯誠持如賈胡子作狎游,隨事?lián)]散,無論中節(jié)。
列朝詩集:東侯才氣宏放,開府雄邊,多所建置。
家本奏人,承康、王之流風(fēng),罷官家居,日召故人酒賦詩,時時作金、元詞曲,無夕不蹤倡樂。
關(guān)中何棟,西蜀楊石浸淫成俗,熙朝樂事,至今士大夫猶艷稱之。
香祖筆記》:弇州卮言載:「李滄溟在關(guān)中,遇許中丞宗魯伯誠,許問今天下名能詩何人?
滄溟曰:」惟元美,次則宗于相。
」許請子相詩觀之,滄溟勃然曰:「夜來火燒卻。
」許面赤而已。
」余嘗嗤之。
夫子相詩未必能過伯誠,即索觀亦屬恒事,何至怫然如此。
特著以為文人相輕之戒。
靜志居持話:少華諸體皆工,寓和婉于悲壯之中。
譬之秦箏,獨無西氣。
足與邊廷寅、王于衡并驅(qū)。
田按:東侯固是關(guān)中之俊,音亮氣道,對山、渼陂皆在下風(fēng)。)
維基
許宗魯(1490年—1559年),字伯誠,一字東侯,號少華,又別號思玄道人、青霞道人,陜西西安府咸寧縣(今屬西安市)人,書法家、詩人。正德丁丑進士,嘉靖間官至遼東巡撫。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正德十四年(1519年)八月授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宣、大。次年升湖廣提學(xué)僉事。六年二月升山東按察司霸州副使,十月調(diào)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升太仆寺少卿。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四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地方兼提督紫荊等關(guān),十二年六月以拾遺致仕。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圍攻京師后,許宗魯被起用為右僉都御史,駐守昌平,拱衛(wèi)皇陵。三十年十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虜酋把都兒辛愛率二萬馀騎入寇遼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月給事中朱伯辰彈劾其衰殘不職,被令致仕歸,筑草堂,置酒賦詩而終,享年七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1—1590 【介紹】: 明山東臨朐人,字汝行,號海浮。馮惟重弟。嘉靖十六年舉人。官保定通判。能詩文,尤工樂府。所著雜劇《梁狀元不伏老》盛行于時。有《山堂詞稿》、《擊節(jié)余音》。
滄海遺珠
馮惟敏(1511-1590)字汝行,號海浮,山東臨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舉人。官淶水知縣,改任保定通判。詩文雅麗,獨工近體樂府,著有《前山堂輯稿》《海浮山堂詞稿》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汝行,惟健弟。嘉靖中舉人。除知淶水縣,改鎮(zhèn)江儒學(xué)教授,遷保定通判。有海浮集。
明詩紀事·戊簽·卷八
惟敏字汝行,惟重弟。
嘉靖丁酉舉人,除淶水知縣。
改鎮(zhèn)江教授,遷保定通判。
有《海浮山堂詩稿》、《石門集》。
(《藝苑卮言》:馮汝行詩如幽州馬客,雖見伉??,殊乏都雅。
《大泌山房集》:汝行文不為刻削語,情事若指掌上,填詞尤號當家,西北人往往被之弦索。
《海岳靈秀集》:海浮詞雖逸而氣弱、律雖協(xié)而調(diào)卑。
《列朝持集》:汝行善度近體樂府,盛傅于東郡。
王元美謂李尚寶先芳、張職方重、劉侍御時達,此調(diào)皆可觀,而惟敏獨為杰出。
其板眼、務(wù)頭,擒搶緊緩,無不曲盡,而才氣亦足以發(fā)之。
馀所見《梁狀元不伏老》雜劇,當在王渼陂《杜甫游春》之上。
詩雖未工,亦齊、魯間一才人也。
《山左明詩鈔》:張廷寀惠夫云:海浮山在臨朐縣南二十五里,石青色,無寸土,上有古松數(shù)百株;松下野生迎春,花時望若金嶺。
下即海浮先生別葉,危樓三楹,顏曰「憑襟」,取《水經(jīng)》酈注語也。
左右古木千章,修竹數(shù)十畝,干霄蔽日,夏不知暑。
舊署杜句為聯(lián)云:「名圜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可謂切矣。
北臨冶泉,一名熏冶水,發(fā)源山之西麓冶官祠下,匯為巨浸,大百頃,淵深渟泓,游鱗可數(shù),中產(chǎn)鯽,最美,客至,主人舉綱為膾。
又有臥云、即江南等亭,并在竹林中。
石門亦勝地,似靈巖而差小。
先生集名以此。
田按:臨朐四馮,朱中立首推汝強詩。
王秋史謂汝威為四集之冠。
朱竹坨謂汝言詩華整可觀,其賈氏之偉節(jié)乎!
馀謂終不若汝行之才氣縱橫也。)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