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匯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順卿,吳縣人。
石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514—約1605 【介紹】: 明山東海豐人,字伯謙,號夢山。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以忤吏部,出為山西僉事。隆慶時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減驛銀,筑城堡。乞養(yǎng)去。萬歷間歷戶部、工部、吏部尚書。時申時行當(dāng)國,巍素厲清操,然已年老,多聽其指揮。萬歷十五年大計,徇時行指,賢否混淆,素望大損。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歸,歸田十五年卒。工詩,有《存家詩稿》。
明詩紀事·戊簽·卷四
巍字伯謙,海豐人。嘉靖丁未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出為山西僉事,歷參議副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改陜西,進右副都御史,移撫山西。入為兵部侍郎,改吏部,以終養(yǎng)歸。起南戶部尚書,召為工部尚書,改戶部,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贈少保。有《夢山存家詩稿》八卷。 (《四庫總目》:魏中歲學(xué)詩,與唐高適相類。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獨發(fā)清音?!逗T漓`秀集》:蘿山詩不事雕繪,旨趣天成。 鄒觀光《孚如集》:楊公詩高曠玄遠,沖夷澹泊。河朔魏允中擊節(jié)誦公《晉中》詩:「燈前梳白發(fā),馬上蘿青山?!顾忌蚨逻h,非唐人不能道。 《分甘馀話》:吾郡楊太宰蘿山五言沖古淡泊,在高子業(yè)、華子潛季孟間,如:「遠道令人愁,況近單子壘」,「秋風(fēng)入雁門,羽書日三至」,「微微齊景流,天壞色俱素」,鄉(xiāng)心生塞草,世事入秋風(fēng)」,「風(fēng)雨樓國,關(guān)山李牧祠」,「閑將流水引,蘿與古人居」,「雨響殘秋地,城分不夜天」,「古石苔生偏,泉香麝過馀」,皆逼古作。 《靜志居詩話》:讀蘿山詩,如水仙十囊,江梅一萼,嫣然薄冰殘雪之外。 田按:《蘿山集》五律最勝,直擅右丞、文房勝境,馀子不足道也。自書《存稿》后,乃謂得于曹紀山、呂時臣為多。雅抱沖襟,令人翛然意遠。)
維基
楊?。?516年—1608年),字伯謙,號二山,又號夢山,山東海豐縣尚義里(今無棣楊三里村)人。
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1516年),家貧好學(xué),常借雪映月光苦讀,十七歲考取生員,十九歲身染重病。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舉,在楞嚴寺苦讀。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成進士,次年授武進知縣。
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選授兵科給事中,丁父憂歸。
服闋,復(fù)除吏科給事中,三十五年二月升山西按察司僉事,進布政司右參議、按察司副使,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四十三年二月以疾乞歸。
嘉靖四十五年閏十月,接替戴才以右僉都御史、巡撫陜西。
隆慶元年(1567年)十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guān)兼巡撫山西,三年八月升兵部右侍郎,四年二月以母老身病乞假歸。
神宗繼位,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起復(fù)原職,萬歷二年(1574年)四月改任吏部右侍郎,次月升左侍郎,三年二月乞致仕終養(yǎng)。
十年(1685年)五月起復(fù)原職,七月出任南京戶部尚書。
次年授資政大夫銜,不久改任工部尚書。
十一年四月改任戶部尚書,七月改任吏部尚書,十八年二月累疏乞休,特準(zhǔn)致仕,著馳驛去。
萬歷三十三年(1608年)卒。
贈少保。
楊巍最初歷任中外官職,甚有名聲,但到官至吏部尚書秉銓時,已是年耄骫骳,故行事多聽首輔申時行的指揮,故被御使江東之、李植等彈劾抨擊,以致他名望大損,但是他為人有清操,性長厚,不為刻核行。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五
釋真旻,字透月,姓蕭氏,湘鄉(xiāng)人。
生質(zhì)孱弱,幼多病苦,十齡就傅,略通大義。
家貧廢學(xué),然見僧心喜,年十八始有出家之念。
乙巳,隨兄貿(mào)遷入蜀,無意經(jīng)營,及聞父喪,感世無常,歸真益切。
丁未,侍母至寶藏,歸依幻師,命名依寓。
戊申,乃從剃落。
一日請益,幻言:“問者是誰?
”獨自默誦:“分明是我,又道是誰?
”沈吟久之,頗有入處。
時幻初建寶藏,以為坐靜,親依者十馀輩,皆猛勇精進,行持禮拜,中夜方息。
因自策勵,大法未明,身不貼席。
嘗靜中忽然渾身不見,惟覺一空境界,頃之便失,疑礙益甚。
舉白幻,幻曰:“此乃塵勞歇息,返本還源,將近好處,勿喜勿懼。
”由是工力益加,無敢怠逸,念茲在茲,渾忘人我。
每逢出汲,往往逾井,遇人問故,始覺轉(zhuǎn)步。
偶聽曉鐘警醒,倉卒起身,頭撞殿柱,覺眉際上火星迸裂。
方悟得問者是誰,胸臆暢達。
復(fù)看一歸何處,及本來面目,皆釋然無疑。
及再勘證,幻復(fù)示曰:“本分一著大抵如斯,還有向上之關(guān)。
”因舉“僧問趙州曰:蠢動含靈,狗子何無佛性?
答以有業(yè)識故。
其僧即于此悟去,且道所悟安在?
”旻不能對,仍前憤究。
壬子仲秋,行持中夜,出至丹墀,見天河竟端,無限慶快,始信天地同根,萬物一體,不我欺也。
古德為人無不切直,乃自生紆曲耳。
黎明白幻,幻為之助喜。
是冬進具,聞示苦行法,欣然欲效之。
及然香,略無所苦,因自剪燭然頂。
初若冰清,頃之忍痛,惟覺無頭。
有老僧誚之曰:“可惜然錯了所在,然著心就好了。
”旻疑其言必有由來,后讀經(jīng)知藥王焚身,世尊因地舍頭目髓腦欲成菩提,方憶前覺無頭亦拾頭,故自信發(fā)心茍誠,雖小苦行,必有勝益,方知老僧語亦廓達空之類也。
甲寅春,幻寂后,充職西堂。
戊午,建方丈,并西廊,旻有力焉。
庚申編《橋云語錄》成,欲附嘉禾南藏,旻任其事。
道過石南銀杏,士人方議重修銀杏,羈遲久之,九月舟至漢陽,就歸元度冬。
辛酉春,下江浙至嘉禾楞嚴,詢附藏之事,見經(jīng)版多蠹,意不謂然,遂下杭至靈隱。
壬戌春,謁天臺更觀華頂勝跡,游寧紹諸名剎。
遂至大梅,梅以三問,乞下轉(zhuǎn)語,一一契合,贈以訾物,卻之而去。
浮海禮普陀。
復(fù)至楞嚴,《橋云語錄》印出,分送江浙名藍。
十月還蜀,達銀杏。
四眾具啟,延主丈席。
乙丑,修造殿宇,又為紳衿,召赴寶藏。
丙子,復(fù)應(yīng)銀杏。
戊寅,主雙桂,訂修藏經(jīng),兼葺殿閣,早作宵息,不忘寧處。
廿馀年中,四處法位,所有語錄雜偈都二十卷。
弟子了深,為之編刻,今有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