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賈錠

相關(guān)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梁溪詩鈔
高材,字充甫,號靜成,無錫人,辛卯舉人,官黃巖至縣。
明代東林黨領(lǐng)袖高攀龍之祖父。
七歲能作偶句,十歲能文,以嘉靖辛卯舉鄉(xiāng)試。
為人剛果英邁,重名節(jié),多智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16—1582 【介紹】: 明福建同安人,字舜臣,一字汝尹,號芳洲。嘉靖二十年進(jìn)士,四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入為刑部侍郎。遼藩獄起,奉命往勘,依法處庶人罪,毫無株連。忤張居正意,削籍逮訊,死獄中。有《江防信地》、《靜庵集》等。
維基
洪朝選(1516年—1582年),字汝尹,一字舜臣,號芳洲,庵號靜庵,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嘉靖二十年進(jìn)士。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三名舉人,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二名,二甲二十四名進(jìn)士。
授戶部主事,歷任郎中、按察司副使、參政、太仆寺少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入為刑部侍郎。
洪任刑部侍郎期間,為逢迎徐階,逼死故都御史楊順。
遼王朱憲?因各種劣跡被查辦,朝選為欽差至遼府勘查,遼王立一大白纛(白旗),上寫「訟冤之纛」,被視為造反,洪朝選認(rèn)為遼王愚昧,并非謀反,于是選擇避重就輕。
隆慶三年京察,是年十一月,刑部左侍郎洪朝選和光祿寺少卿尹樂舜等官員被判定為不稱職,依例致仕。
洪朝選歸鄉(xiāng),甚為憤恨,發(fā)言指責(zé)張居正奪情不孝,又批評福建巡撫勞堪。
隆慶四年,同安縣民劉夢龍和葉弦有財務(wù)糾紛,打起訴訟官司。
福建巡撫何寬宣判劉氏敗訴。
劉家不服,而葉弦是洪朝選夫人的親侄子,劉家長輩劉存德遂指使家族子弟搜集洪朝選的不法情事。
萬歷二年,劉夢龍向福建巡按御史孫琮提交了洪朝選的罪證,但孫琮置之不理。
萬歷五年,龐尚鵬接替何寬出任福建巡撫,劉家再次興訟,龐尚鵬將此事交由泉州府推官支大綸處理,支氏仍置之不理。
萬歷九年,勞堪出任福建巡撫,同安知縣金枝將朝選的罪證遞交勞堪,并由刑部審理。
萬歷九年十二月,勞堪依據(jù)刑部公文,將洪朝選逮捕下獄。
次年正月二十四日,洪朝選在獄中自縊身亡。
洪朝選之子洪兢赴京師為父翻案,勞堪賄賂馮保,馮保罰洪兢「賜杖」。
南直隸太平府知府葉烴曾是洪朝選的業(yè)師,他協(xié)助洪兢,為了替洪朝選翻案,他編織當(dāng)年洪朝選因捲入張居正與遼王朱憲?的私人恩怨,最后遭到毒手的虛構(gòu)情節(jié)。
洪競將這份材料交給給事中孫瑋。
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十九日,給事中孫瑋彈劾勞堪“故勘”洪朝選,使其致死。
云南道侍御史羊可立趁機(jī)奏言:“已故大學(xué)士張居正隱佔廢遼府第、田土,乞嚴(yán)行查勘。
”已廢遼王次妃王氏也奏稱遼王府“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
明神宗命司禮監(jiān)張誠及侍郎丘蕣偕錦衣指揮前去籍沒張居正家。
萬歷十五年五月,經(jīng)三法司會審,勞堪以“故禁、故勘”之科條,發(fā)配浙江觀海衛(wèi)終身充軍。
康熙十二年(1673年),張居正的曾孫張同奎進(jìn)京上呈《上六部稟帖》,請求更正《明史·張居正傳》的不實記載,此舉得到朝廷同意。
但是《明史》卷一一七《遼王傳》、卷二四一《孫瑋傳》中仍保留此說。
明史》孫瑋本傳記載張居正與勞堪以通夷罪誣之,將之收獄,在獄中將其餓死,張居正深恨朝選,其雖死,亦不允其親人收尸,直到尸腐惡臭。
,萬斯同本人深受明末東林黨薰陶,對“洪朝選案”抱持一定的同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0—1627 【介紹】: 明真定府高邑人,字夢白,號儕鶴,又號清都散客。萬歷二年進(jìn)士。除汝寧推官。遷戶部主事,調(diào)吏部考功,歷文選員外郎。上疏陳干進(jìn)、傾危、州縣、鄉(xiāng)官四大害,觸時相忌,幾獲譴。旋以病歸。再起為考功郎中。二十一年主京察,要路私人,貶斥殆盡。被嚴(yán)旨落職。名益高,與鄒元標(biāo)、顧憲成海內(nèi)擬之漢朝“三君”。光宗立,起為太常少卿,繼遷左都御史。尋任吏部尚書。在官慨然以整齊天下為己任,銳意澄清,政府及中貴亦不得有所干請。魏忠賢初頗重之,以介一中書被拒,始生惡感。故人子魏廣微入閣,三至南星門,皆拒不見。廣微恨刺骨,乃與忠賢共排南星。南星搜羅遺佚,中外方忻忻望治。四年,魏忠賢責(zé)南星等“朋謀結(jié)黨”,矯旨放歸。又誣以贓罪,削籍,戍代州卒。崇禎初謚忠毅。有《史韻》、《學(xué)庸正說》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夢白,高邑人。萬歷甲戌進(jìn)士,除汝寧推官,入歷吏部郎中,謫判平定州。天啟初,起太常卿,歷左都御史,進(jìn)吏部尚書,謫戍代州。崇禛初,賜謚忠毅,有集。
