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姚綬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趙孟頫外孫。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元末曾官理問。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chǔ)。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
元末官理問。
洪武初,為泰安知州。
坐胡黨死。
(王達(dá)《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
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jī)之妙。
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shù)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
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
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
時陳惟允為濟(jì)南經(jīng)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
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
」惟允曰:「如傅色何?
」叔明曰:「我姑試之。
」以筆涂粉,色殊不活。
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
」為小弓夾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
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
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
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xué)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fù)有是筆也。
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
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
」后以三十千歸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
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
叔明所長在重巖復(fù)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
而此圖則清遠(yuǎn)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
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
」題署者僧泐季潭。
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
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
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dāng)一一為考以報。
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
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yuǎn)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
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
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fēng)雨至。
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
曠野少人行,山僧獨(dú)歸去。
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
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
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
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
戴笠者漁郎,理網(wǎng)屈雙臂。
老翁若望家,擔(dān)物終不棄。
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
前溪風(fēng)雨惡,篙折水流駛。
行者當(dāng)早歸,居者不豫備。
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
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
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
予家有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
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
子輒以贈之。
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
華溪沈良。
」俞焯題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fēng)雨溪山樹欲飛。
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dú)w。
俞焯題于都城寓舍。
」張遠(yuǎn)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fēng)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
