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國光

相關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8 【介紹】: 明山東歷城人,字象賢,號南渚。
隆慶五年進士。
萬歷初授南京兵部主事。
請廣取士之額、緩催科、開言路。
張居正欲重罪之,因吏部尚書王國光勸,出為楚府右長史,復坐以事,落職歸。
居正死,起戶部郎中,累遷戶部尚書,兼署吏部,推舉無所私。
后因故被劾,遂杜門乞去。
家居七年卒。
維基
趙世卿(1538年—1615年),字象賢,號蘭渚,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隆慶辛未進士,萬歷間官至戶部尚書。嘉靖甲子(1564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登辛未科會試第三百九十六名,三甲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萬歷初年,張居正當國,以嚴治政,州縣學取士不得超過十五人;布政使、按察使司以下的官吏,即便公事也禁乘驛馬;死刑年有定額;征賦以九分為標準,如不及格有關部門要受罰;又屢次重責議論事情的人。趙世卿上奏糾正當時的五件重要的事。請求擴大取士的名額,放寬驛車的禁例,減少處死刑罰,延緩對科稅的催征,而最后極力疏論應該廣開言路。因此得罪張居正,被調出京城,擔任楚府長吏。第二年的京官考核,又以不謹慎為名,撤職回鄉(xiāng)。張居正死后,趙世卿再次起用,萬歷十二年(1584年),任禮部儀制司郎中。萬歷十三年,任光祿寺少卿。萬歷十五年,任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后擔任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萬歷十六年,任光祿寺卿。萬歷十七年,任太常寺卿。萬歷二十年,任順天府府尹、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兼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提督軍務。萬歷二十一年,調任戶部右侍郎,督理倉場。趙世卿工于心計,凡是他所上奏的事,都斟酌分寸,軍務國政有賴于此。戶部尚書陳蕖有病,侍郎張養(yǎng)蒙避身不負責事務,皇帝惱怒,將他們一起罷免,而提拔趙世卿任尚書。趙世卿為人重節(jié)操,為官盡職守,深得皇帝倚重。吏部尚書空缺,曾派他兼任,推舉官員,毫無私心。只是楚王府宗族的人與楚王相互攻擊,趙世卿極力稱楚王不是偽王,與沈一貫觀點相一致。李廷機輔佐朝政,趙世卿極力推舉他,結果被朝廷大臣懷疑結黨,先后為給事中杜士全、鄧云霄、何士晉、胡忻,御史蘇為霖、馬孟禎等人彈劾,趙世卿便閉門在家請求去職。他上書十多次,皇帝沒有答復。萬歷三十八年秋,趙世卿就上疏出城等候命令。第二年十月,索性乘車徑直離去,朝臣上報,萬歷帝亦沒有怪罪。家居住七年卒,贈太子少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諸城人,字惟范,號準齊。萬歷二年進士。由密云知縣選吏科給事中,官至四川安綿兵備副使。有《貂珰史鑒》。
維基
張世則(1542年—?
),字惟范,號準齋,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民籍,進士出身。
隆慶元年(1567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四名舉人,萬歷二年(1574年)登甲戌科會試第二百四十六名,進士第三甲第九十六名。
授寶坻、密云知縣,萬歷八年(1580年)考選為吏科給事中。
劾陜西撫臣某貪劣,外除河南僉事,又劾吏部尚書王國光,謫縣丞。
累遷至南京禮部主客司郎中,擢四川按察司僉事安綿兵備,歷陜西太仆寺少卿、陜西苑馬寺卿、江西分守湖東道參政,二十四年被彈劾免官閑住。
作《治平要覽》欲上,未竟卒

人物簡介

維基
楊寅秋,字義叔,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民籍,進士出身。
江西鄉(xiāng)試第七十六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六十四名,登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進士。
三年任東莞縣知縣,十年八月考選云南道試御史,彈劾吏部尚書王國光等人,使其去職閑住。
十一年正月升浙江按察司僉事,轉貴州布政司參議,十六年十月升云南副使。
二十二年九月調任廣西副使,分巡左江,累升貴州按察使,參與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二十八年九月因患病回籍調理,不久去世,三十二年追贈太仆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