維基
趙南星(1550年—1628年1月23日),字夢白,號儕鶴,別號清都散客,直隸高邑縣(今河北)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文學(xué)家,萬歷甲戌進(jìn)士。
天啟間,官至吏部尚書,因不受魏忠賢拉攏,遣戍代州。
崇禎時平反,追謚忠毅。
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一名。
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進(jìn)士,任河南汝寧府(今汝南縣)推官,治行廉平。
后歷任戶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選員外郎。
為人嫉惡如仇,因直言上疏,陳述時政四大害,觸犯時忌,乞歸鄉(xiāng)里。
再起考郎中,主京察,罷黜貪官污吏,不久遭誣陷,斥為民。
后來居于家鄉(xiāng)的趙南星名聲日益高漲,與顧憲成、鄒元標(biāo)并稱「東林三君」,朝野請求起用趙南星的上書數(shù)以百計,但都沒有被采納。
明光宗時,起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齊天下為任,大力打擊不法官吏。
天啟三年(1623年),改任吏部尚書,期間公正無私,拒絕了權(quán)貴的求官請托,另一方面又起用有清廉正直名聲、廣被百姓贊譽的正人于朝列庶位。
史稱當(dāng)時朝廷「眾正盈朝」、「群賢滿朝」、「中外忻忻望治」,熹宗也曾稱贊趙南星「老成清正」、「深切銓政」。
宦官魏忠賢曾雅重他,在熹宗面前稱贊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其拉攏,反而正色警戒魏忠賢說「主上沖齡,我輩內(nèi)外臣子宜各努力為善。
」,終于得罪魏忠賢。
大學(xué)士魏廣微是萬歷名臣魏允貞之子,趙南星向與魏允貞相熟,但因魏廣微后來諂附魏忠賢,因而嘆息說「見存(魏允貞的字號)無兒。
」,又責(zé)怪魏廣微曾議論東林前輩李三才,因而使得魏廣微也深恨趙南星。
后來在廷推山西巡撫時,趙南星知道謝應(yīng)祥為人清廉,于是為謝應(yīng)祥美言「沉靜有為,能稱其職」,力薦起用其為山西巡撫,但被大學(xué)士魏廣微從中作梗,并被御使陳九疇彈劾趙南星在廷推力挺謝應(yīng)祥,是為了報答謝應(yīng)祥曾經(jīng)提拔魏大中,使得熹宗對「朋謀結(jié)黨」而震怒,趙南星也因而被逼乞休請辭。
御使張訥也因為其兄張樸沒有得到山西巡撫官職,而誣蔑趙南星有壞政十罪,使趙南星被削籍。
閹黨后來詆毀趙南星貪贓一萬五千兩,趙南星素清貧,幸好親朋故友的捐助湊齊后,才倖幸獲釋,但仍被謫戍代州。
四年后病卒。
崇禎初,追贈為太子太保,追謚為忠毅。
世以趙南星、鄒元標(biāo)、顧憲成稱“東林三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1—1624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爾瞻,號南皋。萬歷五年進(jìn)士。同年,以疏論張居正奪情,得罪,廷杖戍貴州都勻衛(wèi)。居戍所六年,研治理學(xué)有成。居正死,召拜吏科給事中,以敢言稱。歷官南京吏部員外郎,以母喪歸。家居講學(xué)幾三十年,名揚天下。天啟初還朝,進(jìn)刑部右侍郎,拜左都御史。雖首進(jìn)和衷之說,不為危言激論,仍為魏忠賢所忌。以建首善書院講學(xué)事,為魏黨所攻,被迫辭歸。卒謚忠介。有《愿學(xu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爾瞻,吉水人。萬歷丁丑進(jìn)士,觀政建言謫戍,召授吏科給事中,復(fù)以言事降南刑部照磨,升南兵部主事,歷官都察院左都御史,贈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忠介。有存真槁。
維基
鄒元標(biāo)(1551年—1624年),字爾瞻,號南皋。
江西吉水縣縣城小東門鄒家人,明代東林黨首領(lǐng)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
鄒元標(biāo)幼有神童之譽,九歲通《五經(jīng)》,萬歷元年(1573年)舉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
萬歷五年(1577年)登丁丑科進(jìn)士。
入刑部觀察政務(wù),與伍惟忠友好,為人敢言,勇于抨擊時弊,九月二十六日,張居正父親病死,首輔張居正居喪不丁憂,元標(biāo)三次上疏反對“奪情”,“以奔喪為常事而不屑為”根本與禽彘無異,結(jié)果被當(dāng)場廷杖八十,發(fā)配貴州,潛心鉆研理學(xué)。
張居正死后,經(jīng)孫繼先舉薦,恢復(fù)官職,擔(dān)任吏部給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觸犯了皇帝,被皇帝視為「訕君賣直」,再次遭到貶謫,降南京吏部員外郎。
以疾歸,居家講學(xué)近三十年。
天啟元年(1621年)任吏部左侍郎,后任左都御史,任內(nèi)錯上書要求加強(qiáng)地方官員品格能力審核,得到明熹宗稱贊「覽奏吏治民風(fēng),詳明剴切,若各巡按官能著實舉行,天下豈有不治」。