云間張遠(yuǎn)。
「竹懶曰:「馀憾不得見一峰作。
合參兩家筆法。
」 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
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diǎn)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diào),斷斷不能以成斯圖。
益知名下無虛士。
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
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
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
遂昌尚左生。
」「筆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
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倪瓚。
」其后叔明自題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bǔ)附此。
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
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
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yuǎn)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
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xiàn)。
吳興王蒙敬題。
」「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
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
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
」 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
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fēng)韻中來,故酷似其舅。
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
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
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
可謂名論。
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
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
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jù)墨跡錄入。
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jù)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海寧人,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寧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虛白,號斗南老人,海寧人。官寧府教授。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二
奎字虛白,海寧人。
洪武中以儒學(xué)徵授寧府教授。
有《斗南老人集》六卷。
(《四庫總目》:奎生元至順間,嘗游貢師泰之門,集前有寧王權(quán)序。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吾鄉(xiāng)云東逸史曾手錄其稿,舊藏項(xiàng)氏天籟閣,繼歸高氏稽古堂,后為華山馬思贊所藏。
」案今世所傳奎集皆出天籟閣鈔本,止有四卷,前有項(xiàng)元汴題識,而無寧王原序。
此本為明初寧王府文英館所刊,見于《寧府書目》。
昆山徐氏傳是樓又從原刻影鈔,實(shí)分六卷,凡詩一千九百馀首。
與項(xiàng)氏所藏互校,乃知彼多所脫佚,不為足本。
觀寧王序中載宗哲徐將軍居西山,有道士過訪食蕨,道士吟一絕句云:「一拳打得地皮穿,握住東風(fēng)不放拳。
只待杜鵑啼血后,放開鳳尾始朝天。
」問其所作,以箸書斗南老人四字。
時先生未有是稱,后得先生稿,方知先生詩也。
與所載「望湖亭」一事,文相連屬。
而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獨(dú)未采錄,知彝尊所見惟天籟閣殘本,其記「望湖亭」事亦從都穆《南濠詩話》摭入耳。
奎詩不事雕飾,往往有自然之致。
彝尊謂其功力既深,格調(diào)未免太熟,誦之若古人集中所已有者,其言誠不為過。
然舂容和雅,其長處亦不可掩。
視后來之捃拾摹擬者固有間矣。
清江集》:虛白從民曹貢公玩齋學(xué)詩,公為指授三經(jīng)、三緯法,及論漢、魏以下之變。
故虛白未三十,已進(jìn)于詩,凡觸物而成者,粲然春翹之擢穎,翕然天籟之投曲。
《詩談》:海昌胡虛白:一鶚橫秋,群鳥斂翼。
《七修類槁》:浙省員外郎張光弼名昱,廬陵人,元末政壞,遂棄官不仕,以詩酒自適,號一笑居士。
嘗曰:「吾死埋骨西湖,題曰『詩人張員外墓』足矣。
」后果如其言。
海昌胡虛白作詩以吊云:「二仙坊里張員外,頭白相逢只論詩。
今日過門君不見,小樓春雨燕歸遲。
」「西子湖頭碧草春,天留山水葬詩人。
老逋泉下應(yīng)相見,為說梅花寫得真」二仙坊在杭之壽安坊西,即今之花市也。
田按:虛白長于樂府,七言斷句,風(fēng)藻翩翩,殊有標(biāo)致。
余所見《斗南集》系影鈔寧國文英館本,與《四庫》著錄一千九百馀首之?dāng)?shù)適合,洵為罕見之笈,《詩綜》第錄六詩,不足見其所長,特廣為甄錄,與海內(nèi)談藝家共賞之。)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
文藻名元素,以字行,號林塘,兢之孫。
少游庠郡,俞吏部梅莊奇其才,屢困場屋,遂從姚丹丘學(xué)詩及繪事。
所作枯木竹石,筆法幾不可辨。
詩極清婉有致,遺稿燬于倭燹。
