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神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280 位
共 2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維基
卓敬(?
—1402年),字惟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溫州府瑞安縣卓岙(又作卓岙,今屬瑞安市仙降鎮(zhèn))人。
靖難之變后,因為忠于建文帝,不愿歸順明成祖,被處決。
明神宗為其平反,南明謚忠毅。
始祖自卓岙(卓岙)徙居滄洲。
卓士堅之孫,卓伯毅之子。
少時聰慧,過目不忘,“美豐姿,善談?wù)?,凡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
官戶科給事中。
官至戶部侍郎。
他曾勸建文帝提早削藩,請改封朱棣到南昌,“燕王雄才大略,酷似先帝,顧其為人,必非久在人下者。
且北平天下都會,地方廣邈,士馬精強(qiáng)。
今宜及其未備,徙封南昌,則羽翼既去,變無從生。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舉兵入金陵,是為明成祖。
卓敬被捕,成祖責(zé)怪他提倡削藩,是離間骨肉,卓敬卻說:“惜先帝不用敬言”。
成祖頗愛其才,把他下獄,使人以管仲、魏徵的案例勸他投降。
卓敬不屈,但求一死,成祖亦不殺。
國師姚道衍與卓敬有仇隙,便在成祖面前進(jìn)讒:“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
”成祖深以為意,因而斬卓敬并滅族。
根據(jù)史學(xué)家柴德賡的考證,姚道衍根本當(dāng)時不在金陵,根本不可能勸成祖殺卓敬,這是《明史》的編撰者亂抄野史的結(jié)果。
抄家時“一室蕭然,唯有書畫數(shù)軸”,朱棣嘆道:“國家養(yǎng)士三十年,不負(fù)其君,惟卓敬爾!
”隆慶中,私謚“忠貞”。
在御史屠叔方的建議下,萬歷九年“褒表遺忠”,獲得平反,旌表其墳?zāi)梗舴铎搿?div id="4qyta4h" class='inline' id='people_110199_0_21_comment'>
弘光中,謚忠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字端甫,號需堂。
博學(xué)通經(jīng)史,歷覽百家之言。
神宗末,政事紛紜,門戶之禍大作。
作《治平言》十七篇,指陳時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歙縣人。
與方于魯均善制墨。
君房之墨,曾介內(nèi)臣進(jìn)之神宗,于魯深恨之。
后君房不得善終,實于魯之力。
有《程氏墨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真定府深州人,字永亨,號雙林。
宦官。
嘉靖中為司禮秉筆太監(jiān)。
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掌御馬監(jiān)事。
以未得司禮掌印,深疾大學(xué)士高拱,而與張居正相結(jié)。
穆宗崩,保與居正遂逐高拱去。
萬歷初,既掌司禮,又督東廠,兼總內(nèi)外,權(quán)勢大盛。
神宗年幼,受其約束甚嚴(yán),因此不敢淫游無度。
萬歷十年,張居正死,未幾,即被謫籍沒,南京安置。
有《經(jīng)書音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成憲。
明人。
神宗鄭貴妃父。
貴妃有寵,承憲父子、宗族并驕恣,曾為御史陳登云所劾,帝不問。
累官至都督同知。

人物簡介

維基
傅炯(1493年—1575年),字朝晉,號石淵,江西南昌府進(jìn)賢縣人,進(jìn)士出身。
治《書經(jīng)》,行十二,由國子生中式丙子科(1516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九十一名舉人,年三十一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六名,第二甲第一百七名進(jìn)士。
授刑部主事,八年四月改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按直隸,十三年九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十九年六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升大理寺右少卿,二十三年五月轉(zhuǎn)本寺左少卿,十二月升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兼管巡江,二十四年七月協(xié)理院事,二十五年五月升左副都御史協(xié)管院事,二十七年七月升刑部右侍郎,二十八年五月升左侍郎,二十九年二月升南京刑部尚書,三十年二月以考察致仕。