又曾進(jìn)言協(xié)助平反張居正,說他「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后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最后使其復(fù)官復(fù)蔭,后因魏忠賢亂政求去。
謚忠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蒙陰人,字孝與。公家臣子。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泰昌時,累官國子祭酒。熹宗立,進(jìn)詹事府詹事。疏請將光宗事跡于實錄外別為一錄,不許。天啟初,遷禮部右侍郎。見魏忠賢亂政,引疾歸。后被劾落職閑住卒。崇禎時謚文介。有《小東園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孝與,蒙陰人。萬歷辛丑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少詹事禮部右侍郎謚文介有問次齋槁
維基
公鼐(1558年—1626年),字孝與,號周庭,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蒙陰縣(今山東省蒙陰縣)人。
明朝東林黨官員、文學(xué)家、詩人,萬歷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曾祖父公躋奎,任湖廣副使,父公家臣,翰林院編修。
公鼐中式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jìn)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
歷官左諭德,為東宮講官。
升左庶子,因病回鄉(xiāng)。
明光宗即位登基后,召見公鼐,任命為國子監(jiān)祭酒。
明熹宗即位,公鼐升詹事,上奏稱:奏疏呈入宮中,明光宗并沒有同意。
天啟元年,因改元不過半年,御史言官就有十多人被譴責(zé)調(diào)職,公鼐因此上疏勸誡并譏諷輔臣。
因此得罪了明熹宗,被譴責(zé)。
但不久仍然升任禮部右侍郎,協(xié)助掌管詹事府,擔(dān)任實錄副總裁。
公鼐好學(xué)見聞廣博,磊落有器量見識。
看到魏忠賢閹黨禍亂政綱,稱病回鄉(xiāng)。
不久去世。
崇禎初年,恢復(fù)官職,并賜撫恤,謚文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1—1631 【介紹】: 明山東長山人,字默承,號青岳。萬歷四十一年進(jìn)士。授編修,累官少詹事。以忤魏忠賢,革職為民。崇禎初,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參預(yù)機(jī)務(wù)。次第貶黜閹黨,人情大快。后以事忤旨革職,謫戍代州,卒于戍所。福王時復(fù)官。有《玉海纂》、《四素山房集》。
維基
劉鴻訓(xùn)(1565年—1634年),字默承,號青岳,山東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區(qū))太和莊人。
明代東林黨政治人物。
劉一相之子。
萬歷十三年乙酉科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jìn)士,授庶吉士,改授翰林院編修,曾參修國史。
泰昌元年(1620年),出使朝鮮,回國時遼陽已被清軍占領(lǐng),朝鮮為其建造二舶艦,繞境而返。
途中收容多位難民。
升任右中允,又改左諭德。
天啟六年(1626年),任少詹事,因忤魏忠賢,被削籍為民。
明思宗時,官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后加太子太保進(jìn)文淵閣。
任內(nèi)遇事敢任,曾建議先朝官員轉(zhuǎn)調(diào)太速,需行久任之法,又推薦了畢自嚴(yán)出任戶部尚書。
但劉鴻訓(xùn)在廟堂議事,當(dāng)其意見不被皇帝同意時,便會感嘆說「圣上畢竟只是年輕的君主」,崇禎帝都會因而生氣。
崇禎二年(1629年),因改太傅惠安伯張慶臻敕書事,謫戍代州,按例總督京營者不轄京師巡補(bǔ),劉鴻訓(xùn)及中書舍人田佳璧在敕書上多加「兼轄捕營」四字,遭御史吳玉彈劾,給事中張鼎延、御史王道直亦參劉鴻訓(xùn),此時正值「寧遠(yuǎn)鬧餉」之時,且在羅織株連所謂閹黨之后,加上他曾說:主上畢竟是沖主。
崇禎帝無意維護(hù),而眾臣大作文章,御史田時震、給事中閻可陛接連劾其貪污收賄案。
最終劉鴻訓(xùn)謫戍代州、兵部尚書王在晉、職方郎中苗思順遭削籍,田佳璧斬于市,張慶臻停祿三年。
因痛斥閹黨楊維垣、李恒茂、楊所修、田景新等人,謫戍代州(今山西代縣)。
崇禎七年(1634年)五月,卒于戍所,享年七十。
著有《四素山房集》、《皇華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5—1633 【介紹】: 明云南寧州人,字伯舉,號聚洲。萬歷二十九年進(jìn)士。由庶吉士改吏科給事中,進(jìn)工科。居諫垣四年,力持清議。巡廠庫,極言惜薪司官多之害。疏言時事,謂輔臣有三年未得一見帝者。又請罷礦稅,抨擊輔臣申時行等。忌者誣以奸贓,乃盡出其筐篋,置于國門,縱吏士簡括,慟哭辭朝而去。思宗即位,將召用,為尚書王永先所阻。乃流寓南京而卒。
維基
王元翰(1565年—1633年),字伯舉、橫空,號聚洲,云南寧州(今云南華寧縣)人。