今所錄得之收藏家?guī)c六硯齋筆記中。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
文藻名元素,以字行,嘉興人。
(《六硯齋筆記》:蔣文藻林塘與姚丹丘同隱大云,執(zhí)師資之禮,書畫步趨丹丘,有酷肖者。
所作叢竹老木,尤蒼勁有致。
人或以文雅稍怯輕之,然亦有樸野真率,不失山林氣味者。)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七
弘澤,字潤卿,號春門,自稱竹浪老人,嘉興人。
幼業(yè)儒,既而厭棄之,日摹法帖,吟陶、杜詩,閒寫竹石,遇得意,不論疏密貴賤,咸與揮運(yùn)。
嘗于三月褉日,集畫苑名流,寫江干七樹,各出意匠,而弘澤老筆紛披,推為第一。
評者謂書畫在姚云東上。
著有竹浪齋藁。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潤卿,嘉興人。有竹浪齋集。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九
昌,字穎昌,號菊莊,平湖人。
我郡自清江巽隱后,風(fēng)雅衰落,二陳、二李之馀無聞焉。
至正統(tǒng)、天順間而始盛一時。
如陳菊莊外,嘉興有姚谷庵,海鹽有張方洲,嘉善有周桐村,皆卓然大家也。
菊莊我里先哲,才思藻麗,長于七言,沈石窗兄弟目為畏友,著有菊莊集,惜其不傳,僅從槜李英華錄若干首窺其一斑,已足俯視流輩。
予輯是編,遍搜遺稿,大抵所傳者多科目中人,至于恨人畸士,山夫野叟,半就湮沒。
數(shù)年來悉力采之,一以表微為務(wù)。
古人云:非作之難,傳之難,信乎!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二十一
昌字穎昌,平湖人。有《菊莊集》。
張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廷珍。
天資穎異,讀書一過,終身不忘。
正統(tǒng)六年鄉(xiāng)試時,年未及冠,負(fù)其才氣,旁若無人。
及試禮部,連不第,益自力于學(xué)。
作文氣勢浩瀚,時海鹽張寧、馀姚魏瀚、嘉興姚綬俱有才名,人稱浙江四才子。
天順間登甲第,未幾即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海鹽人,字靖之,號方洲。景泰五年進(jìn)士。授禮科給事中,擢都給事中。言京衛(wèi)武職,人員既眾,又多老弱,宜嚴(yán)加考核。格不行。憲宗時出為汀州知府,以簡靜為治。以病免歸。致仕后家居三十年,累薦不起。工書畫,能詩。有《方洲雜言》、《奉使錄》、《方洲集》。
滄海遺珠
張寧(1426-1498)字靖之,號方洲,浙江海鹽人,景泰五年(1454)進(jìn)士,授禮科給事中,汀州知府,以簡靜為治,工書畫,能詩。著有《方洲雜言》《奉使錄》《方洲集》。
槜李詩系·卷九
寧,字靖之,號方洲,海鹽人(或云海寧人,誤。)七歲題畫龍,有莫點(diǎn)金睛恐飛去之句。景泰甲戌登進(jìn)士,受知于少保謙、姚尚書夔,授禮科給事中。內(nèi)閣陳循、王文以子不得舉,中傷考官,寧疏言其失大臣體,又疏請裁止曹、石陳乞等事,聞?wù)唏等?。天順中,奉使朝鮮,饋遺一無所受。朝鮮為樹亭曰卻金,陪臣樸元亨從游太平館,寧賦百韻詩,樸隨手和之,殊不相下。寧得溪流才白春前雪,柳折新黃夜半風(fēng)。樸乃閣筆曰:不能和矣。升都給事中。憲宗朝首勸經(jīng)筵,又薦起王竑、李秉,諸大臣不悅。太后生辰,設(shè)齋醮,禮官斂大臣金錢祈福,寧言不可。給事中王徽等劾內(nèi)閣李賢,寧又合六科申救,人益忌之,出知汀州。未幾乞歸,家居三十年,日杜門以琴書自娛。放志山水,?舟蠟屐,隨意所之,興至成文,呼筆立就。性喜繪事,特饒姿逸,然不輕與人點(diǎn)染。沒后無子,有二妾曰寒香、晚翠,剪發(fā)自誓,不下樓者四十年,詔旌為雙節(jié)。著有方洲集。是時風(fēng)雅寢微,寧力為振起。厥后董許朱陳輩出,武原詩學(xué)所以獨(dú)盛于他邑也。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十九
寧字靖之,海鹽人。
景泰甲戌進(jìn)士,除禮科給事中,出為汀州知府。
有《方洲集》二十六卷。
(《詩談》:海鹽張靖之,高雅得唐調(diào)。
《藝苑卮言》:張靖之如小棹急流,一瞬而過,無復(fù)雅觀。
《國雅》:靖之縱調(diào)騁情,頗稱作者。
其《采蓮》《昭君》,風(fēng)力丹彩俱備,堪以陶寫幽心。
至「林葉經(jīng)霜盡,河冰近午開」,是前賢末振語。
殷璠所謂意新理愜,斯得之。
《紫桃軒雜綴》:張黃門靖之負(fù)海內(nèi)重名,與時不能俯仰,拂衣早退,性喜繪事,不輕與人點(diǎn)染。
馀少時曾見其《海天落照》、《石梁飛瀑》二幀,極詭麗奇?zhèn)ブ^。
近又見李白看廬山瀑布圖》,泉壑樹石,縱橫森布,一唐帽紅衫人,仰面掀須,豪態(tài)溢出,知其有傾河倒峽之氣郁盤于胸也。
抑先生假以自寓乎?
無聲詩史》:張晴之詩思敏捷,工人物山水。
靜志居詩話》:黃門致仕歸,筑方洲草堂于海澨,疊石為山,上有峰曰「蒼玉」、曰「拄頰」、曰「小飛來巖」、曰「宿雨」、曰「滴露洞」、曰「歸云坡」、曰「蘭雪岫」、曰「茶煙嶠」、曰「詠月譽(yù)」、曰「卓筆泉」、曰「洗硯池」、曰「英山」,皆刂于石,而通目之曰「一笑山」。
家居三十年,歌詩畫筆與云東逸史齊稱。
暮年無子,有二婢子曰寒香、晚翠,剪發(fā)自誓,不下樓者四十年。
有司以聞,詔旌為「雙節(jié)」。
釋明秀詩云:「交剪云鬟報主恩,鏡臺花落洗頭盆。
同心誓死方洲上,霜月寥寥夜照門。
」一時和者甚眾。
黃門嘗過杭州,潑墨寫《目關(guān)飛鴻手揮五弦圖》,縱橫潦草,侍婢笑之。
題詩云:「閑尋敗筆作圖畫,小鬟侍立笑欲倒。
山頭頹似土灰堆,樹根亂若蓬蒿草。
」所云小鬟殆即寒香、晚翠乎?
田按:靖之成化中以給事中使朝鮮,有《贈樸判書》詩云:「朝鮮賢臣樸判書,老成風(fēng)雅非凡儒。
緱山玉笙鳳凰侶,弱流鐵網(wǎng)珊瑚株。
鴨綠江頭始相見,雅度清談便依戀。
曲池春水曉同吟,驛路東風(fēng)夜共燕。
」判書名元亨,朝鮮陪臣充館伴者也。
靖之游太平館賦七言長律六十韻,樸隨和之,殊不相下。
靖之得「溪流殘白春前雪,柳拆新黃夜半風(fēng)」之句,樸擱筆曰:「不能屬和矣!
」靖之對客揮毫,驚動遠(yuǎn)裔,馬工不如枚速矣!)
維基
張寧,字靖之,號方洲,浙江海鹽縣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jìn)士,授禮科給事中。明英宗奪門復(fù)辟后,曹吉祥、石亨竊政,事關(guān)禮部者,張寧均朝中裁損,英宗遂知。當(dāng)時朝鮮王朝與相鄰的毛憐衛(wèi)仇殺,詔令張寧同都指揮武忠調(diào)解。升禮科都給事中。因救王徽而得罪給事中李賢,出為福建汀州府知府,有政績。以病免歸。家居三十年,言者屢薦,終不復(fù)召。