為官清正,疾惡如仇。
在地方屢次為民伸冤,得到百姓愛戴。
又因與嚴(yán)嵩不合,多年不得重用。
居鄉(xiāng)三十年,終年八十三歲。
神宗詔諭祭葬于進(jìn)賢晏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95—1581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望之,號貞所。嘉靖五年進(jìn)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歷濟(jì)南知府、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湖廣、川、貴軍務(wù)。筑鄖陽城。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有《恤刑稿》、《軍門行稿》。
維基
馮岳(1481年—1561年),字望之,號貞所,浙江慈溪縣(今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人。
嘉靖五年(1526年)考中進(jìn)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遷刑部郎中,提刑江西。
江西任上,梳理牢獄和冤假錯案,釋放1500余人。
后擢山東臬副,轉(zhuǎn)河南參政署司事。
被擢升為江西布政使,任上平苗亂有功,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官至二品。
終南京刑部尚書。
因年老乞休還鄉(xiāng)。
萬歷皇帝念其有功,在其故居特賜建彩繪臺門,現(xiàn)為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元質(zhì)。嘉靖八年進(jìn)士。授刑部主事,累官為通政使。性奸險。未第時在國子監(jiān),受祭酒嚴(yán)嵩賞識。后仕于朝,而嵩日貴幸,乃結(jié)為父子。加工部侍郎。三十四年,誣劾總督張經(jīng)、浙江巡撫李天寵抗倭不力論死。次年,進(jìn)工部尚書,提督軍務(wù),借胡宗憲殺??苄旌?、麻葉、陳東之機(jī),稱“寇平”還朝。文華既寵貴,事中貴及嚴(yán)世蕃漸不如初。三十六年,失寵被黜為民。后腹裂而死。
維基
趙文華(1503年—1557年),字元質(zhì),一字原實,號梅村、甬江,浙江慈溪人。
嘉靖初年進(jìn)士,官至工部尚書。
嘉靖元年(1522年)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二百十一名,二甲八十八名進(jìn)士,授官刑部主事,官員考察,左遷東平州同知。
趙文華中進(jìn)士前,曾在國子監(jiān),得到時任祭酒的嚴(yán)嵩賞識。
后嚴(yán)嵩權(quán)勢日重,與其結(jié)為父子,并安插其任通政使。
歷官工部右侍郎。
嘉靖年間,倭寇作亂,趙文華上疏獻(xiàn)計。
此后,下欺將士,上進(jìn)讒言,打擊異己,大肆搜刮,總督張經(jīng)等被冤殺,倭患日益嚴(yán)重,文華向朝廷謊報軍功,竟升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不久,以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浙江軍務(wù),清剿倭寇。
趙文華本不懂軍事,依仗胡宗憲。
宗憲剿滅徐海,俘獲陳東,趙文華以大捷上報,歸功于上玄,明世宗大喜,祭告郊廟社稷,加文華為少保,并蔭子錦衣千戶。
趙文華身居高官,逐漸驕橫,對中官及嚴(yán)嵩不若從前。
世宗派使者賞賜,文華酒醉,跪拜不拘禮數(shù),世宗不滿。
西苑建造樓閣,工期延遲。
一日,世宗登樓遠(yuǎn)眺,見西長安街有房屋壯觀,便問是誰家宅第,左右趁機(jī)進(jìn)言,稱是趙文華私宅,且舉報他偷竊皇宮建材,世宗更怒。
正逢三大殿火災(zāi),世宗欲修正陽門,催促甚急。
趙文華,世宗準(zhǔn)備將其撤職,詔諭嚴(yán)嵩,稱「文華似不如昔。
」嵩猶尚不知世宗本意,還為文華辯解,稱文華因南征得病,應(yīng)增加侍郎一人專門監(jiān)督大型工程。
世宗同意。
文華于是上疏稱病請假,世宗批示:「大工方興,司空是職。
文華既有疾,可回籍休養(yǎng)。
」舉朝聞訊相賀。
文華雖然去職,世宗意猶未盡,且言官無人上疏彈劾,世宗無處泄憤。
恰逢其蔭子錦衣千戶趙懌思,于齋祀停進(jìn)封章之日請假送父,說是送父啟程,無非望世宗再行留他。
世宗大怒,借此斥文華意存嘗試,目無君上,黜為民,其子顧家忘國,遣戍邊衛(wèi)。