明代東林黨政治人物。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九月九午時出生,十四歲補(bǔ)諸生,二十四歲,中萬歷十六年戊子鄉(xiāng)試第十一名舉人。
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jìn)士,選庶吉士。
萬歷三十四年,任吏科給事中,升工科右,以敢言聞名,極言時政敗壞,他的奏疏寫道:“云南大害,莫甚于貢金、榷(征)稅二事。
民不堪命,至殺稅使而征榷如故。
貢金請減,反增益之。
眾心憤怒……”“舉朝咸畏其口。
”貶為刑部檢校,后因皇帝不理政務(wù),遂罷去。
天啟初年(1621年),由吏部尚書趙南星 奏起湖廣按察司知事,升任工部主事。
時奸宦魏忠賢專權(quán),又遭罷免。
崇禎元年恢復(fù)官職,不久病卒于白門。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宋槃(1574年—1633年),字念莪,號懋吾,山東濟(jì)南府樂陵縣人,明朝東林黨政治人物,官至兵部侍郎,追贈兵部尚書。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三甲進(jìn)士,授山西潞安府潞城縣知縣,調(diào)北直隸大名府魏縣知縣,清理苛捐雜稅有功,后升南京都察院御史,由于言事切合時弊,遭吏部尚書鄭繼之所忌,被調(diào)為陜西按察司僉事。
后升陜西布政使司參議靖邊兵備,又升陜西榆林兵備副使。
天啟年間,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
東林黨爭起,閹黨魏忠賢整肅東林黨名士,宋槃憤而退官歸鄉(xiāng)。
崇禎年間起復(fù),任兵部侍郎,由于遼東兵火頻繁,積勞成疾,以病乞歸。
崇禎六年(1633年)病故,年五十九,追贈兵部尚書、通議大夫。
宋槃仕宦三十馀年,官至部堂,卒時竟然家無馀財,有清廉之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5—1626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遺直,一字共之,號浮丘,人稱滄嶼先生。萬歷三十五年進(jìn)士。授御史。巡視中城,治吏部豪惡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無不震驚。出理屯田,興水利種稻。光宗死,與楊漣協(xié)心建議,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稱“楊左”。后二人劾魏忠賢,反為所害,與楊漣同為獄卒殺害。福王時追謚忠毅。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共之,桐城人。萬歷丁未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擢浙江道御史。歷官左僉都御史,及珰禍,追贈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謚忠毅。有集。
維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遺直,號浮丘,又號滄嶼,直隸安慶府桐城縣左家宕(今安徽樅陽橫埠鎮(zhèn)中義村)人。
明末東林黨六君子之一。
因東林黨爭,遭到閹黨魏忠賢下獄拷打而死,崇禎帝為之平反,贈右都御史、太子少保。
南明弘光帝時謚忠毅,世稱左忠毅公。
萬歷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東鄉(xiāng)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誕,因而命名為光斗。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舉庚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與楊漣同年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擢監(jiān)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惡多端的官吏,當(dāng)時奸黨惡人冒充官吏,橫行京師,左光斗調(diào)查之后,收繳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
九月光宗死于紅丸案,朱由校繼位,是為熹宗。
李選侍又想繼續(xù)侍奉熹宗。
時魏忠賢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機(jī),把持朝政大權(quán),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宮內(nèi);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為防李選侍干預(yù)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居仁壽殿噦鸞宮。
此事件史稱移宮案。
天啟元年(1621年),因移宮案宦官與東林黨勢力間關(guān)系愈加緊張,左光斗力主移宮案。
天啟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