且遷怒禮科,將都給事中謝江以下六人廷杖削籍。
文華此時已病重,史載其“及遭譴臥舟中,意邑邑不自聊,一夕手捫其腹,腹裂,臟腑出,遂死。
”此后,給事中羅嘉賓等查核軍餉,發(fā)現(xiàn)文華貪污以十萬四千計。
朝廷降詔罰沒其家資,但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年),尚未還清半數(shù)。
明神宗便將其子慎思遣戍煙瘴之地,清廷列趙文華入《明史·奸臣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5—1578 【介紹】: 明山東德平人,字與立,號與川。嘉靖八年進(jìn)士。歷官為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以清廉稱。忤嚴(yán)嵩,勒致仕。隆慶元年起戶部尚書。奏定國計簿式,頒行天下。隆慶、萬歷間,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后用事,守禮持正獨(dú)立,周旋其間。以左都御史致仕。有《靜思稿》。
維基
葛守禮(1505年—1578年),字與立,號與川,山東德平縣(今臨邑縣德平鎮(zhèn)葛老莊)人。
嘉靖七年解元,聯(lián)捷進(jìn)士。
歷仕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凡47年。
官至戶部尚書。
謚端肅。
出身農(nóng)家,家貧好學(xué),師從齊清齋。
二十四歲登嘉靖七年(1528年)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四名,三甲二十四名進(jìn)士,授彰德府推官。
歷任兵部主事,禮部儀制司郎中,二十一年十月升河南提學(xué)副使。
二十四年八月遷山西左參政,歷山西按察使,進(jìn)陜西左布政使,二十九年(1550年)七月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三十年三月入京擔(dān)任戶部右侍郎,六月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督理宣、大、山西等處糧餉。
九月回京,改任吏部右侍郎。
三十三年四月升吏部左侍郎,三十四年七月遷南京禮部尚書,三十五年三月被大學(xué)士李本彈劾,被令致仕。
隆慶元年(1561年),起用葛守禮為戶部尚書,六月以母老乞終養(yǎng)歸。
四年二月再起為刑部尚書,十一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萬歷三年(1575年)六月,告老還鄉(xiāng),加授太子少保。
曾為郭諶寫《墓志銘》。
萬歷六年(1578年)五月辭世,贈太子太保,謚端肅。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09—1574 【介紹】: 明山西蒲州人,字惟約。嘉靖八年進(jìn)士。歷兵部職方郎中,隨翟鑾巡九邊,于所在山川形勢、土俗好惡、士卒多寡悉加記錄。尚書張瓚處理邊事,倚博如左右手。帝或中夜降詔,博隨事條答,悉能稱旨??偠剿E遼,守邊有功,進(jìn)吏部尚書,理兵部事。出任四十余年,始終以兵事著。卒謚襄毅。有《本兵疏議》等。
維基
楊博(1509年—1574年),字惟約,別號虞坡,山西蒲州(今蒲縣)人。
嘉靖進(jìn)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
楊博于嘉靖四年(1525年)登山西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三甲四十八名進(jìn)士,授盩厔縣知縣,調(diào)長安縣。
徵為兵部武庫司主事,歷職方司郎中。
早年為翟鑾巡查邊疆守衛(wèi)的隨行,因其作了詳細(xì)記錄和規(guī)劃。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破格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地區(qū)。
到任后,治理有方,并揭發(fā)仇鸞貪污腐敗。
此后歷官兵部右侍郎、左侍郎,管理薊州、保定軍務(wù)。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蒙古把都兒、打來孫劫掠薊鎮(zhèn),楊博身不解甲抗敵,蒙古軍無法攻破,明世宗賞賜獬豸衣。
次年,打來孫再犯益昌,被擊退。
此后戒除大同兵危。
楊博大修邊界防御設(shè)施、提高民生、整理軍務(wù)有秩,明世宗加封其為太子太師。
萬歷元年(1573年),楊博辭職歸里,次年病故。
萬歷皇帝贈授太傅,謚號“襄毅”。
共 28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