天啟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賢專權(quán),楊漣上了一份奏章,揭發(fā)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
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彈劾忠賢等三十二斬罪,但熹宗皆不信。
天啟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賢矯旨提問。
魏忠賢反誣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賄賂,判定楊漣、左光斗各坐贓二萬,魏大中三千。
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獄,受酷刑折磨,史載“五日一審,受拶、夾、棍等刑,不能跪起,平臥堂下受訊”。
門生史可法潛入獄中探望時「已不成人形」。
左恐連累門生,將史趕出監(jiān)獄。
魏忠賢誣光斗等貪污數(shù)萬兩白銀,要追出贓款。
左光斗的舊友孫奇逢與鹿正(主事鹿善繼父)、張果中四處募款,諸生熱烈響應(yīng),募得數(shù)千兩白銀上繳未及,魏忠賢見左光斗有人營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孫奇逢等人被贊為范陽三烈士。
天啟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獄中被錦衣衛(wèi)許顯純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霽亦被閹黨都御史周應(yīng)秋所逼,自殺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
魏忠賢一度又要將左光斗開棺戮尸,后來被勸阻。
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駕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禎,懲辦閹黨,魏忠賢畏罪自殺,思宗追贈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錄用其一子為官。
南明弘光帝時,為左光斗追謚忠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9—1645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稚文,號機(jī)山。萬歷三十五年進(jìn)士。天啟間累官南吏部右侍郎,忤魏忠賢削籍。崇禎初起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佐首輔李標(biāo),共理朝政。龍錫言事,多被采納。及袁崇煥殺毛文龍,御史高捷、史□屢疏言文龍之死,實龍錫主之,遂逮戍定海衛(wèi)。在戍十二年,兩遇赦不原。弘光帝時復(fù)官還里卒。有《兢余存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稚文,松江華亭人。萬歷丁未進(jìn)士,授翰林編修歷少詹事掌南翰林院晉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有兢馀存藁
維基
錢龍錫(1578年—1645年),字稚文,號機(jī)山,直隸華亭縣人,明末東林黨大臣。
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二十三名,廷試二甲十八名進(jìn)士。
由庶吉士授編修,屢遷少詹事、右庶子。
天啟四年(1624年)擢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因忤魏忠賢,六年九月被削籍為民。
崇禎即位后以抽簽方式選任閣員,龍錫第一個被抽中,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依次為李標(biāo)、來宗道、楊景辰。
崇禎二年(1629年)袁崇煥與錢龍錫談到平遼事宜,認(rèn)為毛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后袁斬毛文龍于皮島。
毛文龍死后,清兵入寇,龍錫被御史高捷彈劾,引疾,遂放歸。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御史史褷又上疏言:“龍錫主張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信五年成功之說。
賣國欺君,其罪莫逭。
龍錫出都,以崇煥所畀重賄數(shù)萬,轉(zhuǎn)寄姻家,巧為營干,致國法不伸。
”右春坊右中允黃道周上疏稱:“今殺累輔,徒有損于國”,認(rèn)為龍錫不宜坐死罪。
崇禎帝以忤旨之罪把黃道周降級外調(diào),又礙于輿論,乃釋放龍錫,戍定海衛(wèi),居戍所十二年,兩次大赦皆不得還。
安宗時,復(fù)官歸里。
不久去世,年六十八。
明史·錢龍錫傳》說:“逆案之定,半為(錢)龍錫主持,奸黨銜之刺骨?!?div id="6c5ra9h" class='inline' id='people_54169_2_15_comment'>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